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上升,我们应正确认识中药的安全性

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和关注呈现增加趋势。一些报道甚至认为中药安全性形势出现严重恶化的趋势,对公众引起较大舆论误导,让人们认为中药不能再用了,更有更有甚者认为要全面废弃中医药。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心态与认知,客观冷静的看待和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从全局来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道的绝对数增加与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公众安全用药意识的提升密切相关,绝对数的增加不能等同于相对比例(如发生率、构成比等)的增加。

局部来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在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构成比并没有明显改变,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比例约16%左右,一直低于化学药所占比例。中药安全性的总体形势较好且稳定,应注意正确引导公众认识中药安全性和合理用药的问题,避免舆论误导。

此外,从公众的自身分析,其对于中药安全性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

首先,混淆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如中药超量、超疗程、超适应症、不良配伍使用,或者中药品种误用、质量不合格、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非法添加化学药等发生的中毒或损伤,都属于不良事件,而不是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不应混淆,不良事件一般不反映中药本身固有的安全性风险,很多时候是由于除中药本身之外的因素影响导致的。

其次,部分大众认为药品有毒副作用就不能安全治疗疾病。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有毒副作用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否合理用药,从而保障临床安全。中医讲究辨证用药,药证相符,“毒”药也可治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载“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意思是只要针对病因治疗,即使运用毒药也不会导致太大的问题,反而可以治愈疾病。类似地,现代医学对药物安全性的认识,也是基于药物治疗疾病的收益和风险的权衡,通过合理选择适应症和用药方案,尽可能降低风险和取得最大治疗收益。

最后,我们还特别需要注意两个错误导向:一是临床病例报道缺少客观完整证据,很多时候仅凭简单的临床单一事例报告就贸然得出某个中草药有毒副作用的结论,这种做法是有欠妥当的;二是仅根据细胞或动物水平的毒性数据就贸然得出某个中草药有毒副作用的结论,这种做法也是不合理的。针对第一种情况而言,看似结论来自临床,但由于临床上影响中草药毒性诊断的混杂因素众多,相当多的中药毒性作用报道尚缺少确凿可信的证据,极易造成舆论误导,引发人们的错误认识,导致严重错误使用中药的观念。针对第二种情况,看似结论来自实验室客观指标,但由于体内外剂量的不可比性,动物和人体的种属差异,以及单体成分和整体药味的差异性、单味药和复方的差异性,往往存在就毒性论毒性的局限,与中药安全性实际情况不符,也容易给大众带来误导。


来源:药立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药“毒副作用”客观看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还能不能用?”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中草药的毒副作用
理性看待中药安全性评价
哪些中药伤肾应该引起注意|【 易与中医 】
比利时为中药肾毒性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