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禹王碑——众说不一的千古奇碑

禹王碑——众说不一的千古奇碑

中华人APP-头条号 2019/7/1009:19

禹王碑,坐落于长沙市岳麓山北峰,最早发现于衡山岣嵝峰,故又称岣嵝碑,与黄帝陵、炎帝陵被文物保护界誉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字体苍古难辨。关于禹王碑的由来,有多种传说,至今尚无定论。

禹王碑,坐落于长沙市岳麓山北峰,最早发现于衡山岣嵝峰,故又称岣嵝碑,与黄帝陵、炎帝陵被文物保护界誉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禹王碑镌石崖壁,宽140厘米,高184厘米,碑文9行,每行9字,凡77字,末行有寸楷书"右帝禹制"。字体苍古难辨,有谓蝌蚪文,有谓鸟篆。郭沫若花三年,仅识三字。

关于禹王碑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韩愈、刘禹锡诗作,但二人并未实地考察过。亲见亲摹其碑文的,是南宋时的何致。南宋嘉定五年(1212),何致游南岳衡山,遇樵夫导引至藏碑处,始摹碑文,何致刻碑于岳麓山峰。明嘉靖十二年(1533),潘镒剔土得碑,遂摹拓流行于世。明代学者杨慎、沈镒等都有释文。碑文主要记述大禹治水之功绩。西安碑林、绍兴禹陵、云南法华山、武昌黄鹤楼等处,均以此碑为蓝本翻刻。

关于禹王碑的由来,有多种传说。

其一,大禹治水,刻石铭志。《湖南通史·古代卷》记载: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南抵苍梧,即宁远九嶷山下。登南岳衡山,于此处杀白马祭天,仰天长啸,梦绣苍衣童子,授金简玉文,大禹按其文治水,于是刻石以铭志,表示治水的决心。是石即为后人所说的衡山禹王碑。

其二,禹治水成功,立碑纪德。相传四千年前,神州洪水滔天,舜命禹治水。禹带领百姓奋斗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来到南岳衡山,梦见苍水使者,在仙翁的指点下获金简玉文,按其道征服洪水,疏通湘资沅澧等九条河流潮宗于海。衡阳先民对禹万分感激,要求立碑为禹记功,禹谦让,不答应。先民执意要立,禹说:我得金简玉文天书,才能治好水患,要立碑,仍天书文字,百姓不得认。于是先民将禹提供的77字刻在衡山云密峰下水绕石坛之上。

其三,越王朱勾碑。浙江曹锦炎考定为越王勾践之孙朱勾联合四族部落打败楚国后,在南岳衡山立盟约而刻下此碑。

其四,衡山民间传说。传说舜帝时候,洪水滔天,舜帝命大禹去治水。起初大禹采用其父填塞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后,才知道填塞的办法错了。于是便历诸异域,为治水求贤。他东从愽木之地至黑齿之国,西从三危之国至一臂三面之乡;南从交趾孙朴续祸之国到不死之乡,北从令正之国到积水积石之山。还派了太章和竖亥步量大地。他的皮肤晒得黎黑,脚也走跛了。

大禹不但走遍四方大地,还翻阅了很多书。后来他从《黄帝中经》中得知,在九嶷东南天柱,号曰宛委(即南岳衡山)的地方,黄帝曾在这里藏有金简玉文,内有治水之道,便来到南岳衡山,杀白马以祭山岳。可南岳七十二峰,盘亘八百里,这金简玉文,到底藏在哪座山峰?大禹不分天晴落雨,每日从这峰跑到那峰,没日没夜地进行寻找。

一日,大禹爬山劳累,枕石而睡,梦见玄夷苍水使者。使者告之:想得到金简玉文,到黄帝岩顶,顶上有一盘石,凿石可得书。大禹醒来后,按使者吩咐,斋戒沐浴,登上山峰,果见一盘石,凿开盘石,便得宝书。大禹按书中治水之道,该湮则湮,该疏则疏。果然把洪水治理好了。大禹治理好洪水后,把金简玉文送还南岳山,藏金简玉文的山峰,就是现在南天门下的金简峰。大禹在南岳衡山期间,留下了许多胜迹。他杀白马祭山岳的地方叫杀马冲。巾紫峰上的紫金台是他遥祭舜帝之所。南岳祝圣寺,原称清冷宫,是他为崇祀舜帝所建。宫后有他亲手所植的柏树,叫禹柏。云密峰下休憩的地方叫大禹岩,大禹岩下有纪念其治水功德的禹碑。禹碑是我国最古的一块碑文。后人还在大庙御楼中竖起了一块刻着"功高神禹"的大石碑,以纪念大禹的业绩。

对于碑文,许多考释者都没有突破"大禹治水"的框框,而一些学者则认为"禹碑"并非禹碑。如曹锦炎认为岣嵝碑是战国时代越国太子朱勾代表他的父亲越王不寿上南岳衡山祭山的颂词。而刘志一则认为岣嵝碑为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所立,内容是歌颂楚庄王灭衡湘国的历史过程与功勋。千古奇碑至今说法不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禹王碑传奇(一):禹王碑是大禹树立的吗?
衡山禹王碑的前世今生
《禹王碑》释义8
岳麓山上神秘的禹王碑究竟记录了什么?
《禹王碑》全译文--西安谢子展译
禹王碑文是夏朝文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