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观点」李兆萍|临床营养的个体化管理之路【演讲视频】
2016-10-16
整理|叶树茂
校对|陈正麒
设计|Fay
视频|Fay
讲述营养未来的精彩 ICNYSN营养大讲堂
演讲嘉宾李兆萍 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医学院医学教授、琳达和斯朵特瑞斯奈克人类营养冠名教授、人类营养中心主任、洛杉矶加大里根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
演讲主题 生活模式是治愈慢病最根本的手段
——个体化管理是精髓
上周二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里根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李兆萍教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第一讲。照顾到一些因为时间冲突而错过的朋友们,我们在这里整理了李教授演讲精华的一部分,以问答的方式呈现。
同时,在共1小时30分钟的演讲中,我们分别截取了其中三段视频(共25分13秒)与大家分享,赶紧点开观看吧!期待下次的大讲堂大家可以在线听讲哦!
视频全长25分13秒,请在WIFI情况下观看
>>>> 个性化的营养方案是怎样的?
现在基于基因的精准医疗非常热门,但是个性化的营养中,基因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换句话来说,个性化营养超越了基因的范畴。由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体、精神、生活结构,所以个性化营养是因人因时因病而制定的计划。举两个例子。我们营养中心之前有一个肥胖病人,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她吃素食已经二十几年了。通常情况下,见到肥胖病人我们都会建议他们提高植物性食品的摄入,但是这一点在这里并不适用。我们发现,导致她肥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摄入了太多的碳水化合物,所以要从这里入手。另一个病人,是一位卡车司机。他也有肥胖的问题,但是由于他工作的关系,我们如果让他餐餐吃水果蔬菜,或者自己做饭,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根据他的生活习惯工作计划提出的方案,比如每天早上在汽车旅馆要吃两只煮鸡蛋,中午在高速公路上休息站经停的时候要选择一些脂肪含量不太高的食物,比如用烤鸡胸肉代替炸鸡。晚上有时候吃不上饭,可以随身带一些我们教他制作的代餐。所以,个性化营养不仅要考虑营养问题本身,更要考虑这个方案是否在这个个体身上可行,是否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 美国人体体重指数(BMI)的标准
>>>> 对于中国人适用吗?
肥胖的定义是过多的脂肪,而不是过多的体重。  临床上用BMI作为衡量脂肪的指标是因为对多数人来说它和体脂正相关。 美国在制定BMI指导标准的时候,是基于慢性病预防的指导的。举个例子,美国人群中BMI大于25的时候,二型糖尿病发病率才明显上升。但是在中国人群中,百分之六十左右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的BMI却低于25。另外,在我们临床研究中发现,亚洲女性中体重和体脂比例并没有明显关系。举个例子,一位亚洲女性如果有85斤体重,却有可能有高达35%的脂肪;她看上去并不胖,像芭比娃娃一样,却是“肌肉缺乏性肥胖”。显然,用美国的BMI建议对中国人的健康指导意义更加有限。而对我们身体健康更有指导意义的,是身体组成的比例。我们想要更高的瘦体重,而不是过多的脂肪比例。
>>>> 中国人应该喝奶吗?
>>>> 不喝奶是否会导致钙缺乏?
乳制品在美国膳食导引中出现是因为它富含钙质和优质的蛋白质。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忽略牛奶的热量也并不低, 即使脱脂牛奶中也含有相当量的糖。每天盲目喝奶并不见得是好事。如果不喝奶的话,倒不见得一定会缺钙或会骨质疏松。关于骨骼健康这块,除了充分的钙,还要考虑维生素D和运动的作用。我们如果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虽然钙的利用度会稍低一点,但缺钙的可能性并不会很大。比如一杯西兰花所含的钙质和一杯牛奶相差并不大。我们的骨密度和肌肉强度成正比,所以经常锻炼身体对于骨骼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对于中老年人,我们的运动建议是先进行有氧运动活动开身体,再做一点阻抗性运动锻炼肌肉强度,再做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收尾。
>>>> 人体肥胖有一定规律吗?
人的体重上限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了我们身体储存脂肪的能力。我们人体各个部位都是一个“脂库”。当下肢脂库快满了,多余的脂肪就会偏向于腹部,然后才是肝脏,再是胰腺、骨骼肌,最后到心脑。身体中消耗不了的能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如果这些脂肪到了它不该到的地方,比如下肢和皮下以外的内脏器官、冠状动脉,就会引起慢病。我们在看待脂肪的时候,不止应该看它的百分比,而更要看它的分布。
>>>> 现在肠道菌群很热门
>>>> 您可以分享一些您的想法吗?
微生物在我们生命一开始就和我们共生。我们每个人身体中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菌群,和我们母亲怀孕期间的生活习惯、我们出生的方式、以及从小到大的膳食摄入等都息息相关。在实验室中,我们发现只要添加一种物质在膳食当中,就可以观测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引起的肠道黏膜中2000以上的基因发生改变。当然目前我们对这方面的了解还非常有限。菌群是动态的,我们还不可能以测定菌群来准确地知道身体的功能状况; 但是我们知道,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流行病统计研究显示,食品中添加的合成乳化剂,虽然不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却可以促进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这很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另外,科学家们发现,胖的人和瘦的人体内的肠道菌群会有明显的差异。在小鼠实验中,如果把胖老鼠的肠道菌群植入到瘦老鼠体内,那么瘦的老鼠也会开始发胖。所以,在我们计划自己的膳食的时候,不只是喂饱自己,还要照顾到我们体内的这些老朋友们,它们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我们的肠道菌群是我们健康的种子,而我们的饮食则是决定了它们是否健康的土壤。
>>>> 理解“生活模式是慢病治疗的手段”
治疗慢病的药物只是控制症状,而真正要逆转,治愈慢病只能从生活模式入手。我想先举一个最新的研究作为背景。今年三月发表在Diabetes Care 上的一篇文章展示了一个实验:在二型糖尿病人群中停用了控制血糖的药物,通过八周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善,六个月以后 接近一半的人血糖仍然在维持在正常范围。另一方面,如果一些人每天久坐不运动、习惯半夜进食,缺乏睡眠,没有生活规律,即使是健康的食物对他们来说也没法给他们带来健康。关于体重管理,只是强调运动是不够的。如果一些肥胖者在运动同时不控制好饮食,经常是适得其反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健身房跑步一个小时,消耗了几百卡路里,但这时候你觉得自己今天运动了,就喝饮料,多吃了一点,那么你消耗掉的那些一下子又回到了你的体内。所以为了健康,运动和饮食两方面缺一不可。
我们对于慢病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控制、逆转、治愈”。
直达大讲堂
Step 1:关注ICNYSN官方微信号:营养青年会 (扫描下图二维码)
Step 2:添加ICNYSN小助微信号,通过专业审核,受邀加入营养青年会微信群 (扫描下图二维码)
ICNYSN ∣微信群小助手
长按,识别二维码
您将会被邀请加入群聊
截至10月05日 ICNYSN 微信群
已有810位
世界各地的青年华人营养学者加入
Step 3:  演讲开始前,营养青年会微信群正式公布网络接入链接、网络会议号码及密码。
…………
敬请期待 >>>
ICNYSN营养大讲堂[第二讲],主讲嘉宾会是谁呢?即将揭晓!
友情提示 >>>
想要直达大讲堂现场,就请快快关注「营养青年会」微信公众号,并申请加入ICNYSN微信群吧!
ICNYSN营养大讲堂
讲述营养未来的精彩
- END -
以上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营养青年会(ICNYSN_Nutrition)
欲阅读原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
以上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文中的任何建议,《极养视界》声明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营养青年会】生活模式是治愈慢病最根本的手段——个体化管理是精髓
院士演讲:营养不是药,为什么能治病?
博士演讲:肠道菌群,不只管吃喝拉撒,还有生老病死
硬核演讲:肠道菌群,影响我们的生老病死
热心肠先生:161张PPT,再论菌群、药物和疗法(2019全新大课)
个体化营养该怎么搞?两位Eran再次详述~ | 热心肠日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