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书《扁鹊医道》书评

 

中西医完美结合的新思路

 《扁鹊医道》一书是北京太乙中医诊所郭朝印教授长期从事古典医籍学习与实践中,积累了他三十多年临床经验写成的。作为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2009年9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在医学发展面临各种传染病、疑难性疾病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创立了能够中西医完美结合全面应对各种传染病、疑难性疾病的方法。将失传三千多年的“扁鹊医术”——中医查体医疗方法复原,可能会启发人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的思路,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更先进的医疗技术。

 

一、医学第二程序和中西医完美结合的样板

 

本书作者认为中医、西医同属医学的范畴,是同一机体不同角度医学观察的两种形式。“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的微观研究,是第一实验医学方面的研究。“原点、腧穴、经络、反应点体征”的微观研究,是第二实验医学方面的研究。在临床诊疗中,以解剖医学理论为主的辨病治疗,是医学的第一程序;以脏象医学理论为主的辨证治疗,是医学的第二程序。

《内经》时代盛行的“小针手术”、“灸灼免疫”巧妙地利用人体自身携带的经络腧穴调控系统调节所有的病痛。生命诞生是一次性的,疾病治疗不应该跟修理机器一样,坏一件、修一件。读了《扁鹊医道》这本书,整体地应用反应穴位原理通过穴位系统“小针手术”、“灸灼免疫”,可能为当代医学发展提供更广泛的思路。

作者指出,在轩辕黄帝时代扁鹊等医学界先驱开辟和创造了既有解剖概念的(以研究内脏病变过程为主的)“解剖医学”,又有人体气象分析概念的(以研究经络病变为主的)“气象医学”,在人类医学史上创造了最完美的“脏象医学”完整体系。作者通过三十多年的研究探索,吸收和借鉴了现代西方医学的先进技术成果,重新将我国秦汉以前华夏文明时期的脉诊查体医疗方法用现代语言和知识结构复原和推广应用。并通过病例剖析,全面地将自己升华过的“扁鹊医术”诊疗程序和方法详细地介绍给了大家。书中列举了大量临床病例,结合西医诊断结果,通过脉象查找反应穴位体征,进而依据反应穴位体征处方用药。所有诊断治疗过程,参考西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让人们对中医的科学性有一种更加深刻的认识,有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不再朦胧模糊。

 

二、实验中医学和两种实验医学结合相互补充

 

长期以来由于现行中医方法不能进行实验研究而限制了中医的发展。本书作者经过长期实践探索,认定古典的中医思维方法完全是一种实验医学模式。古人创立了从人体气象角度来看待人体疾病和生命规律的方法,跟现行中医以及西医思维方法都有不同。不管是什么病,古典中医总是从病证反应到体表的各种阴阳反应来分析病情。确定病变的病位和病性。而西医则不是这样,只是想到这个病从实验室得到了什么,化验透视发现了什么。

作者从实验中医学的角度出发,首先就脏象医学范畴的“原点、腧穴、经络、反应点体征”的微观实验研究作了详尽的介绍。这是一般中医教材中所没有的。

作者从一个初学中医人的接受能力出发,安排了理论学习篇,技能学习篇,临床实践篇等。书中有十多篇阐述扁鹊医道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精彩论文。其展现给人们的思维和理论水平之高,可以说是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为了彰显中医的科学性,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作者对中医自古传承下来的脉象以及“原点、腧穴、经络、反应点体征”的实验和检查结论跟西医的实验报告结合起来,互相参考借鉴。两种检查结果同时写在一个病历上。西医检查结果辨病,中医检查结果辨证。任何时候中医辨证都要有自己的客观证据。

本书作者对以前教材中讲过的“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理论等概念作了另一种诠释和解释。比如说脏象医学基础理论是古代的控制论学说,经络是古人端络出来的,是脏象医学的理论框架。“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经穴、络穴”,都是理论上的概念。从控制论的角度说,都是病变主要标志物,检测预测以及评价诊断治疗结果的目标对象和客观指标。

本书作者对中医西医发展各自优势有一个很好的见解:

“西医操作的好比是电脑的硬件,中医操作的好比是电脑的软件。如果生命是由于硬件、由于生命活动的源泉枯竭,西医在手术、输血、给氧几方面有更多优势,则生命不会因源泉枯竭而丧生。如果生命是由于软件、由于生命活动的调控程序上发生了障碍,气机逆乱,阴阳失调,则中医调节内脏功能,疏通经络阴阳失调部位有诸多优势,则生命不会因调控程序上的故障而完结”。

 

三、脉诊查体医疗和古典的“数码医学”理论

 

《扁鹊医道》一书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书中第一次对《内经》时代提出的中医经络诊疗模式作出一个完全“数码”的解释。并提出应用古典的“数码医学”理论攻克各种疑难病的一些具体原则和方法。

中医最早提出的“医学数码”是什么?本书作者深刻领会后指出,古人提出的“医学数码”就是疾病过程中在体表发现的一个个被称为疾病反应点的小点点。这些小点点在《内经》时代就已称为“原点”。这样一个个原点构成了腧穴,一个个腧穴构成了经脉,经脉再派生出来众多的络脉,最后构成一个如环无端的完整的经络系统这样一种理论。古人认为,凡是经络系统每一个小点点都要圈定一个符号。即“六经符号”和“五行符号”。中医的“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就是从这里说起的。

作者指出,“数码医学”概念始于脉象、穴位的研究,“周易八卦”学说也始于脉象、穴位的研究。《内经》在论述脉象原理时,经常用到“始于一、终于九”这个概念,脉象“浮中沉、寸关尺”九个部位,将人体也划分为九个区域,又称为“九宫”。观察人体的疾病反应,如果集中到一点,是一个“寸口脉”,放大到全身(九个区域、九州),就是一个整体的全身性的经络穴位反应系统。判断脉象的从浮到沉的五个层面,浮为肺,从浮到沉,依次是肺、心、脾、肝、肾。《内经》曾用数字的概念这样加以规定:肺九、心七、脾五、肝八、肾六。这些规定都是按照“河图”提示的数学概念从穴位到脉象检查中发现的。

按古书上的叫法,反应穴位叫“腧穴”。腧穴有特异性,各有不同形态特征,所以惯叫它“经络象数体征”。象数各有一定形态,各带有一定的数字概念。如“五俞穴”中的“井、荥、俞、经、合”一样,都当作数字看待。都有一个特殊的编码,好比A、B、C、D、E,运算起来比较方便。“木、火、土、金、水”来源于地球自转。从早到午,木能生火,从午到下午,火能生金;从下午到晚上,金能生水。“木、火、土、金、水”都是数字,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更不是迷信。

作者认为,人体密密麻麻排列的那些穴位,包括经络腧穴概念的确立,不单是为了针灸取穴治疗,主要是为了讲述“脏象医学”的诊断规律、诊断思路、诊断过程。现在的临床医生不论中医西医,取消了经络腧穴诊断这些程序,崇赏解剖概念的实验研究,很少研究腧穴反应,摸脉也是象征性的,很难把握住疾病的整体。

 

四、提倡药物“归经”依据穴位体征临时调配药方

 

《扁鹊医道》作者在制药和处方配伍方面,教给大家一种别开生面的研究思路,一种鉴别临床用药是否有效合理的新型实验方法。

作者介绍说,上古时期,人们通过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发现了穴位,通过粮食的种植、食品的筛选发现了中药。紧接着,通过反应穴位的不断观察端络出了人体的经络。中药单味的应用逐渐提高到多味药的配伍应用。经络穴位的观察逐渐成为复方中药治病的理论指导和疗效评判标准。用药之前首先将所有药物从产地、性味、生物特性方面划分为五大类,即木火土金水五类,分别代表五脏。按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辛入肺来归纳。临床分析疾病,配伍用药,或者取穴,不是死背硬记某穴、某药治某病,而是准确把握某穴、某药归属的阴阳五行经络。

作者深刻指出,古典的“十二生肖图”就是一个药物“归经图”。所谓“归经”就是将“物产、地域、季节、气候”来源不同的中药材分别归纳入“阴阳五行”这十二经之中。某些单一穴位与某些单一中药在治病规律方面是可以相通的。一组穴位与一组中药在治病规律方面也是相通的。这就是使用中药要掌握“归经、七情合和”的道理。

作者回顾说,中药治病的大规模进行是在经络脏腑理论被确立之后进行的。穴位是形成经络概念的单元结构。说明脏腑的病变靠经络,说明经络的病变靠穴位。穴位的平面结构研究和立体结构研究,便成为说明脏腑病变的重要依据。反应穴位体征在用来说明脏腑病变的过程中,成为研究中药治病规律的主要依据。

在借鉴传统医学穴位诊断原理的基础上本书作者发现了“脉诊”对于穴位反应点的测量监控作用,并进一步通过穴位反应点的调控来测试和验证出某病一些具有特别突出治疗效果的穴位,并一一记录在大量病案中。确定穴位归属经络和相表里的脏腑,达到了定位定性治疗,形成对每一病人的个性化处方,促进治疗用药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特别为疑难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

因此本书作者还特别介绍了一种以腧穴“反应点体征”为目标对象、标志物,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研究”的“动物模型”设计方案。以“能迅速消除反应点体征”的“药物(新药)”作为最可信赖的处方药和新药向社会推荐。

 

五、中西医实现完美结合的成功经验介绍

 

现在不少中医院仿照西医医院过多地检查,过细地分科,漠视脉诊等传统诊病治病方法。他们中不少人不热爱自己的专业,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西医西药上去了,使中医中药水平逐年下降。

《扁鹊医道》这本书是一本以《内经》精神为指导,全面介绍《难经》脉法、“扁鹊医术”的独创性很强的中医入门书。书中从贴近扁鹊人物原型与鲜活的医疗活动中,发掘探寻扁鹊医术诀窍,从整体的“理法方药”和对每一种具体的“方治”技术上,都能切合《内经》精神,切合古今医疗实践。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昼思暮想,刻意钻研,几经磨砺锤炼,使该书技术精度、难度在现时超越极限。

对于西医的临床实验研究人们都很了解,而对于中医的实验研究都很陌生。所以书中通过“古典理论重读、技术操作指导,难治性疾病糖尿病、疑难杂症、恶性肿瘤临床病例展示”,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全经络脉诊检查反应经络穴位体征有关理论和方法,并以此开展穴位外治、中药处方配伍等。比较系统地展示给初学者一种崭新的中医学习方法和辨证论治理念。

初学针灸,无须记诵穴位处方,凭借脉象寻找体表反应经络穴位可以替代古书记载的穴位治病经验;初学中医入门,依据穴位反应阴阳体征配伍组方可以替代现行教材上的经方治病经验。

特别在中医查体操作技能方面,书中“技能篇”第一次将已经失传的“色脉互参”、“揆度”、“奇恒”、“脉变”、“示从容”等脉诊方法用现代语言介绍给大家。“临床篇”从每一位患者的体征诊断实例中分别介绍了某一反应穴位“实或虚、寒或热,或盛大、或虚陷”的特别特征。列举了90多种疑难疾病的脉象特征和反应经络穴位体征。这些都是能展示中医科学性和客观化诊断的标志性体征。这些特异性体征在各种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方面极具科研价值。

《扁鹊医道》这本书既是一本“西学中”的中医入门书,又是一本中高级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人员阅读《内经》、《难经》和古典医著深造必读的一本中医参考书。内容丰富,涉及卫生医疗,疾病预防,新药研究、全球医学发展等重大医学课题的设计思路。“西学中”和初学中医之人,读了这本书,跟进中医脉诊查体医疗的新思维,从事这等程序的医疗,学习作者的临床经验,才能深刻体会到作者潜心钻研和修复的“扁鹊医术”取效之快捷,疗效之显著,是前所未有的。作为一名患者,通过自身感受,也一定会产生许多感慨!

北京太乙中医诊所 地址: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北三条56 

联系电话:84027331 84025093(传真), 或打手机:1305163735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道一体与古医的发展》
“脉”、“经脉”与“经络”概念的演变/刘澄中
《<黄帝内经>针法针方讲记》序
微信读书
辨析各种新奇针法回归针灸医道正宗(下)
人体经络是如何发现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