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城'假药案'后,医学生的大实话让人落泪!

这是山东聊城“假药案”后,一个医学生写下的话,细细读来让人甚是感动。也为文中的这位患者点赞,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解并尊重医生,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治病救人。

从去年的九月份开始,作为一名大五的学生,我开始进入临床实习。以前的学习是在课堂和老师交流,此时进入临床直面患者和疾病,不免有些紧张和不安,当然也夹杂着一些期待。我第一个实习的科室是神经内科,既往印象中,神经内科包含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及自主神经,还有需要熟记的十二对颅神经等等,给人特别繁琐的感觉。

这篇文章源于带教老师布置的一个任务,要求我们选择一位病人进行详尽的问诊及查体,最后完成一个大病例。对我们这些初次进入临床的菜鸟小大夫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神内的专科检查比较繁琐,我们以前也没有和患者直面沟通相处过。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坚决完成任务。经过无数次给自己鼓气,在脑海中模拟问诊及查体后,在小伙伴的鼓励下,我踏上了前往病房的征程,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情景,走在路上依旧忐忑不安。一幕幕的画面漂浮在我的脑海中(画面1:患者看我是毛头小子拒绝我的查体;画面2:给病人查体时,紧张到忘记怎么查体;画面3:如果我检查时,患者突发紧急情况,又该如何应对?担心、紧张、犹豫,各种情绪如浪潮般一浪一浪的冲击着我本就脆弱的大脑。

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进了病房,容不得我再犹豫不前,因为我与那位患者正好四目相对,我硬着头皮走上前去,开始“背”事先准备好的稿子:

我问道:“您好,您是王某某先生吗?”

患者直言:“不是”。

当时我背上就开始冒汗,不会是走错了吧,我赶紧掏出白大褂里的“葵花宝典”(上面记录着每一位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及基本情况),仔细查看,原来患者是张某某,我竟然紧张的记错了名字。

我再次问道:“那您是张某某先生吗?”

患者:“是的”。

紧绷的神经顿时放松了一些,看来是我太紧张了,我要淡定淡定再淡定,我叫不紧张(内心独白)。

我继续问道:“张先生,您好,我是咱们医院实习的学生,我们有一个临床作业,要求独立询问一位病人的病史并且做一些简单的体格检查。经过这几天的查房,我比较关注您的情况,想进一步了解一下您的状况,您看可以配合一下吗?”(其实这是事先准备好稿子,实际说的时候估计少了一半)。

患者露出憨厚的笑容,笑道:“当然可以,没问题”。

初到临床的我被那憨厚一笑感化,所有的戒备、所有的紧张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戒备心理的起因后叙)。

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这位患者,张某某,男,60岁,运城人。主因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言语含糊2小时入住神经内科进行治疗。

今天是在神经内科实习的第五天,自我感觉问诊、查体就是那十几项,只要按顺序问就没什么问题,并且我事先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开始信心百倍地进行问诊,但是实际上事件并没有按照我的预想那样进行,刚开始那几项还好,问的还算是流畅,后来就开始混乱,丢三落四,个人史、婚育史统统被落掉,体格检查时共济失调、瞳孔反射、部分病理反射检查都忘了检查,我又开始变得慌张,帽子也被汗水浸湿。

此时,患者看出了我的紧张,安慰道:“小伙子,不着急,慢慢来,凡事都有一个开始”。听到这些话,我被感动的一塌糊涂,精神也逐渐放松下来。翻开课本,我将落下的问诊及查体补充完善,紧紧张张的30分钟终于挺过来了,这项于我而言充满挑战的任务基本完成。当时真有一种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长舒一口气,向张先生及他的家人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配合和善良,并祝愿他早日康复,亲切地和他握手,此时他的脸上露出的是笑容,是满足,是对医患之间关系最好的诠释。

前文中我说过对患者及其家属有一种戒备心理,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戒备心理的产生主要源于近两年在网上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及医闹之风,比如最近发生的山东聊城“假药”事件,无不刺激着医护们紧张的神经,我们医学生也是痛入骨髓,寒入心中。

虽然我也很清楚并非所有的患者都是如此,这只是少数,但是近年类似的频发事件,耳濡目染,我逐渐在心里筑下了一道围墙,我在里面,患者在外面。我虽然知道这样的思想对以后的行医之路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却如同梦魇般无法改变,让我有些怀疑、有些彷徨、有些戒备。

直到今天下午,当我硬着头皮问诊时,患者的憨厚一笑、全力配合以及温情鼓励,彻底击毁了我心中的那堵围墙,当时我的心情就如1989年柏林墙被拆除,两边人民相拥而泣时的心情。

我很庆幸,庆幸自己选择去问诊,而非退缩、得过且过;我很幸运,幸运遇到的是张先生,他帮助我打破心中的那堵围墙,让我直面未来之路;我很感恩,感恩患者的支持、理解和宽慰;通过这件事情我成长了很多,对医患关系有了自己最为直观的认识。就像医患关系课程中讲到的:“医师不仅仅是一位doctor,更要做一位helper,全新的医患关系应该是合作式的、朋友式的,双方能够达成共识,以帮助患者解决痛苦为基本原则,并且遵循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帮助患者。

接近尾声,我最后想说的是:任由前路艰险曲折,我定勇往直前,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我也希望全社会可以真正认识医生这个群体,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心无旁骛地治病救人。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感恩九九丨修补破碎的医患关系
“瘦脸针”是个什么鬼?!
先生虽去,德馨长存
“头痛散”当心越吃头越痛
头昏头晕都是眩晕吗
聊城“假药门”:王玉青通过媒体一次次“洗白”,为何越洗白医生们越反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