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秋果子,“固肾&养脾”能一次搞定
userphoto

2022.08.22 内蒙古

关注

秋天一到,就很馋各种果子,尤其是这个长在水中的“小仙果”——芡实。

芡实这个小东西,大家并不算陌生,但平日里用作炖汤的,多是北芡实,有着红红的外皮,很难煮烂,口感也不好。

唯有八九月份,长在苏州池塘里的南芡实,软糯香甜、有嚼劲,既能补脾祛湿,又能固护精气,是我记忆中自带仙气儿的秋日小食~

长在苏州的芡实

是江南的灵动之气


芡实又叫鸡头米,因为它的果实圆得类似石榴,尖端有些突出,看起来像鸡头,十分奇特。

开壳之后,里面一粒一粒红亮的小果子,就是鸡头米了。

与偏药用的北芡实不同,南芡实主要产自苏州,果仁白白润润,更加饱满,也更好吃。

清代文人沈朝初在形容苏州鸡头米时说,“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凝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说它就好像珍珠一样,珍贵且柔美。

在中国,北到黑龙江,南至海南岛,都有出产鸡头米。但苏州的鸡头米,就是格外稀罕些。这里种植鸡头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因为常年有阳光照耀,水质也很干净。当地人会固定在四月左右种下,八月开始收获,只售卖60天左右。

等到了深秋,这些鸡头米裹着硬壳,成了坚果,就有些偏硬、咬不动了。

我曾吃过在冻库里保存了好几个月的鸡头米,因为水分流失太多,吃起来粉质感很强,早已失去了食材自身的Q弹与糯香,变成了寡淡的淀粉味,实在可惜。

芡实的仙气儿

藏在它的生长环境中


《神农本草经》讲芡实“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概括下来其实就两点:补脾、固肾,中焦、下焦一步到位。

也难怪古人一直认为它是: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能量?

清代著名医家张隐庵是这么说的,“芡实生于水而向阳,得水之精,火之神”。

芡实的叶面不离水,就密密麻麻的铺在水面上,可以说是在极阴的环境中长成,但它长出来的花却是向阳的,呈紫色,阳气很足。

所以是得到了“阳明、少阴之阴气”,能养脾,助脾胃运化,排除湿气;又能入肾,养肾水,固护先天之精,是名副其实的“小鲜果”。

吃芡实

也是有方法的


芡实这种小仙物,各路吃货自然不会错过,大家都齐心协力、绞尽脑汁的想出了各种食用方法。

有像苏东坡这样直接、干脆的品味👇

“人之食英也,必枚啮而细嚼之,未有多嘬而亟咽者也。舌颊唇齿,终日嗫嚅,而芡无味,腴而不腻.足以致上池之水。”

是说,自己时不时的就要取1粒芡实,放到口中,慢慢含服,直到津液满口,再徐徐服下。因为津液为脾肾所化,用它送服,才能获取芡实完整的精气。

有老苏州人,一直延续的时鲜吃法👇

六分清水,四分米,新鲜的鸡头米下到锅里,两分钟内捞起来,稍有闪失,就会与最佳口感失之交臂。起锅之后,放一点点桂花蜜或者撒一点干桂花,就能满足贪鲜的老苏州人的味觉。

讲究一点的,还有苏州美食家叶正亭先生的做法:先把清水烧开,加一点糖,待糖融化后再放入鸡头米,等到锅里冒水泡时,就把火关了。这样煮出来,鸡头米的心是半流体的,很鲜嫩。

也有稍显复杂,但补力满满的养身吃法👇

如明代宫廷食疗典籍《鲁府禁方》中记载的,用芡实、山药、茯苓、莲子制成的健脾、祛湿小糕点,因为做出来通体淡雅,所以又取名叫“阳春白雪糕”。

以及文人郑逸梅提到的“研之为粉,与双弓米同煎,为芡实粥, 亦为清味”,这里的双弓米,就是粥的意思。大米补虚,芡实养脾,熬煮的芡实粥,非常适合脾虚的人日常补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荡鸡头米
芡实的妙用——益肾固精,健脾止泻
临床上,我常用的【固精】的药对配伍
“白露”糖水:鸡头米甜汤
祛湿神方,“四神汤”!
水中人参 — 芡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