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的官员等级有多少呢?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清朝的爵位制度,我们与之相关的清朝官阶制度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朝的官阶制度?

      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制中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每品有正从之别。此外还有超品官员,宗室不入八分辅国公、八旗蒙古王公和非宗室封爵伯以上的,都视为超品。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一般来讲,清代的官制体系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域体系,分为京官和地方官两大系统。二是职能体系,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系统。两大类相互交错。其中,京官系统中以文职官员为主,地方官系统中则文武兼有。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经略大臣(通常由大学士兼任,因事特设,事罢即撤)、大学士衔总督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等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兵部尚书衔)、驻藏办事大臣(兵部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

武职外官:驻防将军、都统、提督、巡抚(加提督衔)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山东巡抚、驻藏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例兼副都统衔)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盛京总管(副都统衔)

从二品

文职京官:各部院左右侍郎、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驻藏帮办大臣(侍郎衔)、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等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等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王府一等护卫等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佥都御史、大理寺少卿、鸿胪寺卿等

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副护军参领、 侍卫领班等

武职外官:防守尉、都司、指挥佥事等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等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等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各部郎中、钦天监监正等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步军校等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千户等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御使、各部员外郎等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盐运司副使等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五品典仪、三等护卫等

武职外官:安抚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等

正六品

文职京官:各部院主事、大理寺左右寺丞等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亲军校、前锋校等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百户等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等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等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等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知县、教授等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典薄、国子监博士等

文职外官:直隶州州判、州判等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等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县丞等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前锋校等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钦天监监侯、司书等

文职外官:府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等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国子监典籍等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等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等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等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大家看清朝古装剧时,会发现不同级别的官员所穿官府会有很大不同,那么怎样通过官服来辨别官员等级呢?

       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了。各级的官员按照文武品级的不同,装饰在官服上的图案纹样也各不相同。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花纹图案,我们看到了古代官吏等级制度的缩影。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官吏等级制度发展更为完善。

        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官帽与前朝截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

一品——红宝石顶戴(亮红),九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仙鹤,武官补服麒麟。

二品——红起花珊瑚顶戴(杂红),九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锦鸡。武官补服狮。

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顶戴(亮蓝),九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孔雀。武官补服豹。

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顶戴(暗蓝),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雪雀。武官补服虎。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顶戴(透明),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白鹇。武官补服熊。

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顶戴(白),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鹭鸶。武官补服彪。

七品——素金顶戴(金),五蟒四爪蟒袍,文官补服鸂鶒,武官补服犀牛。

八品——起花金顶戴(金),五蟒四爪蟒袍,文官补服练雀。武官补服犀牛。

九品——镂花金顶戴(金),五蟒四爪蟒袍,文官补服练雀。武官补服海马未入流——镂花金顶戴(白),王蟒四爪蟒袍,黄鹂补服。


         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圆花纹)之别,除贝子、固伦额驸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外,品官须奉特赏始得戴用,一般为单眼花翎。

      《清史稿·施琅传》还特地记载:“疏至,正中秋,上赋诗旌琅功,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世袭罔替,赐御用袍及诸服物。琅疏辞侯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部议谓非例,上命毋辞,并如其请赐花翎。”雍正年间,年羹尧是雍正皇帝的爱将,雍正皇帝继位的时候,年羹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与准噶尔部的战争中,也是年羹尧击败了准噶尔部。但是立下了这么多的战功,雍正皇帝仅仅赏赐了双眼花翎。由此可见,对于花翎的赏赐是多么的严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官服与“衣冠禽兽”
清朝三品是现在什么级别?
中国古代官居职总汇
古代官制品位与官阶
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
清朝官服制度(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