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味平遥古城

小时候家里用的火柴全是“平遥火柴”。帮大人烧饭时,常常一手拉风箱,一手把玩风箱上放的或空或满的火柴盒,心想平遥真了不起。那时候没有什么玩具,我们玩过家家时,就用火柴盒盖房子、当家俱、开商店。把火柴棍立两排当路灯。所以“平遥”是进入我的认知领域较早的事物。听大人们说,平遥在山西,我家面前的黄河对面就是山西,我便认为平遥并不遥远。


后来,做饭生火多用打火机了,这让平遥慢慢淡出我的视线。前些年,偶然听说平遥被发掘为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距离我的故乡并不遥远,去年回陕北探亲期间,与朋友相约,专程造访了平遥古城。



同行的学地质的朋友告诉我,山西的新生代地层主要包括第三系、第四系,大多为松散堆积,地形较为平坦。黄土高原区的新生代主要为土状堆积,阶地较为发育,再加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坍塌,很自然成为建筑宫观寺庙的选址。优越的地理地貌条件造就了许多历史名城,与平遥一同被联合国确认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就有大同、代县、祁县、新绛。

传统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大看点。据说,现存3797处,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00余处。这些传统民居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多为二进四合院和三进四合院,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配以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达到使用功能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所以到了平遥,不仅要参观民居,最好是住住民居。


这些民居多处于深巷高墙下,砖拱窑洞和木构瓦房相结合。临街的四合院如今多被开发为客栈,能让人远离都市的喧嚣声,在空高、通透的窑洞里,享受悠闲的生活情趣,感受民宅建筑的风情魅力,品味自然而古朴的民居生活。可是入住哪家,你得细酌一番。

平遥古城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其中,西大街与东大街为一条笔直贯通的交通主干线,连接着下西门与下东门。南大街是平遥古城的中轴线,但它与北大街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是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迎熏门,在明清之际就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这里商贾云集,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鳞次栉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集中改造复旧,历史铺面逐步被恢复,形成以古玩业、住宿、餐饮、老字号、镖局等私人博物馆为主的商业旅游街,被俗称为明清街。坐落于此的协同庆、云锦成、天吉祥、百川通、天元奎、云阳驿等旅店、客栈却是气派、豪华,价格昂贵。

我们既不想取闹,又不需奢华,以安静、舒适、价格合理为上好。就从网上预订了城隍庙西街的泰明晨驿站。

泰明晨临街的铺面为过堂。穿过过堂,进入一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左右对称,尊卑有序。泰明晨二进式的四合院坐南面北,东西为对称的厢房,北面为上堂,是三孔老窑洞。院内四周的屋檐下悬挂了红红的灯笼,梁枋上有木雕装饰,东西厢房的房檐间横空拉了数条彩带,营造出一种祥和的农家气氛。虽不算富丽,却恬静舒适。



正好当日客居不多,主人让我们挑了上堂的三孔窑洞。“窑洞”是黄土地貌的产物。平遥古城处于黄土高原,当地土层深厚,土质呈竖直节理不易倒塌,地下水位低,雨水少,地表层易保持较干燥的状态,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建造锢窑(地上拱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锢窑既保持了一般窑洞冬暖夏凉的优点,并且通风,采光良好,院内排水,克服了土窑洞的缺陷。三孔窑内各有一盘小炕,一张八仙桌,两只条凳,一台电视,配有卫生间,简单大方。尤其那盘小炕,躺上去平平展展的,有种睡在老家大土炕上的味道,舒服而妥帖。每个门上挂一把大锁,主人叮嘱出门时自己锁门带钥匙。城市再也见不到这种黑铁大锁,只有在窑洞人家的门上才能看到。窑洞及门上的大锁勾起了我童年许多的回忆。那时,与弟弟出去拾柴火或拔羊草时,锁了门,常把钥匙压在窗台的第几块石板下,或者放在门楣上第几个窗格上,互相耳语一声,以防回来的早晚不一。大锁,不仅锁着一家人的东西,更锁着一家人的亲情哪!

也许这种妥帖来得太突然了,清晨我竟早早地醒来。顺着立在墙角的一只梯子,爬上三四米高的房顶,四合院国字形的房顶贯通着,东西南北,任你走任你看。这是熟的黄土高原小城,晨光将泄,给古城涂了一层淡淡的蛋壳色。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灰瓦灰砖房檐,雕梁画栋,形状各异,古朴却又考究。“吱——”,房檐下的人家逐渐起床,巷道里随即有了咳嗽声、说话声。不一会儿,袅袅炊烟或近或远地飘起,像各家彼此的问候,在天空中交融为一体。天空顿时浓淡相间,生动起来。平遥的早晨,或静或动,都是宁静、平和、友善的,平遥人就在这种宁静平和友善中揭开新的一天。

城墙是平遥古城的另一重要标志,也是我们游览古城的第一站。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城墙平面呈方形,略偏东南向。东、西、北三面线条取直,只有南墙沿河走向曲折。城墙周长6157.7米,高为6~10米;墙外筑护城壕,深、宽各1丈。城门共有6座,各城门外曾设吊桥,瓮城上筑重檐歇山顶城楼;四周各有角楼一座;四面墙体,每隔60米,筑观敌楼一座,整个城墙上共有72座观敌楼。传说,城墙上有垛口3000个,观敌楼72处,是按孔夫子的弟子3000人、贤人72人的数字修筑的。



我们登上北城墙,一阵笑声荡漾过来。原来,城门口,一群游客围着一辆老爷车拍照。车上备一把黄色的油纸伞,车厢背后挂着一只小红灯笼,荡荡悠悠的,荡悠出一种古朴情调。车把式是位六十开外的老人,个头不高,经年的太阳晒出古铜色的皮肤。他戴一顶黑色老爷帽,穿一件咖啡色的中式绸褂,一双圆口布鞋。他神态可掬,憨憨地笑着等待客人摆好姿势后,立即左腿向后一拉,右臂向前一伸,食指和中指展开成V字形,然后扬声唱一句——“照相了,两元一张,不照了要后悔的。”动作和表情颇有几分戏味。此情此景让游客更加的回归内心,回归自然。

我们从不同角度拍摄平遥,望平遥。平遥城墙,墙体内填土夯实。夯土墙是我国最早采用的构筑城墙的方法。它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而成。为了牢固坚实,平遥城墙外周用青砖砌裹,顶部铺砖排水,城墙四角都建有角楼,东南角还建有奎星楼一座。平遥城墙,东西设有城门两道,每道城门都突出在墙体外部,有里外二门,呈瓮形。

由于瓮城共有6座,这就形成“乌龟城”之说。人们认为:南北两门像头、尾,东西四门像四只脚。南门,里外两门直通,像龟的头部向外伸出,正好南门外有两眼水井,人们将两眼水井喻为乌龟眼睛。北门的外门形状向东弯曲,又似龟尾东甩。东西四门,分别向头的方向弯曲,犹如乌龟四脚爬行。据说从高空俯瞰,整个城池以市楼为中心,由城墙和各大街小巷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如此构思巧妙、设计严谨、形体完整的城池,加上城内的古寺、市楼、街道、民宅,向世人展现了传统的文明和文化。


遥想当年的巨贾富商是以如何的姿势驮载着财富策马出入平遥,而今天的平遥人却全没了当年的精明、骄傲,表现的是一副谦和、憨厚的样子。

南有徽商,北有晋商。平遥古城与晋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晋商又是可以与票号画等号的。中国第一家票号与最后一家票号都出自平遥。所以去平遥,了解和参观票号是不可缺少的项目。

我们沿着青石条铺就的街道,来到平遥自古最为繁盛的西大街——当年中国的华尔街,中国银行的“乡下祖父”——日昌票号就坐落在这里。


导游介绍说,“日昌”被誉为“天下第一号”。其前身是一家名为“西裕成”的颜料庄。“日昌”牌匾,相传为嘉庆末年状元陈沆亲笔。湖北的陈沆要赴京赶考,却没有路费,设在汉口的“西裕成”颜料庄为他垫支经费,使他得以金榜题名。道光三年,也就是公元1823年,西裕成颜料庄改为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与存放款业务的票号。

取名“日昌”,意即如日初升,繁荣昌盛。大掌柜雷履泰请新科状元写号匾,陈沆自然是有求必应,这就为日昌又添了一道光环。过去商家的幌子是竖挂的,“日昌”三字便可排列成“日日升日日”,有非常吉祥之感。从此以后,票号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据说,在那个时代共出现过51家票号,其中,南帮票号8家,晋商票号43家。43家晋商票号中,就有22家出自平遥,他们控制着全国80%的资金流向。西大街,因为票号的集中而成为中国的华尔街。“日昌”的典故听出温暖的人文关怀。

进一步参观,让人惊奇运筹着天下财政大权的“日昌”却是这样的外敛和简朴。这里三进式的院落与平遥其他民居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地盘大一点房间多一些,但用地紧凑,布局严谨,内中的陈设也极为普通平常。甚至总经理办公室内,也没有宽敞的大班台,只是一只炕桌而已。偌大的总部,据说在鼎盛时期,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也不过十余人,而遍布全国的各个分号,通常也只有三四名员工。系统总人数始终控制在100人左右。这委实值得我们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好好地研究研究。



穿过几道门,看过多少间房我已经记不得了,令我记忆犹新和叹为观止的,一是,“日昌”当年的营业大厅进门对面墙上悬挂着的诗文牌匾,不起眼的几行诗文,正是中国最早的银行密押制度。即用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比如,全年12个月的代码为“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每月30天的代码为“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代表银两的10个数目分别是“赵氏连城壁,由来天下传”。而“万千百两”的数字单位由“国宝流通”四个字分别代替。这样,一笔汇款的汇票上写的都是似是而非、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汉字,从而达到保密的效果。二是“日昌”的周转金库,不是设在内室,而是出人意料地设在会客室里,一个看似简单的灰坑,打开顶盖,便是一个地下银窑。


能打地窖做金库,这又得益于平遥优越的地质特点了。

平遥的票号,家家都要有一个金库。一般人会认为,应该砌比砖结实的厚厚的石墙,防止“上房揭瓦”的整体式屋顶,用重重的门、重重的锁,里面有暗道机关,外面是岗哨林立。不用说小票号盖不起这样的金库,就是大票号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也无异于“此地无银”。



平遥人可不傻,他们就地取材挖地窖,打造地下金库,实用,省钱,而又隐蔽。这一创举,应该归功于祖先几千年来对黄土高原的认识与实践。

这里的土质细密,土层厚实,不但适合在地面上打窑,更适合向下打地窖;平遥这一带土质呈竖直节理,不易坍塌,“地下建筑”坚固耐用;含水量适中,不潮湿,不板结,明显的有利于施工作业;地表向下数十米土质没有明显的变化,挖出的废土很容易“处理”而不留痕迹,使得家家金库的位置、大小鲜为人知,私密性极强。

可以说,地质与地理,经济与民生,共同成就了这个小城特有的文化和与众不同的社会生活。情景交融、主客观共鸣,一起丰富了我对平遥永远的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遥古城
世界遗产之中国——平遥古城
重游古城又见平遥
平遥日记不过一场相遇与分离|平遥古城|双林寺|文庙|古城墙
问道平遥
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