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逸太极逸武堂拳语分享

习练太极拳的小秘诀其实就是如何使气能往下松沉。

1、松肩:不论是行拳或日常生活工作中,都尽量不使突肩,内气才不致被提起。

2、手臂上举尽量不过肩,且手肘务必要垂肘。

3、行拳或日常生活工作中,全身尽量要放松,尤其不出拙力,手臂上举或提物时,仅出能悬在指定位置的力道即可,多余的力量尽量以意导松。

4、立身要中正:身体倘未能与地面保持垂直,身体某部位就会僵硬,进而容易造成气滞之情事。

5、脚分虚实:虚实分得愈确实,腰胯愈能放松,而上半身的气也愈能过带脉往脚下松沉,进而与地气结合,往下长根、往上长劲。

练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松腰敛臀,主宰于腰而带动四肢,全身一动无有不动。

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根因是脊椎排列紊乱、错位、椎矩缩短等。而太极拳最基本的动作要求是撑直脊椎,背部拔长,腰如轴立,立身中正,头上顶而减轻脊椎的压力,腰部带动全身,腰肌、脊柱在运动中缓慢的进行拉伸、旋转,从而防止脊柱退化性变化,缓解颈椎、胸椎、腰椎疼痛、变形,腰肌劳损等疾患。

练陈氏太极拳一定要体悟阴阳对应的关系,在行拳走架过程中,尽量用意念照顾到周身,要有八面支撑棚圆的拳意,也就是八面牵扯,互相照应,平衡稳定,虚实相称。

在往一边运劲时要想着另一边扯着点、往前打的时候、后面要扯着点,往右打的时候,左边要扯着点,左手往上推时,右胯要往下沉着点。即要八面支撑、八面牵扯。

这样打拳就可以让自己做到身法中正,气势饱满,各个方面都有掤劲,周身又松又掤,松透掤圆。

〈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筋骨要松,皮毛要攻。就是说凡是有皮毛的地方都要有向外撑的劲,周身都有弹性,都有掤动,才能气势饱满。

所以,个人觉得打拳一定不要着急,要注意松与掤的关系。要在松透掤圆四个字上作文章。

总之,打拳要八面支撑、互相牵扯、互相照应,用意念把身体各个方面都要照顾到,充分揣摩和了解太极拳的阴阳互根的对应性。如此,则明拳理矣。

要想练好陈式太极拳,

一定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细抠拳谱,守规矩;二是要精通拳理,找规律;三是要钻研拳法,懂劲道,

四是要揣摩拳路,熟身法。

常言打拳三个圈:

一是大小动作自身处处都要旋转。

二是大小动作所走的路线,非圆即弧,绝无直来直去。

三是定式全身处处掤圆。

修练太极拳的目的应该是:

一要把肌肉练柔

二把筋脉练长

三把关节练开

四把骨骼练硬

五把神经练灵

六把心修的更慈悲,只有心慈悲才能通悟一草一木,以及所有的生灵,才能正大光明,感动自己的肉体,身心得以升华,步入大道太极的境界!

站桩功,论松紧与静的关系!松的是形,紧的是筋,静的是心!

紧(筋)在松静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整体连接作用,筋是人体的生命线。人体的支撑是由十二根大筋支撑的,有砸断骨头连着筋之说,骨头断了能爬行,但是筋一旦断了,连动都动不了。所以站桩一定要拉筋,拉筋同时带来筋伸骨缩,增加了骨头的密度。滋阴壮阳。拳论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不能松,劲就会僵,气血就会滞,劲僵滞就不能做到一气贯通。所谓“气血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气血遍身躯不少滞”,这串珠子是用一根线串着的,线不能断,线断了珠子就会散落。这根线就是"筋"。

要想练出一个整劲,就像线串珠子一样,先从这根线(筋)练起。所有的动作,要由内劲带动,所谓内不动外不动,以气血运身,内气鼓荡,外形饱满。站桩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筋养气,气养血,血养筋。从技击方面讲,力生于骨,而连于筋,筋长力大,骨重筋灵。从治疗方面,肝主筋,筋是百病之因!由起看来,筋在人体站桩中的重要性。站桩是动静两大类,光静不动,少了一横。

站桩要站活桩,桩中有开合、有阴阳虚实,不要站傻桩,死桩!站桩要拉筋,松紧勿过正。阴阳求平衡,虚实得中平!站桩是个宝,拉筋最重要。

太极拳它是一种化繁为简的生命艺术,让我们从庞杂的漫无目的压力和杂乱中,沉静下来,解脱下来,见到“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减少不必要的能量的损耗,做真正的自己。我们“云手”,挥去的,就是眼前的迷雾和庞杂,我们的“无极”,就是让我们更加通透,我们“行气”,就是运化全身,通畅无碍,更加的自然。

一卷书,一套拳,一盏茶,靜度着简单的春秋。看遍尘世中的阴阳,远离浮华,虛领顶劲,气沉吐纳,空山鸟语,松竹古寺,溪泉飞瀑,映山红遍。作壁上观,偶游其中,乐而望返。春雨菲菲,心逸春眠,坐而静桩,竟觉俗些真好!静开静合,任督而络,手而麻酥,腰背热滚,转而安生。

岁月终久是静好!

太极拳术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

历代前辈都说:虚实不分,举步艰难。我们称为上步如打夯,虚实分清,迈步如猫。虚实不分,上身不正,颠覆必生。虚实不分,腰腿僵硬,打拳如小孩耍辊。

所以,学习太极拳猫步十分重要。

所谓练内力、内劲、内功,其实就是身上的整劲能够通过练习达到贯通。第一感觉是身体内部出现一股新的力量,在体内不停地涌动、流串,且又储存而不疲累,此时能意识到自己追求的内劲出现了。练功者心情豁然开朗,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多练习,多感悟,内劲(整劲)自然就来。

分享一个四正手的运用小窍门

棚劲儿命门找环跳,

挤劲儿脊背找前脚,

捋劲儿食指画眉稍,

按劲儿凭栏楼下瞧。

太极腕和太极手小语

练太极拳讲坐腕、瓦楞常,手指微张,这样使肩、肘、腕成为一致的松沉通的整体。如果肩沉了,肘坠了,腕却不坐,掌不圆,指不展,则使胳膊之劲不能成为一家,肩肘之劲也就没有可靠的保障。

腕劲除坐腕外还有顺递缠腕和掌指结合顺缠逆缠,及棚腕,折腕等这些都得在练习中细中揣摩,但太极腕第一要求是要练好坐腕与肩肘的统一。

肩肘腕掌统一了,指不展劲力也同样发挥不出来,所以手指微张的问题也不能小看。练拳时,手指紧合就僵也不适宜把眼光和劲路放远,也不适用于听劲化劲发劲的蓄合和转换。

胳膊作为上身的两扇大门,肩、肘、腕必须成为统一的整体才能发放自如,发人放人,指在最前方,把人发出去没有腕滚出的透劲也不行(如挤,按劲,腕不滚则不奏效),如五指紧合也不行,手指紧合就僵,不利腕部功力和指尖的抖弹劲也是一个整体的配合整劲才能达到力大指稍,发人于外。

如果从表演上来看,五指紧合,手掌立平,不坐腕也没有可观性。推手时,指尖也应如黄医生把脉一样,一接触就将对方的劲路、功力大小听得清楚、明白。

另外,沉肩,坠肘,坐腕,都是加强身体整劲必不可少的动作(关节要求),而瓦楞掌和五指微张(指展)是虚实度的细腻体会(指肚在定式和桩功,走架时都会有微麻胀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值得体悟回味太极拳修炼的真话
身边的武林——内家拳修炼体悟笔记
太极拳前辈精典论著
太极拳的阴阳变化
太极推手的十大阴阳关系
引用 孙氏太极拳修习要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