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口古镇

 铅(yán)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辖县。早在商、周时期,铅山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置县,县治所设永平镇。因永平镇西四里有铅山产铅,遂以山名县,隶信州。解放后,19497月,县治所迁河口镇。我比较好奇的是这个铅读成yan,倒是与广东潮汕话有几分相似,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渊源。铅山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比较著名的有北宋学者刘辉,明代状元、正德年间官授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费宏,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蒋世铨。但我之所以选择将听起来比较沉重的“凭古”作为博文题目,还并不是为了这几位。铅山曾经与我非常敬重的两位古人--朱熹和辛弃疾,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凭古,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缅怀与敬意,下面自有介绍。

河口古镇,北宋时称"沙湾市"。因地处闽浙赣边,信江河与铅山河在此汇合,水路运输十分发达便利。由河口顺信江而下可达于鄱阳湖,经鄱阳湖出湖口即可进入长江;由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至大庾,越大庾岭入北江可抵广州;由河口沿信江溯流而上,至玉山转陆路可达浙江常山,进而进入钱塘江水系。这条水道联结闽、浙、赣、皖、湘、鄂、苏、粤,是江南诸省的水运中心之一。明嘉靖年间,铅山手工业相当发达,商业与运输业的发展又极大促进了"沙湾市"的繁荣;到了清乾隆年间,闽浙皖赣川广荆苏等货物集散于此,转销全国,河口被称为"八省码头",人称“买不完的河口、装不完的汉口”,进入最鼎盛时期。历史上河口古镇曾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20143月,河口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到了铅山,按当地人的说法,有三个地方不得不去:黄冈山、葛仙山和鹅湖书院。此外就是河口明清古街了。黄冈山是福建与江西的界山,是武夷山脉的最高峰,海拔2160.8米,也是整个华东六省一市最高峰,素有“华东屋脊”、“武夷支柱”的美称。喜欢登山的就不能错过了。葛仙山是一座道教圣山,汉之前叫云岗山。三国时期,吴国人葛玄选定云岗山做为其晚年终身隐修之地,修仙布道,悬壶济世,直至在此羽化升天。这葛玄又是何许人呢?葛玄(164-244):,字孝先,丹阳郡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汉道士,为道教灵宝派祖师,道教四大天师之一。道教尊其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西游记里孙悟空在凌霄殿经常会见到的葛仙翁就是他了。葛仙山自然也就成为中国道教灵宝派发祥地。当然,更加令人称奇的是,在山上葛仙观百米之外有一座慈济寺,“一山两教、佛道共存”也算是一大奇观了。至于鹅湖书院,后面会有详细介绍。说到古街,江西古代的四大名镇,其余三个的古街道已经基本不在了,只有河口镇还保留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古街,江西省、市文物专家甚至将其称为江西第一古街。因此,第一站我就就选择去古街一探究竟。
居住的酒店刚好就处在新老街区交界处,沿着一条叫判官弄的小巷子进去,弄口就是典型的明清建筑了,青砖条石砌筑的房屋,石制门框上方有木制门罩。




琴溪别墅,名字都别有诗意

里面有修葺过



每个门楼都透露出些许不凡



内凹的八字门楼

雕花的石制雀替

石梁也雕有花案

这巷子一边的老房子已经不在

堆满杂物的古井,石制的井圈古意盎然

嵌在墙壁上的石柱刻有“南无多宝如来”、“大清光绪十二年”等字样,看来这里曾经有一座庙宇

感觉就像穿越了



沿街的古商铺

额枋的木雕

小巷深深。房角石条上刻有“郑仁义智记墙垣”,原来这是界墙,江浙一带的古镇也很常见。











复兴路。浓浓的市井气





这就是景区新建的步行街了

上世纪的建筑.是不是有勾起你心里边深藏的某段记忆?

这条路的尽头就是通往九狮山的河口浮桥了

河口古镇的标志性建筑--金利合。

百年老字号金利合药店是一幢典型的石库门面楼房。金利合由何柱成于1875年创建,药店诚以诚信立业,开张伊始,便把门市部营业大厅命名为“诚心药室”,并在“诚心药室”大横匾两边竖了一幅“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的对联,加工制药饮片时,不惜工本,一丝不苟遵古炮制,次品从不上柜。自制的白凤丸、正元丹、全身丹、附桂紫金膏、小儿回春丸、如意丸、惊风丸等多种药品疗效显著,畅销赣东北和闽北地区,深受患者欢迎。

整个建筑可谓是中西合璧。石雕非常精美



门柱上的人物雕刻神形具备、栩栩如生



往西开始步入明清古街最精华的部分--二堡街。

长长的青石板路,坑坑坎坎满满是岁月的印记

河记茶庄,有一个别致的阳台

拉近点看,这个楼阁的木雕可真不一般



这石雕狮子算是几么?爪子真够锋利








这栋造型别致的楼房是和记油行,建于上世纪初期。业主是弋阳人吴和旺,主要经营食用油,兼营粮食和茶纸生意。门窗风格都明显融入了西方元素。







寻常巷陌



路边出现一条小河道

仔细一看,石堤和石栏杆都是古物啊,栏杆柱头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而利用伸臂石梁结构在河上做成挑出楼阁,更是令人无法不赞叹其构思之巧妙。









恒孚煤油栈,民国时期河口专营煤油的商号,其老板罗寿益是河口、石塘两地的大纸商。这块青石牌匾上的“恒孚煤油栈”五个楷书大字为清末民初上海大书法家唐驼所题。

古镇居民的悠闲生活

通往信江河边的小巷子

屋檐下相当于撑拱的斜撑

隐约可见的“成昌祥书店”,看来当地学风不错

书店里有一条长长的弄,征得主人同意,可以进去探个究竟

原来沿着巷弄都是人家居所

巷子到了最后,是层层石级向下

出来豁然开朗

却原来是到了一条小河边,也就是先前看到的小河。房子最底层都采用石条砌筑,而且不住人,就是为了防水淹浸。古人诚不我欺焉

这河边的街道就叫小河沿弄



小桥、流水、人家

石拱门里,是狭长的五福弄



沿河而上

石平梁的“福惠桥”

即使破落也掩饰不住的美

这里门罩的斗拱采用的是烧砖制的。



上游连续几座桥梁,通往住宅大门。这些水上人家应该是比较富有的大户,有私家桥梁作为通道,私密性与安全性都高出不少







高高的风火墙

找到一家还有住人的,宅名叫“东海第”。



宅子里的木雕

门框石梁的雕花





船形桥墩

河岸

最上游的的平梁桥。再往上就是新建筑了



沿河房屋的下部全都是巨大的石条,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心思缜密



回来时无意看到这个鸟头形状的桥墩



这块界石真够高

再看一次沿河的房屋底层,只用于做通道,住所要往上一层。

别致的撑拱

岁月悠悠



街道右边就是老同升银楼。

我也曾貌美如花,我也曾英俊潇洒......





又一家门面精美的老字号药店--吉生祥药号。此药号建于民国初年,为河口镇最早的股份制工商企业,股东主要有江西丰城人蔡秋轩、蔡芝田等人。

门楼构造与金利合类似,也是中西合璧,单单这个雕刻精美的门面当时就花了5000大洋、历时三年方始建成。

两边各有一个精致小巧的阳台

石雕加铁花







门匾上方是福禄寿三位大神

“*丰祥棉布号”,前面的字有点看不太清楚了





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的河口邮政局,邮臣八品,隶属于九江邮政总局。1909年增设电报支店,翌年改电报局,属武汉交通邮政局和省电报局双重管理。民国做电报局,解放后做电信局使用。





不知不觉进入一堡街了。







相对破落许多



悦和源

兴发号酱园。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也是一家百年老字号了。业主是来自福建建阳的俞氏。看来当时的河口真是创业兴家的好地方啊



这一段已经开始有新建的仿古街道了



眼前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一座门楼

原来这就是铅山以前众多会馆里剩下为数不多的福建会馆。
仔细看,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六柱五间五楼的豪华石牌坊门。

福建会馆,又称全福会馆、天后宫,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由旅居河口镇的福建士商集资兴建,内祀圣母天后娘娘。后毁于火,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

海窝石上的浅浮雕

这个形状特殊的石孔,我感觉是安置门栓的铁件平时可以收纳起来的地方



又一个石砖斗拱门罩





门罩下方支撑用的石梁

是花篮的形状



这幅特别的纵墙就跟徽式风火墙一样呈阶梯状

门匾只能隐约看到后边两个字是“**福地”。



门框石梁的精美雕刻--凤凰牡丹图案
四个门当石居然还不一样





门匾曰“天禄遗风”

进入古宅。说实话,古宅的撑拱和梁架木雕令人惊讶



拱形轩廊



山墙是抬梁穿斗相结合

梁枋与雀替的木雕

只可惜这么美的东西已经摇摇欲坠,很快只能存在于记忆之中

到了九狮桥前,一块“万里茶道第一镇”的石壁。说来就离不开铅山三宝了--铜、纸、茶。茶是铅山三宝中影响最大最广最深的。陆羽《茶经》开篇即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南方十八个省均有茶树生长,尤以武夷山脉为最。为方便研究江南之茶叶,陆羽曾一度客居信州(今上饶),其《茶经》就是在上饶开始动笔的。陆羽当时煮茶所取之水名叫陆羽泉,在今上饶一中校园内。铅山的制茶历史十分久远。到宋朝,铅山制作的白水团茶和小龙凤团茶已经闻名全国并作为贡茶进贡朝廷。明正德年间,铅山人们又研制出玉绿、贡毫、花香和小种河红等十多个名品,其中小种河红为我国最高的红茶。河红茶繁盛之时,商家买办,每年不下百万金,清乾隆间,仅河口镇的茶行就达48家,全部集中在河口镇的信江沿岸,夹杂着纸号钱庄和各种会馆,硬是把个河口码头变成热闹的都市,现今仍然较为完好地保存着的号称九弄十三街的明清古街便是当时茶市极端繁华的产物。河口镇汇集了当时全国最多的茶商茶行、集中了当时全国最好的制茶师傅,培育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叶市场。那时,武夷山脉南麓以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的下梅村为集散地,再通过肩挑背驼翻越武夷山运送到北麓的河口镇,北麓各县的红茶也全部集中于河口镇加工、制作、交易,统一名称叫做河红,在河口码头装上大船,由九狮江(信江铅山段)起锚,经弋阳、贵溪至余干瑞洪入鄱阳湖,出湖口后入长江至武汉,由武汉经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到伊林(二连浩特)进入蒙古国,再横穿大沙漠和戈壁滩经乌兰巴托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到欧洲各国,整个商路达一万三千多公里。成为名符其实的万里茶道。铅山的河红茶进入欧洲后,深得欧洲人尤其是欧洲贵族和皇室的喜爱。铅山的河红茶制作技艺后来传至全国各地,红茶制作开始普及,全国多地会做红茶,尤以修水宁红和安徽祁红为佳,与河红一起并称中国三大红茶。一直到清朝后期海禁大开,闽皖等省和上饶各地的茶叶无需运到河口精制,又由于印度茶叶的大量输出,导致华茶的国际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因此,铅山的茶叶加工骤然衰落。辉煌了四百年的铅山河红茶最终成为一个历史名字嵌入中国历史。唯一值得欣慰的或许就是铅山成功申报了“万里茶道第一镇”吧。



隔着大桥有一座巨大的雕塑--我的偶像辛大侠。这也是铅山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辛弃疾文化公园

沿信江河往东走,逐渐靠近九狮山

沿江街边的古房子

沿石阶可以下到河边



这种井大家应该不陌生了,泉眼饮用,后边洗菜和洗衣





这就是传说中的九狮山了。形如九头狮子在河边饮水。这也是江西省随处可见的丹霞地貌

喜欢旅游的朋友可能见过推荐铅山的帖子,最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在九狮江边的浮桥上发呆。
可惜,此次前来,浮桥已经不见。只能用三年前的照片安慰下自己







对面就是天乳山,有一座出名的天乳寺



这对情侣实现了在铅山发呆的梦









上了九狮山,下面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遥望河口古镇
这些是沿河街东段的老屋

尔虽再非堂前燕,我亦不复王谢家

“绪衍庐江”门楼。据说是进士第



拱形门楼间有花卉图案,下面是蝙蝠







我们本可以继续拥有这一切的美好...



我们也可能仅仅就是推土机与挖掘机的见证者...

我们,该何去何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铅山千年古县:万里茶道第一镇——河口镇
闽赣古道上饶4
江西的这个古镇,八省通衢,曾是万里茶道第一镇
远离喧嚣的原生态古镇,江西四大古镇河口
江西这座古镇,风光堪比婺源,被誉“万里茶道第一镇”却少有人知
[觉路486]——万里茶道第一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