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盔甲的打造,有的用皮,有的用铁,猜猜宋朝用什么

2019/12/1816:41

在古代战争题材影视剧中,战场上的将军为了抵御冷兵器的伤害,往往身披重甲,头戴金盔,那么几千年来,盔甲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中国古代将头盔称为胄,盔甲往往称作甲胄。春秋战国时期,将士多穿皮甲胄,当时的札甲成为非常成熟的甲式。它是由表面涂漆的皮片编缀而成,身甲甲片为大块长方形,袖甲甲片较小,从下到上层层反压,以便臂部活动。另外,春秋战国时期也为战马装备了皮甲胄。这应该是最早的马甲胄。

到了秦代,札甲的长方形甲片已经日趋细小,从而更贴身和灵活,同时编缀技术也出现了阴线和阳线的区分。阳线在东周札甲的胸部以下和袖部已经使用,适用于臂、腰之类需要活动的部位,特征是甲片间有一段较长的纵向绳段。阴线则是随着札甲胸背部制作得更为精细出现的,特征是甲片表面只露出几个极短的绳段,甲片间上下左右完全固定,适用于胸、背之类不需活动的部位。

至西汉,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铁甲胄逐渐取代了皮甲胄,分化为精致的鱼鱗甲和普通札甲。鱼鳞甲所用甲片可超过220片,叠压密似鱼鳞,堪称精品。但鱼鳞甲从未普及过,札甲一直是士兵抵御冷兵器的标准装备。

魏晋南北朝是甲式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接踵出现了筒袖铠、两当铠、明光铠。传说诸葛亮的筒袖铠能抵御拉力近670公斤的强弩射击,体现了当时对铁甲质量的重视。另外,南北朝时期多骑战,战马也披上了重铠。具装铠与以往的马甲胃相比,设计完备,称得上是完整的马甲胄。这使得中国的重骑兵先于欧洲900年诞生。

唐时期最著名的甲是明光铠,由4块底板组成身甲,胸背各2块,每块上有一面大圆护。由“明光”之名推测,圆护应由质量较高的钢铁制成,底板大概是皮甲。明光铠将护臂和延长的护腿纳入甲式基本要素,对后世甲胄的设计有重要影响。

唐朝末年,整体化的身甲被札甲取代,经五代至宋代,再次形成了成熟的制式。宋代甲胄通常只分成胄、护臂和身甲三部分,身甲为山字形,融合了身甲和护腿,在肩背腰部绑紧。甲按材料分为铁、皮、纸三种。纸甲的发明源自唐末,宋明两代成为军队的标准甲式之一,由厚皱褶纸制成,具有一定的防潮湿能力,除轻便外还兼备“劲矢不能洞”的坚固,曾有一次定制3万套的记载,也曾有一地方官申请拿100套铁甲交换50套优质纸甲的记载。

当14世纪的欧洲逐渐兴起由大马士革钢制成的可重达30公斤的大白盔甲时,中国明代却在将铁甲胄重量冲至28.5公斤的历史新高后,因火器的发展而向轻便过渡,重甲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至清代就以轻甲为主了。三国时期由西域传入可防远箭的锁子甲,始于明代沾湿可御远枪的绵甲,都成为清代的主力甲式。头顶高缨尖胄、外套嵌满铁钉的宽大绵甲、内穿铁环连缀之网甲的八旗铁骑成为清廷武功的象征。

甲胄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在枪炮威力大幅提升的排挤下,当连轻甲也变成累赘的时候,新式军服包括防弹头盔、防弹背心的形成,就顺应历史的需要登上了历史舞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重骑兵铁甲的重量
别让电视剧骗了 看看现实中的古代铠甲有多厚?
古代历朝主要盔甲一览,帅气逼人,想给自己来一套
冷兵器文化大盘点:中国历代铠甲大普及,看完后你就可以穿越了!
中国历代盔甲趣话
壁画中的中国武士“山文甲”真的存在过吗(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