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赖少其:一呼一吸融在一笔一线间


黄山一夜雨 赖少其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有一位特殊的名家,他的身份很难用一个词概括,他既是用木刻版画唤起人民斗志的热血青年,也是十年戎马的革命战士,又是推动美术事业进步的地方文化官员,还是兼具古今、气贯中西的国画大师,他就是赖少其,他在曲折人生中不同阶段的艺术探索为美术界留下了宝贵财富。为纪念赖少其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安徽省书画院、合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的“木石还真——赖少其艺术研究展”近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继广州、上海、合肥等地的展览之后,此次展览是赖少其诞辰百年活动的收官之作,将持续至2月24日。


  在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以及赖少其家属的通力合作下,展览通过赖少其4个不同人生阶段的艺术创作全面反映了他的美学思想、艺术理念、杰出成就和重要贡献,包括赖少其在五六十年代精研古法的“摹古之作” , 80年代久作黄山客、对景写生时的“黄山画作” ,丙寅年间重回故里后的“丙寅变法”之作,以及垂暮之年身患重疾,摆脱外物羁绊的“八十后作” 。同时展出赖少其雕刻的匾额、对联、砚台、笔筒、石印等物,见证了版画家出身的赖少其,坚定利落、游刃有余的刀功。让观众在一事一物、一笔一线间了解一个全面、鲜活的赖少其。


  时代的经线和地方的纬线织成的一匹锦


  1934年,年仅20岁的赖少其就在鲁迅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下,与版画家李桦组织成立了“现代版画创作研究会” 。1939年,被分配到新四军政治部文艺科任科员,在皖南游击区期间,他手握刻刀,用方寸之间的黑与白,与昏暗的世道叫板。1941年,皖南事变突围中赖少其被俘,被辗转押解至临溪、兰溪等多个监狱,关过“铁刺笼” 、吊站3天,但从未放弃创作,《国殇》《月夜囚徒之歌》等鼓舞斗志的作品应运而生。他将刻刀、歌曲与诗化成了号角与刀枪,去指引民族的独立,去追求国家的自由。上世纪50年代,赖少其先就职于上海美协,后调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安徽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其间,他所结识的一批书画名家为其后来的书画创作提供了条件,而他对黄宾虹的推崇更见识了这位革命者不俗的眼光和超前的审美能力。他帮助黄宾虹举办展览,出版画册,在黄宾虹的指导下开始研习国画。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梅墨生也讲述了一个赖少其在当时宣传黄宾虹令人唏嘘不已的小故事,“赖老把自己珍藏的黄宾虹的作品赠送于某位领导,三天以后这件作品被礼貌地退了回来,理由是‘不喜欢’‘太黑了’ 。 ”“他在同代人中较早地意识到当时中国画界对于传统的忽视,因此,对黄宾虹的推崇,对国画大师的保护,都是他在巨大的社会洪流面前,尽自己的一木一石之力。 ”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策划王亚楠说。


  上世纪70年代末, 8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更多的西方现代美术思潮涌入中国,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抽象主义……纷至沓来。赖少其在其“丙寅变法”的战略思量中,以一种兼收并蓄的姿态,温和渐进的方式,探索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道路。“自己不知道什么叫传统,但否定传统,这种青年岂不太狂?把一切传统当宝贝,结果害人不浅。只临摹不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容易走入邪路。 ”赖少其既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常驻黄山期间,他进行了大量的写生和临摹。“他始终是勤奋的画家,写生、临摹作品都数量众多,呈现出他作为有革命经历的战士在版画、中国画方面的特殊贡献。丙寅变法后,他的作品面貌的创造性更为明显,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足见他在继承传统、向大自然学习上下了很深的功夫。 ”与赖少其多次碰面的中央美院教授李树声如是说。


  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陈祥明认为赖少其的山水画造诣是其打通了不同艺术门类、综合创新的一种结果,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建树。“他创作的很多山水精品都是他长期师古人兼师造化的结晶。他刻苦临习名家渐江、梅清、萧云从、黄宾虹、龚半千等人,渐江的傲岸超霸、龚半千的大气磅礴、萧云从的铁线银钩、黄宾虹的浑厚华滋都在他的中国画中有所传承。 ”


  “任何的艺术都是时代的经线和地方的纬线织成的一匹锦。 ”中央美院教授袁宝林认为赖少其一生的艺术创作就是这句闻一多名言的最好注解。“一个艺术家总是和他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语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主体就是艺术家的修养和他的人品,赖少其能够驾驭他的艺术,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这跟他的内在修养、革命经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从上世纪30年代以新兴木刻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到50年代对传统艺术保护的文化自觉,再到丙寅年间进行变法革新的过人胆识,赖少其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无论在任何时代环境下,视引领文艺前进为己任的人。


  用张扬的人性赶上通往至高境界的末班车


  晚年的赖少其是一个纯真的画家,因病痛缠身而无法进行正常行动的他笔耕不辍,在病榻上用顽强的意志力和生命力创作出近百幅作品。因为晚年患上了帕金森,手肌无力,调色需要别人调,赖少其每画一笔后,胳膊都要垂下去好久,才能再抬起来画第二笔。这样艰难的创作过程呈现在笔墨中的却是乐观与亮丽,在“八十后作”章节中的作品多为色彩浓丽之作,线条也更为抽象。每次看到赖少其晚年的作品,梅墨生内心都有说不出的高兴,“是一种很愉快的审美感受,直抒胸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也能联想到他晚年在病榻上与疾病搏斗的艰辛。他是追求光明的人,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心态的阳光,真正做到了‘山水’之间的似与不似。 ”


  一幅用白板笔在磁性记事板上创作的小画《木石魂》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这是2000年赖少其去世前的绝笔。画中内容似花非花,又似火山爆发的场景,喷薄而出。“这完全是一种心象,是无所顾忌地彻底爆发,信马由缰地欢快驰骋。在患病之年,赖少其的花鸟、山水等也是这种画风,物象的外部形态很难辨认,几乎是一种抽象的表现,也是他心象的外化。他是在以关键性的记忆形象为中心,来构建一个多维形象的心相记忆图,将各种各样的图像信息有机地连接起来,信手而出之。此时赖少其打破了所有的规矩与秩序,制造了一种有我无我、有法无法的至高境界,没有了任何条条框框,而一切又在掌控之中,是勇敢地挑战自我,也是在释放激情。他的一呼一吸融在了每一笔一线中,记录了他生命的律动、灿烂、天真、甚至是孤独与恐惧。 ”北京画院艺术部主任、研究部研究员乐祥海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了赖少其的晚年作品。


  将赖少其列入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的序列中,曾经存在很多争议,主因是他在创作上开创的意义并不算太高,主要的亮点似乎是在晚年的灵光一现,无论是在语言图式上还是在思想高度上与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家相比似乎略逊一筹。乐祥海认为这样的判断有其合理性,但艺术创作最高的层面在于人性的张扬,而赖少其晚年绘画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他赶上了通往至高之境的末班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了都要爱,一位画家最后的怒放|赖少其
专题 | 赖少其:《丙寅变法》
大道之道
四、“追求·创新—赖少其艺术回顾展”暨《木石精神·雄奇笔墨—赖少其的艺术理念与承革实践》(上)
赖少其是如何进入20世纪中国最伟大艺术家行列的?
赖少其:未被读透的艺术大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