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惩罚
惩罚
-如果认为惩罚能让对方就范,就是把自己看得比神更高明。
早在1994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走访了12个国家的22个城市,调查了1400多个家庭,研究妇女心理障碍发病的原因,就发现了高比例存在的“家庭冷暴力”。

    我的一位朋友酷爱找人陪着逛街,而且不论于一天的何时出发,都要逛到所有的店铺关门,才泱泱回家,所以她被列为大家躲避的对象。

    某天晚上,这位朋友忽然哭着打电话给我,央我出来谈心,我这才知道,她的逛街焦虑症,是多年来先生的疏离所致。她告诉我,她的先生从三年前开始,忽然对她十分冷淡,她与他说什么话,他都爱理不理,只顾做自己的事情,两个人的言语降到了最低限度。他也不再做任何家务,就是换灯泡、修水管这样本属于男性角色的事情,也是这位朋友一个人面对。她平时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回家,每天做些什么,先生似完全没兴趣过问。先生最近的工作状况,他在想些什么,她也根本无从知晓。

    而且,从三年前开始,先生就不再与她同床。

    为此,她四处调查,可是先生并没有外遇,她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任何原因,他为何疏远她,也许,他真的不再需要家庭和女人了?

    我说,你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他实施的惩罚,出于对你的不满。

    斯金纳提出过一个概念,反感控制。比如说,孩子怕没有零花钱,怕被禁止出门玩耍,父母就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给他零花钱,或者关他禁闭,从而迫使他做出他们理想中的行为。

    但是,即便是身为激进行为主义者的斯金纳,也认为惩罚是一种罪恶。

    当面对 人不如意的行他为,失望、愤怒所驱,惩罚的念头就会占据人们的脑袋。因为惩罚看起来最直接有效,这种力量感,让人会获得一种居高临下的假象,仿佛自己是神,能威慑左右他人。

    斯金纳其实一直认为,惩罚总的来说不太见效,而且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元凶之一。是的,惩罚能获得什么结果呢?是被惩罚者的恐惧、逃避、怨恨……

    自大正是惩罚者的重罪,即便是以教育孩子为名,打骂孩子的父母,究其本质,也不过是图自己心里的一个痛快,并不如他们所言,是为孩子的好。

    我的朋友终于告诉我,先生对她的不满意,主要来自她太重视工作和应酬,而大男子主义的他,更愿意她常常在家中,像个太太的样子。

    其实改 太太的这些行变为,除了惩罚,大有替代的方式,诸如,鼓励相反的行为,或者改变外部环境,搬家去一个僻静美丽的住处等等。当然这些方法要花更多的精力,而且看似效果缓慢,最主要的是,实施人的姿态难免显得很低。

    我的这位朋友反复地问我,究竟怎样才能说服她的先生,放弃他持续了三年的惩罚?

    我也问她,为什么你在冷战中,夜夜逛街。被疏远后需要排遣焦虑,我可以理解,但是,明知对方不喜欢什么,却偏偏为之,这是否也是潜意识中的一种惩罚呢?

    只是,一想到要每天晚上呆在家里,用微笑对着先生的冷脸,我这位朋友觉得为难,这实在太伤她的自尊心了。

    至于这么做的效果呢,我不得不向她坦白,宽恕的本意,才是怜悯与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744,,发现学习的奥秘(三):斯金纳的老鼠
斯金纳盒子:操作性条件反射
教学中最重要的6句话
心理学概论第十一节之学习
心理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
2023心理学考研 | 百日打卡 Day.7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