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不称职的大夫,只有被误导的患者(神医也有“六不治”)

点击上方蓝色字中医思维

可快速关注



【作者简介】

董广通,山东淄博人,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五年制专业,2015年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热爱传统中医,积极探索临床实践,参与组织SRT项目研究,在省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篇。

张知云,湖北十堰人,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201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学专业,致力于针灸的可视化研究。积极钻研临床理论,临床经验丰富。座右铭:业精于勤,荒于嬉。

近日跟父亲一起接触了他圈子里的几个朋友,闲谈之余聊起了我的老本行,话题不外乎从网上了解的哪些症状该买什么药,什么病应该怎么治疗等等。也许是现在坐诊后接触的病人逐渐增多,当他们通过如今的网络和新媒体对接触到的中医大加称赞的时候,我心中积累的怨气苦楚也不由自主地爆发。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中医发展的环境在极大地改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热爱中医的人的确与日俱增,但我们真正经典的中医理论体系正在被有意无意地毁坏,而那些狂热的“中医爱好者”们自己也成了大环境下的牺牲品。我们该醒醒了。

半瓶子中医的特点

我是非常反对通过网络自学中医的,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医有个一知半解后的人大多有以下特点:

来了之后首先用一套似是非是的证候介绍自己的病情而不是直接了当地说症状,或许在他们眼里你一个小小的大夫还不如他们懂的多;而且他们会反复强调自己的病有多复杂,喝了多少药都无济于事,偶尔还会夹杂着对上一个给他看病的大夫的不满;还有的对大夫极其苛刻,来诊时一言不发就看你摸脉准不准。

他们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他们所认为的病情和理论能得到大夫的肯定,这时候我不禁犯难:赞同他们的说法,病人的确会怡然自得,但那种解释必然是不负责任的;然而如果你的说法与他们的看法不同,他们就会对你的医术半信半疑,最终可能对你给的治疗方法不屑一顾。

懂医不知治,为何还要看医生

在药店坐诊后我的第一个回头客令我印象深刻,她首次来的时候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让我开三副四物汤,我还没缓过神来就说自己脾虚、血虚,讲的理论天花乱坠,听上去确实是个地道的中医爱好者。跟她大费口舌之后博取了她的信任而后对其进行诊治,整体土脉中位偏浮右关稍有郁堵像代而钩,三剂六君子去茯苓加龙骨代赭第二副用完便来道谢。后来不只是她,还有她的女儿如果身体不舒服也会过来找我看看,再不像第一次那样自己给自己下结论了,我能不用药就不用药,也是给她们母女减轻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愿人无病,何妨药生尘。

试想,如果你学来的医理足够完善,你对自己的诊断足够正确,你为什么治不好自己的病而需要看医生呢?很简单,这些病人听信网络上的只言片语,自觉已经略懂中医,身体有某些轻微的症状便自己处方服药,结果贻误治疗时机不说还往往容易造成误治。可悲的是以他们的思维根本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来责怪医生,还有的甚至查阅文献来治病,让人感到可笑。每每遇此情形我倍感无奈,真的没法和他们放平心态交流。

慎重宣传中药的功效和副作用

现在的媒体还有一点让我反感的便是过分宣传中药的功效和副作用,要么就说某味中药有多么神奇的疗效,要么就说某味中药要多么强烈的毒性。前些阵子央视某著名节目报道了一个乡镇医院误服乌头中毒死亡的案件。我个人就此事件抱有看法,死者是因为私自喝了医生用乌头泡的酒,责任反而在医生,这真是莫须有罪名。最令人气愤的还不只如此,收看该节目的观众一直很多,由于缺少必要的解释,很多人产生了“乌头是毒药”这样类似的误解。

更有甚者像人民日报这样的最官方报纸竟然刊载方舟子的文章,其对中药毒性的过分夸大和解释之片面令人啼笑皆非,我真的怀疑我们的审核工作怎么做的。在病人心目中,这些官方报道自然要比医生权威得多,然而这些官方媒体只顾报道,似乎并没发现他们的只言片语就足以给很多病人植入根深蒂固的错误思想。这直接就唆使病人干预我们的处方用药,开完方后他们会说我嗓子干你不给我加点川贝不合适吧,我生闷气你是不是应该加点疏肝解郁的药;或者说附子有毒我们家小孩不能吃,你的方太温燥夏天不能吃……他们对处方的不信任和担心让我无可奈何,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向他们解释。

电视节目的泛滥,病人多被自己的多识误导

前一阵子一个过敏性鼻炎的病人找我来看,诊其两手脉整体沉位无力,两寸稍有散大,尺肤滑,自觉麻附辛证无疑,欣然处方后病人竟说我看某个节目附子有毒这药我不能吃,好言相劝后晚上又打来电话,说麻黄里含有麻黄素对心脏不好,我实在是感叹于如今病人的聪明和多识,更气愤于电视节目对观众的误导。

我们药店的中药柜前为了销售经常做一些广告,偌大的广告纸上经常写着一些中药的功效,比如三七活血散瘀,消肿定痛;玫瑰活血祛斑,美容养颜;当归行气活血,养血祛瘀。所以我们这里来打三七粉的络绎不绝,玫瑰价格高得离谱,当归更是时常脱销。我经常给那些来买三七粉的老年人解释,活血药就如同一个炮弹一样,功力强劲,但消耗自身的能量也很多。可不管怎么解释都无法让他们睁开被蒙蔽的双眼。我毕竟也只是个打工的总不能断了老板的财路,但每每谈起还是不禁心痛,对这种怪相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但是话说回来,短短的暑假白天坐诊,晚上反思学习,虽然有些怨言,但总算也有了些感悟心得,迷茫烦躁的时候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和我的女友也会耐心地劝导,让我心里得到些许慰藉,想想还是挺高兴的。医者当然是想方设法让病人恢复健康,因此看到很多病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由此又折射出的中医环境,不禁黯然神伤。这些事情虽然影响我的心情但是也不必因此而认为中医无望,想来这种现象也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形成的,若想改变,必然也需要长久的时间。

用王伟师哥的话说这些也是自己曾经心的显现,也曾年少轻狂出言不逊,也曾被各种理论迷惑而信以为真,既然如此,也就不能把责任一味地推给病人,毕竟他们也是这种环境下的受害者。保护中医理论的完整性并对其进行传承是我们作为医生的职责,因此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外界对中医有溢美之词也好,大加诟病也好,都不应该轻易改变我们内心对中医的追求,努力做一名称职的大夫,耐心诊治被误导的患者。这便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古人“六不治”和今人“六不治”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人们所患的疾病太多,病情复杂,终有不治者,而医生殚思竭虑的是医法太少,其“六不治”值得今人借鉴、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医疗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革,本人关键着重说说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六不治”。应大体如下:

偏信西不信中,一不治也;略知医理,自以为是,擅行用药者为不治也;仰仗财大气粗,苛求权威治疗者不治;过于着急上火,不能按疗程服药者不治;无人悉心照顾,亲人不亲者不治;压力过大,绝望心死者不治。

今人“六不治”可理解为:

一、过度依赖西医治疗,不能接受中医治疗为不治。(大夫注:反之亦然,过度依赖中医治疗,不能接受西医治疗为不治。)

二、了解一些医学常识就擅自给自己治疗,不能听从别人的意见为不治。

三、不怕花钱,治疗就进最权威的医院,找海归博士后治疗,不接受其他意见和治疗为的人不治。

四、治疗期间,不能面对现实,不注意服药过程只求结果、急于求成老是换药者不治。

五、患病期间,无人照顾和安慰者不治。

六、对病情过于恐惧,影响休息和饮食者不治。

所以疾病治疗的成败,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二是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医生的态度。在二者之中,有时后者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没有患者的积极配合,治疗活动根本就无法顺利开展。

人体生病,在于内外不和、阴阳失调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讲究阴阳平衡、重视天人合一,是真正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扁鹊是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所提出的“六不治”至今影响深远。

中医是站在整体的高度、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疾病的。人之所以生病,首先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发生不谐调,然后才使各种致病因素有了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一系列生理、心理障碍。因此,人体任何部位出现问题,都是内、外环境不协调的结果——“阴阳失调”所造成的。

假如患病期间无人照顾,亲人背离,这就出现不和谐因素,指定会愈后不佳。有个外地朋友夫妻打架,他出来租住半年,中间因饮食、起居、精神等因素得病,逾久不愈,找我服药治疗,我了解其情况后,劝他回家,夫妻和好,和谐情况下,病情逐步好转。

疾病的康复“三分治,七分养。”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不过是正、邪斗争的具体表现。致病因素是必要条件,患者个人的先、后天因素也是决定条件。因此,患病以后,中医提倡清心寡欲,主动调整生活节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比如患者服药期一定注意好:多休,少郁,不感染;早睡早起,饮食规律等。但是,这些情况不大可能依靠医生单方面医术来解决,需要医生、患者、家属、甚包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很多患者治疗期间,亲人不亲或被视若累赘都不利患者恢复。

中医强调:疾病的康复“三分治,七分养。”无论是中药还是针灸,都离不开患者的积极配合。如果病人对医生过于猜忌、怀疑,缺乏起码的信任,不愿意与医生沟通,甚至根本拒绝治疗,则必然使医生的诊疗技能无地放矢,或诊疗效果大打折扣。我治病过程中也有不少类似患者,服药起就吵闹开了,嫌疼怕苦,抵触治疗。服药期间根本谈不上修养和调养了,恣意行为,治疗结果可想而知。

中医认为,在医、患关系中,患者自身是内因、医疗手段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

“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歧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这里明确提出在医患关系中,患方所处的重要地位。如果病人对康复缺乏主动,或拒绝治疗,或不遵医嘱,或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医生,就属于本末倒置


本文摘自牛黄工作室和好大夫网董华英大夫的个人网站,由中医思维微信平台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点击页面最底部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查看《艾灸治疗排卵障碍临床观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行医十悟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哪些病适合看西医(2)
我找到了白血病康复的正路——101个白血病患者治愈康复的感人故事
陈禹兆:真正疾病的疗愈不能仅仅只靠医生,每个人身上都藏了你所不知道的大药
一颗结石废了一个肾!这样的民间偏方,真的是害人!
用好中医中药也能降血压,医生:记住这2点轻松降血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