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数据背后的价值

  每天早晨出门前,必看天气预报、路况信息,成为陈林的生活习惯,驾车去往陌生的地方,他会打开导航仪,根据需要选择“最短路程”或“最短时间”,寻找当日或近期各类重大资讯,他会去百度“搜索风云榜”……

  其实不光陈林,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大体都一样,已离不开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了,而实用信息背后,是冰冷的数据。

  数据:“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等所依据的数值。”这是《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简直枯燥到了极点。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数据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甚至有如空气,无孔不入了,计算机、金融、钢铁、航运等等,没有哪个领域可以离开数据而生存,节能服务行业亦不例外。

  但不同行业对数据有不同的理解,计算机行业理解数据是代码、证券行业理解数据是指数、电影行业理解的数据是档期和票房、节能服务行业理解数据是能耗,笔者理解数据是其背后存在着更大价值,这种更大价值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社会的。

  如果能够安下心,对数据进行梳理,人们或许会发现,数据并不枯燥,它客观真实的反映着现实,如果足够智慧,还可以发现其背后的规律,进而预判未来,获取价值。

  当经验成为过去

  不用远说,20年前的中国,还是“老”字辈儿吃香的一个社会,“老”厨子、“老”会计、“老”教师、“老”技工、“老”把式,“老”大夫等等都是人们竞相追逐的“抢手货”,因为他们经验丰富。

  但当下,吃香的“老”字辈越来越少了,“老”在许多行业成为落伍的代名词,社会不仅需要创新,而且在许多行业,科学数据完全可以替代所谓的“经验”判断了。

  以前,许多节能服务公司的市场人员,还会在项目前期与技术部门进行沟通,“哪幢哪幢建筑有多少平米、高多少多少层。”以此请技术人员粗略判断这个单体建筑是否存在节能空间。

  “有。”在听到技术人员的答复后,市场人员跟进了项目,结果节能空间还真有,项目顺利实施。但现在,技术人员说“有”的越来越少了,因为建筑节能在我国开展得如火如荼,许多建筑虽然面积足够大,但如果已经开展了部分节能改造,剩余的节能空间就不大了,但仅从外观是很难看得出来的。

  现在,技术人员必须去现场,拿着专业测量设备,收集到足够的能耗数据后,才能给出有无节能空间的评价,所以不少节能服务公司的市场部往往与技术部门紧密协作,有些甚至合并,由市场部及技术部共同出员去与客户接洽,这样才能形成互补,完成业务拓展。

  由此可见,凭经验混迹节能服务产业的“老”字辈儿已无法生存,节能服务公司评价项目有无节能潜力,不能再凭经验,而是需要数据支撑。

  让人感到庆幸的是,现在许多节能服务公司都具备了在线能耗监测的技术能力,有些技术不仅已投入使用,而且还为省级政府架构起了能耗监测平台。其价值,已由某一项目的能源诊断,向整体能源监测、智能控制的更高层级迈进。

  迫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信息大规模膨胀,使“大数据”的运用具有了更多的必要性,人们的认知也在“大数据时代”的感召下,逐步提升起来。

  大数据时代来临

  在许多行业中,数据都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并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只是大家没有注意罢了。大到出行,航班、铁路、地铁的安全运行,绝大部分依赖于对数据的分析,调度员根据掌握的数据来发布调度指令,从而确保安全顺畅地运行;小到家庭生活,如使用的空调、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也是基于对数据采集后给出指令来运行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IT、金融、工业等领域,数据更是被广泛应用,供人们分析、判断、决策。

  如果大家觉得上述太过泛化,下面的一组数据可以更形象的告知您什么是“大数据”。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

  截止到2012年,数据量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为0.49ZB,2009年的数据量为0.8ZB,2010年增长为1.2ZB,2011年的数量更是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而到2012年为止,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全人类历史上说过的所有的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

  其实,从某种角度讲,人们就生活在数据中。在笔者参加过的与节能减排有关的各类高峰论坛上,院士、专家、学者言节能减排,无一不引用详实数据,给出判断与分析。节能服务公司在向客户、社会展示自己的技术与产品的时候,往往也是通过数据说话,“我们产品的节能量有多少,哪项性能指标是如何如何的。”客户拿到了数据资料,然后去对比参数,最终参考价格等因素签订购买产品或节能改造服务。

  由此不得不承认,我们已深陷“大数据”的包围之中,躲无可躲,避无可避,对于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而言,如何挖掘数据深层次价值,成为同仁不得不去思考的紧迫问题,因为这将影响节能服务公司发展的纵深与广度。

  相关标准待完善

  冰冷的数据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其只有被人们作为分析、判断、决策的依据时,才能产生价值;只有被应用于具体生产时,才能产生价值。所以,从数据到生产力的有效转化应该是行业攻关的重点。

  哪里来的这许多数据?当然是基于编写的、采集的,其充斥了每个角落,如果没有标准,不仅会让人眼花缭乱,更会让人无从适从。

  说到标准,有些人可能会抱怨,因为标准往往滞后于现实,所以创新型企业为此需要付出巨大的先行成本,去向潜在客户不断介绍自己技术与产品的优势所在,这有可能被接受,也可能没有任何收获。

  在现实中,一些节能服务公司会依据自己的从业经验、相关标准,自行研发一套能源或能耗采集系统,涉及水、电、气、汽、油等,有些还融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使数据传输、分析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的特质,从而为用能单位、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支持。

  但也有问题存在,标准繁多而庞杂,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标准,有些标准在执行层面缺乏可操作性,或设置的人为因素可能导致数据的部分失真。比如《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15316─94)适用范围明确:本标准适用于制订专项节能监测技术标准和对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用能单位进行的节能监测工作。

  在这个标准的节能监测的技术条件中指出:监测用的仪表、量具,其精度和量程必须保证所测结果具有可靠性,监测误差应在被监测项目的相关标准所规定的允许范围以内。“可靠性”如何衡量?由于这个标准适用范围很广,而不同行业对监测用的仪表的精度及量程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统一规范,但对于能耗而言,这个标准难道不应该统一吗?公用建筑用一度电与工业企业用的一度电就能耗而言是一样的,但如果使用的计量器不同,就会造成计量差异。从单个项目数据统计上或许误差不大,但如果是全国的数据统计,很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还有一点,就是这个标准还要求“监测过程所用的时间,应根据监测项目的技术要求确定,时间不宜过长。”“不宜过长”这句话,笔者理解,“如果需要,可以长,但最好不要长。”完全看操作者“心情”以及看当时情况而定,这是不是标准?基于此而采集的数据必然缺乏可信度,如果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评价,这个标准的漏洞很大,但在执行过程中,是应该遵从呢还是不遵从?不遵从不合规,遵从不科学,让人极纠结。

  所以,前不久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呼吁,“要尽快摸清能源家底。”如何摸清,是离不开标准的,只有在标准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上边笔者所举的《节能监测技术通则》只是众多节能标准之一。进入“十二五”后,国家标准制定的相关机构正在着手进行新标准的制定工作,近期媒体报道显示,目前已出台了100余项新标准,这对于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十分重要。

  即便如此,笔者仍然认为,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是急需的,因为涉及的行业不同、需求不同,导致新标准可能仍存在标准不统一、可操作性差的问题,统计标准口径统一起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才能得到保障,才能为企业、政府决策提供真正的支撑。

  基于目标的取舍

  即便可以统一口径,标准的、科学的进行数据采集,但我们必需承认“大数据时代”的四个特征:一是数据量大;二是种类繁多;三是速度快、时效高;四是价值密度低,导致人们更亦迷失在数据中。前三项都好理解,笔者特别想就“价值密度低”来谈谈看法,因为我们无法把数据拿来就用,因为我们需要取舍。

  “大数据时代”的前三个特征,使得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因为同样的数据,对不同需求的人,可能产生的价值与意义完全不同。比如,作为一个主张和坚持自游行的人,无论旅行社对塞班、马尔代夫、西藏等旅游热点地区的报价有多么优惠,他也没兴趣,但喜欢随团出游的人,则会不断搜寻此类信息。

  所以,如何从高密度的数据中,检索出有价值的数据,成为“大数据时代”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谁能在此项工作中领先一步,谁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并非专业的数据或信息公司,所以往往在数据采集、分析上没有优势可言,但笔者发现,由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特性决定,在节能服务产业中,大部分节能服务公司已经基本掌握能源及能耗数据采集的方法,并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及业务方向,把这些数据恰当地运用到了节能项目规划及改造上,在赢得客户认可的同时,更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但不同业务方向的节能服务公司,虽然具备不同类别能源数据采集的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在不同能耗上有各自强项,他们在某些方面很专业,领先同业一步,而在有些方面只能算是掌握了一些采集数据的基础。比如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强项,就在与冷热电三联供有关方面,而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强项,则在各类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方面。

  随着市场细分的加剧,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在数据采集方面的专业化特性也将渐次显现,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有些节能服务公司把能源或能耗监测平台作为主攻业务方向,这并无不可,而且如果有一个强大的技术团队作为支撑,当然会对企业拓展业务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某种角度讲,他们在数据采集与分析上的能力,甚至可以超过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但笔者在此也要提醒,如果不能很好地取舍庞杂的数据,并对之加以科学分析,很可能导致混乱发生。目前上能源监测平台的很多,但由此接到节能改造项目合同的节能服务公司仍是少数。

  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梳理,并融入自身的节能改造项目,仍需深入思考,但可以肯定,不经梳理的数据没有价值,不科学的梳理也不会有价值,如何使数据产生价值呢?

  数据背后的价值

  有节能服务公司为深入了解某一行业的用能及行业发展情况,花大价钱购买相关研究报告;有节能服务公司为拓展业务,花大价钱购买或研发能源监测的相关软件;有节能服务公司花大价钱……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数据时代”,冰冷枯燥的数据是有巨大价值的。

  节能服务公司开展业务,是这样一个逻辑,要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节能改造,首先要了解用能单位的用能情况,然后给出有无节能空间的分析报告,再结合自身节能产品或技术进行节能改造规划,签定合同,实施项目,运行维护,分享效益。

  在了解用能单位的用能情况环节,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在分析报告中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均是把数据当成开展业务的工具来使用。

  有些节能服务公司则开拓思维,以能源诊断为切入点,为用能单位提供能源监测服务,以此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深入沟通,针对用能单位的用能情况,给出单项或综合的节能改造分析报告,这更具有针对性,往往可以获得与前者相比更大的合同金额。

  同样是开展节能改造项目,不同的思路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战略,而实际上都离不开基础的能耗数据。数据在某种意上讲,就是价值,而且在节能服务产业中,数据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利益价值,不能与他人分享,或不能全部与他人分享了。

  其实,数据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它还是资源占有的手段,谁掌握一手数据,谁就具有发言权、主动权,进行过钢铁窑炉节能改造的,就比没进行过钢铁窑炉节能改造的更具话语权,有人简单地把它看成是项目经验,笔者也不否认,但正是由于实操过,才知道节能空间到底有多大,在谈新项目的过程中,底就会十分清晰,知道底线在哪里,谈判更易展开,更切实际,更易拿到合同。如果能够持续获取相关行业的能耗或是节能数据,那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七月底,华策影视以16.52亿元收购克顿文化传媒。原因就是克顿传媒数据库收录了自1997以来近万部影视剧在各平台播出的分地区、分观众群的收视评估情况,收录了国内领先的制作班底信息。其独立研发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影视资源管理系统”则通过数据跟踪,分析研究影视剧产业链的各种核心资源,并通过与市场需求变化相印证,为制作剧目提供决策依据和分析保障。

  在这个系统的支持下,近年来克顿出品的《爱情公寓3》、《夏家三千金》、《爱情真善美》等电视剧均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而克顿传媒的财务报表也显示,基于该系统的顾问收入也在公司近年来的总收入中占据了相当比例。

  而著名4A公司奥美,则掌握上世纪70年代至今,台湾地区各类快速消费品牌的广告投放时段、时长、投放周期、频度等信息,仅通过顾问、信息咨询业务,奥美就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而客户更看重奥美的专业性,由此使其获得了众多的世界品牌的广告代理。

  节能服务产业起步晚,相关数据的收集受限于标准等因素,也不是十分健全,但其他行业在数据采集、使用上的成功经验,不仅证明数据背后具有巨大价值,而且部分地告诉了我们应如何使其产生价值。

  笔者期待,有更多的节能服务公司能够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足够认知,也祝愿节能服务公司能够运用数据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张景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商业综合体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水电节能监管系统
智慧工厂能耗监控系统方案
“碳中和”目标下,如何合理利用能源管理平台?
数智化发展 | 能耗监测系统
长三角枢纽建设数据中心,你应该了解这些政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