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事传说丽山水 ——便江印象之四
□ 胡年兵 文/图
千年烟雨书中阅,两岸青山画里观。便江美丽的自然景物和动人的神话传说,就像潺潺流淌的江水,源远流长,给永兴的山水景色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添了一份迷人的魅力。
蔡氏孝妇:孝德感天
永兴县一中运动场旁的蔡孝妇冢,坐东朝西,状若小山,墓底直径约55米,墓堆高约10米,墓旁古樟已有千年,墓前原有蔡孝妇祠等古建筑。蔡氏为宜章麻田欧阳端继室,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欧阳端在潭州(今长沙)任上得知父亲病逝,遂携家眷溯便江返乡奔丧,闻宜章西莽二山众贼作乱,暂居在永兴城化龙桥附近店中。不久欧阳端染病遽然离世,次年四月其母又因病亡故,二棺停堂舍,蔡氏哀戚尽礼。一日邻里失火,逼近堂舍,蔡氏抱柩痛哭,叫天呼地,忽然回风降雨,将大火熄灭。相比汉朝蔡顺抱母亲灵柩大哭熄火,人们更感蔡氏所为。孝妇逝世后,棺柩暂停便江边,“忽一夕,风雷大作,仙女送殡,六丁捲土,风雷扛柩,而坟遂成,自此有蔡孝妇冢。”县官上奏朝廷,乾佑元年(948),皇太后懿旨敕封为“大汉旌表蔡孝妇夫人”;北宋元丰元年(1078),永兴县令为蔡孝妇建立祠堂,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祀;郴州知州阮阅有《孝妇冢》诗:“国史班班有旧闻,欲将重说与郴人。不知蔡妇潸然意,可比神仙噀酒神。”
无量寿佛:惩恶劝善
寿佛是资兴人,母亲熊氏(熊姓今为廖姓)是永兴县鲤鱼塘镇樟田村人。相传寿佛在便江西岸飞鹅寨下开元寺旁的坦洞闭关修炼,每天只是食用坦边李老汉送的豆浆充饥。有时专心练功,端起放置已久的豆浆喝时,已是一碗鲜嫩可口的豆腐脑了。寿佛询问李老汉,豆腐怎么做得如此可口,老汉也不知原因,这时嘀嗒一声响,坦顶水珠掉入碗中,佛心顿悟。寿佛指点李老汉用坦中滴落的石浆水做出了各式各样的豆腐,经济营养,百姓十分喜爱。李老汉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豆腐放在飞鹅寨对面通往资兴三都、蓼市的一个石坦中,民众自主选取,钱币自觉放在箱中。老人把多余的钱财都放在坦中,任由民众急需时取用,大家用后也及时归还,坦洞因此得名银子坦。
距便江三里的狮子坦,坦在山脚往上30米的绝壁上,寿佛听闻那里赌场十分热闹,也随众人从玉头垅上岸前往。看坦内赌桌,是一天然巨石开凿而成,周围果然聚集了不少人。寿佛慧眼见那聚赌之人乃是作恶便江的黑龙和一些蛇蝎精怪,便高声说:各位施主,今天贫僧也来赌一局,如果贫僧将这石桌扔进了三里外的便江里,你们在座各位从此戒赌;如果贫僧搬不动这石桌,各位都可得到白银3两。众人一听,欢呼雀跃,几个帮凶则讥笑寿佛拿不出银子。寿佛走近石桌,口念“阿弥陀佛”后挥手拍去,只听见一阵断响,石桌从底部轰然裂开翻倒。黑龙慌忙化一阵黑烟逃去,寿佛两手抱起半边石桌(另一半现在狮子坦),紧随黑烟砸去,远处哗拉拉的响声震耳欲聋,江对岸一座丹霞高岩从中裂开,形成了一条长350多米,高50余米,平均宽度不足0.4米的夹缝,石壁间夹有一块万斤巨石,岌岌可危,这就是无处遁逃的黑龙。石缝就是现在的永兴一线天。
神铳品朝:弃猎耕读
永兴十景之“洪涛八尺”的八尺洪,有个真人真事的团鱼湾故事。主人翁名叫戴品朝,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他从小与永兴城东陈陡皇拜打虎师傅学艺,练就了一手好铳法,百发百中。一生只用大小两粒铁弹丸,打过天上的飞鸟,也打过水中的游鱼,但是这一对弹丸总不会丢失。
清道光某年夏天,戴品朝出外狩猎,八尺洪长鸡滩上盘着一公一母两只大团鱼,翘着老长的黑皮脖子,慈和地看着他。这一天,他破天荒空手而归,晚上又梦见一对黑衣老夫妻,劝他少杀生,多做善事。戴品朝认为是团鱼作怪,几天后悄悄藏在江边冬茅丛中,对准大团鱼扣动了扳机,团鱼双双仰翻在水中,鲜血染红了八尺洪江面。品朝叫声不好,打到的是对团鱼精!随后成千上万只大大小小的团鱼,爬满了戴家禾场、厅屋和卧室。戴品朝将土铳搁置在屋梁上,将打猎的行当丢弃在便江里,又请来一班道人,做了整整七天的法事超度这对团鱼精,把团鱼公的壳装在神龛上,把团鱼婆的壳挂在大门正上方,那些团鱼才渐渐退回江里。戴品朝从此带着子孙耕读为业,家族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善共荣。1931年7月,挂在神龛上的公团鱼壳被汹涌的洪水卷走,1958年,塘门口公社派来一位支书,卖掉了挂在大门上的母团鱼壳。团鱼壳虽然不复存在,八尺洪和团鱼湾的故事在民众中却是世代流传。
摩崖石刻撼人心
——便江印象之一
□ 胡年兵
永兴的百里便江,两岸多为丹霞地貌。“石山骈接,水急如箭,逆流牵缆,难于上天,两山对立,露天若线,篷窗昼暝,岸草拂弦”(清·杨恩寿《坦园日记》)。那丹崖峭壁上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坦洞穴,是来往客旅游览小憩的美景胜地,更是迁客骚人吟唱题刻的云窗月户。秦汉以来,无数文人雅士的墨汁,染化了百里便江,皴擦出百里画廊。
观音岩的“灵崖”最受人膜拜。
观音岩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背靠天王台,面对凤凰岭,岩下有石如象,江心有石如狮。在左侧象鼻附石上方,清代县令刘廷玉1847年书写的“灵崖”石刻大字,笔走龙蛇,醒目耀眼。据记载,15年后县令唐鼎涛又凿下“大观在上”和小字对联。经过文史专家刘专可、廖永衡多方探寻,终于在滴水观音殿顶上,发现了“观在上”三个楷体石刻,每字50厘米见方,遒劲有力,两旁有题匾对联:“观临便水深千尺,音朗安陵第一崖”,无论从字体、内容、形制上,都比“灵崖”精美壮观。由于石刻表面水浸钙化,宏大寺宇遮掩,外界知晓者越来越少,寺中明辰大师介绍,2002年寺庙失火,石壁经不住高温火烤,以致“大”字爆裂脱失。
东方朔的“寿”字最令人神往。
苏仙母亲潘氏是永兴城东潘家园人,百余岁无疾而终,汉武帝元封年间,东方朔手书“寿”字以彰苏母善行,民众摹刻于苏母山雷坛观下的丹霞山麓上,曾为永兴十二景之一。明代永兴人冯允中诗吟“山麓寿碑”:“断崖古隶侵苔色,传道汉时方朔泐;万年寿域此中开,常有风云护碑侧”。虽然此碑因为修建水电站,同雷坛观、问仙洞一起淹没于碧波之中,但却给永兴人带来了“寿”福。据1873年《永兴县志》记载,历代寿民九十岁以上的有120多位,夫妇均在九十岁以上的有十对;乾隆年间李国霞84岁中进士,恩赏翰林院检讨;曾任海南临高知县的黄凤章高龄121岁。而现今永兴县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130人。
飞鹅寨的记事碑最让人感怀。
从苏母山向便江对岸眺望,飞鹅寨山岭形似一只迎着朝阳展翅南飞的天鹅。飞鹅寨是永兴最古老的寨堡,1238年开始修筑以抵御贼寇,旧称鹅公寨。1357年春﹙元至正十七年﹚,土匪横行城乡,百姓受祸至惨,“邑官奔遁于郡”。郴州郡府议事官彭若舟临危受命,平息匪盗,安抚民众;重修飞鹅寨,倡建相公堰。其子孙入籍永兴,被尊称为彭相公家。而叙述彭若舟当年安民兴邑的两处摩崖记事碑,虽然在明万历《郴州志》、清嘉庆《郴州总志》和永兴的志书中记载详细,但今人却是在2014年5月,因有飞鹅寨的邓永昌老人指引,在一处崖底工棚旁,才有幸亲眼目睹记事碑的真容。
侍郎坦的摩崖石刻群最撼人心。
侍郎坦因韩愈而得名,位于便江镇湘洲村便江右岸,上覆下空,依山傍水,是一条长15米、宽1-3米不规则的石廊。现发现有十六方石刻:南朝石刻一方,唐代石刻十一方,清代石刻四方。这些石刻价值极高,是湖南省首次发现的南朝时期摩崖石刻,首次发现的唐代石刻群,首次发现的韩愈手迹。
韩愈曾五次乘舟经过永兴,805年秋,他从贬地阳山回郴待命,和谪任临武县令的张署一起北上荆州赴任,因大雨滞留侍郎坦多日,韩愈作诗两首记事,又在临江石屋旁用白垩书写“昌黎经此”四字。永兴县令王晋庆,1827年命人阴刻之,作跋曰:“侍郎窾为永邑古迹之一,临江石屋粉书‘昌黎经此’四字,体势森严,风骨遒劲,历千百年而未损,此真事属创见。”次年阳刻之,还延请著名书法家程恩泽鉴赏:“侍郎窾石屋有署曰‘昌黎经此’,无款及年月,波砾崚嶒,非唐法,意宋人所为。白垩书而未刻,历久弥新,亦一奇也。知永兴录事王君晋庆,抚刻面江之壁,使遇者式焉,且便毡蜡,意良善。大清道光八年夏四月古歙程恩泽跋。”
2013年5月,侍郎坦摩崖石刻群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石窟寺及石刻名单,为永兴县两处“国保”之一。如今,侍郎坦已成为便江风景区最具人文魅力的旅游景点。
坦寺神灵福黎民
——便江印象之三
□ 胡年兵 文/图
便江两岸咀香吐绿,丹霞生辉;崖中有坦,景中有寺。自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楚国商船直达永兴、郴州以来,有中原文化熏陶,民众也逐渐信奉佛道,侍郎坦里535年有关刘乹祚造佛的石刻,是当时社会崇佛、信佛的一个佐证;据《乾隆永兴县志》,当时全县寺观庵庙共有57处。如今两岸有三侯祠、观音岩、苏仙观等十余座寺庙道观,已成为便江两岸的休闲旅游胜地。
三侯祠:信义赢民心
岸柳森森,憩地如今成胜迹;江波浩浩,汉祠自古佑苍生。《万历郴州志》载:“三侯庙,在永兴县西二十里森江口。世传为王陵、周勃、樊哙三侯。”三侯庙即永兴塘门口镇西河村的三侯祠,也称汉王庙;西河古称森江,在三侯祠边注入便江,森江口今称西河口。当年王陵、周勃、樊哙三侯奉汉王之命来凭吊义帝,应是从森江口溯西河经栖凤渡到郴州。三侯祠极具神秘色彩,相传古时有船自武汉来,带三根大木料,到西河口柳树湾时,气候突变,狂风暴雨,船主无奈,将木料丢入河中。奇怪的是,三根木料任凭水冲浪打总呆在西河口,村民觉得这三根木料有灵气,将其打捞上岸。有感于义帝的信诺和王、周、樊的忠义,雕刻了三尊菩萨,在柳树湾建成三侯祠。
民国初年,蒋海秋等人在西河口重建三侯祠,西河村《蒋氏族谱》刊载的《海秋先生传》说:“森口之汉王庙,势若倾危,九祠父老会议重修,共推先生为主任,先生成竹在胸,不敢告劳,募缘万余金,鸠工庀材,革故鼎新,二三年庙宇扩大重辉”,并在三侯祠正对面建有戏台,中间地坪达1000平方米。三侯祠每年端午节有赛龙舟,重阳节有庙会活动,吸引了周边乡镇近万名信众参加。“永兴县汉三侯祠重阳庙会”是融民间艺术、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盛会,2012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仙观:仁心写大爱
永兴水电站坝址所在地右岸潘家园,后倚山岭叫蜈蚣山,传说是一条蜈蚣的化身;而河对面称鸡公山,那是鸡公神以河为界守住河边,不准蜈蚣过河为非作歹羽化而成。蜈蚣山上建有苏仙观,山亦被称作苏母山。苏母山历来是风景胜地,“山麓寿碑”和“潘园仙韭”列为永兴十景,问仙洞、仙鹤池、银子坦引人入胜,数声鱼唱起江湾,云间犬吠是仙家。
潘家园相传是苏仙母亲潘氏娘家,有一年她回家省亲,恰逢瘟疫流行,急得夜不能寐,迷糊中见苏仙拿着一束草药进来,说五里外的耒头岭上有此药,现采现煎,可解救民众。苏母在耒头岭一处石崖上找到了草药,于崖下石坦中垒灶煎药治病,瘟疫病害全消。人们将崖下石坦改称苏母坦,在坦内建苏母庵以谢苏母;在苏母山上建苏仙观,既是纪念苏仙,也为震慑蜈蚣神,防止他荼毒生灵。
苏仙观建在山顶上,史称上观,是道士居所;山脚下问仙洞旁还有雷坛观,史称下观,是道姑居所。清朝沿袭明制设有管理僧人的僧会司和管理道士的道会司,道会司一直设在苏仙观;1953年永兴县佛教协会亦设于此地,副会长释心专1964年曾随同周恩来总理出访缅甸。
龙华寺:慈悲渡众生
便江流经飞鹅寨一段江面,碧绿的江水透出乌蓝色,又称乌龙江。江左狮形山半山腰中,一石坦坐西北朝东南,高约20米、宽约80米、深120多米,状如座椅,形体窈黑,幽静深邃,因山形状如狮,原名金狮岩,现称黑坦。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黄进说:这是至今为止国内发现最深的丹霞岩坦洞。当代永兴诗词联家曹庆华联赞:“时际舜尧天,喜霞蔚云蒸、园开岭秀;地藏龙虎气,看帆飞鹤舞、锦染江春。”
当年无相高僧云游到此,纵目远眺,江天一色,群山延绵;回顾四周,江边小山如金钟浮在水面,坦后丹岩似大鼓摆放山顶:钟鼓相对,龙狮护法,正是佛门胜地。遂在坦内建寺,请文殊菩萨来此召开全天佛大会。盘踞洞内一隅的乌蛇得结佛缘,听从菩萨劝告,在坦下江底潜心静修,乌龙江由此而名,坦亦称龙华岩,民众俗叫黑坦。龙华寺始建于明初,称龙凤祠,原有龙凤祠碑,《乾隆永兴县志》载县东有龙华观,坦内现存铜钟及蜡烛瓷座上有“乾隆四十六年”的纪年题刻。1984年重修的龙华寺(如图),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在坦洞内达六进之多,为全省洞穴寺庙之最。
人文蔚起启后昆- 郴州民间文化(minjian.chenzhou.com.cn)·郴州网
便江的印记- 郴州民间文化(minjian.chenzhou.com.cn)·郴州网- 郴州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区,湖南永兴便江景区
想不到离郴州1个小时车程内,竟然有一个“小漓江”!太美了!
元代兵坦藏身永兴柏林
永兴龙华寺
说说永兴县的来历
题湖南永兴便江八景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