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气玉佩铭》对站桩练功的阐释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行气玉佩铭》,我为什么要选它来讲。它是一份记述战国时期气功修持过程的一份铭文,刻在一块十二面体的小玉柱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的文物。总共就45个字:“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极其简单的几句话,却详细阐述了气功修炼的整个过程,非常实用。

首先要说的是,它记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呼吸回合,还是一个分阶段修习,将呼吸之启和内气结合起来的联动过程。

蓄是蓄积的意思。蓄积显然需要一个过程,还要依靠多次的呼吸来激发腹部的气机,如果一次深呼吸,便达到下腹部,那是蓄不起来的。通过多次呼吸,激惹下腹部气机,不断酝酿、巩固、壮实。待时机成熟,那期才会萌动,随呼气向脊背逆行而上。

从行功方式上看,他是记述神息相依,气通人督的修辞过程。他是道家内丹术早期的雏形。古人在健身实践中摸索到气通任督,活跃全身气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唐宋以后出现周天功,如明胡文焕《类修要诀》所记录的小周天采取的四字诀:撮,抵,闭,吸。仅一次长吸气就完成周天运行,这就很局促,不易掌控,且意念配合吸气进行,初阶段是不可能出现内气循环的。《行气玉佩铭》所显示的,是呼吸之气与内气分阶段的联动运行,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特色,其修习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深则蓄”。这一部主要要求腹脐部蓄气,当人们深吸气的时候,空气从气管吸入肺泡,没有,也不可能直接进入腹脐位置,但我们可以利用深吸气时膈肌下移和腹肌外张的动觉,组成一道动觉的移动线。意念的诱导下,会感觉到气流缓缓的吸至腹脐位置。这其实是将隔肌下移,腹肌外张产生的振动波和谐振波和内压力在一起,对腹部进行激惹。不断深呼吸,不断的激惹,便会激发腹脐部的气机,从而出现蠕蠕而动的内气。接下来呼气可以听其自然,也可以在意念的诱导下,配合腹肌收缩停留在腹脐部位,以强化对腹脐部位的激惹。经过一段休息,自觉腹部有明显的气感,便可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这一步骤主要要求顺着内气启动,将它缓缓地引导着下腹部,并使之停留,稳定,巩固,即在会阴处不断积聚内气。一、吸气经腹脐时,要让气息引导内气一起向下运行。二、先把注意点放在腹脐和会阴之间,内气酝酿之后,再将注意放在会阴处,让内气稳定,巩固。从定到固,是一个不断积聚的过程。

第三步、“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这一步主要要求顺着下腹部内气的萌动,助它越过尾闾,逆行至头顶。这实际上是利用呼气时膈肌上升,腹肌收缩组成的移动线来配合内气逆行头顶,并意念的诱导下,气沿着督脉上升。长则退,意为从下而上的逆行。退则天,便是说一直逆行到头顶。

第三步,休息在呼吸运用上,与前两部有些不同,第三步的吸气至会阴,呼气从会阴开始转脊背直向头顶,这才是一个呼吸回合。

“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这两句是功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即,天机在人体的上端运化,地机在人体的下端运化,上下交合,全身气脉便会畅通无阻,这是周易里乾坤交泰的体现。

古人常称脑部为乾首、天根,常称下腹部为坤腹,地户,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小腹为生气之源,两者交合,能强化一身生化的动力。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头部有主宰全身的神经系统,控制内分泌的总枢纽,而腹部有重要的消化器官和肾上腺素等,上下交合,相互激荡可旺盛,生命力实现全身的动态平衡。

下腹部属阴,头顶部属阳,只有头顶部的阳气下降到下腹部,下腹部的阴气上升到头顶部,阴阳二气交合,换位即便为上坤下乾,实现上下交泰,使全身血脉畅通无阻,所以一呼一吸,降任升督,实现上下交合,便是修炼的不二法则,不可违背。

此文摘自《现代养生》2008年第9期,更多内容探讨,欢迎评论、私信,我们每天更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行气玉佩铭》阐释/林书立
八宝门功法大全
“添油益精”和中道七门调息法
瑜伽练习如何平衡下行气?
顺腹式呼吸法与逆腹式呼吸法各有什么好处.可不可以晚上做顺腹式呼吸早上做逆腹式呼吸法.
混元抟气桩秘法——隐仙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