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基础教案:第十二课 专题摄影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风光摄影的意义,分析风光摄影与其他专题摄影的不同;熟悉和掌握风光摄影的技巧。

重点:

   常见风光题材摄影的技巧  

难点:

   风光摄影的基本器材

教具:

   照相机、多媒体教室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几幅不同地域的风光摄影作品,让同学们欣赏。请同学们分析出画面构图形式和所表达的内涵,进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风光摄影,顾名思义就是以大自然中各种自然景观以及一些人文景观为拍摄对象的摄影。它不仅可以记录一些美好的景色,更能寄托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如下图所示。

想拍出好的风光摄影作品,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将大自然的景观融入个人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懂得选择合适的镜头、地点和光圈/快门组合.。一定程度上,大师是工匠和艺术家的结合。

   那么,我们怎么着手呢?

一)风光摄影的基本器材

风光摄影面对的是名山大川、绿色的原野、迤逦秀美的景色,置身其中,怎么能不叫人心驰神往呢?所以,风光摄影是人们最喜爱、也是摄影爱好者涉足最多的摄影形式之一。特别是对于中老年摄影爱好者而言,风光摄影还是一项绿色有氧的运动,对身心的健康十分有益。

那么,从事风光摄影对摄影器材有些什么要求?该怎样选择照相机呢?

1、照相机

目前市场上所见的所有类型的照相机都可用来拍摄风光照片。

一般来说,选用中画幅以上的大型或中型照相机是取得高质量画面的首选。因为大、中型照相机使用的底片的成像面积较大,可以拍摄出层次丰富、颗粒细腻的照片。在制作过程中,被放大的倍率比较小,由此造成的图像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方面的损失比较小,因而可以得到非常精细的影像,是专业摄影师的常用工具。

但是大、中型照相机比较笨重便携性较差,自身价格较高,而且草组过程也比135单反照相机繁琐,虽然拍摄风光照片基本不需要捕捉动态影像,但携带不便和操作繁琐必然会影响摄影创作。

(1)120照相机

照片的用途往往取决于画面的影像质量。一般放在影集中自我欣赏,那么使用135单反照相机已足够了;如果要将照片放大到24英寸的画面,并且有较高质量要求的话,那么,至少应该使用120照相机;若要把照片放至更大的尺寸,用于展览的话,大型照相机则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拍摄大场面又需作大倍率的放大,当然以120宽幅相机拍摄为好,一是这类相机使用起来相对方便,二是胶片的冲洗加工也比较容易。120的宽幅相机现有三种形式的产品,一种是使用大像场镜头的宽幅相机,其画幅多为6×12cm、6×17cm或6×24cm。使用这种形式的120宽幅相机,再辅以超广角镜头,拍摄一定角度的工程现场照片应没有问题,如果角度还不够大,用这种相机拍摄“接片”也相对比较容易,常见的这种相机有国产的“自由人617”,德国的林好夫612、617,日本生产的富士617、骑士612P、ART240、ART170等。第二种形式的120宽幅相机是镜头摆动式的宽幅相机,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那种摇头相机。这种相机系专为大角度画面而设计,其镜头装在一个旋转鼓上,在镜头摆动的过程中,通过后面的狭缝将影像“扫描”在呈弧形放置的胶片上,拍摄的角度大约在120°至170°之间。常见的品牌有德国生产的**(NOBLEX)06/150U、175U、中国制造的PANFLEX140等。第三种形式的120宽幅相机为相机整体旋转的宽幅相机,这类相机可拍摄360°或更大角度的底片,拍摄过程中相机旋转,胶卷则作逆向移动。

   上述三种宽幅相机之中,第一种多可更换镜头,影像变形较小,但若不加中央渐变灰镜,底片的四角多易出现曝光不足,在三种相机中,这类相机拍摄的角度最小。第二种相机一般不可更换镜头,拍摄角度较大,价格也较便宜,但在拍摄近处的直线景物时极易使影像弯曲变形。第三种相机也会出现这种弯曲现象,但它拍摄的角度最大,当然价格也最贵。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120相机无论是配件还是配套镜头都与135相机的配件接近,而且画面质量也比较高,120相机正逐渐在风光摄影中被大家接受。

(2)135单反照相机

近年来使用135单反照相机拍摄风光照片的摄影者有了大幅度增加。由于135单反照相机比较轻巧、使用灵活、携带方便,且与之相配的各种附件及配套镜头群也十分齐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135相机的性能也在飞速提高,不仅结实耐用,而且性价比较高。所以在现今的风光摄影中,135照相机还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使135单反照相机成为大众化的风光摄影器材。

(3)数码照相机

根据风光摄影的特点,选择适合风光摄影用的数码照相机时应当遵循和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  尽可能选择轻便的数码照相机

    优美的风光摄影作品往往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神往和遐想。但是,已经涉足了风光摄影的朋友就会知道:风光摄影的创作过程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优雅和轻松,要想拍出理想的作品往往需要长途跋涉、需要爬山涉水,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俗话说,百步无轻担,因此,选择一台轻便的数码照相机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  尽可能选择成像优异的数码照相机

    风光摄影对照片的成像质量有较高的要求,照片的成像质量除了要求在拍摄时要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避免抖动及手振外,更主要是由照相机本身的成像质量决定的。数码照相机的成像质量包含了成像清晰度、彩色还原准确性、层次表现、噪点等方面。注意选择一台成像优良的数码照相机是获取高质量照片的前提与保证。

    第三   优先考虑带防震功能的长焦镜头

    在风光摄影时,往往要追求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采用标准和中焦段的焦距拍摄的照片其视觉效果与人们的眼睛观察的效果较为接近,因此,这个焦距段的焦距是比较少用的。视个人的喜好不同,常用的是广角和长焦段的焦距,特别是100mm(相当于35mm相机)以上的焦距是最为常用的。所以,在选择普通的数码照相机时,最好选择长焦带防震功能的品种,选择数码单反照相机时,可以考虑配上一只带防震的长焦变焦镜头。

    第四   使用通用5号电池最理想

    出门在外,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比方说,你到东南亚的国家去创作,照相机的电池没有电了,而充电器却由于插头不匹配使不上劲;到北方寒冷的地方去拍片,专用的锂电池拍了没几张照片就没有电了,备用电池也很快就没电了。象这样类似的情况总有可能发生,如果是通用的、普通的电池,你很容易借到或购买到电池,以解燃眉之急,否则,就只有干瞪眼了。故而,在同等情况下,尽量选用使用通用普通5号电池的数码照相机会给你外出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和快乐。

2、三脚架和快门线

1)三脚架

在摄影中,对照片的要求首先就是焦点清晰,在风光摄影中,,这更是重中之重。而三脚架是保证照相机拍摄时稳定,保证照片清晰度的重要器材。

使用三脚架、小光圈、慢快门的组合拍摄夜景,容易出满意的片子

 不使用三脚架进行夜景拍摄时,容易因为抖动而影响画面质量

风光摄影多是在室外摄影,常常受到天气的影响,所以对三脚架有一定的要求。

  

  

(1)快装系统

这个是一个三脚架最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很多爱好者在选购脚架的时候拼命压脚,测试负重,却从来不注意快装部分是否密合不动。

   然而,三脚架的下面就算是纹丝不动,只要快装板有一点点的晃动,那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就毫无保障可言。所以一定要摇一下,看看晃动不。三点支撑的系统一般不会有问题。giottos和phayee飞异的圆盘快装也都是非常稳固的系统,可以信赖。快装板的螺丝固定稳都也很重要。不然的话大镜头会摆头,一定要确保快装板和相机或者镜头卡座紧密连接。有的时候快装的螺丝会比较长(TANNER泰立,highly)都有这个现象,造成无法紧锁,这种快装板绝对不能用。还有就是快装板的面积和材质。这涉及到一个吸收振动的问题,软木比橡胶好很多,面积则是越大越好(对于大的相机而言)。

风景摄影用的三脚架的分量不能太重,但也不能太轻以免在野外摇摇晃晃;同时选择云台也要注意水平的问题,同时你的脚架可能必须要和你的越野背包相配,这样你才可以方便的携带着脚架翻山涉水。

   

(2)云台

云台的选择可以说对某些人来讲不是问题,因为一些低档的脚架都是包含云台的。这种时候就要看看这些廉价货的连接件。比如说销量惊人的330a,他的云台连接都是全塑料的,有磨损,所以也就特别容易损坏。一般这样的脚架的寿命都在半年到一年左右(看使用频率)。而使用金属联接的MIDAS美达斯脚架在这方面就会好很多。同时,云台的阻尼感对于一些用户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只有云台阻力感顺滑,拍摄镜头的时候才不会发生抖动,但是这一点对于相机用户到不是特别重要。

  另外,云台平面一定要可以调节到平整。有的脚架,比方说伟锋3530和早期不带中轴的ct-15-8,就存在模具问题,使得云台永远是不平的,那也就不能购买了。至于三维台和球台的选择,很简单,需要速度快,使用方便的,就选择球台;需要承重强,构图严馑的,就选择三维台。另外DV用户只能选择三维台,不然的话没法水平移动镜头了

(3)中轴

中轴是妥协的产物。为了让脚架可以在比较轻和小的状态下达到一定的高度,于是产生了中轴。同时它也提供了很好的快速高度调整。相当方便。但是由于中轴的结构特点,造成特很容易成为整个三脚架架构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因为它的固定点相对较短,而本身很长,而且不是三角固定结构,所以在产品公差控制不好的情况下,情况就会变得很糟糕。选择脚架的时候,中轴的套管越长越好,这样可以避免摇晃。而提升方式,可以是抽拉式的,也可以是平齿摇杆,也可以是涡轮摇杆。基本上廉价脚架都选用平齿摇杆,其特点就是在不锁紧的情况下会因为重力原因自动下滑。

   我们建议使用者,尽量不要去提升中轴,因为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就产生于中轴。所以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中轴不提升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这点非常重要。

(4)管脚

相对专业的脚架一般来说管脚的参数有两个,一个是管壁厚度,一个参数是管脚直径。当然都是数值越大越稳定,但是重量和成本也会随之上升。一般脚架的管壁1mm,也有做成1.5mm的。这些都是传统设计。金钟和highly则是通过三根加强筋来把1mm的管子做到接近11.5mm管子强度。而普通的1mm管壁理论上最细脚管不能细于20mm,不然就会很容易弯曲。而gitzo捷信,BENRO百诺则是通过管壁做厚,来做很细直径的脚管。也是很不错的设计。

   选择管脚的时候,压一下看看管脚是不是弯曲外张,就可以了,同时抽出缩进是否顺滑也要测试,这代表了管脚的直度。

(5)关节

关节有highly的快速扣紧,也有TANNER泰立的蝶翼旋转,也有gitzo捷信的胶木圈旋紧。

highly的快速扣紧方便,但是使用一年左右之后就需要重新调紧;蝶翼假如是manfrotto曼富图就做得很好,TANNER泰立的则要拼命拧紧,不方便;而gitzo捷信的这种气压式的可以在万一疏忽的情况下保护相机,但是速度比较慢。

   测试关节,只要抓住中轴顶端,扭动相机即可,看看脚管会不会跟着动。不动就是好的。一般专业的脚架这个问题很少。

 

(6)脚

三脚架最下面的部分就是脚。这个脚也有很多种。一般普通的都是橡胶脚,橡胶脚可以适应大多数的情况。有好一点的三脚架会有马蹄脚。马蹄脚同普通橡胶脚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和地面的接触点不是线或者店,而是面,而且其可以自适用调整角度,所以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外张,尤其是在光滑表面上。而钉脚则可以在泥泞的地面上插在土地里,而在土坡上也可以插入地里保持平衡,一般旅行者比较需要这个,用影棚的朋友就没有必要了,不然很容易弄坏背景纸和地板的。

2)快门线

不管是传统或是数字摄影者,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因为按下快门的瞬间力道过大导致相机震动、歪斜,导致破坏画面的完整性。

快门线的作用就是控制相机尽量减少在拍摄时释放快门的振动,防止接触相机表面所导致震动,防止破坏画面的完整性,从而保证照片的清晰度。

3、镜头和遮光罩

由于风光摄影所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因此在选择照相机上,尤其是对镜头,有特殊的要求。

在风光摄影中,使用较多的是广角镜头,因为广角镜头可以拍摄到较多的景物,表现出更多的风景。而使用长焦镜头可以在拍摄中着重刻画某一景色的细部特征,能很清楚地表现被摄景色的细部特征,使得要表现的景色更加清楚、完美。

在实际拍摄中,一个变焦镜头的功能相当于数个定焦镜头,在不方便调节和被摄风景之间的距离时还可以变动焦距段以方便取景,所以在风光摄影中,变焦镜头是首选。如使用135相机,那么只要准备28~80和80~200两个变焦镜头就足够了。因为这样两个镜头的焦距段涵盖了从广角到标准到中焦再到长焦,基本上可以满足拍摄各种题材的要求。

遮光罩也是风光摄影中很重要的附件,它可以有效地阻止凌乱的光线射入镜头,从而避免了光晕和光斑的出现,进而提高影像的质量。另外在室外拍摄时。常常会遇到风霜雨雪等天气,遮光罩可有效减轻这些不利因素对于镜头的损害,起到保护镜头的作用。

二、常见风光题材的拍摄

1、自然风光

这是风光摄影中拍摄题材最多也是最广泛的一种,包括很多不同的拍摄对象和方法,以下做一简要介绍。

(1)注意光线的变化

同一个景物在不同光线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效果。下面介绍顺光、测光、逆光、散射光、区域光和弱光的应用。

1、利用顺光拍摄风景

光线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一致的光线称为顺光。

由于顺光式被摄物体正面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投在背后,所以顺光拍摄的画面很少有阴影,正面往往比较明亮。画面的层次主要依靠被摄物体自身的明度差异或色调关系来传达。

顺光拍摄的优点是画面中影调柔和,能较好地传达景物本身的色彩。

但在有些时候,利用顺光拍摄风景,如果前景部分处于阴影里,背景的景物比较明亮,则景物的空间立体效果会有所改变。另外,采用顺光拍摄时,尤其是低照光线的顺光很容易将拍摄者自身的身影留在画面中,这一点要注意避免。

 2、利用侧光拍摄风景

光线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的光线称为侧光,受到侧光照明的景物有明显的明暗对比。这种光线能很好地表现被拍摄景物的行政、立体感、质感,光影结构鲜明、强烈。

由于侧光照射,景物的背光面会留下影子的形态,影子的长短以及影子与景物本身会构成丰富多彩的造型效果。

利用侧光进行拍摄也有不足之处,景物的受光面与非受光面存在较大的光比反差,这个差距往往会超过胶片所允许的宽容度范围,顾此失彼,景物中的层次、质感会有些损失。

侧光是拍摄风景时经常使用的光线之一。为了准确把握景物的光影效果,侧光拍摄的曝光计算非常重要。具体地讲,用点侧光测得的数据和曝光补偿都要考虑进去。一般的规律是:侧光拍摄时,应以景物的高光部分进行点测光,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半级曝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和相机的拍摄方向大致构成垂直关系的光线称为顶光。这种光线一般在中午前后出现。

顶光实际上也属于侧光的范畴,只是光的投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景物的上方会比较明亮,下部会留下浓重的阴影。

在风光摄影中,顶光是较难利用的光线。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选择适当的景物,利用顶光的照明特性,也能拍出理想的画面。由于顶光是从上向下照射景物的,云层或自然景物本身的遮挡,会在地面上形成浓重的阴影,所以如何利用这些阴影也就成为拍摄的关键。地面上明与暗的存在,也正是反差的存在,明与暗的反差效果自然而然地给画面增加了层次,这就是利用顶光拍摄风景的价值所在。

3、利用逆光拍摄风景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相对并且来自被摄体后方的光线称逆光。逆光照射下的景物边缘部分都被照明,由于受光面积较小,所以只形成清晰的轮廓光的效果,它是表达物体轮廓形态以及区别景物与景物之间界限的有效手段。

逆光摄影可以很好的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同时能表达较强的空气透视效果,使画面的影调和层次非常丰富。逆光拍摄会造成前景的大面积阴影,它是构成画面暗调效果的重要因素,暗的背景又是藏拙的理想手段。

逆光拍摄也是风光摄影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除了利用逆光时的光影效果外,有时我们也会将逆光的光源——太阳放入画面中,尤其在早晨或者傍晚,这时需要考虑光源的亮度,最佳拍摄时机是太阳并不明亮刺眼,色彩为鸭蛋黄色时,这时拍出的照片色调温暖,色彩饱和,景物的反差并不强烈。如果逆光拍摄风景时,恰巧赶上天边出现漂亮的彩霞,这样的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我们要表现的是天空中的彩霞,所以天空的面积一定要占据画面构成的主要部分,其他景物都应顺从这一主题。

逆光拍摄的缺点与侧光拍摄的缺点大致相同,即画面中部分景物的细节层次受到损失。逆光拍摄时将太阳放入画面中,处理不好会出现“太阳光斑”,影像整个画面效果。

4、利用散射光拍摄风景

光的散射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到达地面景物之前遇到遮挡和干涉后产生的一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太阳光在大气层中遇到较厚的云层时,由于云层物质的遮挡,阳光在云层中被反射、折射和吸收,最后透过云层的光已成为散射的光线。

散射光与风光摄影关系十分密切。在实际创作中,我们经常能遇到看不见太阳的白天,这时的光线就是散射光。有人认为这种光线条件下无法派出视觉冲击力很强烈的图片。的确,在这种散射光下,自然景观的光感效果不是很强烈,风景摄影的视觉美感和色彩冲击力被淡化了。但恰是这种没有明显照射方向的散射光线,为我们拍摄柔和抒情基调的风光图片营造了很好的氛围。由于散射光比较柔和,景物在散射光的照射下几乎看不到阴影,被摄物体容易缺乏主体感,所以,摄影师对景物形态的选择就显得很关键。正如音乐中有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也有舒缓平和的小夜曲,散射光带给我们的是更加平和,更加真实的大自然。

5、利用区域光拍摄风景

区域光是指景物的某一区域被光线照亮。这种光线也称舞台光,因为舞台上是某一只射灯只随主角而运动照射,故得此名。

在自然界中,特别是在多云的天气条件下,经常能遇到这种光线。由于云朵的阻挡,阳光不能普照大地,而被区域性地分割成一束束“舞台光”,并且随着云彩的不断运动,区域性的光线也会不断移动。

雷阵雨前的区域光效果最好。一般雷阵雨前的云层较厚,风力较大,阳光在地面投射出的区域光明暗反差很大,并且云块在风力的作用下运动速度比较快,这为我们拍摄到预想效果的图片提供了许多机会。但机会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拍摄的难度,首先是拍摄的速度要快,要在区域光照射到预想的位置上时按下快门,这个时间段也许就几秒钟;其次,准确把握曝光数据是非常关键的,测光的范围必须以高光部分(区域光照亮的位置)作为曝光依据,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

在风光摄影中,把握区域光的运动方向,预测画面中景物的明暗效果,守株待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6、利用弱光拍摄风景

弱光是指夜晚的星光、月光、淡弱的天空光灯光线。

弱光的光源是多样性的,且光线的照射强度很小,被摄景物的光比反差会比较小,色彩还原很差,景物的层次和质感都会因光线的微弱而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风光摄影创作中,弱光常常被人们忽视。

早拍朝霞,晚拍日落,中午找个地方去休息,这是大多数风光摄影爱好者的创作规律。遵循着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摄影师起早贪黑地辛苦创作,虽然地方到过不少,但除了地域的差异外,创作手段和思维模式的单一,使拍摄的图片出现了许多雷同的相似。

而利用夜晚拍摄风景,不但延伸了我们的创作时间,而且自然景物在夜晚的形、色、态与白天的巨大差异,为我们的创作拓展了全新的视角。用弱光作为主光源拍摄的风景有很强的神秘感,对意境的表现十分有利。

在风光摄影中,利用弱光作为主光源进行拍摄,其难点在于曝光时间的准确把握。经验不足者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掌握了夜与昼风光摄影的规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风光摄影全天候。

自然是变化的,季节,天气,气候都影响光线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时机才能拍好片。而一定时间,早晚光线变化的时候是风光摄影最佳时间,坏天气往往是风光摄影的好天气。在这个时侯拍摄会有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特点。但这时光线的变化是非常快的,有利于拍摄的光线可谓是稍纵即逝,所以在这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光线的变化,以便于抓住最佳时机。

(2)注意拍摄时景物之间的配合和映衬

在拍摄山景时,可以运用常常出现的云海作为陪衬,拍摄时要注意按照云海测光拍摄,以防止白色的云缺乏层次。

在拍摄瀑布或河流的时候,最好选择用岸边的景色与之相配合,利用水中的倒影,也可以将画面拍摄的很精彩。如下图。

在拍摄瀑布、溪水、河流等动态水流时,快门的速度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如选用1/500s或者1/30s的快门速度,流动的水就会在形态上出现略微的虚化,这样拍摄出来的效果更加的逼真和传神。如果使用1/8s或者更低的快门速度,那么水流就会产生一种飘渺、柔软的视觉效果,从照片上看起来已经不像是水,而更像是丝,是纱。如下图。

1)风光摄影的空间划分

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取景器中,将自然景物合理地分布其间,这就是风光摄影的空间划分。自然的空间安排,其内容不外乎大地景物和天空之间、地面上的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在画面布局上是天多地少,还是天少地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主观来决定。一般性的空间划分规律是哪部分精彩,哪部分所占面积就应大些。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风光摄影的主体是大地上的自然景观,天空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陪衬,因此当天空部分没有我们需要的创作要素时,就应将其从构图中彻底剪掉;如果天空作为画面主体,我们也应该在画面上保留部分大地的景物。没有大地的衬托,天空的表现力会大打折扣。

拍摄地面为主的风景时,也要考虑景物与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感。利用镜头的焦距、空气透视关系和放射性线条,最大限度地在画面中展现自然景观的立体空间效果,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2)光摄影主体的位置

风光摄影创作无论表现什么内容,什么对象,都有主次之分。 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是主题思想的主要表现者。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若干个。主体景物的地位在画面中也应优于其他景物,处于明显的地位。但并非是主体都必须安排在画面中央,那样反而呆板,也不符合美学要求。关于主体在画面中摆放的位置,人们常用的方法是把画面划成一个“井”字,把主体摆在井字任何一个十字交叉点上。这种处理主体的方法是值得参考的。具体摆放位置,我们也要因景而异,因情而异,既要注意美学规律,也要敢于突破创新。

3)风光摄影的陪体

陪体是指确定了主体之后的其他景物。 陪体在画面中属第二位的,但对画面中突出主体的作用极为重要。它主要起衬托主体、协助主体完成表达作者情感的任务;此外,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装饰美化画面,统一色调,表现气氛和表现深度空间,掩盖某些不足。因而,陪体的选择不应和主体同一颜色、同一影调、同一形状,而应有所区别。主体和陪体的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2、人文景观

城市中的各种建筑是人文景观摄影常见的主题。拍摄这类题材的时候要注意,首先在光线的选择上最好选用侧光或者侧逆光来拍摄,这样能更好地把整个建筑物的形态和特点勾画出来。其次就是拍摄地点的选择,要尽量选择比较高的地点。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用俯拍的角度来拍摄,利于观察和选择角度,二是居于高的地方也避免了过多的干扰因素的存在。

在拍摄城市题材的照片时,夜景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在拍摄夜景的时候,不需要选用感光度太高的胶片,用ISO200/24的胶片即可。拍摄夜景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曝光,不是过亮就是过暗。所以在拍摄时首先是应准确测光,尽量使画面中不要出现过亮或者过暗的部分。有些比较常见的景物可以记一下大概的曝光组合。比如在使用200/24胶片,拍摄夜晚的橱窗或者商店时,可以用1/30sf2.8~4来拍摄,拍摄霓虹广告牌可以用1/30sf2.8~5.6室外曝光组合。而如果是拍摄礼花或者街上行驶的汽车可以用“B”门来控制曝光时间,时间间隔的越长,礼花的轨迹也就越长,而汽车车灯拉出来的亮线也越长,如图所示。

当然,如果觉得以上方法比较麻烦,也可以用包围曝光法,即首先确定一个自己认为准确的曝光值,拍一张,然后以这组数据为依据,相应地调节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各3档分别拍摄,这样,就一共拍到7张照片,其中肯定会有曝光适度的照片。

三、风光摄影技巧

1、数码相机风光摄影常用技巧

风光摄影之所以是先进的数码相机最后进入的领域,和风光摄影作品有较高的品质要求有直接的关系。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尤其在后期制作上有着传统摄影无可比拟的优势,数码相机正快速、稳步地进入风光摄影的领域。

目前,600万像素以上的主流数码相机拍摄制作出的图片质量已经接近135胶片相机的拍摄效果,1000万像素以上的单反数码相机也已不亚于120胶片的拍摄效果。而数码相机价格上的迅速回落也使得那些喜爱拍摄风光的影友们可以一展身手。

   目前的数码相机既有其擅长表现的领域,也存在着自身不足的一面。 在使用数码相机拍摄风光照片时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利用数码相机的优势特点拍摄、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拍风光时的景深预测

我们都知道,一幅好的风光作品,关键在于光影的效果和景深的控制,有效地控制景深将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要想很好地把握景深,就要用到景深预测这个功能,说到景深预测,我们首先要简单了解一下什么叫景深。

当镜头对准一个被摄体时,被摄体的前后有一段清晰的距离,这个距离就叫做景深。景深是随着光圈的变化而变化的,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另外,景深还跟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和镜头的焦距有关。

景物在感光材料上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这个结像清晰的景物范围的纵长深度,叫景深。也就是说,我们拍摄一张风景照片时,从最近清晰的景物到最远清晰的景物之间的距离,就是景深的范围。大多数风光摄影要求景深范围越大越好,如果有可能最好让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清晰。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长短,拍摄的距离。 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拍摄的距离越近,景深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远,景深越长。 综上所述,在拍摄自然风光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全景深,即照片的最大清晰度范围,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短焦距的镜头(广角镜头),采用小光圈(F11、F16、F22),拍摄较远距离的景物(大约两米以外)。以上三种方法同时使用,可确保照片的最大清晰范围。

下图这张照片,是用EF100-400的长焦镜头拍摄的,把主体尽可能地拉近,用光圈优先模式把光圈开到最大,以此缩小景深,突出主题,虚化背景。

我们已经对光圈与景深的关系有所了解了,但如何知道当前光圈的景深范围呢?这就关系到景深预测了。但由于数码单反相机的取景结构,我们在用数码单反相机时,没法看出所用光圈带来的景深变化。我们都知道,单反相机的取景是通过镜头进光,利用五棱镜反射光线后,将影像投射到取景器。拍摄者通过取景器很方便地观察到被摄物体。相机的对焦系统也是通过镜头的进光来实现精确对焦,由于进光越多越方便取景观察和对焦,因此在取景时,单反相机镜头的光圈总是开到最大光圈,保持最大通光状态。比如你的镜头光圈范围是F2.8-F32,即使你把光圈设定为F32,但取景时,镜头光圈仍是处在最大F2.8,这样可以使取景器内获得最明亮的效果,方便取景和对焦。因而此时在取景框中看到的是最浅的景深,虽然可以看清楚主体,但看不清楚它前后的景物,当你按下快门时,光圈的口径就会收缩到你设定的光圈位置,比如说F32,那样前后的景深变化就比较大了,我们在取景器里看到的主体周围的环境也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风光摄影的空气透视

空气透视是指远处物体细节模糊不清的一种现象。摄影者与景物之间的距离越大,该景物的光线需要穿透的空气层就越厚,远处的景物好象是沉浸在一片蒙蒙雾气之中,空气透视会让远处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但正是这种近处清晰远处模糊的视觉现象,给我们的照片提供了深度空间感,摄影家也正是利用了这种视觉现象,拍出了具有立体空间效果的风景图片。

 

在自然界中,除了拍摄距离的远近影响空气透视效果外,天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晴朗有风的天气下,空气透视度好,拍出的风景清晰度就高;有雾的天气空气透视度差,拍出的风景空间清晰度有限。因此,掌握了空气透视度与拍摄的基本关系后,我们可以在任何天气情况下自由选择拍摄场景,即空气透视度好时,可以拍摄大场景及远景的照片;空气透视度差时,则拍些小景和近景的照片。

2、利用感光宽容度--风光摄影技巧

很多初学者拍摄时在取景器里看清楚了被拍摄的主体,但却看不清它前后的环境和景物,可片子拍出来以后却发现主体周围多出来很多元素,有的时候甚至影响了图片的效果,这就需要在拍摄前事先对景深做一个预测。

数码单反相机都有一个景深预测的按钮,具体的位置根据机型不同而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在取景时,如果设定了光圈大小,按下景深预测按钮,就能通过取景器来观察被摄物体前后的景深效果。

利用感光宽容度来拍好风光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感光宽容度。从最亮到最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以下范围,如下图,那么相机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

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一面的细节,而一旦拍摄出来,背光部分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或者明亮的天空,我们眼睛能清楚地看见天边的云彩,但拍摄下来后美丽的云彩却是一片白,完全没有了细节。在用照相机拍摄的时候,无论是使用胶卷还是数码相机,往往拍摄结果和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景物相差甚远。很多初学者拍不到好照片时,经常会把光比过大或不满意的作品归罪于摄影系统的感光宽容度太小。但事情通常都是具有双面性的,感光宽容度小虽然增加了拍摄的难度,但也给摄影师提供了一个艺术创作的机会,熟悉宽容度并且有经验的摄影师,常常利用“宽容度小”这一特性来创作,拍摄出奇妙的摄影作品来。

以我使用数码相机的经验感觉,虽然数码相机感光宽容度要比胶片相机的小,但数码相机不仅有自动的白平衡设置,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动的测光系统来自动设置感光度,所以数码相机有很广阔的创作空间,下面用图片来说明如何利用感光宽容度来进行创作。

在上图这张海边日出的片子是在海滨度假时用数码相机和长焦镜头拍摄的,当时太阳已经完全升出了海面,用人眼观察已经可以看清海滩上的一切和掠过的海鸟的颜色了,当时海滩上一片朝阳的金光,但作者的拍摄构思是想拍摄日出时的太阳,不是表现沙滩的质感和细节,所以作者用长焦把太阳拉近,用点测光对着太阳的周围进行测光,这时相机的感光宽容度就起了作用,它可以准确地对测光点曝光,但却把画面中的暗部压暗,甚至完全失去了细节形成了剪影,这样得到了一张完美的日出照片,而且利用AV优先模式自动提高了快门速度,准确地捕捉住了海鸥掠过海面时的姿态。

用好感光宽容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预知宽容度的表现范围:通过较多的拍摄实践,体会人眼看到的和实际拍摄效果的差距。这样在拍摄中,就能利用宽容度的特性,来考虑拍摄的最终效果。

计算光比:光比的大小决定了最终表现的效果,在对宽容度表现有了一定经验后,你看到拍摄场景中的光比差别时,就能大概知道拍摄的结果会怎么样,抓住这个机会,就能拍摄到奇妙的瞬间!

精确曝光:为了强调宽容度特性,测光一般以明或暗的一方面极端为基准,即选择最亮或最暗的部位来测光。这种情况下,需要精确曝光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一般可以采用点测光或者减曝光补偿的方式。

3、拍好云彩-偏振镜-风光摄影技巧

怎样拍好云彩

云是由水蒸气随着气候的变化凝结而成的,其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浮云、朵云、鱼鳞云、片云、条云、层云、火烧云等。云彩是变化多端的,形体优美,颜色绚丽,千姿百态。

喜欢拍摄风光的人对云都有着特别的喜爱。一张好的风光作品因为有了云的渲染可以增加很多美感,而画面中缺少了云彩,就会使画面过于空旷而美中不足,甚至会影响到画面的结构和色调的均衡。

云的变幻速度是非常快的,姿态万千、瞬息万变,所以要想拍摄好的云彩照片时不要急于拍摄,应仔细观察天空中云彩的形状是否与你所要拍摄的景物相吻合,如果形态不好或不够理想,就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求成。拍摄时还可以使用渐变镜或偏振镜使天空显得更蓝,白云更为突出、层次更加分明。

如上图,这是在日落的时候拍摄的,当时太阳已经完全落到了地平线以下,初学者一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收拾器材准备返回了,但以我多年的经验感觉天空中一定会有精彩的瞬间发生,几秒钟后暗下来的云彩被天边的晚霞映红了轮廓,但看上去还是有些发灰,于是我减了一挡曝光,这样看上去云彩显得很壮观。

风光摄影中最重要的滤镜——偏振镜

偏振镜是风光摄影中最有价值的镜片,分为线偏和圆偏,它在数码风光摄影中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消除反光

在摄影创作中,偏振镜除了可以消除天空、水面、镜面、光滑物体表面等闪耀的反光,消除数码影像不好处理的白斑高光点,还可压暗天空的色调提高反差,有效消除空气中的炫光和雾霭,以提高拍摄作品的通透性。

增加被摄物体的色彩饱和度

拍摄时在照相机镜头前加偏振镜,旋转至理想的角度,就可以使被摄体的颜色更加饱和、艳丽。

增加天空的蓝色

看起来很明朗的天空中其实还存在很多的偏振光,这使看起来很蓝的天空在画面上显示不出理想的效果。如果在拍摄时加偏振镜,就可使所拍的天空在画面上显得更蓝,突出了蓝天在画面中的色彩。

防止曝光过度

偏振镜还可以起到灰色滤镜的作用,即在不影响作品色彩正常还原下可降低镜头的进光量。在使用较高感光度或拍摄题材需要慢速度曝光时,为了防止曝光过度,可将偏振镜当灰色滤光镜使用。

偏振镜甚至在密云的天气中同样也有明显的效果,虽然它不能将灰色的天空变蓝,但它可以通过去除表面的反光使色彩更浓。如下图,2003年10月的一个傍晚,我们在额济那旗拍摄胡杨林,一阵疾风吹开了阴沉的天空,夕阳的余辉洒落在胡杨黄色的叶片上,我急忙在镜头前装上偏振镜爬伏在沙丘上以低角度拍摄,随着偏振镜的转动,胡杨的叶片变成了金黄,树干和沙丘的低色温光影更加明显,在同样被偏振镜压暗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丽。

使用偏振镜是很容易的,只要拍摄者将它装在镜头上或手持放置在镜头前,通过取景器观看并同时旋转它,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有时候在旋转偏振镜的时候看不到明显变化,这是因为只有光的方向和偏振镜的轴成90°角时作用才明显。

4、渐变灰镜-突出作品主题-风光摄影技巧

用好渐变灰镜

常用数码相机的摄影者可能都有体会,数码相机的曝光过度比曝光不足更可怕。也就是说,数码相机拍摄宁欠勿过。因此影友们在拍摄较高反差的风光片时既要保证亮度色彩而又要不失暗部细节,以避免反差过大后期无法调整,一定随身携带1至2枚渐变灰镜片。它和偏振镜一样是数码相机拍摄风光照片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渐变灰镜的作用

渐变灰镜一般是在拍摄反差较大的景观时使用,比如晴朗的天空和陆地相比有高得多的亮度,数码相机通常不能同时记录这两方面的景物细节。在没有渐变灰镜的情况下,通常是天空曝光严重过度或地面曝光严重不足,导致景物细节的消失。而使用了渐变灰镜,其灰色部分就可减弱天空的亮度,使亮部和暗部的光比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为正确的曝光和后期制作提供保证。

如下图,晴空丽云下由各色野花组成的花毯延伸于远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但在实际拍摄中蓝天的曝光和地面的曝光相差6挡,数码相机在没有滤镜的情况下无法准确记录对比这样强烈的亮度范围,于是将高坚渐变灰滤镜放置在镜头前,有效地压暗天空的光亮,拍下了左图这张照片。由于山势左高右低,在使用中稍微把镜片偏一下就可以让渐变线和山势更加吻合。

如何使用渐变灰镜

使用渐变灰镜是有窍门的,以高坚渐变灰镜为例:首先将安装滤镜的高坚支架安装在镜头前,然后将渐变灰镜插入槽中。透过你的取景器在支架中上下拉动渐变灰镜,直到无色玻璃和灰玻璃之间的平滑过渡部分与亮部和暗部的交界吻合。如果要看到渐变的精确效果,就需要你的相机有景深预示按钮。按下景深预示按钮的同时在高坚支架里移动滤镜,然后精确地将分界放在想要的位置,小光圈会使渐变区域的边沿清晰。

渐变灰镜根据灰镜部分密度的不同也分为不同的级别。我们常见的高坚渐变灰镜就有一到两级的划分,分别是P121和P122,以对应不同反差级别的景物,拍摄者可根据需求进行选用。

5、突出作品主题——风光摄影技巧

光影反差典型

利用光线的明暗关系来突出主体也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因为摄影本身就是光与影的艺术。通常是把较暗的主体安排在较亮的背景下,或者把较亮的主体安排在较暗的背景下形成对比。或者利用光线照亮主体,而把不太重要的陪衬体安排在阴暗中。还可利用逆光、侧逆光将主体的轮廓勾勒出来等。总之,光线运用越巧妙、光影反差越典型,就越能突出作品的主题。

构图手段巧妙

视觉的角度来看,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直接影响观众的关注程度。在拍摄过程中可以借助线条、边框、前景、背景这些手段的运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体,更要敢于打破常规、随机应变以新奇、巧妙的构图突出作品,增强视觉冲击力。

虚实对比分明

在拍摄中要掌握好虚实的关系,以陪衬体的虚化来突出主体是突出主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在拍摄人像和景物特写时用将较多。

画面形象简洁

摄影中有一句经典语言:摄影是减法的艺术。尤其在风光摄影中更需要拍摄者从风姿多彩的大自然中精练地提取拍摄的主体以表达画面的主题。

形状差异大

选择具有强烈反差的景观事物出现在同一画面上,以其产生鲜明对比的主体吸引观看者的视线,同样能够突出作品的主题。如:岩石和溪水、古树和嫩芽、阴云和彩虹等。

后期制作很重要

由于受到拍摄条件的限制,在很多情况下都要或多或少留下一些遗憾。所以摄影者必须重视作品后期的制作。尤其是采用数码相机进行创作、拍摄的照片,通过功能强大的作图软件认真对作品进行调整、剪裁,突出主题,使之更具冲击力。如下图,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都能或多或少与以上论述相吻合。这幅拍摄于亚丁的《神韵》除了第5条与第7条与其无关外,其他6条都多少有所体现。

小结

常见风光摄影可分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思考题

夜晚在拍摄街上的汽车时,分别曝光5s、10s和15s,这三张照片有什么区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业余摄影技艺
了解这6种模式,轻松掌握人像摄影
数码相机对焦、曝光、测光模式的设置
感受自然之美-风光摄影快速入门
你不能不知道的100个摄影技巧
摄影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