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你2个月时间准备,然后……跟我一起去非洲吧!

好消息!

8月初,果壳的考察团将前往位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你也有机会和我们一起去。

非洲啊朋友们!!非洲啊!

先来看看,这一趟我们能看到啥?

黑色雄狮

和人类的姨祖母


说到埃塞俄比亚,就必须说说那里的狮子。在这个国家,有两类狮子,一类是比较常见的东非狮Panthera leo nubica),一类是少见的埃塞俄比亚狮P. l. roosevelti)。它们都是狮子的亚种。

黑色鬃毛的埃塞俄比亚狮,图片来自aboutaddisababa

要说埃塞俄比亚狮,又必须得说一说埃塞俄比亚最后一任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这位君王领导了埃塞尔比亚抵抗意大利人的入侵并不幸失败,到了二战之后,又在欧美的帮助下重新崛起。1948年,他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创立狮子园(Lion Zoo),园内的狮子都来自埃塞俄比亚西南部。一时之间,这些狮子风头无两,亚的斯亚贝巴人都以周末去看狮子为时尚,海尔·塞拉西一世出国访问时也常常带着它们。

海尔·塞拉西一世,因图片太老,来源不可考

这些狮子有什么特别的吗?有。它们鬃毛的后半部分是深棕色,在有些光照情况下看起来跟黑的似的。这种颜色可不一般。大家对狮子的印象,都是一头金毛,金灿灿的特别帅。然而,金灿灿在雌狮子的眼里可不够英俊,研究发现,她们喜欢的是颜色偏深的鬃毛——像埃塞俄比亚狮这样一头黑毛,在狮子群里那就是性感爆棚。

但是呢,这样的鬃毛又对它们的生存有负面影响。大家想一想,在金色的高草从中,一个黑色大脑袋……是不是很容易被发现?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埃塞俄比亚狮在原产地已完全消失,很可能是被猎人打光了。

德国莱比锡动物园引入的埃塞俄比亚狮,图片作者 Joerg Junhold and Klaus Eulenberger

同样,宠幸狮子的海尔·塞拉西一世也倒了霉。1973年,埃塞俄比亚饥荒,皇帝的一张喂狮子吃肉的照片突然传了出来。一时之间,国人愤怒,暴动了。一年之后,皇帝被军队逮捕,宣布退位。

想看埃塞俄比亚狮,去传说中的亚的斯亚贝巴狮子园最好了。2012年,一项德国马普人类研究所和英国约克大学的联合研究发现,从基因上看,狮子园里的这些黑狮子不太可能是近亲交配的后代,和东非狮的差别又非常大,确定是非洲狮的一个独立亚种。

图片来自:Nuremberg Zoo

说到狮,埃塞俄比亚还有一种动物名字里也有“狮”字,那就是狮尾狒(Theropithecus gelada)。

狮尾狒,图片作者MICHAEL NICHOLS

这可不是一般的狒狒。它们的雄性,胸口有一块沙漏状的红色裸皮,深谙有沟会火之道。这些主要吃草的灵长类,能组成几百只的大群,群内社交活动非常复杂。

果壳预计的出行时间是8月份,正是动物大迁徙的时间。在这些日子里,我们可能会看到许多动物。

除了活着的动物之外,埃塞俄比亚还有别的奇珍异宝。他们的国家博物馆里,供奉着人类的姨祖母——露西。露西生活在300多万年前,是一位南方古猿阿法种,这个物种,有很大可能是现代人的直系祖先。我们也会去这个博物馆里逛逛,给姨祖母上柱香。

露西本人,图片来自维基百科,作者不详

被忽视的热带病

当然,我们可不是去玩的。盖茨基金会在非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希望和当地的政府部门和NGO一起推动当地的农业和卫生水平。我们就是要去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这些经验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当地医疗系统在消灭寄生虫病时所作的努力。尤其麦地那龙线虫病盘尾丝虫病,我很想知道他们如何针对性地防疫的。

麦地那龙线虫,图片作者Mae Melvin

麦地那龙线虫(Dracunculus medinensis)导致的麦地那龙线虫病是一种古老的灾难,研究者曾在古埃及的木乃伊中发现过这种寄生虫病的痕迹。当人类喝了池塘或是其它不干净的水源里的水之后,寄生在桡足类——一种微小的甲壳动物——体内的麦地那龙线虫就可能会进入人体。桡足类死在人的消化道中,但这种寄生虫可不会,它们会进入小肠定居,慢慢长大,和异性交配。交配以后雄性会死去,但雌虫能长近1米长,看起来就像是一根长的意大利面。它会钻入人手臂、腿部关节或是骨骼上的结缔组织中。

被感染的人可能啥感觉都没有,直到一年过去之后。在这个时间点上,雌虫下定决心要离开,它们移动到靠近皮肤的地方,制造出一个水疱——它在几天之后就会破裂。用水沾湿伤口可以缓解水疱破裂后的灼痛感——这正是这种寄生虫所想的。当它的受害者把手臂或是腿放入水中之后,雌虫会迅速从皮肤上露个头,释放数百万的幼虫,完成其生命周期。最坏的是,这个寄生虫会继续的呆在人的体内,任何试图将它抓出或是斩断的企图,都会导致它缩回洞中,过后在另外的地方钻出来。

麦地那龙线虫病病患,图片来自卡特中心

麦地那龙线虫病的治疗并不简单,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疗这种病。作为不是办法的办法,人们只能等待寄生虫探出脑袋,战战兢兢的将它粘在或是捆在一个小棒上,这样,它就会卡在人的皮肤上,无法再次回到体内。之后,每天慢慢的将这种蠕虫卷出来一点儿,直到大约1个月之后,它才会彻底被拉出来。

与麦地那龙线虫的斗争过程是异乎寻常的,让人难以忘怀。20多年前,非洲和亚洲有20多个国家350万人感染了这种疾病。但到了2016年,报告的病例数只有25个。

是的,只有25个。

在盖茨基金会的支持下,2011年麦地那龙线虫病已经在加纳被根除。图片来自盖茨基金会

1979年,WHO正式宣布天花作为一种疾病被剿灭。40年后的今天,麦地那龙线虫病很快将变成人类消灭的第二种流行病,也是第一种没用上疫苗就消灭的流行病。

那么,它是咋被消灭的呢?

说来方法很土很简单:别直接喝脏水就好了。现在,当地人已经学会用布料过滤饮水、用带有过滤器的吸管吸水喝,寄生虫就不会随着中间宿主桡足类进入人体。

战胜麦地那龙线虫病的吸管,图片来自卡特中心

但大多数事情都是知易行难。传播途径容易阻断,也必须要有人去做才行。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建立卡特中心之后,就一直奋战在消灭这种疾病的前线。他们通过教育,告诉当地人应该怎样喝水才安全,怎样处理被感染的病人,并为疫区居民提供了医疗援助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句话说的容易,但执行起来,靠的是卡特中心数千名志愿者20多年的努力。

而像麦地那龙线虫病、盘尾丝虫病、淋巴丝虫病(后两种下次讲)这样的疾病,被盖茨基金会称为“被忽视的热带病(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这些疾病常出现在经济不发达的热带地区,它们毁灭了很多人的身体和家庭,但却被发达国家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其实,这些疾病在发达地区也没被消灭多少年。

《贝尔维尤的维纳斯》,摄影师Oscar G. Mason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拍摄的是一位身患象皮肿(淋巴丝虫病)的妇女。

把自己的人力和物力投到这样没什么钱可赚太容易被轻视的事情上,盖茨基金会功德无量。

这次行程,我们会探访在埃塞俄比亚推进医疗建设的NGO,看看他们是如何同这些“被忽视的热带病”战斗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种几乎完全根除的致命疾病
警惕!除了新冠肺炎,埃塞俄比亚西部再现新疫情!莫慌,有商机!
治疗寄生虫病的药品大全
人体寄生虫:饭前勿看
虫虫总动员:蠕虫性皮肤病之「线虫篇」
中西医病名对照—寄生虫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