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操作”才是真正的操作?_教学探索_教育科研_荆州市沙市实验小学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直观,形象为主,因此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不少让学生参与的操作活动,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也出现了一些为操作而操作的现象,学生的操作是教师指令下的行为,因此,不知为何而操作的学生大有人在。
什么样的操作才是课堂所必需的?是学生所必要的?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思考。
一、动手操作要适时的介入
课堂教学中,我们选择动手操作的介入时机应该在学生想知而不知、是懂而非懂的时候,这样的动手操作可以引起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是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动手操作?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著名的教育家奥苏伯尔早就阐述过“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价值。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动手操作呢?这与知识本身的性质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动手操作活动比较适合于可物化,外显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即适用于能设计有结构、易操作的直观材料来反映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动手操作的内容,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同时要遵循适度原则。所谓适度,是指既有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又有适合性,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材料(绳子、尺子、毛线、卷尺等),让学生自己量出周长。学生自由的选取图形(如树叶、三角形、月亮形、梯形等),,根据自己的想法量出了。虽然选取的图形不同,量法多种多样,学生的表达也不尽相同,但是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对周长的内涵有了具体和感性的认识,并能综合大家的作品理性化。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和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操作,解决“周长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要成为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在动手操作中实现自主发展,做深层的参与者,必须真正参与到课堂动手操作活动中去。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不应是教师赋予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学生的活动不应是在教师的命令下展开,而应是一种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引发下的自觉行为,这样的动手操作才是积极、主动的,才是有效的。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出示12 、14 后,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与前面有什么不同(前一个例题是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你能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这时很多学生认为12 大,也有一些学生认为14 大。教师接着说:“两种不同的意见,到底哪一个真确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验证你的结果是真确的?”接着学生兴致盎然地进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很多学生用折纸的方法验证,用画图的方法验证,还有用举例的方法验证的等等。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置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你验证自己的结果是真确的”背景下。学生为了说明自己的比较结果是真确的,直观形象的动手操作也就自然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一个抓手。学生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完成了比较分数大小这一知识建构。
三、动手操作要与数学思维相结合
“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离开了数学思维的动手操作是非数学活动。动手操作活动要与数学思维紧密结合。如果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是一种对书本的模仿与复制,只是手的运动而无需脑的兴奋,那么它的功效将会大大降低。动手操作,需要一定的思维空间与思维坡度,需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需要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因为有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推导方法的知识铺垫,能够利用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通过拼合、观察、比较,很顺利地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是教师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提问:“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只用一个梯形能不能推导出这样的计算公式呢?”这时就需要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对常规的方法进行突破。在实际的教学中,确实有好几个小组通过剪拼找到了新的方法:有的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旋转拼合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在梯形中添一条辅助线(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不同底但等高的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乘法分配律同样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抓住了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开展动手操作。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动手操作的材料要丰富多样
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认知方式不同,思维模式、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因此,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教师不应该企图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或形成同样的思维层次、模式和习惯。教师应尽量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以满足学生动手操作学习的需要。如:我们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时,不能只向学生提供等底等高的一组操作材料,而应当准备得更充分些,比如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的、都不等的几组。此外,还包括一些可能出现的特殊推导方法的应急材料,比如量筒、天平等等,只要把材料准备充分了,才不至于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被眼前的材料所限制,才能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总之,动手操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遵循知识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好时机,达到动手操作的最好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现状分析
教学情境
教师:会教不如会问
谈数学问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工具|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个“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