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防疫的智慧
请 点  上
面“穴位技巧”免费关注
每天早上6点18分免费更新
点击下面文字阅读↓↓↓
穴位查询理疗技术大全拔罐手法
艾灸手法
针灸手法推拿按摩手法
手诊技巧面诊技巧舌诊技巧
黄帝内经刮痧手法身体自检表
—— 以下是正文 ——
一则   隔离
在古代经书、史书、小说、笔记、地方志等文献之中,记载了很多预防与治疗瘟疫疾病的方法,其中“隔离”,是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的一个最佳的预防疫病办法。
比如,《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便有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的规定。在汉代政府就要求做好隔离工作,以预防人与人的传播。
《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又如,《晋书·王彪之传》亦记载:“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说明晋代对传染性疾病的隔离要求更加严厉,只要有病人接触者,均需采取隔离措施。到了南北朝时期,“隔离防疫”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
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上瘟疫之人。隋朝与萧齐类似,专门为麻风病人设立“疠人坊”。
由此可见,今时我们知道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但古人对于疫毒的认识并不比我们差多少。
二则   养正
《内经》明确地讲:“……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告诫人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
古人重视内求,认为正为本,邪为标。预防感染,首重扶正。正旺则邪不能侵。这个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从信息中可以见到,不少医护人员感染了疫毒。但是他们已经穿好了防护服,为什么还会感染呢?根本原因是正虚。
因为临床工作压力大,饥饱失常,过度劳累,导致正气偏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扶正才是关键。
三则   艾灸
前人重视艾灸防疫。
前人已经认识到,艾灸的作用甚大,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古人非常重视趁未病时艾灸,以避免感染疫毒。预防永远大于治疗,今人知道,古人也知道。
比如,唐代大医孙思邈提出:“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这是用灸法来预防瘟疫感染。
《扁鹊心书》里讲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强调,艾灸能保命,不但可用于治疗,亦可用于预防。
对于平常人没有生病,也可以艾灸吗?当然可以。扁鹊认为:“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明确地说,不病之人可以施灸,灸能延寿。
此次疫毒以湿为主,或兼热,或兼寒。若能灸足三里,使脾胃中焦气机健旺,湿浊得化,疫毒自然不能伤人。古人的经验是,要令局部灸后脓水流离,则正气健旺,邪不能侵。
四则   药囊
古人认为,疫毒是一种偏性极重的邪气。可用药物的偏性来克制疫毒的偏性。比如,可用药物悬挂或佩戴的方法,或悬挂于门户、帐前或佩戴于手臂、头顶,可以有效预防疫毒感染。
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香囊很简单制作,不会的请点击后面文字查看,香囊制作方法!
同时现代研究发现,中药香囊的作用可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预防流感,防治疫毒:中药香囊可以在预防普通感冒、甲型H7N9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起到一定作用,可减少人们受污秽之气或毒气的污染;
2.避秽化浊,清新空气;
3.吸汗、提神:“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芳香走窜,开窍提神;
4.驱蚊虫毒蛇。
注意事项:孕妇和易过敏者不宜。
五则   药浴
通过中药药浴来避邪,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内经》提出:“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如,清代刘松峰在《松峰说疫》一书中记载:“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
药浴后不再次冲水,直接擦干穿衣即可。唯洗浴后要马上擦干,以免毛孔打开后易受风寒。
另外,古书还有记载用佩兰等草药洗浴,可以预防疫病,保持健康。
六则   粉身
身上抹粉,也能预防瘟疫邪毒。
比如,晋代大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赤散方,以“牡丹五分,皂荚五分(炙之),细辛、干姜、附子各三分,肉桂二分,珍珠四分,踯躅四分,捣,筛为散。初觉头强邑邑,便以少许纳鼻中,吸之取吐,温酒服方寸匕,覆眠得汗,即瘥。晨夜行,及视病,亦宜少许以纳粉,粉身佳。牛马疫,以一匕着舌下,溺灌,日三四度,甚妙也。”
该方以各种祛邪辟秽的药物组成,既可纳鼻中吸之取吐,亦可外粉周身以御时行邪气,甚至还可以用于治疗牛马疫病。一方而兼多用。
《肘后备急方》亦记载了“姚大夫粉身方:芎䓖、白芷、藁本三物等分,下筛,纳米粉中,以涂粉于身,大良。”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粉身散、《外台秘要》治温病粉身散方与此方同。
抹粉防疫,这个思路值得我们学习。而且,《肘后备急方》所用的这三味药比较平和,甚有可效可法之处。
七则   服散
今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不少中医人及中医院都提供了预防药方。其实,古人也有预防方。
比如,晋代大医葛洪《肘后备急方》就记载了一个度瘴散,“辟山瘴恶气。若有黑雾郁勃及西南温风,皆为疫疠之候方。麻黄,椒各五分,乌头三分,细辛、术、防风、桔梗、桂、干姜各一分,捣,筛,平旦酒服一盏匕。辟毒诸恶气,冒雾行,尤宜服之。”此方中乌头辛热有毒,切记不可滥用。但此方甚是高明,多取辛温通气诸药,能宣畅人体阳气,使邪气不能着人。
再举葛洪书中的两个内服药方:“辟天行疫疠:雄黄,丹砂,巴豆,矾石,附子,干姜,分等,捣,蜜丸,平旦向日吞之。一丸如胡麻大,九日止,令无病”、“常用辟温病散方:真珠,肉桂各一分,贝母三分熬之,鸡子白熬令黄黑,三分,捣筛,岁旦服方寸匕,若岁中多病,可月月朔望服之,有病即愈,病患服者,当大效。”
葛洪的预防药方中诸药皆偏温,取温能通阳,阳旺则邪不着人之意。而连翘、板蓝根、金银花、黄连等等苦寒伤阳中药正常人越服越阳虚,越服越容易感染疫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如何防疫?
中医防瘟疫的智慧,九则妙招很多现在还沿用
【国医小镇 防疫篇】古代的疫情,古人会这样防疫
古人如何防疫?四、药囊古人认为,疫毒是偏...
古人如何预防疫病?
祛病防疫 古人养正妙招儿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