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绸的诞生和故事

【薄如蟬翼輕若煙 絲綢的誕生和故事】傳說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取絲”。人們發現繭殼上的絲縷可以抽出,後來就把蠶繭用熱水浸泡抽絲,稱爲繅絲。準備工作包括絡絲、並絲、拈絲、整經和卷緯,最後在織機上織造。絲綢這項當時非常複雜的織品技術曾被中國壟斷數百年,從而成爲中國的代名詞之一。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這是《豳風·七月》記載養蠶織帛的景況。商周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官府专营的丝织手工业,它和民间的丝织业同时发展着。官府为了便于管理手工业生产,设置了号称“百工”的各级官吏。在丝绸生产方面,周朝政府设立了“典丝”官,专门负责丝织品的质量检验以及原料储存和发放等事务。另外还设立了“筐人”,负责煮练丝帛;设立了“染人”,负责丝帛及其他纺织品的染色;设立了“画”和“缋”〔画花纹〕,负责丝帛和其他纺织品的画花绣花等装饰加工;设立了“典妇功”,管理纺织生产。因为当时从事纺织生产的,主要是妇女,所以把纺织劳动称为“妇功”。

到了唐朝的丝织业,主要分为民营和官营两部分。这里,我们只谈谈官营的丝织业。唐朝官府经营的丝织生产,由织染署负责管理。织染署下面又设立了二十五个“作”,各有专门的分工。这二十五个“作”是织絍(织绸叫絍)之作十个:布、绢、、纱、绫、罗、锦、绮、褐(粗布)。组绶(织有花纹的丝带)之作五个:组、绶、绛、绳、缨(帽子上的装饰物)。〔比较厚实的丝绸〕线之作四个:、线、弦〔用作琴弦〕、网。练染之作六个:青、绛、黄、白、皂、紫。

到了宋代,民间的蚕丝生产和织帛生产开始有了分工。农村妇女养蚕缫丝,却不一定自己织绸了,而是把蚕丝出卖给专门的“织帛之家”(即机户)去织绸。养蚕和织帛的分工,大大推进了丝绸纺织业的发展。宋朝欧阳修在一首送客诗中写道:“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可见宋朝民间机户和机坊生产的丝绸,数量非常大。一些文献材料上提到的丝织品的名称就有帛、缦、绨、素、缟、纨、纱、縠、绉、纂、组、绮、绣、罗等十余种。这里还没有把前面已经说过的高级传统品种贝锦、织贝、织文……计算在内。可见我国古代丝织品种是多么丰富多彩。帛、缦、绨都是没有花纹的普通丝织品,绨的质地较厚。缟、纨、纱、罗、都是细薄的丝织品。其中纱、罗的组织比一般的丝绸复杂,它的经丝是互相缠绕纠织的,表面有透明的纱眼。

明清时期纱眼布满织物表明的叫做纱,纱眼每隔一段距离成行分布的,叫做罗。我国古代所谓的纱,指方孔纱而言,它的经丝并不缠绕,但间隔疏朗、留出孔眼,就是现代织物学上所讲的假纱罗组织,在我国古代则称作或方孔纱。绮是斜纹起花平纹织地的丝织品。绫是以斜纹组织变化起花的丝织品。縠是表面起皱点的丝织品,因为表面的皱纹象粟粒状,所以叫做縠,其实就是绉。绉是利用两种捻度不同的强捻丝交织而成,因它们发生不同的抽缩而起皱纹。机织纱、罗、縠、绉的出现,是我国丝织技术的巨大进步。纂、组是丝带子一类的织物。长沙出土战国时的丝带子,有的虽然只一厘米左右宽,但上面还织着精美的彩色几何花纹,也可说明那时丝织技术的进步。

丝织品种有:(一)绢:经丝密度粗的每厘米55根,中等的每厘米75根,细的每厘米达120根。纬丝密度一般比经丝略松一些。细的绢一般作绵袍、几巾、枕巾、夹袱等的边缘,或作手套、香囊等用。(二)方孔纱:这是一种质地轻薄、有方形纱孔的丝织品。其中有一件素纱衣,衣长128厘米,袖通长190厘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市两。还有一块幅宽49厘米,长450厘米的纱料,重仅2.8克。汉代有一种“蝉翼纱”,同它很相近。这种薄纱在织制过程中从缫丝、牵经、络纬、穿综、插筘到投梭织纬,都需精工细作,工艺技巧很高。这种纱料,有的还经过印花,也有的是印花后再用毛笔填彩的。

(三)花绮:这是在平纹地子上织出斜纹暗花的丝织品。其中有一些是织出带耳的菱形花纹的,这种花形同汉代的漆耳杯外形相似,故称为“怀纹绮”。这种绮质地细薄透明,仿佛是现代的玻璃纱。还有一些是在菱形几何骨架内填双鸟纹和四面对称形花纹的绮,质地稍厚,表面都绣有五彩云纹,用作香囊、竽律(乐器)袋、衾〔被单〕等。(四)菱纹罗:这是利用特殊的绞纱装置织成的高级丝织品,特点是花纹和地纹都露有绞纱纱孔,花地透明。这类品种在我国山西阳高,甘肃磨嘴子,西北沿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乐浪遗址,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诺因乌拉等地都有出土,说明当时使用是很普遍的。

(五)起绒锦:这是一种多重经丝提花的丝织品,花纹由绒圈组成,有浮雕状的立体效果。如果把组成花纹的绒圈剪断,让绒圈的丝头散开,就相当于提花丝绒。因此,它就是提花丝绒的前身。?起绒锦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诺因乌拉汉匈奴墓和我国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墓,以及湖北江陵汉墓中都曾发现。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起绒锦,有四种不同的花型,有的绒圈大小相等,有的绒圈大小相配,使花纹多一个起伏变化。这些起绒锦,主要用作衣服和衾的镶边,或者用来作香囊。

(六)经锦:这是西周、战国以来的传统品种,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经锦,同左家塘战国楚墓出土的经锦一脉相承,花纹题材除几何纹外,还有自然形象的兽纹和植物纹等。它是东汉丰富多采的经锦的光导。(七)绦:是一种狭幅织有八分体书文字的丝带子,用来作手套和边锦。在丝织品上织八分体书文字的风尚,到东汉盛行一时,许多经锦,都织有表示吉祥的铭文。

(八)组带:即织花丝带,用来捆扎东西。(九)其他的花纹装饰:包括①毛笔彩绘;②以墨线印花,然后填绘色彩;③以金、银粉印花;④用辫子股绣法绣成五彩云纹;⑤在方孔纱上纳绣图案花纹等各类品种。色彩有朱红、绛、紫、墨绿、黄绿、深浅褐、深浅棕、中黄、深蓝、宝蓝、浅蓝、银灰、黑、白、金色、银色等等,反映出我国在西汉初期丝织、印染、刺绣技艺的高度成就。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這是《豳風·七月》記載養蠶織帛的景況。商周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官府专营的丝织手工业,它和民间的丝织业同时发展着。官府为了便于管理手工业生产,设置了号称“百工”的各级官吏。在丝绸生产方面,周朝政府设立了“典丝”官,专门负责丝织品的质量检验以及原料储存和发放等事务。另外还设立了“筐人”,负责煮练丝帛;设立了“染人”,负责丝帛及其他纺织品的染色;设立了“画”和“缋”〔画花纹〕,负责丝帛和其他纺织品的画花绣花等装饰加工;设立了“典妇功”,管理纺织生产。因为当时从事纺织生产的,主要是妇女,所以把纺织劳动称为“妇功”。到了唐朝的丝织业,主要分为民营和官营两部分。这里,我们只谈谈官营的丝织业。唐朝官府经营的丝织生产,由织染署负责管理。织染署下面又设立了二十五个“作”,各有专门的分工。这二十五个“作”是织絍(织绸叫絍)之作十个:布、绢、、纱、绫、罗、锦、绮、褐(粗布)。组绶(织有花纹的丝带)之作五个:组、绶、绛、绳、缨(帽子上的装饰物)。〔比较厚实的丝绸〕线之作四个:、线、弦〔用作琴弦〕、网。练染之作六个:青、绛、黄、白、皂、紫。到了宋代,民间的蚕丝生产和织帛生产开始有了分工。农村妇女养蚕缫丝,却不一定自己织绸了,而是把蚕丝出卖给专门的“织帛之家”(即机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丝绸史话)二、一门古老的工艺
丝绸王国飘彩虹
中国丝绸全攻略
丝绸版“十景图”重现官府织造
【中国记忆项目】蚕丝织绣_3.丝绸的工艺-织造
古代丝绸的功能和种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