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珐琅彩瓷——古代中西方瓷文化的交融之物|惜寒说史

 2019/12/1810:10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即是一种手工艺术也是一种民俗文化。中国的陶瓷工艺生产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整个中国历史都伴随着陶瓷文化的身影。随着科学进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汇,中国的陶瓷艺术也在悄然改变。到达清朝,西方文化涌入中国,陶瓷器上也多了西方文化的身影,最具代表的莫过于色彩艳丽美轮美奂的珐琅彩瓷器。

一、珐琅器与瓷胎画珐琅

1、珐琅器

珐琅又名“佛郎”、“法蓝”,是一种抗氧化保护性彩色涂料,涂于不同材质上经过烧制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如搪瓷、景泰蓝、广珐琅等均为珐琅制品。根据制作技法不同,大致可分为掐丝珐琅、嵌胎珐琅(即内填珐琅)、铜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等。

珐琅器的制作,最早是唐朝从“大食”(唐宋时期对阿拉伯地区的称呼)传入我国,珐琅器的制作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元朝以后,大量阿拉伯匠人进入中国,建立“大食窑”烧造“大食窑器”即珐琅器。至明代,宫廷开始广泛制作应用掐丝珐琅,景泰时期的掐丝珐琅最为出名,即人们俗称的“景泰蓝”。十五世纪中叶,欧洲的佛朗德斯发明了画珐琅技法,流入中国后逐步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珐琅彩瓷。

2、瓷胎画珐琅

画珐琅技法,十五世纪中叶创造之初是为宗教所服务,多用于十字架以及一些宗教金属器皿之上。十五世纪末期,法国中西部城市里摩居以内添珐琅工艺为基础,将画珐琅发展成装饰性的工艺品,里摩居也因此成为画珐琅重镇。清朝康熙年间,随着东西方贸易频繁,尤其是清朝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后大量西洋制品涌入中国。西洋珐琅也借着这股贸易的春风,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

随着对西洋珐琅的传入,中国吸收在铜胎上画珐琅的技巧,在瓷胎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称之为“瓷胎画珐琅”也就是我们现代人认知的珐琅彩或珐琅瓷。珐琅彩与珐琅器最大的区别在于技法之上。珐琅彩作为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一经问世就风靡全球,深受东西方人民的喜爱。

二、珐琅彩的发展

1、康熙时期

康熙皇帝是一位开明的皇帝,对近代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紫禁城常有传教士进出,讲解西方发展起来的近代科学的场所,如仪器制造、西洋乐器和科学技术等。西洋画珐琅也有这些传教士带入皇宫献给康熙,康熙对这些色彩艳丽的玻璃金属制品十分喜爱。

也因此在皇宫内专门设立珐琅作,研制用中国烧瓷手法与画珐琅技法结合创造中国的珐琅瓷器。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曾经记录道:“康熙皇帝对我们欧洲的珐琅器以及画珐琅的技法着了迷,他早就为此在宫中设立的作坊,想尽办法也要引进这种技法。由过去瓷器上用来施彩的颜料,以及一些进贡的欧洲珐琅器,制作画珐琅这件事变得可行。”

在珐琅彩瓷的草创阶段,原制作掐丝珐琅的工匠以及来自景德镇的瓷匠成为第一批被募集的工匠,参考从欧洲传入中国的画珐琅制品,使用中国本土的掐丝珐琅及瓷器颜料来复制。由于是草创阶段,从色彩搭配、纹饰布局以及款式内容样式上,均摹仿铜胎画珐琅的效果,因当时的所用瓷胎内有釉、外无釉,俗称“反瓷”。到了康熙末期,广东地区大批制作珐琅工匠涌现,制作珐琅的原料以及成品也大量被引进,当地官员频频向康熙帝举荐能做珐琅画的工匠,为瓷胎画珐琅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2、雍正时期

雍正皇帝,是一位勤俭节约的皇帝,同样也是一位艺术品位极高的皇帝。他在圆明园设立珐琅作及造办处,调遣全国各作坊工匠于其内,长居圆明园的怡亲王胤祥为主要负责人。圆明园本就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瑰宝,在其内生活的雍正帝从中获得了大量灵感,并将其融入画珐琅器物中,这也区分出了他与康熙帝艺术成就上的不同。

这一时期的珐琅彩瓷,主要使用了明代的甜白胎和景德镇的精致白瓷胎,经过康熙朝在技术上的积累,创烧出了许多前所未见的新颜色。有了洁白的瓷胎和更多样化的颜色,创作出的珐琅彩瓷别有一番风味。雍正皇帝艺术品味清新脱俗,经常亲力亲为的参与珐琅彩颜色的调配与纹饰的选择,要求“细致”、“秀雅”。这时期的珐琅彩瓷,依旧是技术上源于西洋,器型和纹饰上都还看不出明显的欧洲风格。

3、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经过康、雍两朝的发展,珐琅彩技术达到大成境界。这一时期,人物画的作品一下多了许多,人物题材包括中式和西洋式的,画法上除了中国画外,还引入了欧洲油画技法,这是康、雍两朝前所未有的。传统中国画法采用的是点、擦、勾、皴,而对欧美人物瓷胎画珐琅则采用无骨法,人物高鼻梁眼窝深陷,面部具有纵深、阴影、光感和立体感,与以往五彩、三彩、青花的平填色彩存在很大区别。

这个时期的西洋人物瓶,也有许多宗教题材,但有鉴于,清廷不允许天主教、基督教在满人之间传播,这些宗教题材也为此做出了改变,如乾隆珐琅彩西洋人物开光绶带耳葫芦瓶,取材于欧洲的“圣母子”主题,但形象上已经看不出宗教色彩。嘉庆皇帝登基后,就停止了造办处珐琅作的工作,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就此终结。

三、中西方瓷文化的融合

1、欧洲的瓷器情节

近些年的海洋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唐宋时期,中国的瓷器就已经远销欧洲大陆。在瓷器出现前,欧洲人的餐桌上使用的多是粗糙且卫生质量不合格的陶器。贵族阶级虽然使用银质器皿,但银器不耐氧化,使用久了容易生锈发黑。中国无瑕无垢、冰清玉洁并且极其卫生的白瓷餐具一经登陆欧洲,就迅速风靡整个欧洲,欧洲人视白瓷为“白色黄金”。

马可波罗游记对瓷器好处宣扬的刺激下,欧洲人疯狂的想拥有属于自己瓷窑,其中以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的美第奇家族最为狂热。十六世纪后期,这个家族在佛罗伦萨的鲍博利公园建窑,正式开始仿制中国瓷器。美第奇家族花费巨大财力,经历重重困难的试制,其制作瓷器造型、釉色上已经十分逼真,只是胎质上还有所欠缺。1587年,美第奇家族的掌权者法兰西斯科离世之后,缺乏资金支持意大利陶瓷仿制才停止下来,共留下60多件作品。 

2、文化的碰撞

意大利虽然失败了,但却为其它国家开了一个先河,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纷纷加入模仿中国瓷器的大军当中,试图能破解中国瓷器制造的秘密。随着东西方贸易的频繁,大批工匠来到了中国,想要近距离的探究一下中国瓷器的制造过程。除了工匠,这些国家还派出了间谍去,专门打探中国瓷器生产的秘密,这一重任落在了传教士的身上。景德镇一个陶工圣会的牧师-传教士殷弘绪(本名昂特雷柯莱),他除了传道还秘密地探询景德镇烧瓷的秘方。

中国画风,讲究清新淡雅,色彩浓则不艳、淡则脱俗,讲究是一种意境。而欧洲人对色彩的喜好则是浓艳,色彩丰富分明,贴近实物贴近真实,意境次之。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小小的瓷器上发生了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使的珐琅彩这一艺术精品的诞生。

它即具有静物画的用色、样式,西洋风景画的透视和油画人物的效果,又兼备了中国画意境,不论你的文化背景如何,都能给你美的享受。这正式无论何种文化、何种信仰,最终都是殊途同归,不分国界。画珐琅,起源于欧洲,却因欧洲工匠们的瓷器情节,在东方土地上生根发芽。也因中国工匠对美丽珐琅的喜爱,才在东西方众多工匠呕心沥血的研究中心将,东西方文化完美融合唯一。

四、结语

抹去历史的灰尘,惊才绝艳的珐琅彩能够诞生,不得不说有着康、雍、乾三位皇帝的一份功劳在其内。没有他们对西洋金属胎珐琅制品的喜爱,就不会用宫廷造办处珐琅作这样的机构出现,更不会有人有能力和财力将珐琅移植到瓷器上去。康熙朝尚数探索、雍正朝典雅清新、乾隆朝更侧重油画效果,这三代风格侧重不同,各有特色

可见文化的传播,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需要于本土文化融合改变才能的以弘扬发展。任何一种文化,如果故步自封最终只会没落,唯有打开大门,融合其它文化,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代珐琅彩文化知识:清代珐琅彩艺术的审美与鉴赏
广彩瓷器述说前世今生:绚彩华丽 金碧辉煌
瓷器珐琅彩、粉彩、洋彩如何鉴定不同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十五)雍正洋彩知多少?
台北故宫最美的洋彩、琺瑯彩,全在这里了
寻花问草,辨色识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