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艰辛!记者随冰花男孩走上学路 学生途中趴地喝溪水
(原标题:艰辛!媒体记者随“冰花男孩”走上学路,学生途中趴地喝溪水)

寒冷的冬季,一张云南昭通“冰花男孩”的照片牵动无数人的心,让人慨叹孩子的上学路是如此艰难,也让更多人对高寒山区求学的孩子多了一份牵挂。

“冰花男孩”

据了解,“冰花男孩”所在的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一共有147名学生,家距离学校最近的要走10分钟,最远的要走上将近两小时的山路。

1月12日,都市时报记者跟随“冰花男孩”重走了一次上学路。

转山包村位于高寒山区,大部分村落不通路,每家都养着马来托运东西。  “都市时报”公众号 图

每到冬季,大雾天气有时候能见度只有几米。

转山包小学位于鲁甸县高寒山区。

学校这个二层房子,以后用于学生宿舍,避免孩子每天长途奔波。

多数孩子的手都有冻伤。

13岁石板沟村的陶正权,穿着父母留下来的军大衣。

11岁上五年级的顾正玲,嘴唇被冻伤。

孩子在学校食堂就餐,午饭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天中最好的饭菜。

13岁石板沟村的陶正权(军大衣男孩)。

转山包小学孩子,吃完午饭在食堂门口洗刷饭盒。

转山包小学孩子,吃完午饭在食堂门口洗刷饭盒。

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暖风器,孩子下课后围在一起取暖。

渴望的眼神,等待发放爱心物资。

校长付恒给孩子发放爱心衣物。

13岁的陶正权领到围巾和帽子后,开心的大笑。

孩子领到爱心物资后,放学回家走出学校大门。

重新打包爱心物资。

放学回家的路上。

放学回家的路上。

张兴珍所在的梨柴林社是离学校最远的。

张兴珍中途渴了就在这里喝水。

张庭贵伏地饮冰冷的泉水解渴,他说这是他们中途的补水点。上学路上没有带水的习惯,就在这里喝水。

上学路不止结冰,还有很多都是坡道、沟壑。

学路不止结冰,还有很多都是坡道、沟壑。

有时候累了,就地而坐休息。

梨柴林社是离学校最远的村落,这里的孩子每天上学都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程。

梨柴林社有10多个孩子在学校就读。

张兴珍回家后小狗狗寸步不离,有时候上学都会跟着走一两公里路。

家家户户养着牛马。

张兴珍(左边女孩)回到家后,去邻居家张庭贵(男孩)家玩耍,张庭贵从浙江转学过来。

吴世翠、吴双艳回家后煮猪食喂猪,张兴珍(中)家里盖新房这几天都会跟他们一起睡

二年级的吴双艳放学后,一边煮猪食,一边烤洋芋充饥。

吴双艳的手冻伤了。

转山包村大部分主食是洋芋。

路子鹏(左一)也是从浙江转学来的,刚开始上学脚上都起水泡,慢慢坚持下来,入学已有半年多。

路子鹏的哥哥路子洪(左一)在转山包上学,后去浙江待了一年半又回来读书。现在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父母还在浙江打工。

“冰花男孩”的姐姐。

“冰花男孩”已经穿上了新的羽绒服,都是爱心人士送的。

“冰花男孩”一家三口难得一起坐下来吃饭,妈妈离家出走一点消息都没有。

“冰花男孩”和姐姐考完试在家。

“冰花男孩”所住的村子现在还没有通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者跟随“冰花男孩”重走上学路,却看到更令人心酸的一幕
艰辛!媒体记者随“冰花男孩”走上学路,学生途中趴地喝溪水
捐赠30多万,冰花男孩只得500?剩下的钱去哪了?
云南昭通“冰花男孩”刷爆朋友圈,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视频|“冰花男孩”感动网友 出身贫苦企业家伸出援手
西媒:“冰花男孩”刺痛人心 中国留守儿童急需更多关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