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智慧:谦让

谦让,不争也。胸中有乾坤,不争一时,不争一事,韬光养晦是也。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谦让”着墨较多,从第二章开始就说“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一直到最后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与其说的是“不争”,实际上是在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之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是做到了这三点:一是甘居卑下,不显山不露水,保护了自己。二是不争名不争利,避免了惹祸上身。三是做出了贡献而不居功,是在积德。这也符合老子“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再来看一下其他论述:

1、第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不争,故能保存自己。人要像水那样,利万物而不争。

2、第十章、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蓄养万物而不争功,是在积德。

3、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第三十四章: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5、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第六十一章: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7、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第六十八章:是谓不争之德。

10、第七十三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招而自来。

11、第七十七章:其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综上可以看到老子“为而不争”的思想,也能看清楚老子“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思想,不外乎是“尊道而贵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李耳去太乙山,紫真说了6句话,概括了《道德经》所有思想!
老子与道德经的历史真相三十七
道德经之精髓:水之德,近于道
《老子修经基础篇》(三)——善退不争
野鹤读《道德经》
《道德经》——老子(硬笔小篆: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