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渊明:生得自然,活得倔强,过得明白,爱得坦荡!

他是永远的绿巨人!

要说的是,这里的绿巨人和大片里的“绿巨人”没有一点关系。

我只是用他来表达我对陶渊明的敬意。

“绿”是就他的生活状态而言。他就像一株绿色的植物,最自由最真实地生长,没有施肥浇水,没有剪枝掐尖,自然地享受阳光地照耀,清风地抚摸。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而我们大多数人,却不是这样的自然的人,绿色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是一个个的套中人。在一个个套子里规规矩矩地生活,活成生活需要的样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有比他更绿色更纯粹地生活的人吗?

而“巨人”是就他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当他的生命之绿越来越蓬勃越来越茂盛,直到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无数的人走累了,就在它茂密的绿荫下放下前行的担子来歇一歇,它鲜润活泼的绿色,总会洗去他们一路的风尘,给他们心里带来一抹清凉。在树下躲避风雨的时刻,他们都不禁仰视,不禁赞叹这一方绿意,是如此地贴近他们的灵魂。

这其中就有我们的大诗人李白,李白在诗中这样写到: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有我们的大诗人杜甫,杜甫在诗中这样写: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有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他在诗中这样表达对陶渊明的倾慕: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怎能不说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

因而我称呼他——绿巨人!

一、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写他,怎么会不写这个故事。

当我们仗剑行走天涯的时候,都有着万丈的雄心,要去改变眼前这个世界。只是当有一天改变世界的理想落空,雄心消磨殆尽,我们是否还能骄傲地说:

虽然我没有改变这个世界,但至少我能够保持自己不为这个世界改变。

而陶渊明就做到了这一点。

“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身为名将陶侃之后的陶渊明,当然也渴望像先祖那样跃马扬鞭,建功立业。但现实却将他“猛志逸四海”的梦想击得粉碎。

几次出仕,历任祭酒,参军,彭泽令。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官职,这和他“大济苍生”的理想相差甚远,但在东晋那样森严的门阀制度下,家道中落的他根本没有机会成为社会中坚,沉沦下僚,仰人鼻息,这让他压抑无比,感到窒息。

当小吏告诉他,应当束带去迎接督邮的检查时候,他终于再也忍不住长叹一声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耶!”

自此再未出仕。

多年以后,江州刺使檀道济前来探望他,彼时他已挨饿多日。但当檀道济以刘宋王朝为“文明之世”,劝他出仕为刘宋朝廷效力,以博取一个远大的前程的时候,他只是冷冷地看了一下这个自己昔日的的同僚(两个人都曾在刘裕帐下做参军),悠悠地说了一句:

潜何敢望贤,志犹不及也。

想在刘宋王朝大有作为的檀道济听了,当然不喜。留下粱肉失望而去,而挨饿数日的陶渊明却将檀道济的馈赠全都扔掉,以示决绝。

他挨饿宁肯乞食于农家,也绝不接受这有征召意味的美食。檀道济的心越诚,他拒绝之意越坚!

公元436年,功高震主的檀道济被他口中的“文明之世”的君主宋文帝杀害,死前慨然长叹:“乃复坏汝万里长城!”

不知道这时他有没有想起陶渊明昔日的拒绝,陶渊明拒绝的不是他的情意,而是他背后的这个所谓的“文明之世”。

哪里会有什么“文明之世”呢?如果真的有,还会有谁向往那个虚构的桃花源?窗外的南山静穆无语,恰如隐士的隐居之心。

自从更名为“潜”,他就没有打算再浮上来。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改变自己的志向,他的隐居不是作秀,而是尊重自己的干净的心。

几百年以后,当我们的大诗人李白慷慨歌曰:

“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们在他的诗里远远地看到了陶渊明的影子,虽然远,却又那么真切,仿佛他从来就没有走远。

二、我醉欲眠卿可去

“一曲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这是元好问对陶渊明的诗的评价。可是用在他的人身上,竟也是无比的妥帖。

他真的是一首山野的清歌,天然没有虚饰,真淳而不造作。终其一生赤子其人,赤子行人。

如果说他“猛志逸四海”的一面,是因为他的身上流淌着意气风发,壮志在胸的陶侃的血液,那么“性本爱丘山”的率性洒脱,则真是得其外祖父名士孟嘉的真传。

孟嘉是谁?

历史上有一个“孟嘉落帽”的典故,说的就是他。

孟嘉曾是大将军桓温手下的参军,深得桓温的敬重。其人好酒放达,任性潇洒。颇有竹林七贤之风,在一次宴会上喝酒喝得酣畅,以致帽子掉了也没有察觉。当在座的人写诗文嘲笑他的时候,他也以文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这样悠游自在的风范,在当时就为人倾慕,后世也经常出现在大家的诗篇里,大诗人李白就曾经这样顶礼膜拜:“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自幼丧父的他,从小就和母亲妹妹寄住在外祖家,耳濡目染,外祖孟嘉的这种淡泊洒脱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上。

他在《五柳先生传》里,这样勾勒自己: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在那个重门第重出身的时代,他就这样堂而皇之地介绍自己,随随便便地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号。什么门第什么出身于他都如浮云。

“不慕荣利,娴静少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看淡荣利,喜欢读书,这喜欢是真的喜欢,只为了“读”而高兴,而不是想在书里面得到什么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所以会其意则可,他从来不斟酌字句。

爱喝酒,人缘也不错,虽然家贫,但常有人请自己共饮。一喝就醉,醉了就睡。就是这样的率性而为。

萧统作的《陶渊明传》里,说得他更是可爱之至。自己喝酒尽了兴,就坦率地对朋友摆摆手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我喝醉了,我困了,你们都走吧。既不敷衍别人,也不肯让别人敷衍。做人做事就是这样的自在坦然。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喜欢他的诗,而喜欢他的人:而是因为喜欢他的人,才更爱他的诗。

晚年的苏轼喜欢陶渊明的诗,身体每有不适,就拿出陶渊明的诗来读,一天只肯读一首,不肯一下子读完,就像小孩子吃自己喜欢的糖果,生怕一口气吃完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解馋了。

他更爱重陶渊明的为人,在他的文章中他这样评价其人: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真实地活着,是每一个的愿望,但现实生活里,我们总会“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带着虚伪的面具”,而只有他将真实进行到底!

物以稀为贵,人也同样,这份少有的真性情,千古之下,依然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三、愿在衣而为领

最后我要说说陶渊明的爱情。

他一生先后娶了三位妻子,而只有翟氏夫人陪他走到最后。

书上记载翟氏夫人“能安苦节”“于其同志”,虽然会因为物质的匮乏偶有抱怨,但对陶渊明的归隐还是能够支持,终其一生,不离不弃。

现实生活里的爱情虽然平淡,但难能可贵,所以陶渊明对因为自己立志归隐,而导致妻儿生活的窘迫而深感歉疚。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世间安有双全法,不负理想不负卿!

选择了归来,就无法拒绝现在的窘迫。我们有些理想的实现,其实都离不开爱我们的人的牺牲。

除了这首写实主义的诗歌,可以让我们一窥他现实生活里的这种平淡而珍贵的爱情。他还有一篇赋来专写少年的爱恋,这就是那篇有名的《闲情赋》,后世对它褒贬不一。但我却觉得这正是他率性自由的可爱的一面。

相传这篇赋作于他27岁的时候,在这篇赋里他尽情的倾吐了对心上人的热恋。

有一种说法是他爱恋的这个女子出身高贵,在那个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家道中落的他根本不可能和她走在一起。他只能把对她的这份爱深深地藏在心里。

但这种思恋是如此痛苦而又热烈,压在心里太久了,终究要爆发。就像《爱了就爱了》那首歌里唱的那样:

一旦发了芽

就算雨水都不下

也阻止不了它开花

在文章里他这样无望地狂想,极笔铺陈他对她的热恋: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这就是其中最华彩的段落。“十愿”的痴念以及“十悲”的忧伤。

我愿意是你华服上的衣领,如此就可以轻嗅你发际的余香。奈何夜夜你需要换衣,这秋夜却又如此漫长。

我愿意是你长裙上的衣带,如此就可以轻挽你纤腰盈盈。奈何冷暖总是不断更替,你总会换下你长裙娉婷。

……

他愿意是她衣服的领子,愿意是她裙上的衣带,愿意是她润发的膏泽,愿意是她眉上的浅黛,愿意是她安歇的席子,愿意是她脚下的鞋子,愿意是她白天的影子,愿意是她夜里的烛光,愿意是她手里的竹扇,愿意是她膝上的鸣琴。

只要可以时时刻刻和她在一起。

一个男子对他心爱的女子的爱也可以这样低到尘埃里。后世对他的这篇赋的争议,或许就是因为如此吧?

他可以爱慕一位女神,以此来表达某种信念。却怎么可以这样堂而皇之的去爱一个现实中的女子呢?而且是爱的如此卑微而又痛苦?在那样的一个男人的世界里,他这样做确实闪了很多人的眼睛。

就连他的超级粉丝昭明太子萧统都不能容忍这一点,认为“白璧微瑕者,唯在《闲情》一赋”。更有一些道学之人说他这样的艳诗“轻薄淫亵,最误子弟”。

可我倒觉得这恰恰就是他,也只有他才会这样不加任何伪饰地表达!

爱了就爱了,这样健康而蓬勃的爱情本身就是一道阳光,直射进一些人心里最阴暗的角落。

……

后记:

往事千年,昔人已逝,但他信手点燃的这盏灯却一直不灭,永远映照人间。灯光朦胧虽不能驱散黑暗,却可以让在黑夜里行走的人心里有一份安定。

李白,白居易,苏轼,……都在他灯光的指引下,走出黑夜的包围,而我们今人在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也可以借助它守住自己的内心。

愿你我都能在他这棵绿树下静坐,手拈一朵菊花,笑望南山的闲云。

像他一样:

生得自然,活得倔强;

过得明白,爱得坦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心中的桃花源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六:陶渊明
陶渊明在南北朝评价并不高,为何到了宋朝突然比李白杜甫地位都高了
靠弹琵琶上位的佛系青年王维:超脱,不是空白,而是留白!
【文本解读】《唐诗五首》编排的内在逻辑(上)
杜甫才华不及李白,他是如何逆袭成功,被后世文人视作榜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