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好小说 何弘

什么是好小说



  这几天断断续续读完了一部长达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名字叫《百年恩公河》。之前,有同事说写得不错,并责备我等对这样的作品未能予以更多的关注。因此,当出版社的朋友将作品送来时,我利用每天晚上睡前的时间,完整且仔细地对作品进行了阅读。

  这部作品意在通过一个村子在百年历史大潮中的兴衰,来展现形形色色人物的命运,表现中原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并使人洞悉人性的本质、政治的真相和当下的社会与政治现实。在作品的立意和人物及情节的设置安排等方面,这部作品应该说都处理得不错。这种宏大叙事的作品,在近年来中国的主流文坛比较多见,作家们普遍把写人物的命运、家族的变迁、大跨度的历史变革作为小说着笔的重点,大家都在力求使自己的小说成为“史诗”。《百年恩公河》也是如此,而且这也是作者多年有意识的追求。

  但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的却是:小说到底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形式问题是多数先锋作家关注的焦点,对他们来说,故事本身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讲的问题。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也计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作家们觉得读者更关心的也许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形式,而是作品讲述的故事。于是,小说重新回到了讲故事的路子上来。

  诚然,小说要讲故事,但讲故事并非小说的全部。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故事在发生,即使作家全死完了,只要有小报记者和狗仔队在,只要有爱绕舌的人在,故事就永远不会消失,而且会日日出新。所以,如果只是把一个故事讲述出来,作家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呢?

  因此,作为作家,不只是要把一个故事像一个爱唠叨的妇女那样从头到尾复述出来或者添油加醋一番,作家要做应该是有难度、有深度的表达。如果放弃了表达的难度和思想的深度,作家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表达的难度体现在叙事的技巧和策略上。作家的叙事技巧主要体现在视点、视角的变化上。真正的作家总是通过一个限定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并进行表达。这种限定并非自讨苦吃,而是要以此更好地深入到人物的内部,揭示那些不能为大家所轻易发现的东西。但是,目前很多作家所谓的宏大叙事,不过是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把故事线性地向前进行简单的推进,表达的难度由此被有效地回避了,小说于是被化约为一个简单的故事。其次,小说的表达应该是通过扎实的细节完成的。如果一部作品只是靠情节向前推进,作家永远是通过一个外在的全知视角进行叙述,那这部作品就永远只能是一个故事而不是好的小说。通俗小说和作为文学作品的优秀小说的区别在于,通俗小说总是被情节推动着向前,很少或几乎不在细节上停留,故事的刺激和情节的离奇永远是其追求的重点。而优秀的小说则正好相反,它总是驻足于细节,通过细节来传达关于人的一切微妙的东西,来揭示人的精神世界的复杂性。这一切最后体现为一种关于人、社会、世界的意义的追求,表现为一种精神向度。这就是作品的思想深度。

  另外还想说的一点是,现在写实已经成为作家的一种普遍追求。但写实的功力应该体现在作品的扎实、细密上。很可惜,很多作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够,他只是在简单地讲述故事,中间不时夹杂着“皇帝每天都吃饺子”的想象,作品的时间和空间、器物的使用等不时发生错乱,这些对作品都有着很大的伤害。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文学最基本但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如果连这些问题都没有意识或不能很好地解决,就只能在文学的大门外徒劳地徘徊。

  话说回来,《百年恩公河》无疑有着对思想深度的明确追求,作者也在寻求一种新的表达形式。以此而言,作者进行有难度、有深度表达的追求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在表达的难度究竟应该如何有利于表达的深度上,在细节的扎实与细密上,似乎还做得不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说如何才能“吸引人”
战争题材儿童小说的难度
谢有顺 | 再谈长篇小说的写作
叙事和描写
不管纯不纯,优秀的文学小说都要讲好故事
方所·每月一书 | 谦逊的巴塞尔姆和我们为什么要读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