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伏最全“固阳法”,把阳气守住,就不怕体寒了
马上就到正式出伏的日子了,今年的三伏大家过得怎么样呢?
 
前面将近40天,不管是晒背、艾灸、还是泡脚,都在给身体加足马力,大量的补充阳气,希望能把体内的陈寒赶走。


这些阳气补是补进来了,但身体能不能真的吸收,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身边好些朋友,最近或多或少都出现了这些身体反应:

1.口干舌燥,总是想喝水
2.心烦意乱,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工作或看书
3.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身体发热
4.脸上长痘痘,鼻翼附近泛红


种种身体迹象,都说明一件事情:前面补进来的阳气,因为没有真的收纳到肾部,转化为肾阳,所以漂到上焦和体表,化成了火气下不来。
 
为什么身体吸收不了
补进来的阳气?


身体没办法吸收阳气,一般有两种情况:

1.阳气补得太过,阴就少了,制不住体内的阳气
 
《黄帝内经》说阴和阳之间的关系,叫做:阴平阳秘——阴气平和,阳气固密,人的精气神才会好。


所以古人说养生,养的就是身体内气血的平衡
 
三伏期间,由于大家密集的补充阳气,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就会调动阴的部分去进行调和,因此出现了阴液耗损,最后制不住阳气的情况。


2.脏腑里寒气太重了,阳气被阴寒拒之门外了
 
这也是因为阴阳不平衡带来的“假上火”反应。

不一样的是,这是因为血>气,所出现的“淤”——由于平时体寒太重,三伏天补进来的阳气也没办法把这些陈年老寒冰给暖化。


反而因为阴寒太重,把阳气赶到了体表,出现了“内真寒,外假热”的情况。
 
这两种情况,不一样的表现在于:

阴不足的人,阳气本身是不虚的,所以不会有“寒”的症状,更多是感觉到燥热
 
而阴寒太重的人,虽然火气大,但会有明显阳虚的反应,比如说话太多喘不过气,脚冷,大便不成形,舌头胖大有齿痕等等。

阴不足的人
吃这个芡实咸骨汤


阴不足的人,首先要给自己滋养足够的津液,在这个基础上,再为自己固肾。肾主藏,能帮我们更好地收藏阳气。
 
可以在这会儿喝个芡实咸骨汤,它是初秋可以多喝的温润汤——既能滋阴,又能固肾,两点都同时兼顾了。


很多朋友可能对芡实比较陌生,但它在古人眼里,一直都是个小仙物。

《本草经百种录》里说:“夫补肾之药,大多润泽者居多,润泽者则未免少湿矣。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


芡实是很难得的,能做到补肾而不生湿的一味食材。


在中医看来:肾为水脏,大部分入肾经的药材,功效都偏向于滋阴,比如枸杞、黄精、熟地等。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很难消化。
 
芡实能做到脾肾同补,一方面它能养护脾胃,排出湿气,同时又能滋养肾精。


咸猪骨和核桃肉都是补肾的。

但不同的是,猪骨偏向于滋阴益髓咸味能泄下通便,同时也是一个引子,能把猪骨的补肾功效准确引入到肾精,还能顺带清火。


核桃能引气归元,可以把浮在上焦的阳气拽回到肾脏,好好保存。
食材:猪骨300g / 核桃肉30g / 芡实10g / 食盐适量

做法:
1.猪骨焯水,用盐腌渍一天,放入冰箱保存,用时把它取出来清洗干净。

2.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把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煮1个小时左右即可。


整碗汤喝起来香浓可口,Q弹滑润的芡实,给汤增加不一样的口感

因为猪骨本身就有咸味,所以就不用再特意放盐了。满足的喝上一口,胃里暖暖的,感觉特别踏实。

里寒外热的朋友
三伏结束后也要继续艾灸


里寒外热的朋友,之所以会出现“假上火”,是身体正邪相争,出现的“排邪反应”。
 
邪气在身体里寄居很久了,自然不会轻易就离开。


补阳的过程中,身体的正气重新调动起来,阳气有了提升,就有能力和病邪进行抗争,因此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反应。
 
这时候就要继续补充阳气,让体内的正气越积越多,病邪才能逐渐被驱出体外。所以这类的朋友,即使出了三伏,也可以继续坚持艾灸。


和三伏天相比,艾灸的穴位和频率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1.艾灸的频率可以适当缩短,调整为每周1次~2次。入秋后阳气开始往五脏六腑收,降低频率可以补得太过,打扰了阳气回收的节奏。
 
2.艾灸的穴位以补肾固肾为主,也是为了把阳气往下引,让肾脏能收纳好它。建议艾灸肾腧、太溪、命门三个穴位。


俞通输,肾腧是肾气直接输注入背部的穴位,不管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只要是肾脏的问题,都离不开它。

它是阴阳同补的一个穴位,用艾条温灸它,能够振奋肾脏的元气的功效。


太溪是肾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所以艾灸太溪穴,能全面调养肾经的元气。


命门是人体阳气之门,人的一切能量都来源于肾的阳气,艾灸命门穴,就是给这个火种以外来的助力,为命门“煽风点火”。

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顺序是从上到下,先背面后正面。

这样艾灸完,很舒服的是会感觉到整个下半身都是暖暖的,但又不会燥热。

喝个苹果肉桂茶,能暖脏腑
引火归元


里寒外热的朋友,虽然要继续补阳,但入秋之后就不适合吃太多姜了。如果想要温暖脏腑,肉桂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肉桂的好,就在于它足够暖,但只暖中下焦。《本草汇》里面记载:“肉桂,散寒邪而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


肉桂虽然是性温的食材,但和生姜相比,它的温性并不大,不会发汗,而是一路直下,暖我们的小腹,也就是下焦。

而且它能在下行的过程中,把飘在上面的虚火往下拽到下焦的位置,因此不容易出现补上火的情况。
 
和肉桂搭配的苹果,《随息居饮食谱》说它“甘凉清软,别有色香,润肺悦心”,能很好的滋养津液。

 
此外它本身的酸性,也能收敛肉桂的温性,让整个茶方变得更加温和。
 
红茶性温,除了暖胃,还有一些“泄”的作用,在饮用肉桂苹果茶的过程中,让身体做到有补有泄。
 
每次喝完,会感觉体内深处慢慢升起一股暖意,扩散到四肢。

 
食材:苹果 1个 / 黄糖 15g / 肉桂粉 一小撮(大约1~1.5g) / 红茶包 1个 / 水 400ml做法:

1.苹果去皮,把果肉切成小块,和糖混合放在锅中,一起中小火翻炒6~7分钟,看到苹果表面有了焦糖色,干燥没有液体就可以了。

2.加入400ml的水,一小撮肉桂粉,煮开。

3.提着红茶包的线,浸入锅中,上下5次。如果直接把茶包放入锅中煮,容易煮出苦味。


肉桂苹果茶带有一定温阳之性,推荐2~3天喝一次,像孕妇妈妈、正处于更年期、体内有实火的朋友(有口腔溃疡、眼睛发红)就不建议喝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出伏后,简单四招,“逼”出体内湿毒,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出伏固阳,用这味药,把三伏补的阳气守在肾里,让你入冬不再体寒
明日出伏,一个固阳续命的穴位,补肾还阳,返老返童,人人都需要!
节气|大雪将至,做好这几件事,整个冬天不生病!
春天要养阳气,宜多吃6种升阳食物,少做4件耗阳的事
出伏!最凶险的34天到了,现在开始做件事保健康,睡前就能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