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之美——春夏秋冬
汉字之美——春夏秋冬1春
汉字之美,首先美在意境,美在韵味。其次,才是美在字形。
两三千年前就已经完成的造型之美,我们只能欣赏、赞叹,乖乖做一个捧着先人宝物悠闲于午后的子孙。那丰饶饱满的内涵之美,那无与伦比的优雅、准确、精致、壮阔、含蓄、形象、深刻,我们倒还有机会,在小心翼翼的使用中,体会并不断丰富它。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 春    萅、芚 chūn
〈名〉
(1)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失去了功能,只能看作记号了。
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说文》
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
(2) 又如:春归(春天来临);春闱(春季考试);春蚕(春季饲养的蚕);春事(春季农耕之事);春人(春游之人);春试(春季在京师举行的科举考试);春忙(春季农耕忙碌时);春社(元宵节前后举行猜灯谜活动的一种游戏组织)
(3) 男女情欲 [(sentiment of)love]
有女怀春。——《诗·召南·野有死麕》
(4) 指草木生长;花开放。常喻生机 [life;vitality]。如:春眼(形容柳叶初生之芽);春梢(春条的末稍);春丛(春日丛生的花木)
(5) 唐人还呼酒为春 [wine]。如:春杯(指酒杯);春台(饭桌);春酎(春酒。酎,醇酒,泛指酒)
(6) 也泛指一年 [year]
一卧东山三十春。——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7) 又如:春年(青春,年华);春秋(年纪;年数)
(8) 春色;喜色 [spring scenery;joyful expression]。如:春山(眼眉,妇女的眉色);春晕(春色晕染);春减(春色减退)
(9) 北斗指向东方为春,故以春指代东方 [east]。如:春方(东方);春路(东方的道路);春溟(东海)
春,蠢也。物蠢生,廼動摺 ——《康熙字典》。
因此,张晓风在《春之怀古》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
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
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而苇岸在“立春”里写道:
苇岸《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
立 春
〖日期:农历正月初八;公历2月4日。时辰:辰时8时53分。天况:晴。气温:摄氏5°C-?C5°C。风力:四五级。〗
对于北半球的农业与农民来说,新的一年是从今天开始的。
古罗马作家瓦罗在他的著作《论农业》中写道:“春季从二月七日开始。”瓦罗所依据的日历,是当时的古罗马尤利乌斯历(尤历乌斯历即后来的公历前身)。在公历中,立春则固定地出现在二月四日或二月五日。这种情况,至少在本世纪的一百年如此。一个应该说明的现象是,本世纪上半叶立春多在二月五日,下半叶立春多在二月四日。
能够展开旗帜的风,从早晨就刮起来了。在此之前,天气一直呈现着衰歇冬季特有的凝滞、沉郁、死寂氛围。这是一个象征:一个变动的、新生的、富有可能的季节降临了。外面很亮,甚至有些晃眼。阳光是银色的,但我能够察觉得出,光线正在隐隐向带有温度的谷色过渡。物体的影子清晰起来(它们开始渐渐收拢了),它们投在空阔的地面上,让我一时想到附庸或追随者并未完全泯灭的意欲独立心理。天空已经微微泛蓝,它为将要到来的积云准备好了圆形舞台。但旷野的色调依旧是单一的,在这里显然你可以认定,那过早蕴含着美好诺言的召唤,此时并未得到像回声一样信任地响应。
立春是四季的起点,春天的开端(在季节的圆周上,开端与终结也是重合的)。这个起点和开端并不像一个朝代的建立,或一个婴儿的诞生那样截然、显明。立春还不是春天本身,而仅仅是《春天》这部辉煌歌剧的前奏或序曲。它的意义更多地在于转折和奠基,在于它是一个新陈更番的标帜。它还带着冬天的色泽与外观(仿佛冬季仍在延伸),就像一个刚刚投诚的士兵仍穿着旧部褪色的军装。我想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里的那句“灰色的春季”,正是从这个角度讲的。
记得多年前,有一次,我骑摩托车走在永武公路上,沿江的这一小段,江边是苍郁的老树,毵毵的嫩柳,江里春水汪汪,身上春阳暖暖。。。突然,手机短信响,停车一看,“傅老师。。。校园雨后的风景好美啊,从五楼的窗口望出去。。。”
是她。
眼前生机一片,人间无此欢喜。
年少时,我们不懂春天。这个字一定是经历过许多春秋的老人造的。不然,一棵嫩芽的破土,怎会给他如许的欣喜?
附录:
某女教师讲授作文之法,谓其要领为切时应景,即某种季节,要说某种情景的话。寒假期间,某学生给她写了一封切时应景的“春信”,闻者无不粲然。
某师春鉴:春临大地,春光乍融;人上春台,春心频动。久违春范,时忆春容;欲排撩人春色,曾拟拜访春宫;奈为春雨所阻,致春兴难从;亟望春霖转霁,俾春路可通。遥想吾师春意满怀,寻春之乐方浓;春院深处,几番消受春风!生也虚度春期,懒做春工;春夜春寒惊春梦,春愁叠叠,春恨重重!春朝春困锁春眉,春怀寂寂,春思忡忡!特诉春情,聊寄春衷;敬启春函,顺送春安,受业某上。
2夏
金文         小篆          楷体
◎ 夏 xià
〈名〉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jù),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Chinese]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3) 泛指中国 [China]
蛮夷猾夏。——《书·舜典》。 孔传:“夏, 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4) 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5) 朝代名 [the Xia Dynasty]
(6)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始于虞夏。—— 蔡元培《图画》
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7)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8)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summer]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9)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词性变化
◎ 夏 xià
〈形〉
(1) 大 [great]
夏,大也。——《尔雅》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2)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3) 华彩,即五色 [magnificent color]
秋染夏。——《周礼》
(4)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夏字的金文,像一个手足俱全的人,与像一个四肢大张的人形的“大”字构意是相同的,所以“夏”有“大”的意思。自古以来,世界上每个民族都为自身感到骄傲和自豪,认为自己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古代中国人自称民族为“夏”,取的就是“大”义。可见“夏”的本意并非指时节。
夏朝疆域图
古代历法进步以后,形成四时的划分,便假借“夏”字来记录四季中的第二季。为什么借用“夏”字?除了同音之外,也可能有义理上的联系。如崔思《三礼义守》认为:“夏,大也,至此之时,物已长大,故以为名。”
当然也有把“夏”字当作夏天的本义讲的。如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夏”字“像人当暑燕居,手足表露之形。” 这样看来,那位纵酒放达,脱衣裸形在屋中的刘伶是最“夏”的人了。以下是几幅最有名的消夏图。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元 刘贯道 消夏图
夏天酷热难耐,最好是有凉风。
无门禅师有诗偈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但夏天往往有台风有暴雨有干旱有酷热,
就像今年的夏天。
夏,似乎不是一个诗意的季节。
对于农村出生的我来说,
夏天就是一个劳动的季节。
一个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季——割稻、
插秧、砍树、背树。当年我写那些有关父亲、
田野、稻秧、田塍上的豆苗的诗的时候,
给自己取的笔名就是“夏节”
——那是一个伸手伸脚,四肢大张,骨节粗大的我。
初夏出生的我,成长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粗人。
今天,每当有一些没有干过农活的人自称为
“粗人”的时候,
我都会不失时机地讥嘲他们配不上
“粗人”这一伟大的称呼,他们只能叫做“细人”,
他们干的那些所谓的活,也只能叫“细作”,哈哈哈。
今天,我也不干那些农活了。
谨以此文向所有在夏天从事艰苦劳动的兄弟姐妹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3秋
 
 
 
甲骨文          小篆          异体              楷书
秋,禾穀孰也。其時萬物皆老。而莫貴於禾穀。
故从禾。言禾復言穀者,晐百穀也。
◎ 秋    秌、穐 qiū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鸣叫的声音近似于“qiū”,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这个像蟋蟀的字形跟像乌龟的龟字古文字体很像,而且它也有“qiū”的读音,为了区别,增加了"禾“旁创造出 
 字来表示秋天。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这个“火”字也可以看做秋天的主色调——火红的高粱,火红的枫叶等。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2)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
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
秋苗(也称秋税。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
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
(3) 秋季 [autumn]。四季中的第三季,
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秋以为期。——《诗·卫风·氓》
(4) 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
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
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
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秋荐(秋场);
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秋叶(秋天的落叶);
秋严(秋气肃杀);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
(5) 年 [year]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
——《史记》
(6)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period of time]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
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9) 姓,如秋瑾
词性变化
◎ 秋 qiū
〈形〉
(1) 悲愁 [sad]
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
(2) 又如:秋士(愁士,不得意的士子)
(3) 奔腾的样子 [gallopping]。如:秋秋(飞舞、奔腾的样子)
(4) 喻容颜衰老 [old and feeble]
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李白《春日独酌》
(5) 又如: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秋眉(衰白眉毛);秋鬓(衰白的鬓发);秋颜(衰老的容颜)
(6) 在五行中属金,方位属西方,在乐为商,在色为白
[west]。如:秋方(西方);秋官(传说中五官之一,
属白云,掌五行之金);秋陆(指西方)
(7) 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 [white]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李白《古诗五十九首》
(8) 又如:秋容(指白海棠);秋鬓(苍白的鬓发);
秋霜(喻白发);秋糯(雪白的糯米);秋练(洁白的丝绢)
(9) 秋主肃杀,古因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 [legal]。
如:秋曹(刑部的别称);秋宪(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刑法)
从名词到形容词,从农业生产到士女情怀,
从成熟丰稔到衰老肃杀,这就是“秋”
这个词所走过的词义拓展过程。
对于处于北半球亚热带北温带的中国人来说,“春”与“秋”
是最有声有色的两个季节。春闻鸟语,秋听衰蝉,
是声;春赏百花,秋看红叶,是色。
以至于汉语里有春色,而没有夏色;有秋声,而没有冬声。
也许从先民们取蟋蟀这一鸣虫之形造出“秋”字开始,
声音就是秋天最重要的元素了。
以至于欧阳修以一篇《秋声赋》,
写尽“秋声”带给人的百般况味,
千载之下依然令人肃然,惨然: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
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
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
“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
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
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lǜ rù 而争茂,
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
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
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为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
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
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春、秋”不仅有声有色,还有“香”,
君不闻“春香”、“秋香”也乎?没有听过夏香、
冬香吧?不过,“春香”、“秋香”已成了“梅香”
——丫鬟的经典名字。
古人往往给侍女丫鬟取上雅雅的名字,
而给奴才小厮取上俗俗的名字,
你听过丫鬟叫旺财、金宝和富贵的吗?
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一个诗意的汉字,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吟咏着秋感怀着秋。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
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2)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
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
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秋苗(也称秋税。
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
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
(3) 秋季 [autumn]。四季中的第三季,
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秋以为期。——《诗·卫风·氓》
(4) 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
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
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
冬天打猎叫“冬狩”);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
秋荐(秋场);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
秋叶(秋天的落叶);秋严(秋气肃杀);
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
(5) 年 [year]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
(6)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period of time]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
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9) 姓,如秋瑾
词性变化
◎ 秋 qiū
〈形〉
(1) 悲愁 [sad]
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
(2) 又如:秋士(愁士,不得意的士子)
(3) 奔腾的样子 [gallopping]。如:秋秋(飞舞、奔腾的样子)
(4) 喻容颜衰老 [old and feeble]
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李白《春日独酌》
(5) 又如: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秋眉(衰白眉毛);秋鬓(衰白的鬓发);秋颜(衰老的容颜)
(6) 在五行中属金,方位属西方,
在乐为商,在色为白 [west]。如:秋方(西方);
秋官(传说中五官之一,属白云,
掌五行之金);秋陆(指西方)
(7) 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 [white]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李白《古诗五十九首》
(8) 又如:秋容(指白海棠);秋鬓(苍白的鬓发);
秋霜(喻白发);秋糯(雪白的糯米);秋练(洁白的丝绢)
(9) 秋主肃杀,古因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
[legal]。如:秋曹(刑部的别称);
秋宪(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刑法)
从名词到形容词,从农业生产到士女情怀,
从成熟丰稔到衰老肃杀,这就是“秋”
这个词所走过的词义拓展过程。
对于处于北半球亚热带北温带的中国人来说,
“春”与“秋”是最有声有色的两个季节。
春闻鸟语,秋听衰蝉,是声;春赏百花,
秋看红叶,是色。以至于汉语里有春色,
而没有夏色;有秋声,而没有冬声。
也许从先民们取蟋蟀这一鸣虫之形造出
“秋”字开始,声音就是秋天最重要的元素了。
以至于欧阳修以一篇《秋声赋》,写尽“秋声”
带给人的百般况味,千载之下依然令人肃然,惨然: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
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
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
“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
呼号愤发。丰草绿缛lǜ rù 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
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
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为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
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
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
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春、秋”不仅有声有色,还有“香”,
君不闻“春香”、“秋香”也乎?
没有听过夏香、冬香吧?不过,“春香”、
“秋香”已成了“梅香”——丫鬟的经典名字。
古人往往给侍女丫鬟取上雅雅的名字,
而给奴才小厮取上俗俗的名字,你听过丫鬟叫旺财、金宝和富贵的吗?
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一个诗意的汉字,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吟咏着秋感怀着秋。
秋,在今天,还意味着开始。
我们的孩子是在秋天开始上的幼儿园、
小学、中学、大学。
不少大学毕业生也往往在秋天开始自己的职业历程。
当年,在桂花香里,我开始了我的爱情。
今天,在烈烈的秋阳下,我开始新的一段事业。
附录:
昔有某小报,载小痴君《春》《秋》二词,
各限用“春”、“秋”十六字,累累贯珠,
隽永雅致。今抄秋词如下:
秋云高,秋月明;秋砧敲,秋角鸣。
秋林黄叶传秋信,秋蜂秋蝶芳情倦。
秋雁秋鸿客感惊,秋江难洗秋怀尽。
最凄清,秋风秋雨,听秋虫,四壁秋声。
最后收尾也在凄清的秋声里。
4冬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 冬 dōng
〈名〉
(1) 会意。“冬”字的甲骨文和金文,
都像一根绳线两端各打一个结,表示终端、
终了之意。“终结”是它的本义,
冬季是一年的终结,
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
冬季,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冬天的特点是结冰寒冷,
所以小篆字形增加了取象冰块的底下那一部分,
隶变后写成“冬”,成了表示冬天的常用字。
从先民的造字可以看出,
古人的时间观念是和客观世界密切联系着的,
文字构意的来源与生活现象息息相关。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
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winter]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3)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
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4)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the 12th month]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
窗外疏梅筛月影。—— 林觉民《与妻书》
(5) 最后,终 [end]
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
“春、夏、秋、冬”四个汉字里,
我觉得“冬”字造得最有意思了。
虽然“冬”是个会意字,但我看,它特象形。
甲骨文的“冬”
字像白雪覆盖的两面坡的屋顶,
两边是挂下来的冰凌,在冬日暖阳下,
融化、聚积,水珠快要滴下来了。
不然,就是像冬日屋檐下储藏了
满满的过冬的柴火和粮食。
也像一对耳套,护住冬日里最容易冻坏的耳朵,
让人们在凛冽的寒风里前行。
金文的“冬”
则是人们穿上了毛茸茸的高筒靴,
可暖和了。行走在冬天的雪地里,
真应该有这样一双靴子。
也像是冬闲了,人们踩着高跷,
在热闹的大街上尽情地狂欢。
小篆的“冬”字,也还造得不赖,
一看就是年轻的女孩子,
头上戴着暖暖的帽子——羽绒的、
毛线的、各种各样好看的帽子,
上身是厚厚的羽绒服,
一双修长的腿上是紧身裤——
有哪位姑娘把腿穿得很肥大的?
你看,冲着你笑,或者一转身跑远。
这就是冬。
楷体的“冬”,就索然了,寡味了。
上面是纵横交错的几根枯树枝,下面摆出一副水落石出的样子。
记忆里的“冬”,首先是冷。小时候最鲜明的记忆,
一是长年的饿,二是冬天的冷。
如果不是太冷,我真是喜欢
冬天。上学的时候,再冷的冬天也只有一双鞋子,
贪玩弄湿了,第二天也只得穿进去。有一次,
我把湿鞋子放在宿舍阳台上,第二天早上穿进去,
感觉越来越冷,
原来是脚的一点热气把鞋子里的冰慢慢融化了。
冬,四时尽也。冬是一个储藏的季节——秋收冬藏。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小时候参与最多的就是过冬的柴火的储藏
了。那时候的柴火灶,
一个冬天要烧掉多少柴火啊。
从十来岁起,
家里一年到头的柴火就是我和弟弟的事情了。
冬天里,劈松木柴是一件快乐的事,
上初中时,我劈柴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爸爸了。
当然,这样的好柴火,我们自己
是烧不起的——都得拿集市上卖了,贴补家用。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冬天,
乡下最热闹的事情是演戏和婚礼了。
村里演大戏的时候,我们下午就放假了,
因为学校就在戏台子附近——怎么上课?
天天下午看戏,直到现在我还喜欢看戏呢。
婚礼。每一次,村里的婚礼,
都会带给我隐秘的喜悦或是淡淡的惆怅。
哈哈,不知怎么搞的。
冬,四时尽也。冬,最大的盼头就是过年了。
哦,对了,现在离过年还有几天?赶快搞个倒计时啊!
http://bbs.sdinfo.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201/05/19245389150p8ulg8jljyl.swf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的春夏秋冬
每日一字 | 荣
孟琢:生生的秩序——汉字中的植物与时间丨【文化一瞥】
汉字之美——冬
伴随四季的脚步 走近奇妙的汉字
细说汉字: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