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渊明身世和故里之谜 出生宜丰出仕隐居于九江
陶渊明身世和故里之谜 出生宜丰出仕隐居于九江
http://www.jxnews.com.cn 2004-09-20 22:32
陶渊明身世和故里之谜 29岁前:出生成长于宜丰 29岁后:出仕隐居于九江(图)
【字体:    】 【进入论坛】 


    晋代古砖
    渊明故里遗迹处

身世之谜千古悬疑

陶渊明,江西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

陶渊明究竟是何方人氏,文学史上似早有定论。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引述梁启超的考证,认为陶渊明生卒年为公元372年至427年,浔阳柴桑(即今江西九江人);朱东润先生在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也持同一说法。国内其他陶渊明研究学者在介绍陶渊明生平时,大都没有越出这个说法。

但文学史上最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人,甚至也不说生于何时何地。于是,在陶渊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现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个版本。

学者们从陶渊明的作品中,也只看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依依昔人居”、“昔日居南村”、“挈杖还西庐”、“去岁家南里”、“畴昔家上京”、“草庐寄穷巷”、“居止次城邑”、“家为逆旅舍”……这些让人坠入云里雾里、语焉不详的“自述”。

陶渊明辞世不久,与他同时代的文学家颜延之作文纪念。但颜延云在文中(《陶征士诔并序》)也只说:“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却不说明陶渊明的寿数几何,也不说陶渊明卒于何月何日及葬于何地。看来,陶渊明作为一个大隐士,真的是货真价实,名不虚传,连生卒的时间地点都隐去不载了。

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诗人的生死之谜就这样成了千古疑案。


    洗墨池遗迹


    渊明笔下归园田居处

故里归属众说纷纭

现在我们来看看史书中的记载,其中也是大有蹊跷的。

陶渊明逝世半个世纪后,南朝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在沈约所撰的《宋书·隐逸传》中,陶渊明第一次上了“正史”。沈约的记载是:“陶潜……浔阳柴桑人也。”此后,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的《陶渊明传》、唐初李延寿编的《南史》均依此说。而在南朝无名氏的《莲社高贤传·陶潜传》中却明明白白地写着:“陶潜居浔阳柴桑。”我们要注意作者所用的“居”字,居即是住。也就说作者只表明陶渊明是住在浔阳柴桑。大家都知道“莲社”是晋代高僧慧远在庐山创立的,并且是一个宗教学术团体。慧远、陶渊明、陆修静三人还留下一段“虎溪三笑”的千古佳话。这三人中,慧远为佛教大宗师,陆修静为道教泰斗,陶渊明则是儒教代表人物。“无名氏”关于陶渊明的记载,从地源、时代来推断,应该是“去之不远”,可以依据的。

所以,到了唐代唐太宗时房玄龄等撰写《晋书》时,便在《隐逸·陶潜传》篇中删除了前人“浔阳柴桑人也”这个判断句。这说明房玄龄已对沈约关于陶渊明的身世说有了疑惑,干脆删去不载。

直至北宋朝廷史官乐史奉敕命修撰《太平寰宇记》时,出现了“渊明始家宜丰,后徙柴桑。”这样的说法,在“正史”上第一次指出陶渊明故里在宜丰。从此,渊明故里便有了柴桑和宜丰两种说法。

到了近现代,在众多江西史家、学者的笔下,均一再论述陶渊明故里的存疑问题。

1943年宜丰人刘扶青、卢荣光在担任《江西通志》编纂委员时,向编委会提出将陶渊明籍贯改隶宜丰的报告。后因抗战,编纂工作告停。但今天仍可看到当时由该编委会编印的《江西全省历代人物谥号表》中列有“陶潜,谥号靖节,柴桑或宜丰人”这一提法。

1985年,江西师大历史系编的《江西主要历史人物》和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西省情汇要》以及《江西十大历史名人简介》中,均写道:“陶渊明,柴桑(今九江)人,一作宜丰人。”

这是谨慎的写法,这也是存有疑问的写法。在众多读者看来,依然是扑朔迷离、模棱两可:陶渊明的身世、故里之谜,真的是那样无解吗?


    渊明故里今貌


    陶渊明归葬处崇贞寺古砖

谱牒方志破解疑团

上世纪80年代初,宜丰学者凌诚沛主持组建了“陶渊明始家宜丰”研究小组。前后经过近20年的调研考证,他们确认陶渊明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出生在江州豫章郡康乐县义钧乡南山北麓安成村,即今天的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公元393年,陶渊明时年29岁,携妻(王氏)及子(俨)离开南山陶家坪赴江州任祭酒。此后渊明一家在浔阳居住了24年。其间,陶渊明因王氏妻亡,继娶浔阳翟氏,生俟、份、佚、佟四子。公元399年,渊明曾任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幕僚。公元404年,渊明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公元405年3月,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8月为彭泽县令,11月即自免职,作《归去来兮辞》。从此,不再出仕,归居园田。公元416年,陶渊明52岁,与妻翟氏携幼子佟回到宜丰故里,修葺南山旧宅而居之,11年后,陶渊明卒于星子栗里,后归葬康乐县义钧乡之七里山,即今宜丰澄塘镇的七里山。

上述考证的结果,第一次给了陶渊明生平事迹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江西、湖南、安徽、广西、重庆5省市14个县的陶氏家谱及《陶氏史记》,现存最早的明嘉靖《江西通志》及明崇祯《瑞州府志》、清同治《安福县志》等一些方志,元明清三朝钦定的《一统志》等有关记载,均成为了凌诚沛他们这一结论的史料佐证。在这些家族谱牒及官方志书中,无一例外地均记载着陶渊明父亲陶敏因出任安成太守,从江州浔阳居康乐县义钧乡七里山之南,晋兴宁三年(365年)渊明在此出生。今天的宜丰澄塘镇七里山安成村,其地名即因陶敏曾任安成太守而得。安成村现仍存古代安成旧址。在七里山出土的晋代墓砖,也旁证了“晋陶渊明墓在义钧乡之七里山”的可能性。今天,安成村人多为陶姓,并自称为渊明幼子佟之后人。安成境内靖节祠、故里读书台、洗墨池、柳斋棋局、东篱下、松菊园、东皋岭、赋诗湾、醉卧石等渊明遗迹遗址尚有可闻。漫步在渊明宜丰故里,仍可以感到渊明的遗风尚存。

诚如近代史学家胡思敬的分析,东晋时期,战乱频仍,人民的迁徙成为家常便饭。陶渊明在宜丰生活期间,因为年少,加之地偏一隅,即使有什么事迹,也让后来记录的人无从了解。自从陶渊明举家迁居到浔阳柴桑后,颜延之、王弘等人均仰慕渊明风采,所以将陶的事迹记载得特别详细并广为流传。陶渊明虽然隐其身却不得隐其名,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胡思敬所论(见其著作《盐乘·陶潜列传》),道出了陶渊明29岁前生平湮没无闻的原因。而凌诚沛及研究小组人员从散落各地的陶氏家族谱牒、历代方志等入手,梳理考证出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应为陶渊明研究探索的又一重大成果。(本文引述陶渊明始家宜丰之材料,均为凌诚沛先生研究整理所得,特此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化之谜:陶渊明故里究竟在何方?
【善本碑帖】东晋 陶渊明《拟古九首帖》
陶渊明《饮酒》诗赏析
宜丰县简介
“悠然见南山”—寻访陶公遗踪
不遇的悲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