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拳与学哲学(二)

当然,两者有联系。人生论的中心是“立人极”,其内容是:“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之矣,五性感动万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原著: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而主静(原著:无欲故静),立人极焉。”这是论述儒家的人生观。既是圣人立的人极,自当人人恪守,所以又说:“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只要依照“人极”去修养,就能成伪君子,就能吉祥:反之,则沦为小人,陷入凶邪。清人张博行编辑的《太极图详解》对此有详尽的解释。在解释“立人极”这一节时,说了一句重话:“人极不立,而达禽兽不远矣。”话说的的确很重,足见古人重视人性的修养为修身齐平头等大事。

其实,上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哲理,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某种哲理在形事为人只不过自己不太明白罢了。正如“系辞”所言:“百姓日用而不知。”就说太极拳,从哲学角度看,他好比是一部哲学著作,其拳架、推手都是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的变化,一举一动都渗透着哲理的韵味,一切都在“一阴一阳之谓道”“唯变是适”的太极思维中进行。换句话说,是太极拳这一载体,胸哲学的思维探求人与人的奥秘,即探索、心灵整体健康,探求青春常驻,返老还童;探求修身炼性,确立人极,完美人生,乃至探求心灵升华的奥秘。一句话,被称为哲学拳的太极拳,是,实在是哲理与拳法融为一体的哲学教材。

因此,练太极拳婉似学哲,但为了学得好,又必须读一点哲学书,懂一点春秋之道,要把太极拳的过程作为学习传统哲学的过程,作为接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的过程。人们说,学练太极拳能改善人的气质,其原因就在于传统哲学有潜移默化的育人魅力,故而练拳就是恋人。

可能有人会说,我只喜欢练拳,并没有学哲学,拳是一样练得很好吗?不错,你的拳练的好,功夫高,但不能满足于停留在“武”的层面上,应当提高自己的价值取向。值此新时代的盛世,要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争取成为一个知书达理、才智双全的智者,否则充其量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

写到这里,想起了一代宗师孙碌堂在记载他专程到山西请教宋世荣前辈的故事。当时孙先生的武功已达化境,小腹坚硬如石,能仆人于寻章之外。他问宋前辈:“鄙人可畏得拳术之内功呼?”不料送前辈却达:“否!否!汝虽气通小腹,若不化坚,终必为累,非上成也。”

孙碌堂马上追问:“何以化之?”宋世荣说从儒家的“中和”“文艺”等问题谈起,然后说:“拳术中亦重中和,亦中文艺。若不明此理,即炼至捷如飞鸟,力举千钧,不过匹夫之勇,总不离外家。”孙碌堂闻听之下,大为感慨,他说:“余敬零之下,始知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表示要记取“前辈之教训”。(见孙碌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这也故事的主人翁,都是名动一时的武林大豪,尚且津津乐道要读书明理,要知天道与人道,不可程匹夫之勇,何况我等练舞大众,更应奋发图强,不断提升自己品味。

而且,如今时代不同了,更应有新的作为。在这里我想借用武派太极拳当代传人吴文翰先生的一段话,吴先生说:“由于时代不同,今天的太极拳家以及研究者,应不同于旧时代的太极拳家和研究者,所以还要加强自身政治上的修养,才能使太极拳,才能使太极拳很好的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北京体育大学版)

时代的不同,给太极人士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是学拳应与学文化哲学结合,练拳应与练人结合。练拳不能单单局限在“拳”上,还应从拳的哲理中吸取养料,陶冶自己,叫做练拳又练人。当然,练拳的直接作用是养生健身,到健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形事为人,所以“练拳又练人”是当代太极人士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应当用人文的视野看待太极拳,用哲学的思维练习太极拳,用哲学的要是开启太极心法之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太极拳概论
浅谈太极拳的哲理内涵
哲学思想一一在创编太极拳及其发展、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
太极练习
一个“松”字,误导了千万个练功者(孙建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