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酵食物是健康美味,还是致癌毒药?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去俄罗斯餐厅吃饭,留下最深印象的居然是酸黄瓜。后来在外面读书,厨艺不精进,寻觅下饭配菜时,也常常会买上一罐酸黄瓜,或是德国酸菜、韩国泡菜。在面包上铺些乳酪芝士,放几片意大利萨拉米肉肠、腌火腿,或是在菜叶子里投入几颗腌渍橄榄,就成了——发酵的风味,让原本平淡、单调、枯燥的主食变得开胃,甚至因为它们「异国特色」的身份,让食物多了许多趣味。


发酵的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


世界各地的人,都以不同的形式利用了发酵工艺,做出了极具代表性的传统食品。甚至,除了这些各地特色,全球都热爱的巧克力、做甜点用的香草荚,也都是发酵的;咖啡、葡萄酒和啤酒,以及某些种类的茶也经过发酵;番茄酱、甜面酱、芥末酱、辣酱等,都会加入醋这种发酵调料。


以上种种,小到调味料,大到肉肠、芝士、臭鳜鱼等「硬菜」,发酵食品对人类的陪伴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也更丰富。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下的早期人类,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这种安全、有效,又能帮助消化、汲取养分的保存食物的方法。


「发酵食物」是一场在新鲜与腐败之间的游戏。无论是刚刚提到的乳酪,还是腌鱼、腌菜,都跟随着各地的饮食文化发展演变,从中出现令人赞叹不已的风味。经年累月,不同群体的人们体内也许因饮食习惯而养成了微生物生态,使得有些发酵食物看起来美味,有些则不然。于是,与这种工艺伴随而至的,是诸多有趣的文化认知。


恰恰因为各种文化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创作」,所以在界定何谓发酵、何谓腐烂时,没有客观的界限。西方人觉得吃卤鸡爪、松花蛋简直难以忍受,中国人则觉得有些法国芝士闻起来太臭。英文有句谚语,「一个人的佳肴,另一个人的毒药(One man’s meat, another man’s poison.)」,想必和发酵食物有关!一种文化里最伟大的厨艺,在另一文化下看来可能是噩梦。对食物的「歧视」,让我们更明白文化、社会学习在认知上的强大力量,没准也会引起我们对于歧视本身的反思。


而在中国,发酵食品则正经受一场「内部打压」。



「发酵食品」=「亚硝酸盐」?


九十年代,中国核心医学期刊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将「发酵食品」与「亚硝胺」联系到了一起。


文章中提到,「在腌制过程中,蔬菜中含有的硝酸盐在还原性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增加了二级胺的含量,促进了亚硝胺的合成。」


如此一来,人们对发酵食物感到不安。事实上,发酵食物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卫生、操作不当引起「坏菌」进入,如大肠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杂菌污染,从而导致亚硝酸盐形成。当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组的研究文章中,检验的就是酸菜中被杂菌污染衍生出的白色苔毛物质。


其实,从腌菜被放进坛子,到起盖开始吃的漫长的大半个月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会「打一仗」。


腌菜主要依靠自然落入的乳酸菌、醋酸菌等,把糖分变成有机酸。如果卫生把控不好,带有硝酸盐还原酶的杂菌进入,则会与蔬菜中的硝酸盐结合,形成亚硝酸盐。


在自然发酵条件下,一开始,乳酸菌等「好菌」还没来得及产生足够多的乳酸杀死杂菌,杂菌们便迅速繁殖,产生亚硝酸盐。等到了约第六、七天后,乳酸菌活动旺盛,杂菌会被酸杀死,亚硝酸盐也会被分解清除。



腌制品中关于「盐」的真相


无论风干还是腌渍,世界各地的先人们不一而同地选择了食盐作为杀菌、防腐的材料。因此,在提倡「低盐」的现代饮食观念下,提到发酵食物,大家都要吓一跳。因为它们中的许多都有盐分。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改祖先对盐的感激态度,转而恐惧盐分摄入。在现代医学和公众舆论里,盐与高血压、骨质疏松、肾结石、胃炎甚至胃癌都有关系,身败名裂。但是,当人们对用盐腌制的泡菜望而却步时,却对加了 37 种成分的鸡块毫不设限。

近几年,有些研究文章质疑高盐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但主流学界对此依旧不以为意。


但不可否认的是,地球上大多数人口的每日食盐摄入量都大于100mmol 的界限,但罹患高血压的毕竟是少数。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让盐背高血压的黑锅,并不合适。


食盐好坏的罗生门目前还是误解,那么不妨来看看发酵腌制食品中的盐分是否真的需被疑虑。


一方面,在传统发酵中,并不会追求多放盐。因为过量的盐分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也会抑制益菌酶的产生,影响原料分解,所以,尽管在腌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加入盐,但发酵的影响使得这些盐和单独食用的盐有所不同。


其实,用豆豉、酱油替代盐加入菜肴中,不仅不会摄入更多盐分,反而有可能帮助降低那些吓人的指标。细细想来,那些「坏处」则主要由原料、工艺不当所致。



凝聚了人类智慧和文化色彩的发酵食物,在今天被发现有更多的营养,对大脑、心血管、免疫和胃肠系统都有好处,中医也认为发酵食物利脾胃,助消化。


经过漫长的发酵,食物中的硬、燥被慢慢柔化,有了更易吸收的质地,和更醇香诱人的味道。忽然想起小时候,奶奶总会在小坛子里腌萝卜、白菜、酸豇豆,那种酸爽的滋味只是想想都会分泌口水。这个周末有闲,我要洗个坛子,按自己的口味泡些蔬菜,尝尝古老方法的新滋味。你呢?


注: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 终 -

吃得放心也是一种幸福:

日本「添加剂之神」的忏悔,告诉你什么东西不能吃!

看清真面目!潜伏身边的10大零食陷阱!

看标签,这些都是反式脂肪!千万不要吃!

多图慎入!超全垃圾零食!来看赵原培捉出的「反式脂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制酸菜(图解)
咸菜腌肉等腌制食品吃了有毒会致癌?你被骗了多少年!
吃咸菜到底会不会致癌?对身体是好是坏?牢记4点,降低健康风险
检测鱼缸亞盐和硝酸亚的方法,只说一次
美味香椿,处理不好,小心变“毒药”
榨菜能经常吃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