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充分发挥童话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价值?听听教材编者的建议!
userphoto

2023.01.06 山东

关注




小培老师说

童话,人类用智慧为儿童创造的最可爱的礼物。

本文字数:6625 字

阅读时间:13 分钟

童话,是人类用智慧为儿童创造的最可爱的礼物。童话的心理意义、精神品格、文体特质及语言风格,对儿童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童话价值意义的探寻,可以充分发挥它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价值。

一、童话用“儿童理解的方式”引导儿童了解自己的内心,对儿童的心理成长有重要影响


作为儿童文学艺术精神的代表性文体,童话是用“儿童理解的方式”来讲述故事的。与其他文体相比,“童话故事能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关于人类内心问题的信息,获得更多的正确解决社会中的困境的办法”。

(一)童话对儿童式思维的张扬,捍卫了儿童纯真的天性

作为一个社会概念,“儿童”的概念产生的时间不足400年。从卢梭“发现儿童”的那一天开始,尽管人们逐渐认识到“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儿童的现实处境依然充满压抑,这种压抑源于他们的不成熟。成人从心底里轻视不成熟的儿童,漠视他们的想法,没人愿意长时间和儿童做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所以当读到《窗边的小豆豆》中的校长一连几小时全神贯注地倾听小豆豆的唠叨时,我们不禁泪流满面。“无论是从前,还是这以后,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小豆豆的遭遇就是儿童现实处境的反映。当成人急于让儿童知道他们的幼稚,指责他们的想法不合逻辑,甚至揭穿他们“谎言”的时候,儿童的尴尬和痛苦是极为深刻的。这种压抑很容易造成儿童的自卑,造成对自己思维的极度不自信。而这些压抑,在童话中却能得到尽情的宣泄和释放。

童话对儿童的贡献之一,是在文学中肯定了一种儿童式的思维。作为思维主体,儿童还不具备皮亚杰所说的抽象形式运算能力,他们不能确定真与假、事实与想象、可能与现实之间的边界,更不会压抑自己某种突发奇想的冲动,这种冲动常常以幼稚的、可笑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正是儿童天真烂漫的表现。在一年级上册《猴子捞月亮》中,一群猴子看到井里月亮的倒影,就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于是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倒挂着,想把井里的月亮捞上来。猴子不能区分水中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将水里的月亮误解为是天上掉下来的,类似情况在儿童身上也是经常发生的。在二年级下册的《蜘蛛开店》中,蜘蛛因为闲得无聊,决定开一家商店。卖什么呢?蜘蛛的想法很单纯,“织起来很简单”的。但没想到的是,无论是“卖口罩”还是“卖围巾”,甚至是“卖袜子”,他迎来的顾客偏偏是:嘴巴最大的河马、脖子最长的长颈鹿、脚最多的蜈蚣。最后,小蜘蛛只好“吓得匆忙跑回网上”。一连串巧合营造出的诙谐效果,让人在捧腹之余又深深地爱上这只小蜘蛛。它像不像我们身边那个头脑简单、常做糗事的小孩?

当儿童在童话的天地里意外地发现:原来还有和他们一样幼稚的行为、天真的想法、狂妄的自信,故事中的主人公非但没有什么可羞耻的,竟还如此堂皇地占据着审美舞台的中心。孩子们的心灵仿佛一道电光划破天际:这不就是自己的故事吗?儿童的审美情感充满了认同感,同时也感到自己的被认同,受压抑的委屈在这种审美体验中会一股脑地宣泄出来,他们重新恢复了自信。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卢梭的这句经典名言至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童话,捍卫了儿童的纯真和烂漫,让他们的天性得到自然的舒展。

(二)童话直面人生的基本问题,并为儿童寻找化解人生困境的方法

我是谁?我来自哪儿?我要走向何方?认识自我,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人生问题。二年级下册的《我是一只小虫子》,从一个小虫子的角度诠释了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当伙伴们都觉得当小虫子不好的时候,“我”却觉得当小虫子“挺好”。对“我”的不同认知,让“我”和伙伴的生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孩子们从中懂得:接纳自己的平凡,生活依然可以绽放出光彩。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讲述的是一头因为耳朵与其他动物伙伴不一样而遭到大家质疑的大象的故事,大象的困扰也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困扰,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和大象类似的“耳朵”——或许是太黑了,也或许是太矮了。故事让儿童懂得:正因为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我们才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

童话,引导儿童不断地超越自我。二年级下册《小毛虫》讲述的是一个小毛虫的故事。它笨拙,当大家“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的时候,它“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它柔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面对人生的窘境,小毛虫“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它只是尽心竭力地工作。终于有一天,小毛虫破茧羽化,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小毛虫的信心和勇气以及生命境界的升华,都给予儿童巨大的启示:只有不断地超越,人生才能有新的突破。

童话懂得儿童对幸福的渴望,并努力帮助儿童解开幸福的密码。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的一袋花籽,让一条不起眼的路成为开满鲜花的小路,也让大家感受到快乐。这袋被大家称作“最美好的礼物”的花籽,是否藏着幸福的秘密?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当巨人砌起高墙,不准孩子们进花园玩的时候,花园变成霜雪肆虐的荒凉之地;当他拆开高墙,将花园交给孩子们的时候,春天重新降临,花园变成他和孩子们幸福的乐园。“高墙”难道是幸福的绊脚石?童话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对幸福的理解,孩子们从中体会到,通过建立一种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生是可以获得幸福的生存状态的。

童话引导儿童探寻生命的意义。一年级上册的《雨点儿》讲述两个雨点儿的对话,小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它们的选择尽管不同,但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价值。三年级上册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活了一百多岁的老屋,每次准备倒下的时候,都因为借宿者的请求而不断延续自己的生命,老屋的生命在对待他人的善意中得到了延续。四年级上册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五粒豆中的一个提出的问题“难道我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就是对生命意义的一个思考,五粒豆的不同经历让儿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自己的价值。

童话也不再小心地回避人生的无奈甚至沉重。原三年级上册的《去年的树》中,鸟儿和大树的分别,鸟儿再次回来而大树早已不见,树从变成树根,到变成木条,再变成火柴到最后火柴点燃的灯火的熄灭,鸟儿为寻找树所付出的艰辛,鸟儿面对灯火的再次歌唱,等等,这些复杂的人生体验交织在一起,让儿童感受到世事的无常、生命历程的转变、爱的力量、友情的温暖、生命的消失……童话了解儿童内心的焦虑,一年级下册的《树和喜鹊》写“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这是儿童常见的心理困扰。很多时候儿童都容易产生孤独无助的心情,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无法通过言说表达自己的感受,童话使儿童确信,他也会像文中的主人公那样,通过与周围的伙伴建立联系而得到帮助。

童话对于儿童心灵成长的意义,正如英国诗人切斯特顿所说:“我最初的和最终的哲学思想,我坚信不疑的一贯哲学是我在幼儿园学到的。我那时候最相信的东西,和我现在最相信的东西就是那些被称作童话故事的东西。”

二、童话的精神品格,让儿童体验到人生各种美好情感


童话给儿童以快乐。童话善用夸张与幽默的笔法展示游戏精神的快乐,如一年级上册的《拔萝卜》,老公公去地里拔萝卜,喊老太婆来帮忙,还是拔不动;接着请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来帮忙,夸张的举动、荒诞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二年级下册的《月亮姑娘做衣裳》,漂亮的月亮姑娘找裁缝给她做衣服,可每次量好尺寸,等月亮姑娘去取的时候,衣服都穿不上,姑娘的尴尬和裁缝的困窘营造出诙谐的效果。童话的快乐单纯而又明丽,这是孩子们喜欢童话的一个重要原因。

童话给儿童爱的温暖。作为文学的经典母题,童话从不缺乏爱的表达。普罗普通过形态学研究发现,早期民间童话的故事模式是“一种以邪恶开始而以婚礼告终的发展”,这种千篇一律的“幸福美满”的结局,正是由于成千上万作为童话故事创作者的母亲们,有着共同的担忧和向往,有着共同的爱的心愿。与早期童话相比,现代童话在爱的表达中增添了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在《海的女儿》中,小人鱼的执着信念以及为了这个信念所做出的牺牲,在《去年的树》中,小鸟的深情执着与树的连影子都找不到永远的消失,让儿童感受到爱的迷人与伟大,也感受到爱的无奈,感受到人生并非由于爱的存在而变得轻松,这些都反映出现代童话对于人类自身处境的更深刻的审美体验。

童话给儿童以希望。虽然现代童话已不再对未来人生充满过于美丽的幻想,但童话的乐观气质,让儿童在困境中依然看到希望。二年级上册的《雪孩子》写雪孩子因为救小白兔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时候,写道:“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童话用诗化的意境缓解儿童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体会到生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延续,雪孩子在天上依然陪伴着小白兔。三年级上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但作者却强调她死时“嘴上带着微笑”,“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即使面对死亡,童话也饱含着对幸福的向往,饱含着对苦难的解脱……它带给儿童更多的不是绝望,而是思考,是苦难中升腾的希望!

童话丰富的精神滋养,让儿童体验到人类各种美好的情感。如果儿童缺失了这些美好的情感,他们就有可能变成冷漠的机器。“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心灵和情感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而促成这种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文学艺术。只有在审美的体验和审美的创作中,人才能学会'长久地注视自己的心灵’,才能成为'多情而真诚’的人,才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种深刻而真挚的眷恋。”

三、童话“幻想”的文体特质,既符合儿童的天性,又拓宽了儿童精神世界的广度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和生命,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童话的这一文体特质,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是相契合的。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证明了处于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都是泛灵论的。在儿童看来,太阳是活的,因为它东升西落;雾是活的,因为它可以到处走动;河流是活的,因为它在不停地流向大海。儿童相信,在太阳、风、雾和河水里,居住着像人类一样的精灵,所以它们也能像人一样感觉和行动。童话与儿童精神世界的这种同构对应,让儿童的精神世界成为童话的源泉和启示,而童话反过来又以其丰富、神奇的幻想,进一步张扬和提升儿童的想象力。

在作家天才般的幻想中,儿童感受到平凡的人物、事物、现象居然可以绽放出五彩缤纷的光彩。在二年级上册的《雾在哪里》中,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雾”变成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大雾笼罩,是因为这淘气的孩子“藏起来一切”;云开雾散,是因为这个淘气的孩子“藏起了自己”。在三年级上册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胡萝卜变成一个长着浓密胡子的先生,而他的胡子因为沾到了果酱,就不断地疯长,可以给小男孩当风筝线,可以给鸟太太当晾衣绳……似乎有着说不完的用途。在四年级下册的《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中,不起眼的宝葫芦居然充满着神奇的力量,让王葆想什么便有什么。童话对平凡的超越,成为儿童幻想能力的助推器。

在作家天才般的幻想中,儿童触碰到人所未闻未见的奇事、奇景、奇物、奇人。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鸭冒着香气,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在《海的女儿》中,海王的小公主是长着鱼尾的人鱼,她生活在深蓝海底舒适的宫殿,宫殿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窗子是用最亮的湖泊做成的,屋顶上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还可以随着水的流动自动开合。在三年级下册的《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树上的鸟窝是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童话超自然的魔力,让儿童的想象摆脱了现实的羁绊。

在作家天才般的幻想中,熟悉的框框被打破。生活中,我们说“猫有尾巴”,但在三年级下册的《尾巴它有一只猫》中,一条尾巴自豪地宣布:我拥有一只猫!鹅,原本在湖泊里嬉戏,但在六年级下册的《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它居然可以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翱翔;加法是数和量的合并,但在三年级下册的《宇宙的另一边》中,加法成了“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童话冲决一切习以为常的束缚,让儿童获得思维的突破。

在作家天才般的幻想中,儿童可以体验从未经历过的人生。今天的儿童,享受着幸福的生活,饥饿、寒冷、孤独、无助……这些感受他们可能从未体会过。在三年级上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遭遇可以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什么是贫穷、什么是孤独、什么是无助,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像小女孩那样的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苦难生活的悲悯,无疑对当今中国孩子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在《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孩子们可以跟随尼尔斯,饱览瑞典气象万千的美景,感受异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经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伴随尼尔斯所经历的灾难和艰辛,孩子们在童话的世界里和主人公一起成长。

童话为儿童提供的幻想生活,使他们原本狭小的生活范围通过童话在纵深和广度上都得到极度的扩展,在精神上获得生命力受局限的补偿。当儿童为作品中那些新奇的审美对象所吸引而兴奋的时候,他幻想的天性也被迅速地诱发和释放出来。

四、童话鲜明的语言风格,让儿童感受语言的不同美感


童话既属于文学,又属于儿童。童话的语言既有儿童性,也有文学性。

(一)语言的稚趣感

童话语言的稚趣感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鲁迅称为“天真烂漫的口吻”。童话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但无论这些人物形象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它使用的都是贴近儿童生活的口语,即简洁质朴、轻快自然的“童化”语言。如:

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

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二年级下册《笋芽儿》)

童化的语言还表现在叠词的广泛运用上。如: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

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开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

童话多用语气词、重复的音节和句式,构成一种情趣上的氛围。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一年级下册《咕咚》)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

童话语言的稚趣感提升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重复的音节和句式对低年级儿童的识字和理解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语言的形象性

童话语言的形象性是由文学的基本特性和儿童的思维特点决定的。“首先,文学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不管是成人文学还是儿童文学,用的都是形象思维;其次,儿童的抽象思维比较薄弱,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童话对人、事、景、物的描绘鲜明而具体,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啊!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二年级下册《笋芽儿》)

通过颜色“红、绿”、形状“长”、状态“笑、摇着、叫着”和声音“叽叽喳喳”等词语,一个“明亮”而“美丽”的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童话对颜色、声音、形状、动作、神态等具体而鲜明的描摹,有利于儿童在头脑中形成意象,从而促进其对意义的理解。

童话还大量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表现手法。其中,拟人在童话中几乎比比皆是。二年级下册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万物变成了一群单纯天真、可爱鲜活的小孩子,无论是太阳、月亮还是河水,都要开始学习怎么生活,这些描述就是儿童心灵世界的反映。童话也离不开比喻、夸张。如: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同时它又是那么深,深得任何铁锚都达不到底。(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

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儿童获得新的或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让儿童的精神能力向更远、更高的方向发展。

(三)语言的模糊性和梦幻性

童话在叙述故事的时间、地点时常常采用模糊性的词语。如《巨人的花园》的开头是:“每天下午,孩子们放学后,总喜欢到巨人的花园去玩。”《海的女儿》的开头是“在海的远处”。童话有意虚拟故事的真实性,这是形成幻想空间的必要的语言选择。

童话背离现实逻辑,刻画不可能的情景、人物或事物,语言常常呈现一种梦幻般的美感。如:

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这棵树马上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

在那儿,处处都闪烁着一种奇异的蓝色光彩。你很容易以为自己是在高高的空中而不是在海底,你的头上和脚下全是一片蓝天。当海非常沉静的时候,你可以瞥见太阳:它像一朵紫色的花,从它的花萼里射出各种颜色的光。(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

“儿童文学作品应能提供给他新奇的角色体验、情感体验,从而激活儿童内在的情绪体验,产生美感。”童话语言的这种梦幻性,给儿童带来强烈而新鲜的情感体验,也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升。

当然,童话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价值意义还不止于这些,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童话是人类用智慧为儿童创造的最可爱的礼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统编新教材中的童话
一年级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珍贵试卷
二年级上册语文背诵内容,一年级暑假必背
名师论坛 | 张化万:统编教材写话与习作设计的新亮点
#一年级 介母iuü什么时候加?#一年级语文上册 #拼音 #儿童语言训练
语文S版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