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颅内囊肿CT和MR诊断

颅内囊肿多为: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胶样囊肿、神经上皮囊肿。

 

一:表皮样囊肿

来源于皮肤外胚层的先天性肿瘤,好发于桥小脑角、鞍区和四脑室;型者呈脑脊液密度和信号,也可因含有胆固醇呈很低密度和短T1信号,沿缝隙生长,囊肿不规则,囊肿壁可钙化,不强化,DWI为高信号。

 

二:皮样囊肿

好发于四脑室和鞍区,脑实质皮样囊肿少见,很低密度和T1高信号,壁可钙化。

三:蛛网膜囊肿

分真性和假性两种

1、  天发育异常,即胚胎期蛛网膜分裂为两层,其间为含CSF囊腔,囊肿与蛛网膜下腔间无交通;

2、由创伤、出血、感染等引起蛛网膜粘连所致,囊肿实际上是蛛网膜下腔的局部扩大,与蛛网膜下腔可有交通,任何年龄,75%见于儿童, :女=3:1,形态多样,脑脊液密度和信号,可推压脑组织移位,大者可引起局部颅腔扩大、颅骨变薄,不强化。

中颅窝50%~65

鞍上池5%~10

四叠体池5%~10

大脑凸面5

后颅窝5%~10

脑室罕见。

四:胶样囊肿

过去认为起源于外胚层,属神经上皮囊肿,近来免疫组化研究认为胶样囊肿上皮具有内胚层起源特点,类似于支气管和鼻腔上皮,脑室内占位的15%~20%,多见于3050岁, 位于三脑室前部,附着于三脑室顶。

均质高密度(65%~70%),等密度(30%~35%),低密度罕见,无钙化,一般不强化,偶可强化;MR信号变化多样,多数T1高信号T2低信号,少数可呈下列信号变化:

T1T2均为高信号

T1T2均为低信号

T1低信号、2高信号

信号不均或呈层状

一般不强化,偶可强化

五:神经上皮囊肿

尸检50%可见小神经上皮囊肿,无症状神经上皮囊肿影像学常见,有症状神经上皮囊罕见,主要症状为头疼癫痫,多见于中年,平均年龄33岁,男性稍多于女性,可发生于有脉络膜丛和裂的任何部位,侧脑室三角区最常见,脉络膜裂囊肿以海马上裂常见,偶可见于脑实质,局部脑室或脑裂扩大,囊液呈脑脊液密度和信号,囊壁可不显示,囊壁显示时呈薄线状等密度或信号,不强化,不钙化。

例图:

一、表皮样囊肿

二、皮样囊肿(  有一例为囊肿破裂)

 

三:蛛网膜囊肿

 

四、胶样囊肿

 

五、神经上皮囊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颅内囊肿: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
颅内皮样囊肿破裂
教科书上没有的章节:12 类颅内囊肿一文搞定(多图文)
颅内表皮样囊肿影像学表现
皮样囊肿( DC,dermoid cyst)
颅内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