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盆景依偎


去冬今春,只要有闲暇,我就会到园子里与盆景厮磨依偎。

莫小看了北方这一派萧条的冬天,趁植物休眠,正是梳理枝条、处理锯口、清理舍利的好当口:繁茂的叶子一下落了个干净,好比水落石出,桩体与枝干的脉络愈加凸显、利落,优点与缺失也就清晰地暴露在眼前,这是一个审视素材和自己的好机会。也好比电影里的镜头定格或慢放,植物停止了生长,所以就更能沉下心来,优哉游哉去鼓弄,这同样是一个涵养心性、贴近树木的好节点。

而且,只要有阳光,无论室外寒风呼啸还是滴水成冰,在钢管搭建的塑料棚内,始终温暖如春。走进棚内,一种混杂了青草、苔藓、泥土、树木还有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清鲜温润,杂有淡淡的香,这种清润气息和舒适的感受,在任何空调、暖气房内都无法体验到,也不能与之比拟。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就如同奔赴老友之约一般,投入它的怀抱。

有时候坐在凳上或俯在盆边,拔草、清理树皮、解铝丝,宁静充实,没由来地,一种类似于“幸福”的感受会悄悄滋出。但旋即,想起普希金的话:“世界上没有幸福,但有自由和平静。”是的,平静,连同由此衍生的踏实与安然,一同在胸中弥漫。就这么静静的,笃悠悠打理这些枝枝杈杈,几个小时,一晃就没了。

“时间都去哪了……”当这深情传唱在耳畔飘荡时,我听了,略作延展:我的,还用问么,除了手边的书,就是这身边的树了。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由于禀赋、境遇不一,实际利用效果差别很大。以我极低的效率和可支配在盆景上的时间,五六十件即是上限,而我所面对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棵素材,因此,时间对我来说,永远都不够用。

苏东坡有云:“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此语虽非彻悟,但对于向往闲暇的我,颇具感召力,因此,他的渴望,便是现阶段我的向往。

会有那么一天的,只环绕几十件作品,白天弄树,晚上读书,间或出游,写点东西……就这么身有所为,情有所寄,心有所安,少求亦少憾。

在与盆景相依偎的日子里,并非一派惬意与晴朗,也有懊恼、消沉的时刻。就在这个冬春,我眼睛才睁开似的,身边的这些桩材与枝杈,愈看愈不顺眼:怎么被我弄成了这样?曾有的一点沾沾自喜,顷刻荡然无存。

怎么会这样?十五年的相伴,朝朝夕夕的依偎,仿佛一场长长昏睡,醒来一看,美梦并未成真。

心里的沮丧有好多,这里说几个小例:

比如,因为不愿意走入大多数制作者所呈现出的那种简单与寡淡,所以在造型上倾向复杂、细密,于是,便有了眼前这满树的“弯弯绕”。而这些繁复弯曲的枝条,在今天的我看来,并未与桩体发生有机联系,尤其用相机将它们拍下,转为二维平面时,这点愈加凸显。我所以为的“复杂”和“细腻”,现在看来,乃是一团糟——基本骨架和主要脉络还未厘清呢,谈何支流与生发,更遑论技巧与难度?!也就是说,一、二级枝尚未成熟,三、四、五、六弄得再好也无济于事。这些当初花费了一些心思的摆弄,现在看来,纯属无用的累赘,应当即刻舍弃,否则,即是自欺。

这时候回过头来,对以往那些看轻的,结构虽简单,却也清晰爽明的作品产生了一些敬意。

再比如,受“枝无寸直”观念影响,在枝条塑造上,唯恐呈现直来直去、荒疏莽撞的样态,于是小心翼翼用铝丝牵拉、缠绕,逐步引导,使之呈现柔顺宛转的弧度,力避莽撞棱角和直硬线条……但当这一切都做好时,我所期待的“跌宕”与“变化”并未如期而至,反倒像一锅煮好的面条均匀洒在了桩头上。当一棵树上的枝条统呈为弯曲时,这件作品反而没有了弯曲与变化。缘何?道理也简单:没有了直,也就无所谓曲,没有了刚硬,又怎么谈柔和?一切变化都是在对比中产生的,我造型时只想着弯曲,追求变化,却忘了“对比”这个重要的法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又比如,有的桩材在成活萌芽之初,由于缺乏清晰的构思,在枝条取舍上难免迟疑犹豫,于是多留了一些枝条,心想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以后看着不合适再去也不迟。这里,既有经验不足的因素(胸无成竹,把握不准),亦有受日本、台湾密枝作风影响的因子(被其精巧细致的呈现吸引),同时还以为是向大自然学习的结果(那些古老的大树多繁茂啊),于是不厌其繁,多多益善。由于留得多,随着时光推移,这些枝条愈来愈粗,变得拥挤起来,挤占了将要产生的次生枝的空间,不仅缺乏层次,还显得杂乱。有那么几棵素材,臃肿支离,满树披纷,被一位盆友戏喻为“千手观音”。更可恼的是,个别枝条由于当初定位时的犹疑和不确定,致使走向和角度都没达到理想形态……面对着这些多余和不到位的枝条,反复审度,思来想去,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去掉。

亲手将这些培养了十几年、鸡蛋一样粗的枝干一根根锯掉,边锯边觉滑稽,并痛感自己的笨:我以前所谓的观察自然,只见其表,未及其里——大树再怎么繁茂,骨干枝也并非如我所留的这样多,“繁茂”多是由次生枝派生衍化的。再说,枝干过多只会影响桩体的清爽,呈现作者头脑的混乱。这么简单的道理,直到今天我才有所体悟,除了懊恼与苦笑,我不禁再一次地仰望那个被称作“天赋”的东西,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其实,以上几点,只是盆景造型中最基础的环节,是数学中的加减法,还未涉及更复杂的技艺,更不要说个性、神采、意境等深层次话题了。

“盆景”,这个曾经被我低估的造型样式,在与我结缘十五年之后,开始展现了它复杂神秘的一面,也让我重新对其审视掂量。

审视来,掂量去,矛头最终指向自己:我的问题,非关其他。

看来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要眼与手、心与物亲密无间地协作,它们之间稍有疏离,结果便会两样(这是另一个话题了,颇堪探讨)。

我曾在一篇文字中这样表述:“选择与盆景为伴,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与植物、土石、阳光、空气、水、运动……紧密交融的生活,是在局部意义上对大自然的回归与融汇。”

其实不仅如此,与盆景依偎,以此为志业,还意味着要有一颗善于学习、省察的心,时时处处以大自然为师,除了深入观察,择善汲取,更要眼睛向内,不断审视、追问自己,及时发现不足,并予纠正。因为,无论怎样的学习,最终都要落实到一己之身、一颗心上,只有心觉醒了,目光明彻了,手下的活计才有可能趋向完善。

都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那么盆中的树,又何尝不是另外一个自己呢?

它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一个作者对自然的认识以及他全部的修为。

故而,一枝一叶,能不慎乎!

   这就是我,一个与盆景依偎了十六年的爱好者,因敬畏而发出的感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方玩盆景,别错过山楂树,如此做即可,让它完成由树到盆景过度
一棵其貌不扬的柏树桩如何做成盆景?
怎样才能把金枝玉叶,养成漂亮的盆景老桩
梅花盆景的造型(二)
黄荆树桩盆景欣赏与养护管理
真柏曲线的舞者——2013中国盆景制作“个人风格”年度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