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谁把青春安放在马背上,用一生在旷野吟唱?——野马保护者的赞歌

    你是我的挚爱,你是我的精神,让烈日将我晒成你的颜色,直到灵魂也变成你的颜色。

                                                           ——张赫凡《野性的呼唤》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空灵飘逸、如梦如幻的意境里,天马如龙,搅动漫天烟雪,潇洒出尘如天外飞仙。读着杜甫的诗,我要去看看新疆野马。



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位于吉木萨尔县老台乡西地村西侧,从县城驱车西行,宽阔的柏油路面,像一条黑色的带子,伸向远方;路两面的山川、旷野、村庄被大雪覆盖,一片洁白,呈现出简单而又纯粹的美丽。



近距离观察野马,它们迥异于家马,肩部马鬃根根挺立,如同板刷,毛色褐黄浓密,小腿如同穿了黑色的靴子,看上去没有家马俊逸。一匹小马驹长了熊猫眼,非常独特,呆萌可爱,跟在母马的身后,好奇地张望着我们。被分离出来的公马营里,公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匹精力过剩的小公马,在场子里来回狂奔,向着对面母马营放声长嘶。



随着工作人员的手势和口令,几十匹野马开始奔跑,它们一扫先前笨拙的模样,铁蹄翻飞,雪沫飞溅,野性十足,气势如虹,狂野而洒脱,像自由不羁的精灵。


站在野马观景台上,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野马的形象越发丰满起来。头马“大帅”的领导才能与绝世风姿,野马“王子”卷土重来的强悍实力,“红花”难产惨死引发的反思,“绿花”皇后在野放点失踪,野马在公路命殒车轮,还有那些野马的爱恨情仇,那些对旷野对荒原的渴慕与记忆,都已在工作人员娓娓道来中越发清晰和生动。凝视着这有着六千万年繁衍进化史的活化石自由奔跑,思绪在时间的海洋里驰骋:


1878年俄国人普热瓦尔斯基在新疆奇台至巴里坤县的戈壁沙漠上猎获了野马标本,并由俄国学者鲍利亚科夫定名为普氏野马。


1985年起中国政府先后从德国、英国共引进野马11匹。


1986年“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在新疆吉木萨尔县老台乡西地村西侧建成。


1988年3月8日,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成功繁殖第一匹野马,取名红花,编号准噶尔1号,标志着第一匹“准噶尔野马”在准噶尔盆地诞生。


2001年8月28日,我国首次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野外放归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自繁的野马27匹。


2004年放归的野马自然分群,第二次向野外放归野马10匹。


到2010年12月野马野外繁殖58匹,存活39匹,繁殖成活率67%以上。


......


让我们记住这些时间,这是野马从濒危到野放的艰辛历程,也是一代野马保护者艰苦奉献的真实记录。


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远离城市,地处大漠戈壁,夏季酷热,冬季寒冷,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野马保护者,他们30年如一日,默默坚守,与野马同呼吸共命运,甘于寂寞与清贫,他们像红柳顽强地扎根戈壁,坚守责任。


张俊


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当年住人的地窝子,现在已经不见踪影,站在办公楼前,谈起地窝子,大家不由得感慨万千。1986年9月3日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初建工程开始,同年12月5日该中心的马舍和机房建成,在乌鲁木齐过渡性饲养的11匹野马顺利进入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住进舍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野马保护者住在地窝子里。地窝子矮小黑暗,漏风寒冷。时任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的张俊同志,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进行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基地建设,还带领大家开展多种经营,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工作之余,张俊同志废寝忘食学习业务知识,迅速成为野马养殖专家课题组的成员之一。张俊同志于2002年正式从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退休,2016年病故。


野马保护者无怨无悔住地窝子,他们任劳任怨为野马手工切胡萝卜,他们在没有长明电的房间,忍受孤独与寂寞,他们挖坑植树,翻地种菜、引水灌溉、与洪水搏斗,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今天的辉煌背后,浸透了野马保护者奋斗的心血与汗水。



张赫凡,是外界熟知的野马繁殖中心的工作人员,199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工作至今,她是该中心唯一一名长年坚守戈壁荒漠一线的女技术人员。天性活泼的她,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撰写了30多万字的养马日记。从中筛选部分内容出版了两本关于野马的非虚构散文集,并出版了一本诗歌集。在书中可以读到她对青春的坚守,对青春的守望,对青春的吟唱。



2001年8月下旬,27匹野马放归大自然,重回故土。野马野放点管护站地处卡拉麦里深处,荒无人烟,夏季极端气温达50℃,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20平米小屋,生活用水在40公里以外的恰库尔图小镇拉运,每周拉运一次,夏季高温不到三天饮水就会变质,生活工作条件异常艰苦。王振彪、张彦豹、王臣、王镇山等同志两人一班,每月轮换一次。没有先进的检测设备,他们只能开着老旧的车辆,每天沿着粪便、蹄印,凭肉眼、凭经验和望远镜寻找、观察、监控野马,完成野马野放的科学数据记录。为第一匹野外降生的小马驹欢呼雀跃,为野马遇到狼群忧心如焚。每到夜晚,他们为节省蜡烛,便借着月光,借着星光,借着炉火,一根接一根的抽烟打发着无边的寂寞。他们的付出,终获丰硕成果,野马在野外顺利度过了生存关口,野放试验取得探索性成功。



野马保护者们(拍摄于1992年-1993期间)


当年风华正茂的建设者们,如今已两鬓斑白,满面尘霜,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热血,都奉献给了这片戈壁,奉献给了野马。他们与野马真情对话,他们真心呵护野马成长,他们熟知野马的喜怒哀乐,他们解读野马作为生物进化活标本的基因密码,他们执着信仰,坚守梦想,守护着生命的平等和尊严,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马语者”,把青春安放在马背上,用一生在旷野行吟,在荒原歌唱……


 (图片来源网络)


野马,高贵而自由不羁,它是地面上行走的龙,桀骜不驯,充满自信与勇气,飞扬激烈,追求自由与奔放。百年前国力积弱,野马被迫远离故土,百年后回归家园,当旷野荒原的长风,从遥远的北方吹来,野马骨子里的血性再次被唤醒,它们追风逐雨,踏月而行,在故乡准噶尔自由驰骋。我们为这精灵的神秘力量所吸引,并为它们的精神所折服。


离开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时候,天地之间,纯白如羽的雪花烂漫盛开,那“嗒嗒”的马蹄声,仿佛在耳边回响,骏马奔腾,纵横万里,我们要的就是这种奔放如歌,激越澎湃的龙马精神。


向野马致敬,向野马保护者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氏野马重归准噶尔盆地20年
"活化石"普氏野马
打得“天昏地暗”!来看放归前的野马如何“争王夺后”
卡拉麦里荒漠的精灵
探访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
新疆野马中心储备400多吨草料,保证野马安全越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