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字
userphoto

2015.08.08

关注
禾+火=

禾谷熟,似火灼。此为秋季.

  



“秋”字是会意字,本义是成熟的庄稼。甲骨文的“秋”,字形像一只蟋蟀。古人发现蟋蟀一般在秋天鸣叫,所以就借此表示“秋天”的概念,蟋蟀形的下方有个“火”字,表示秋天收获谷物后,要用火焚烧秸秆,顺便灭除害虫。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形声。繁体正字从禾从龟,龟亦声。“禾”指“谷物”、“收成”。“龟”指“龟验”,即春耕时烧灼龟甲以卜算秋天收成,到了秋收时节,谷物收成是否如龟卜预言的那样就实际见分晓了。本义:谷物收成时节、庄稼成熟季节。
说明:古秋字的正体是从禾从龟,别体有从火的,那是指“灼龟之火”;或从龟下有火,那也是指“灼龟之火”。


生命之秋

2020年09月17日

□厉勇

秋天总是突然来临的,就像人生突然就走到了中年,来到人生边上,那种感觉也是忽然降临的。用秋天对应已经走到中年的人生,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我已经走过35个春夏秋冬,在下着绵绵秋雨的夜晚,一个人回想自己的前半生,猛然醒悟来到生命的秋天是如此之快,顿时感到后脊背发凉。

春夏秋冬这四个字里,除了“秋”是左右结构,其余都是上下结构。原来,秋是如此不同。

一个“禾”字加一个“火”字,左右并列,就成了“秋”。“火”乖乖地退到“禾”字旁边,也就意味着稻谷丰收了,忙碌了一年,终于有了不错的收获,接下来的日子便可以红红火火了。

秋天的确是在经历了夏天火一般的烧烤和灼热后才到来的。对应人生来说,到了多事之秋的中年,确实面临很多火急火燎的事情,也有很多火冒三丈的气愤和压力,更有火烧眉毛的十万火急。但如果真的让这把火烧了自己小半生努力积攒的禾,那真的就把所有的努力和成果付之一炬了。这个时候,就得拿出人到中年修炼出来的淡定和从容,积极面对各种压力和焦虑,只有这样,这些“火”才能悄悄退到一边。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秋天焕发出它仁慈、和善、大美的一面。生命到了从容淡定的阶段:该经历的风浪都经历过了,该经受的考验都经受住了,该收获的果实也都收入囊中了,为什么不能气定神闲呢?

秋天太过短暂,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但秋天是理智的,是大智若愚的那种大智慧。秋知道不眠不休的雨水总是让人厌烦,所以,秋总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煦的阳光一出,湛蓝的天空仿佛蓝得像宝石,洁白的云像悠闲的马。秋高气爽,万里诗意,硕果累累,贴了丰收等一堆好得不得了的标签的秋天,多么漂亮,多么宁静。多事之秋,虽有压力,但如果把握住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前行,这样的秋光也注定是会让人欢喜的。

秋天,毕竟是与众不同的。多事之秋,淡定从容,努力诉说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好。



古人常说“多事之秋”,秋天,到底哪些事情多?

人民智作文化

2022/9/14 10:23

本文转自:有画说文史

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风景,春花秋月,冬雪夏蝉,不知道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季节呢?对我来说,我更喜欢秋季。

秋天,是稻谷丰收的喜悦季节,也是草木枯黄万物凋零的季节,我喜欢它的秋高气爽,也喜欢它的萧瑟意境。

也有人不喜欢秋季,因为自古就有“悲秋”的说法,秋天总是给人太多悲伤的感觉,比如杜甫就在诗中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就连“愁”字的写法也是“心上秋”,“心”字上面一个“秋”字就组成了“忧愁”的“愁”字;同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秋,往往藏着或多或少的一些负面情绪,比如有两个非常著名的成语:“秋后算账”和“多事之秋”。

古时候的刑罚一般集中在秋冬季节,有秋后问斩的法令制度,所以后来就有“秋后算账”的说法。另外还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多事之秋。秋天,到底有哪些事情比较多呢?

多事之秋,主要是指事情变故很多的时期,并不一定特指秋季,但是,古人在造字和造词时,并不会无缘无故就把多事的季节强安在秋季头上,不然怎么不说“多事之夏”或者“多事之冬”呢?

所以,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多事之秋”,一定也是符合客观事实的,那么“多事之秋”,到底哪些事情多?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有人说既然是秋季,那当然最忙的就是秋收,古人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一年四季各有分工,只有把握住每个季节,老百姓才能吃饱肚子。

秋季,自然就是以“收”为主,当农作物成熟以后,就要及时收割处理,光是秋收这件事,就让秋季被誉为是一年当中的“大忙季节”。

除开秋收以外,秋季还有一件事比较忙,古人说: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天有四时,就是指春夏秋冬。王有四政,就是说朝廷施政也要顺应天时,春天适合庆典,夏天适合赏赐,秋天适合处罚,而冬天则适合行刑。

刚才我们也说到“秋后问斩”和“秋后算账”,秋收以后,老百姓开始清闲下来,这个时候,朝廷就忙着公开处罚犯人,老百姓都有空来看热闹,这就是古时候秋季第二忙的事情。

多事之秋,秋季除了秋收和“秋后问斩”以外,还有第三忙的事情,那就是让老百姓最害怕的——战争!因为秋收过后,老百姓的谷仓都堆满了粮食,而且劳动力也闲了下来可以征召入伍。

粮草充足、兵强马壮,所以秋季最适合发动战争;而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选择秋季南下掠夺,也正是时候,所以我们看一看历史就知道,如果想要打仗,古人一般都会选择在秋季发动战争。

战争一旦爆发,就必定有一方陷入危机当中,因此又叫“危急存亡之秋”,这是诸葛亮《前出师表》的一句名言,比如曹丕篡汉就发生在秋季,公元220年的十月份,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东汉灭亡。

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秋季,对老百姓来说往往多灾多难,而对于国家而言,秋季往往是内忧外患,这也就难怪古人要把秋季说成是“多事之秋”了!

“一叶知秋”是我们形容秋天降临最常用的词语,说的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又引申为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一叶知秋”最早出自《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秋天落叶的树木不在少数,有合欢、栾树、白腊、银杏、法桐、青桐、杜仲、榉树、朴树、柿树、枣树、国槐等不下几百种,而且到了秋天,北方的树木大多数都会掉光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那么这“一叶”是指这些树木叶子吗?

当然不是。古人云:梧桐有信,故又有梧桐报秋之说。立秋一到,桐叶凋落。那么古人所指的这“一叶”理所当然就是指梧桐树叶了。清·俞樾在其《茶香室丛钞·梧叶报秋》中给出了答案:“一叶知秋,虽古有此说,然安能应声飞落?”明确指出这“一叶”即是梧桐叶。

古人所指的梧桐树另有所指,而不是我们今天在人行道上见到的那种梧桐树。人行道上的梧桐树又称法国梧桐,即悬铃木,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树种,在中国的许多城市成为了街道树。古人所说的梧桐,又叫“中国梧桐”,别名青桐、桐麻,原产中国,南北各省都有栽培,树干挺直、高大挺拔,树皮绿色、平滑。

中国古代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许多传说中的古琴都是用梧桐木制造的,梧桐对于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诗经·大雅·卷阿》即有记载:“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著名的“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记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双双殉节的夫妇合葬墓上梧桐树结成连理枝,见证夫妻守节情不移的信誓。梧桐是吉祥树,“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中国古代的庭院里,梧桐树是一种吉利美观的树种,广为栽种。宋朝宫廷中,更是以梧桐落叶来报“立秋”的节气。

当然,文学作品更是细腻丰富,赋予了梧桐更为广阔的含义。有象征爱情忠贞的,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有象征高洁品格的,梧桐在许多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有象征孤独忧愁的,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有象征天地知者的,古人认为梧桐是一种智慧之树,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叶,便是梧桐叶。


秋天的两种指向

穆涛

秋这个字,繁体的写法是“穐”,从禾从龟,“禾,谷孰(熟)也”(《说文解字》)。龟指龟验,龟甲火烧之后以纹理占卜吉凶征兆。秋的字面意思,是以庄稼的收成盘点一年的得失,并预判来年的走势。《尔雅》给秋的释义是“白藏”和“收成”,“秋为白藏”,秋季在五色中对应白,“气白而收藏”,收藏是收敛,“白藏应节,天高气清,岁功既阜,庶类收成”。“收成”一词,含着收获和成器的两种指向,一个人有了收获,要知道收敛,要慎重思量,才能更上一层楼。在成功中反思,是典型的中国智慧,“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愁(揫)之以时,察守大义也”。春是一年的开始,在开始中领会初心和动机;秋是结果,在结果中洞察大义。成语“明察秋毫”,“多事之秋”,以及古代刑法中的“秋后问斩”,都是这种智慧思维的外延。秋在五行中属金,这是金秋一词的由来。一年四季中潜伏着五行运行原理,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土居四季的中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五行通顺则治,五行悖逆则乱。五行的自身也存在着变数。“木有变,春凋秋荣”,“火有变,冬温夏寒”,“土有变,大风至,五谷伤”,“金有变,有武,多兵,多盗寇”,“水有变,冬湿多雾,春夏雨雹”。中国古代社会推崇德政,反感暴政,提倡以德涵养社会,德政既润泽民心和民风,还可应对天灾带来的变数。“五行有变,当救之以德,施之天下,则咎除”(《春秋繁露·五行变救》)。金秋,起自一年中央的土。“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霤,祭先心”(《礼记·月令》)。一年的中央在五行中属土,天干吉日是戊日和己日。天帝是黄帝,地神是后土娘娘,全程是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厚土神袛,尊称大地之母。一年的中央,动物以“五虫”中的“倮”为主,古代把动物分为五类:倮、鳞、介、毛、羽,“倮”通裸,赤裸无毛之虫,如蛙、蛇等,人是倮虫之长,“倮之中,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一年中央的正音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宫”,对应十二音律中的黄钟之宫(冶百链之金,而中黄钟之宫。琢无瑕之玉,而成夜光之璧。可用飨帝,可用活国)。一年中央的“五行生数”是五,味甘,气香。“其祀中霤,祭先心”。中霤神是“五祀”之一。“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霤也”(《白虎通义》)。中霤神是元神,在屋子正堂的室中央位置。远在穴居时代,人们的住处是没有窗子的,在屋顶的正上方开凿一个洞,一是采光,二是先人们在屋中央生火取暖做饭,也是排烟通气的需要。穴居时代结束后,人们筑屋开窗,灶也移至偏侧。但“中霤神”依然作为“家神之主”而精神存在着。“中霤神”是家神,“家主中霤,国主社”,一户人家敬祭中霤神,国祭土地神。此时的祭品是“五脏”中的心,取意“心系中央”之意。秋天三个月,古称孟秋、仲秋、季秋,包涵六个节气,每个节气各有三候,共十八种物候。七月,先立秋,后处暑。立秋的初候,“凉风至”,凉风,八风之一,是西南风。凉风到达极至之后,秋风始来。二候“白露降”,西风吹来,天气下降,雨后呈现茫茫白色,此时是雾状,尚未凝结露珠。三候,“寒蝉鸣”,蝉鸣。处暑的意思,是暑气至此而止。初候是“鹰乃祭鸟”,鹰已长大,开始捕食鸟。二候“天地始肃”,阴气开始产生。三候“禾乃登”,成熟曰登,庄稼此时首熟。八月的节气是白露和秋分。白露节气到,植物叶子上始见露珠。初候是“鸿雁来”,鸿雁自北南来。二候“元鸟归”,燕子南归。三候“群鸟养羞”,羞,食物。群鸟开始储备过冬食物。秋分,也称日夜分。初候,“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阳中收声。二候,“蛰虫坯户”,冬眠动物开始修缮洞口。三候“水始涸”,河水流速趋缓。九月的节气是寒露和霜降。寒露的初候“鸿雁来宾”,先至为主,后至为宾,最后一批鸿雁南飞。“雀入大水为蛤”,河湖中见蛤。“菊有黄华”,菊花开。霜降的初候是“豺祭兽”,豺捕食。二候“草木黄落”,草黄,树木落叶。三候“蛰虫咸俯”,冬眠动物不再进食。据《礼记·月令》记载,中国古代政府秋季三个月的工作要点,归纳起来大致如下:1.“用始行戮”。农历七月,死刑囚犯开始行刑。2.“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军事训练,练兵比武,做好作战准备。3.“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令司法官员完备法规制度,修缮监狱以及刑具,严格执法,维护治安。4.“命百官,始收敛。完堤防,谨壅塞,以备水潦。修宫室,坏墙垣,补城郭”。完善堤防,防患水灾。修宫室,起墙垣,筑城郭。5.“是月也,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农历七月,进入天地收敛的时令,这个月,不分封诸侯,不任命重要官员,不奖赏土地,不外派大使,不大量支出钱财。6.“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农历八月逢中秋,是敬老月。7.“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囷仓”。农历八月,筑城郭,建都邑,挖凿地窖,粮仓,开始储备过冬物资。8.“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农历八月,简化关隘通行手续,降低市场收费标准,出台鼓励商贸政策。9.“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内(纳),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农历九月,命令百官全力做好各种物资存储工作,以应天地收藏时令。10.“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藉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命太宰总结农业生产成果,妥善做好统计工作。皇帝的籍田物产收归神仓(祭祀天地物品的仓库)。11.“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九月,举行祭祀五方帝的大飨祭。五方,即指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也包涵着春、夏、秋、冬中的五行和五色,春主东方,属木,青色;夏主南方,属火,赤色;秋主西方,属金,白色;冬主北方,属水,黑色;土主中央,黄色。五方帝具体是,东方青帝伏羲,南方赤帝神农(炎帝),中央黄帝(轩辕),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12.“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召集国内诸侯,以及京畿之内的各县官员到京,召开特别会议,确定并颁布来年十二月的时令朔日。确定诸侯的贡赋,以及向百姓征税的标准。13.“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九月,天子教习民众田猎,操习五种兵器(五戎,弓矢、戈、矛、殳、戟),颁布养马和使用马的政令。14.“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九月,鼓励百姓伐木烧炭,以备冬天之需。15.“乃趣(趋)狱刑,毋留有罪”。九月,督察官员审理案件,不要出现积案。中国古代,对天地间自然现象的认知与解释,在今天看来,受科学能力的局限,有一定偏失之处,但其中包容着的哲学思考,也是极具魅力的。“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淮南子·时则训》)。这是准绳、规矩、权衡三个词的出处。中国人自古重视四季的变化,受益于四时,也受制于四时,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四季与天地齐功,称四个季节为天,分别称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尔雅》),“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也;虹蜺彗星者,天之忌也”(《淮南子·天文训》)。“天之偏气,怒者为风;地之含气,和者为雨。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乱而为雾。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淮南子·天文训》)“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阴而风为曀。”(《尔雅》)“天气下,地不应曰雺。地气发,天不应曰雾。雾曰晦。”(《尔雅》)《先前的风气》授奖辞:        穆涛的文字简洁、机警,宽博而从容,温和又不失锐见。在《先前的风气》中,历史的省思、世相的洞察与思想者的话语风度融于一炉,行文疏密相间,雅俗同赏,无论长文或短章,都交织着散文、随笔和杂感的笔力与韵味,有鲜明的文体意识。他的写作,繁复跌宕,儒雅丰赡,贯通着慈恕、善意的情怀。作者简介穆涛,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散文专委会委员,《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特贴专家。《先前的风气》一书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和“2014年中国好书”。201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book穆涛的书穆涛的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秋 |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品味古代经典诗词中立秋节令的诗意与内涵
今日食普649期: 梧桐,正宗的
《节气断》全文介绍
散文诗||梧桐树下
篆刻老子|知荣守辱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