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始皇至晚清近百件玉玺,但只有这块才算真正的传国玉玺

 2019/12/2011:16

玉玺起源

国玉玺:全称“大秦万世传国玉玺”,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是王朝正统的象征。两千年前秦王嬴政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兼并了六国一统天下,称始皇帝,用“和氏之璧”镌刻皇印,命李斯用篆文雕刻传国玉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枚传国玉玺,秦之后,历代帝王都认为它是天命所归的神圣之物,奉若奇珍,曰国之重器。

玉玺的传承

这枚和氏之璧不仅价值连城,还见证了从秦到五代十国的兴衰。

朝末年,刘邦率兵攻入咸阳后,亡国之君子婴就把这块"天子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就把它作为汉朝玉玺,珍藏在长乐宫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位,逼迫当时掌管玉玺的孝元太后交出玉玺,这位刚烈的太后一怒之下把玉玺扔在了地上,玉玺就这样被摔掉了一角,后来虽然用纯金把它补全了,但还是因此留下了瑕疵。汉光武中兴后,传国玺便归了刘秀。东汉末年,玉玺在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王圭携帝出逃时失踪。汉献帝时,董卓作乱,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在城南甄宫中井内捞出一投井自尽的宫女尸体,其颈下系着一朱红色小匣、里面装的正是传国玺。从此之后,传国玺为各路诸侯争夺的对象。三国归晋后,传国玺传给了西晋末年,玉玺随各国的相互残杀不断易主,最终归东晋所有。后来,传国玺经过了的更迭,落入。在唐朝武则天执政时认为"玺"字音同“死”,所以将其改称为“宝”,并世代相传。唐末,天下大乱,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上玄武楼自焚,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传国玺从此便失踪了。此后出现的玉玺也都是历代的仿制品了。

不同玉玺的功能

明清时期,历代皇帝都拥有不止一枚玉玺,不同的玉玺大都有不同的功能用途。

《万历野获编》中说,明朝皇帝原本有十七枚御玺,正德九年的一场大火中损失了一些金制的,嘉靖十八年又刻了七枚,一共二十四枚御宝。这其中,有一枚“皇帝奉天之宝”,用于郊祭、斋醮时使用。据说是唐宋传下来的,是御玺中最大的一枚。祭祀山川鬼神的,有一枚“天子之宝”。一枚“尊亲之宝”,给太上皇、皇太后、太皇太后上尊号的时候使用。还有一些专门用途的,比如一枚“御前之宝”,用于宫中收藏的文物,或者箱柜的封条之类。一枚象牙刻的“御药谨封”,是御药房专用的御玺。封赏外夷的,有一枚“天子行宝”。调兵的有一枚“天子信宝”。使用最多的几枚御玺分别是诰书用的“诰命之宝”、敕令所用的“敕命之宝”、奖励臣子用的“广运之宝”等几枚。一般情况下,每年要用到印玺三万多次,消耗的印泥价值六十多两银子。到了年终,尚宝司的女官要汇总当年御玺的使用情况,记入档案。

玉玺用料及规格

清代以满汉两种文字镌刻于玉玺之上。

表清王朝最高皇权的清二十五方传国宝玺中,有13枚都是青玉玉玺,所以玉器专家都称和田青玉为“帝王之玉”,寓意着基业长青。顺治帝的印章大约是20方,我们能看到的实物是木头做的,非常朴素,但是印模刻得非常好,在书画上也能够看到。康熙的玺印有120方左右。玉质、木质、石质等各种质地的都有,而且雕刻比较精。雍正帝的玺印稍多一些。乾隆元年对雍正的宝玺进行清理,得到的数目是204方,分装在39个匣子里。雍正的印章大部分都是用当时比较流行的石材——寿山石刻的,占90%,都很朴素。乾隆玺印就更多了。乾隆一生共刻制1800余方宝玺,比整个清代其他所有皇帝的玺印的总和还多。

中一枚“自强不息”玉玺还是比较接地气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国玉玺发展史:唐末失踪,明清时已经不需要
皇太极所得“传国玉玺”考绎
传国玉玺几经转手 现在何处
谁得到它就是天命所归,后世曾数隐数现,至今下落不明!
传国玉玺
“天子六玺”是哪六玺?包含传国玺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