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去敦煌莫高窟前,你一定要知道这4个人
原创 万图路 万图路 2024-05-31 21:34 上海

本文共4486字|预计阅读10分钟

去敦煌莫高窟前,我们想先和大家说四个故事:以张议潮为代表的敦煌归义军的故事、以曹氏家族为代表的供养人的故事、以斯坦因为代表的西方掠夺者的故事、以常书鸿为例的一代代敦煌守护神的故事……

时间范围从古到今,主角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这是他们与敦煌莫高窟的故事,是关于守护与掠夺、信仰与欺骗的故事,当然,也可能是我们和莫高窟故事的开始。

暑期讲师带队版河西走廊路线即将上线,欢迎咨询。

在莫高窟第156窟特窟南壁,有一幅高1.8米,长8.55米的晚唐时期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画面正中间有一个穿圆领红袍、系革带、骑白马、执短鞭的人,他就是晚唐将领、归义军缔造者、敦煌传奇人物——张议潮本人,156窟就是他的功德窟。

图源网络|《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张议潮,公元799年出生在沙州(今敦煌)的一个名门望族,这一时期的沙州处于吐蕃统治之下,因此他虽然知道自己是一个唐人,但他从未到过大唐的土地,只在长辈们口中听说过繁荣的长安和辉煌的大唐,并心生向往。

“蕃占时期”生活在敦煌的汉族被强制实行“蕃服蕃语”,这也是为什么莫高窟中唐231窟中的阴伯伦夫妇只能在画像中身着汉式装束的原因。而当张议潮亲眼目睹了吐蕃的残暴统治、河西人民惨遭蹂躏的模样,他立志要驱逐吐蕃,带领沙州人民回归大唐。

公元848年,张议潮趁吐蕃陷入内乱,发动起义,高僧洪辩带领僧团振臂一呼,一夜之间“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这是自安史之乱爆发百年来,大唐第一次收复失地。很快,张议潮归义军又拿下了军事重镇瓜州。

瓜沙收复后,张议潮派出了十队信使去长安向大唐报捷。此行九死一生,两年后只有悟真一行活着抵达了长安,一句:“瓜沙大捷,皇上犹念陷蕃生灵否?”,唐宣宗和在场君臣无不落泪。

这一天,朱雀大街万人空巷,大明宫灯火通明。这一天,长安城记住了张议潮的名字,归义军的旗号在历史上诞生。

在报信的这两年内,包括瓜沙二州在内,张议潮率领归义军共收复了十一州。851年,张议潮的哥哥张议潭去长安进献十一州地图及户籍,并为了表示自己对大唐的忠诚,自愿作为人质留在长安。

唐宣宗授予张议潮归义军节度使、11州观察使。此后张议潮继续率军亲征,转战于陇右东西,征吐蕃,扫回鹘,终于在861年攻克凉州,周边的吐蕃酋长和回鹘领袖纷纷来降,归义军的显赫军功传遍大唐土地。

经过归义军十三年的奋战,河西十三州尽数回归大唐版图,河西走廊恢复畅通,百姓无不拍手叫好。张议潮不仅收复了故土,使河西走廊恢复畅通,还在敦煌全面恢复唐制,推行汉化,始终维持着敦煌地区“人物风华,一同内陆”的发展水平。

如果你有幸去到莫高窟第156窟,其中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就是张议潮被敕封为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写照。这幅画中绘有两百多人,充分表现了张议潮统军出行抗击吐蕃,收复河西的雄壮气势。

莫高窟现存有735个洞窟,其中有壁画或彩塑的洞窟有492个,超过半数。这是一项大工程,在悬崖峭壁上开窟塑像就已非易事,而敦煌壁画中还使用了大量青金石等珍稀颜料,可以说耗资巨大。

如果你好奇修建洞窟的钱从哪里来,答案就藏在洞窟内的壁画上——供养人

图源网络|第61窟《回鹘公主供养像》

佛教非常重视佛和菩萨的造像,当时上至王室官府、富商巨贾,下至平民百姓、僧侣奴婢,都相信修造佛像能获得福报,也把成为供养人看作一种荣耀,这种想法引领了当时的潮流。

这些出资开凿石窟、修造佛像的人就是供养人。供养人有的是一人,有的是一家,有的是某一寺庙,有的是若干民众结社而建。

他们通常会在石窟里的彩塑或壁画上留下自己和家眷的肖像图,也就是我们在甬道或壁画下方常看到的世俗凡人的形象,一来表示自己的虔诚,二来也能在功德簿上记上一笔、显示自己和家族的名望,青史留名。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的492个洞窟,几乎每个窟都有供养人像,据统计,莫高窟现存有9000多身供养人像,每一像都有榜书题记。我们以第61窟为例来讲一讲供养人像的特点。

五代至宋朝时期,河西归义军节度使曹氏家族在莫高窟开凿重修一大批洞窟,莫高窟第61窟是其中最大的曹家窟,窟主是当时敦煌的最高统治者曹议金的儿子曹元忠。

窟中绘有多位供养人画像,其中有四位夫人。左边第一身是曹议金的夫人、陇西回鹘的天公主;第二身是曹元忠的姐姐,她嫁给了甘州的回鹘可汗;第三身同样是曹元忠的姐姐,她是于阗国王李圣天的皇后;第四身才是曹元忠的生母、曹议金的汉族夫人广平宋氏

按照常理,供养人像的排列并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按辈分高低来排列的,广平宋氏辈分最高、本应排在第一位,可第61窟却把她排在第四位,于阗皇后甚至女儿辈都在她之前。

这样的排列体现了曹氏政权的和睦四邻的一贯政策,说明此时曹家在对待甘州回鹘、于阗回鹘采取的联姻、礼让、尊重的态度,即使在修建洞窟时也不例外。

1907年,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后的第七年 ,斯坦因来到敦煌。斯坦因原籍是匈牙利,是一名犹太人,1904年加入了英国籍,他受印度政府和大英博物馆指派,到中国的西北地区考古。他从一个乌鲁木齐的维族商人那里听说了莫高窟发现藏经洞的消息,便匆匆赶来了莫高窟。

图源网络 | 斯坦因

藏经洞的钥匙在王圆篆身上,他刚好外出不在,这一次斯坦因没能进去藏经洞,但他看到了一件写本佛经,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决定下次再来一趟莫高窟。

第二次来,斯坦因决定让他的“军师”蒋孝琬和王圆篆交涉,毕竟他虽然考古水平一流,也精通七八种语言,但不懂中文,蒋孝琬是他去年在喀什物色的翻译,这位蒋师爷在斯坦因骗购敦煌写本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开始,王圆箓对斯坦因抱着一种警惕、拒绝的态度,两人提出想看一下藏经洞的写本,被王圆篆拒绝。蒋孝琬得知王道士的偶像是玄奘后蒙骗他说,斯坦因是为了救度苦难的印度人民而从印度来寻找唐僧遗典的,并且愿意资助王道士修整莫高窟。

王圆篆听着蒋孝琬绘声绘色的描述放下了警惕心,又看到斯坦因双手合十、满脸虔诚地焚香拜佛,他被打动了。因此,当蒋孝琬提出要先“借”几个“样本”看看时,王圆篆答应了。

蒋孝琬连夜辨查写本内容,结果有一本正巧是玄奘取来的经卷的译本,王圆篆便以为这真的是玄奘大师的旨意,便同意让他们看藏经洞的所有藏品,他觉得这是一件功德。

蒋孝琬用了七天时间挑灯夜读,为斯坦因挑选着有价值的经卷和绘画。

如余秋雨所言:“就这样,一场天下最不公平的“买卖”开始了。斯坦因用极少的钱,换取了中华文明长达好几个世纪的大量文物。而且由此形成惯例,其他列强的冒险家们也纷至沓来,满载而去。”

1907年,斯坦因用14块马蹄银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24箱经书、5箱绘画和丝织品;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来到敦煌,用极少的银两骗走6500卷写本和大量画卷;1911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从敦煌“买”走了400多卷文书和2尊佛像;

1914年,斯坦因再次从莫高窟带走5大箱经卷;同一时期,俄国人奥登堡率团到莫高窟,剥走一些壁画,拿走了几十身彩塑,还带走了莫高窟南北二区洞窟中清理发掘出来的各类文物,以及在当地收购的文物,装满了几大车;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姗姗来迟,他用化学胶布粘取莫高窟第320、321、323、329、335等窟的唐代壁画,还劫走了第328窟彩塑供养菩萨像一尊,今天我们走进这些洞窟的时候,壁画被粘走的痕迹仍然触目惊心。

至此,藏经洞的绝大部分文物都流失到了海外,学术界也有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传言,面对此种情况,陈寅恪先生深以为憾。

之后,中国学者怀着对藏经洞国宝文物命运的悲痛,奋起直追,毅然埋头于敦煌学的研究之中:王重民向达在巴黎和伦敦抄录的藏经洞文献成为国内敦煌学的起步基础;再后来敦煌研究院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国内敦煌学人才纷纷涌现,才成就了今天敦煌学的面貌。

1904年,发现敦煌藏经洞后的第四年,当王圆箓在贫瘠的戈壁滩上到处奔走时,一个叫常书鸿的男孩出生在富庶的鱼米之乡浙江杭州。

常书鸿从小喜欢艺术和画画,大学毕业后他留校担任美术教员,后来萌生了去法国巴黎学习西洋画的想法。但常书鸿家庭并不富裕,不可能资助他远赴异国深造,公费出国的考试结果也迟迟没有发榜,他便毅然决定自费去留学。

图源网络|1928年,巴黎留学时期的常书鸿

他买了张最便宜的统舱床位,上船后又找了份伙房打杂的工作,到了巴黎后常书鸿半工半读,努力学习法语和绘画技巧。越努力越幸运,四个月后常书鸿被录取为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公费生。

在法国留学期间,常书鸿的作品多次获奖、美术造诣逐渐深厚,事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家庭生活也可谓幸福美满,他结婚生子,有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1935年秋的一天,常书鸿散步时经过塞纳河畔的旧书摊,看到了《敦煌石窟图录》里1907年伯希和拍摄的300多幅关于敦煌千佛洞的壁画和塑像照片,他被深深震撼,并为自己曾经倾倒在西洋文化、遗忘了祖国的瑰宝而忏悔。

他决定,到敦煌去。常书鸿把妻女留在巴黎,只身搭上了巴黎回北平的国际列车。但由于时局动荡、交通闭塞,一直到六年后,38岁的常书鸿才借着敦煌艺术研究所即将成立、他被任命为副主任的机会,正式出发敦煌。

一行六人穿着北方的老羊皮大衣,戴着北方老农的毡帽,顶着高原早春的刺骨寒风,乘着一辆破旧的敞篷卡车,还雇了骆驼带他们穿过戈壁滩,1000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多月。

王圆箓曾经在莫高窟积极修缮房屋、开垦荒地、种植树木,让莫高窟从牧民的羊圈变成有人看管的地方,也为后来常书鸿等第一批莫高窟人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刚到敦煌的日子是非常艰苦的:没有电、照明只能靠老喇嘛的木头灯那微弱的灯苗;没有筷子、就用红柳枝自己做筷子;主食是咸河水煮的半生不熟的厚面片;配菜是一小碟咸辣子和咸韭菜。

好在悬崖峭壁上密密麻麻的石窟、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抚慰了常书鸿,他不可自拔地陶醉在敦煌这个艺术宫殿里,测绘石窟图、窟前除沙、洞窟内容调查、石窟编号、壁画临摹等等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敦煌的生活稳定下来后,常书鸿把妻子和儿女也接来了敦煌,希望一家人在敦煌安家。但他的妻子陈芝秀无法接受莫高窟恶劣的生活环境,选择了不辞而别、远走高飞。

常书鸿在悲痛之余、纠结之后,还是选择留在敦煌,守护莫高窟,他在自传中的原话是:“只要健康允许,我就要守在敦煌,愿将我的一生贡献给敦煌”。

他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用10个多月时间清理了几百个洞窟前堆积的流沙,运走了10万立方米的沙子、修补甬道和栈桥,并想了各种办法筹钱给石窟开门造窗,比如:劝来参观的游客捐款、作为答谢把临摹画送他们;请地主赞助,在柱子上刻上地主的名字或者给他画像。

莫高窟里没有电,临摹壁画是个问题 ,他们想出了用镜子反光的办法;为了有效保护了壁画不受人为伤害,常书鸿坚决制止以前那种把纸张钉在墙上起稿的做法;他还立下规矩:每年必须在莫高窟周围种植树木,要把树林带逐年延伸扩大,这对于改善黄沙戈壁的自然环境无疑是百年大计之举。

常书鸿先生作为敦煌研究院的创始人、敦煌石窟保护研究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把毕生岁月都献给了敦煌莫高窟,他被亲切地称为“敦煌的保护神”,他的故事和“莫高精神”值得被每一个人铭记。

在常书鸿先生之后,敦煌研究院又经过以段文杰樊锦诗王旭东等为代表的几代人守护,如今,敦煌研究院已成长为国内石窟保护的最大群体,守护石窟的故事仍在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故事
敦煌:七个人,一千年
相隔千年宛如初见 梦你千万遍
风雨莫高窟
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消失”
莫高窟里的惊人秘密,看了让人胆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