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希德
谢希德 - 物理学家、复旦大学原校长
所属类别 :科学家
谢希德(1921年3月19日-2000年3月4日),福建泉州人,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 ,上海杉达学院原校长。
1946年谢希德从厦门大学数理系毕业后进入上海沪江大学任教;1947年赴美国史密斯学院留学;1949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她转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理论物理;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即谋划回国;1952年绕道英国回到中国并被分配到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56年被国务院调到北京大学联合筹建半导体专业组;1958年夏谢希德又调回复旦大学,参加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联合主办的技术物理研究所,并任该所副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1981年获美国史密斯学院、美国纽约学院荣誉博士学位;1983年1月出任复旦大学校长;198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年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出任上海杉达学院校长;2000年3月4日逝世于上海,享年79岁 。
谢希德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的理论研究,是中国这两方面科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谢希德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福建泉州
出生日期
1921年3月19日
逝世日期
2000年3月04日
职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麻省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0年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
代表作品
半导体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群论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
目录1
2
3
4
5
6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谢希德
1921年3月19日,谢希德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小时候喜欢在父亲的书房看书。初中二年级,谢希德转学到北京贝满女中就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谢希德全家随父亲南下逃难到了贵阳,此时她股关节结核病使她卧床不起而辍学,4年后她离开病榻,重新站了起来。
1946年,谢希德从厦门大学数理系毕业后,前往上海沪江大学任教。
1947年,谢希德赴美国史密斯学院留学。
1949年,谢希德获得史密斯学院硕士学位,之后转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理论物理。
1951年,谢希德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开始谋划回国。
1952年,谢希德冒着风险,通过朋友的帮助,绕道英国回到中国,回国后即被分配到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1956年5月,谢希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为了实现国家12年科学发展规划,她被国务院调到北京大学共同创办半导体物理专门化,黄昆任教研组主任,谢希德任副主任。
1958年夏,国家为培养固体物理专门人才,谢希德又调回上海复旦大学,参加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联合主办的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并任该所副所长(1958年-1966年) 。
1965年冬,谢希德作为中国固体物理代表团团长,出席了英国物理学会固体物理学术会议。回国后,她继续筹建现代化实验装置,开展固体能谱的研究。
1966年8月,谢希德患了乳腺癌。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她的科研权利被剥夺。同年夏天,在北京召开的暑期物理讨论会上,她作了能带计算成果的报告,与各国学者进行交流。
1980年,谢希德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数理学部)。
1983年1月,谢希德被选为上海复旦大学校长。
1985年2月1日,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经批准成立,谢希德兼任中心主任。
1988年,谢希德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0年,谢希德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外国院士。同年当选为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十一届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主席。
1997年,谢希德出任上海杉达学院校长。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来华访问时,谢希德作为知名人士参加了克林顿总统在上海的座谈会。
2000年3月4日,谢希德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79岁。
编辑本段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谢希德领导课题组在半导体表面界面结构、Si/Ge超晶格的生长机制和红外探测器件、多孔硅发光、蓝色激光材料研制、锗量子点的生长和研究以及磁性物质超晶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
1963年至1965年,谢希德和她的助手们开展了对硒化锌、锑化铟等的研究,获得初步成果。他们先后在《物理学报》和《复旦大学学报》发表一系列关于群论在固体物理研究中应用的科学论文。
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上硅平面工艺兴起,谢希德和黄昆看到这将促进半导体技术和物理的迅猛发展,联名建议开展固体能谱研究,并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共同承担。
1977年底,谢希德在全国自然科学规划会上报告了她的科学调研,以殷实的材料说明在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和量子化学之间正在形成新的边缘科学即表面科学,其基础是表面物理,基本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一是确定表面的原子成分;二是表面原子结构和成键性质;三是表面电子态和各种特殊的物理性质。她还阐明了表面物理同高新技术和科学发展以及与国民经济之间的重要关系,提出在中国发展表面物理的倡议。这个报告得到与会科学家的认可,她的倡议得到国家科委和高教部的支持,返校后,她立即着手筹建以表面物理为研究重点的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 。
学术论著
截至2000年,谢希德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一共出版著作20多部,其中与物理学家黄昆通力合作撰写的专著《半导体物理学》,195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多次再版 。1986年在原有讲义基础上又进行改写,出版了专著《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此书已成为中国国内许多大学研究生的教材。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
2018.03《半导体物理学》黄昆,谢希德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06《半导体物理学》黄昆,谢希德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0《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谢希德,蒋平,陆奋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2《固体能带理论》谢希德,陆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08《曲折的历程 中美建交20年》谢希德,倪世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08《院士科学课堂 冷热变化》谢希德编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4.08《院士科学课堂 沉沉和浮浮》谢希德编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03《谢希德文选》谢希德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2《冷冷热热》谢希德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12《沉沉浮浮》谢希德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04《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谢希德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9.01《曲折的历程 中美建交20年》谢希德,倪世雄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12《固体能带理论》谢希德,陆栋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11《自然科学简明手册》谢希德主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10《美在其中 家政礼仪与现代女性》谢希德主编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1993.04《当代科技新学科》谢希德主编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3.03《绘图物理辞典》谢希德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08《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谢希德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4.12《固体物理学 上》谢希德,方俊鑫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1964.11《半导体的受激光发射》谢希德,阮刚编上海市科学技术编译馆
1963.05《隧道二极管》谢希德主编上海市科学技术编译馆
1962.03《固体物理学 下》谢希德,方俊鑫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1.08《固体物理学 上》谢希德,方俊鑫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8.08《半导体理论》黄昆,谢希德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8.08《半导体物理学》黄昆,谢希德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展开
学术交流
自1983年起,谢希德每年都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会议,回来后必向物理系师生作介绍,并撰文讲述当年物理学前沿的重要发展。她多次应邀出国参加各种会议,作有关半导体物理、表面物理学术报告外,还作有关中国科学、教育、妇女、人口和环境等方面的报告,足迹遍及美、英、法、德、意、日、俄、波兰、匈牙利、希腊、泰国、委内瑞拉等国。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她曾接待过来访的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以及国务卿乔治·普拉特·舒尔茨等外国领导人 。
科研成果奖励
1985年、1987年、1990年和1997年,谢希德和张开明、叶令及蒋平等共取得4项科研成果,包括"半导体表面电子态理论与实验之一"、"镍硅化合物和硅界面理论研究"、"金属在半导体表面吸附及金属与半导体界面电子特性研究"和"量子器件与异质结构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分别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人才培养
学校建设
谢希德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78年-1983年)和校长(1983年-1988年)达10年,她率先在中国国内打破综合大学只有文科、理科的前苏联模式,根据复旦大学的条件增设了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5个学院。她抓教师队伍建设,采用破格提升的方法,鼓励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她注意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指导作用,1956年秋在复旦大学推行导师制。导师们深入学生中间,指导学生学习,针对各种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效果很好。设立"校长信箱"、"校长论坛"、"新闻发布会"沟通校内各方面情况,使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她在师生中大力提倡好的学风 。
教授课程
1952年,谢希德回国后在5年间一共开设了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等8门课程。原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周同庆曾请谢希德去交大任教,由于院系调整,她同周同庆一起来到复旦大学物理系。在这里,她承担了极其繁重的教学任务,从1952年到1956年,先后主讲6门基础课和专业课,且都编写了教材和讲义。在她努力下,复旦大学于1955年开设了固体物理专门化,致力于半导体物理的发展。
1979年3月,在复旦举行固体理论讨论班,由副校长兼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谢希德主持并亲自作几个学术报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84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70多位代表参加了讨论班,主题是"群论"和"固体能带理论"。
编写教材
1960年-1962年间,谢希德同方俊鑫合作,编写了《固体物理学》(上、下册)一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世纪80年代,这部书重新修订,谢希德增写了《非晶态物质》一章。1988年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教材。
团队建设
在谢希德指导和组织下,坚持应用技术和基础研究并重,为上海半导体工业发展和基础研究创建了必要的条件,培养了一支队伍。当时实验技术人员非常缺乏,为此她建立了上海技术物理中专,培养实验员,当年提前毕业参加建所的大学生中有很有成就的沈学础 。
1956年到1958年间,经过谢希德和她的同事们两年的培养,共培育了300多名半导体人才,分赴中国第一批半导体科研单位和生产第一线。
1978年9月,谢希德组织了两个系列的学术报告讨论会,一是表面物理,系统讲述表面物理的基础内容和发展前景;二是固体能带理论。她安排好报告人并开列参考文献供报告人准备之用。7个多月,她带病亲自组织报告30多次。在此基础上还举办了全国性的表面物理讨论班。
指导学生
1962年11月,谢希德晋升为教授。在她指导下,复旦建立了顺磁共振等当时先进的实验技术。她招收研究生,开设"半导体理论"和"群论"课,编写讲义,指导研究生从事空间群矩阵元选择定则、应变条件下半导体载流子回旋共振理论、间接隧道效应理论、半导体能带计算等项科研课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谢希德已培养了博士15名,硕士10多名 。
关心出国
20世纪80年代初出国的学者,大部分是由谢希德送出去的。那时"文革"刚结束,当许多人还对"外国"两个字避之惟恐不及时,谢希德却毫不犹豫与国外积极联系,把复旦师生送到国外去深造。1982年,朱传琪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伊利诺大学作学术研究,但是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朱传琪找到了当时主管外事工作的副校长谢希德,并顺利得到解决,出国的事情很快便批了下来。1988年,朱传琪谢绝了与他共同研究的库克教授的挽留,回到了复旦大学 。
谢希德每年都要为考取出国攻读研究生的物理系学生写推荐信,初步估计也有百人以上。谢希德关心青年的前途,乐于写推荐信,她每次给学生写推荐信,都是亲笔写,从来不用别人代劳的 。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
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数理学部)
1981年美国史密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1981年美国纽约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1985年英国利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86年美国物理学会的名誉会员(Fellow)
1986年美国南哈德莱--荷约克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1986年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87年
美国贝洛特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1987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马巴尼分校荣誉博士学位
1988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0年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7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6年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美、英、日、加、香港地区13所大学分别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名誉工学博士和人文科学博士
展开
编辑本段 社会任职
时间担任职务
1978年-1991年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1981年-1992年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
1987年-1993年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半导体委员会委员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委员
1988年5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七届委员会主席
编辑本段 个人生活
1987年谢希德和谢冲耿建美夫妇
谢希德的父亲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谢玉铭先生 。
1952年5月,谢希德和曹天钦举行了婚礼。1966年8月谢希德患了乳腺癌。1976年谢希德的右侧胸部又发现疑点,这是她与癌症斗争的第三个回合。1999年12月12日谢希德再次住进医院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了 。
编辑本段 人物评价
谢希德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开创者和奠基人,在表面和界面物理以及量子器件和异质结构电子性质理论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培养出数位中国该领域的领军人才。她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物理学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科教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及物理学会的工作做出突出的贡献 。(复旦大学评)
"谢希德教授作了明智的选择,在复旦大学开展表面物理研究" 。(1982年沃尔特·科恩(Walter Kohn)来华讲学回国后评论)
"在中国科学界中,谢希德教授是属于最有影响的人士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初约翰·巴丁(John Bardeen)率团访华回国后称赞)
谢希德是"中国的哈佛大学校长" 。(1987年6月接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授予名誉博士时,《今日美国》报社记者采访时称)
编辑本段 后世纪念
谢希德堂
2002年9月28日,在上海杉达学院建校10周年校庆活动现场,举行了以原上海杉达学院校长谢希德名字命名的“谢希德堂”落成仪式。
谢希德、曹天钦夫妇纪念铜像
2004年7月9日,曹天钦、谢希德先生纪念铜像落成仪式在上海福寿园知博苑举行。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华仁长,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彭裕文为曹天钦、谢希德院士铜像揭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党委书记李伯良研究员、复旦大学王迅院士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倪世雄、生化与细胞所李载平院士先后在仪式上讲话 。落成仪式由生化与细胞所党委书记李小骝主持 。
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2006年10月23日,谢希德被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推选委员会评选为“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谢希德物理
2006年12月21日,谢希德物理奖正式设立,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为物理学和物理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女物理学工作者 。
谢希德先生诞辰90周年
2011年3月19日,是谢希德先生诞辰90周年的日子,3月20日"革故鼎新 熔铸光华--纪念谢希德先生诞辰90周年"座谈会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二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秦绍德、校长杨玉良出席座谈会 。
厦门大学谢希德塑像
2011年4月6日下午,谢希德塑像揭幕仪式在厦门大学物理馆前举行。上海厦大校友会理事长、德国电讯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黄辉博士及上海校友会主要负责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代表杨凡原教授,温州校友会理事长邹荣森,邵建寅、周咏棠等校友代表,厦门大学副校长赖虹凯、校友总会副理事长詹心丽以及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党政领导、师生代表出席揭幕仪式,仪式由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吴晨旭主持 。
纪念谢希德校长诞辰95周年集体追思活动
2016年3月22日,复旦大学原副校长汪幼兰、方林虎等老领导、老教授,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老校友及部分教职员工六十多人,一同前来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参加纪念谢希德校长诞辰95周年集体追思活动 。
原创大师剧《谢希德》
2018年10月14日,复旦大学希德书院学生原创大师剧·老校长系列《谢希德》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上演,校党委副书记许征、刘承功,希德书院院长周鲁卫、相关部处负责人、书院导师、校友及近千名2018级希德新生到现场观看 。
参考资料
1. 杰出校友公告 . 上海理工大学 . 2006-10-23 . [2019-12-14]
2. “谢希德堂”落成仪式在杉达举行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2002-09-29 . [2019-12-15]
3. 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三) . 上海理工大学 . [2019-12-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位非凡女性
人物传奇 | 新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谢希德:一生心怀祖国的“斗士”
先生对学生们唯一的要求,就是报效祖国,出去要带着知识回来!谢希德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谢希德:我国半导体事业的奠基人
新中国高校第一位女校长:一生心怀祖国的“斗士”
360doc网文摘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