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王坪】二、外婆的村庄

月奶奶,明晃晃,推开门来洗衣裳,洗的白,捶的光,打发孩子上学堂,读史书,做文章,大红喜报贴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

耳畔又响起了我童年的歌谣,想起了我慈祥的外婆。想起了外婆拄着拐杖,迈着一双小脚在村头张望的身影,梦里的王家庄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那遥远的山村,那山村上空袅袅的炊烟,那小村旁静卧的河流,无时无刻不在撕扯着我无尽的乡愁。



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一排整齐的房屋,肩并肩坐落在一座小山脚下,门前是一块四方四正的田地,每天早晨,第一缕明媚的阳光总是照耀着我勤劳的村庄,照耀着我忙碌的外婆。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外婆总是喋喋不休的给我讲述着1958年大跃进前后的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据外婆讲,外公有弟兄两个,她的大伯哥在解放前曾经是一个显赫一时的人物。还做过王坪的保长,后来,被人开枪打死了。没想到, 解放后,政府按“地富反坏右”五个阶级对人们进行等级划分,这顶地主的帽子最终无情的扣在了外婆一家的头上。从此,外婆一家度过了几十年炼狱般的日子。

外婆一生一共养了八个子女。在靠工分吃饭的年代里,一个地主成分的家庭拉扯8个孩子,日子的艰辛可想而知。那时,在生产队吃大锅饭,一个瓦盆打来几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还没等大人端起碗,孩子们都快把饭抢光了。我的大姨,13岁那年,到玉马水库工地干活,中午,工地伙房改善生活,分给她一块玉米面窝窝头,晚上放工后,这个当年只有十三岁的女孩,踏着暮色,要走几十公里山路,将这块窝窝头往家里送,走到三立方,山崖上的狼嚎声此起彼伏,她吓得边哭边跑,鞋子都跑丢了,而那块窝窝头,她却象一块宝贝一样,一直护送到家。时至今天,每每想到这一幕,我的心里都会隐隐作痛,不经受刻骨铭心的饥饿,哪里来的对粮食的这般情有独钟呀!



艰难的饥馑和持续的灾荒象西边的日头落下又升起。那年,外婆抱着我两岁半的三姨去鲁山县背孜乡井河口的娘家借粮食,天下乌鸦一般黑,在那样的年代里,娘家哪有粮食借给外婆呀,家里几口大锅都被砸烂填进了炼钢炉子,锅台早被掀掉,当作农家肥被挑进田野里喂了庄稼。全国都在吃食堂,村子里已经看不到炊烟袅袅升起了。外婆的哥哥嫂嫂唯一能做的,就是陪外婆痛哭了一场,把那个补丁摞补丁的口袋又放回外婆的手里。打发她回家了。

一路走一路哭,一路肝肠寸断,一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满脸菜色的外婆抱着面黄肌瘦的三姨,翻山越岭,一步步捱到了羊角沟,她饿得实在走不动了,抱着孩子坐在田埂上绝望地失声痛哭。这时,哭声引来了村子里一位慈祥的老太太,正是这位任老太太,从此改变了三姨的命运,但是,自此三姨和外婆也结下了终生不能释怀的恩恩怨怨。

那次,走投无路的外婆只得忍痛将三姨送给了这户相对殷实的人家,她不为别的,只为孩子能逃回一条性命。

中间外婆经历了怎样的生离死别,难分难舍我们不得而知。  无数次听到过这样的一幕,让人久久揪心不已......

那天,我当年九岁的母亲和六岁的大舅看到妹妹不见了,便四处打听三姨的下落,纸里是包不住火的。终于,他们知道外婆将妹妹送人了。他们坐在门槛上大哭一场,然后作出一个大胆的举动,他们瞒着大人,跑到羊角沟,要把妹妹偷偷抱回来。我三姨至今还隐约记得,妈妈和大舅走了几公里山路,到了羊角沟,在一个打麦场上见到了我三姨,他们抱起就跑,走到一个高高的石堰边,母亲抱着三姨往下递,大舅在下面伸着一双小手去接......

我的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两个饥肠辘辘的孩子,赤着脚,一个九岁,一个六岁,满脸的稚气,满脸的懵懂,他们说不出来什么骨肉亲情,他们讲不出什么叫十指连心,他们只知道,这是他们从小抱长大的亲妹妹,这是他们不可割舍的连心肉,这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没有考虑以后该怎么办,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哪怕只有一口吃的,也要尽着妹妹,哪怕饿死,兄弟姐妹也要在一起。写到这里,我穷尽世界上所有华丽的辞藻,也描绘不出当时的情景,也刻画不了三个咿呀学语的孩子的这份感天大爱......

最终,他们的举动还是被大人们发现了,将三姨从他们手里夺了回来。不可否认的是,三姨的养父母一家对待三姨像亲生女儿一般,其中的融融亲情, 至今还在乡里广为传颂。

由于成分不好,外婆一家成了村里批斗的对象,同样的下地干活,他们要承担超乎常人的劳作,别人的孩子每天可以记十个工分,而外公和外婆,只能记八个工分,干活中途休息的时候,别人坐在树荫下凉快,外婆一家却要低着头,站在人堆里,任人批斗,在那样一个黑白颠倒的年代里,他们掐着手指头,度日如年。外婆说;“那都是在刀刃上过的。”他们站在人堆里挨批斗,几个孩子站在会场外抱着头哭。“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就是这样的爹,这样的娘,这样的兄弟,这样的姐妹,这样水深火热的生活处境,三姨还是梦想着能有一天要回到娘的身边。

感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后,外婆一家终于过上了好日子。三姨终于也认祖归宗,和外婆相认了。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晚年的外婆常年蹒跚着一双小脚,不停奔走于她的几个儿女之间。终日都可以看到外婆劳作的身影。这位慈祥的老人经历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到了晚年,对子女的那份怜爱和牵挂愈发的浓烈......



在三姨送走的那段日子里,外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亲生女儿。 外婆不止一次给我讲过,她背着人不知偷偷哭了多少回。当年,她将三姨送人的那一天,外公正在西高坡伐木头, 当他得知三姨被送人了的消息时,伤心的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后来,三姨长大了,每次路过王家庄,外婆总要设法挽留她,将她喊到家里,为她做好吃的。但是,倔强的三姨骨子里的那份委屈直到今天还久久不能释怀。她不止一次的数落外婆,家里那么多孩子,怎么不把别人送出去,偏偏把我送出去。每每这时,外婆总是苦笑一声,无奈地摊摊手。话虽然是这样说,但血浓于水的这份骨肉亲情是可以超越一切藩篱的。

三姨结婚后,总是三天两头接外婆到她家里去小住,尽管生活很困难,三姨还是变着花样为外婆做好吃的。记得外婆给我讲过一件事。有一次,三姨家里连炒菜的油都没有了,三姨却吩咐她的大女儿爱萍:“中午给你婆包饺子!”爱萍撅着小嘴说,家里鸡蛋没鸡蛋,肉没肉,拿啥给俺婆包饺子。但是,到了中午,聪明的表妹还是绞尽脑汁想出了办法,她把核桃仁,花生仁在锅里炒熟,放在蒜臼里研成粉末状,放在萝卜里,调制出了别具一格的“饺子馅”。

外婆在的日子,三姨总是象一个任性的孩子,不停的向她唠叨,数落,她把自己积压的满腔委屈,一点点的向外婆倒出来,就像一个远行归来的孩子,在娘的怀抱里,尽情的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尽情的撒娇,尽情的哭闹。这种情感的表达,恐怕只有普天下的女儿在娘的面前才能宣泄的如此淋漓尽致吧!

2014年10月16日,世上最爱我们的外婆走了!走的那样平静,那样安详!在外婆病倒的那些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她的几个子女床前侍奉的忙碌身影,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让人动容!得知消息后,漂泊在全国各地的亲人们不约而同朝着故乡的方向连夜挺进,当时接到电话,我正在毗邻安徽省的固始县出差,下午3点30分坐上车, 我不停的敦促司机快点,快点,再快点,固始到信阳有170公里的路程,我要赶上6点47分的高铁,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好心的司机,载着满车人一路狂奔,路上经历了堵车、修路,那份焦急,那份祈祷,至今历历在目!



外婆一生善良,到了晚年,更是对后辈人疼爱有加,子孝孙贤, 婆媳和睦 ,在方圆十里八村留下了很好的口碑,看着几个舅妈那悲恸的身影,看着失声痛哭的三姨,看着王坪数百前来送别外婆的乡亲们,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滂沱。 

而今,三年多过去了,再也不能与外婆亲近了。但是,我还是会到王家庄去,因为,走进那个小村庄,就如同我又被外婆拥入了怀抱,宁静的世界,幸福的天堂。


《话说王坪》系列文章


【话说王坪】一、老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武 斌:【我的大舅】
【文学时代微刊】听妈讲过去的事情|寒潭雁渡(美国,布法罗)
外婆 您的爱永远伴我前行
老公走得早,她受尽冷眼带大孩子,没人疼的女人太不容易
美文选粹:天堂的母亲
散文天地 | 徐兰英 | 我的第二位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