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温之争”为什么?

   争的原因之一是概念。《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根据《内经》的意思,伤寒就是外感病;根据《难经》的意思,伤寒有广义的,就是外感病,有狭义的,就是外感寒邪。《伤寒杂病论》以伤寒命名,在伤寒部分提到了温病,在杂病部分提到了湿、暍,因此有人认为张仲景讨论的是广义的伤寒。到了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到了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显然,温病的概念也很广。《内经》和《难经》的意思很清楚,但概念并不规范,现在的教科书应该解决概念不规范的问题,而不是反复去炒这些不规范的概念。凡是因为感受外邪导致的疾病统一为“外感病”;根据具体外邪统一命名格式“外感寒邪”、“外感热邪”等。《伤寒杂病论》和《温病条辨》,重在学习方法,不必过分纠缠概念,同时也不要用现在的认识去要求古人。

   争的原因之二是派别。伤寒派认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讨论的是广义的伤寒,应该包括了后世所说的温病,《伤寒杂病论》也可以指导温病的治疗。而温病派认为,温病也有广义的,吴鞠通就提出了九种,起码是伤寒不能包括温病,甚至是温病应该包括伤寒。问题是,所谓的“伤寒派”您临床上不会见到外感热邪的病人吗?如果是外感热邪您也用麻黄汤吗?所谓的“温病派”您临床上不会见到外感寒邪的病人吗?如果是外感寒邪的病人您也用银翘散吗?所以,对医学而言,“派”不是什么好东西,代表的是无知、狭隘,偏见。没有“派”,就没有寒温之争。把《伤寒杂病论》和《温病条辨》学明白了应该就不会争了。

   中医紧迫的任务是规范自身理论概念,减少不必要的争论,去掉多余的与医无关的各种学说,消除派别。回归医学,回归临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肖相如:扒一扒 “伤寒论”的前世今生
伤寒的含义
伤寒学习笔记
“伤寒”的概念是个“大麻烦”| 伤寒
寒热峰会
名老中医之路之(23 )何世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