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寿山石文化杂谈

寿山石文化

这几年我是经常碰到一件事情,就是外地一些艺术界的朋友或者爱好艺术品的朋友到福州来,他常常会向我提一个要求,就是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寿山石文化。我经常就拍拍脑袋,我说从何讲起?因为文化是一个被用滥的词汇,后来我想为了便于表达,就把寿山石文化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当然第一个大家想到的就是因为大家对寿山石感兴趣,通常都是对寿山石材质、材料本身感兴趣,为什么产自福州北峰?福州现在因为路好了,从福州市区到寿山石场地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在这个地方出产的印章石为什么能够吸引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玩石爱好者的兴趣?说明这个材料本身一定有它的很高的审美价值,对材料审美这一块是寿山石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个方面,有了材料,它作为一个工艺材料是用来呈现雕刻艺术的一个载体。很自然延伸出来寿山石文化的第二个部分就是寿山石的雕刻艺术,以寿山石为雕刻材料的这一门雕刻艺术,这是寿山石文化的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寿山石作为材料它的被发现,它的源头是作为篆刻的硬材被发现的,这个大家通常都知道,明清“流派印”就是真正的篆刻艺术的兴起应该是元末明初,他的篆刻艺术的兴起实际上正是跟这种印章石被文人、书画家所发现这个机缘是关系密切的。因为在早期我们知道人们的用印无非是玉、铜、金这些材料,都是十分坚硬的,硬度很高的材料,当它完成一个玺印必须得有工匠,通过工艺制作来完成,文人即使到元代的时候像赵孟頫这些书画大家对印章用印的要求高了之后,他想介入到印章制作实际上也是间接起作用,他最多是自己写一个篆文的印稿,再交给工匠去制作,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篆刻艺术它始终受制于工艺的程序没有办法发展起来,传说中是元代的大画家画梅花著称的王冕发现了花乳石。花乳石的特点四个字“柔而易工”它的硬度软硬适中,作为一个文人只要你拿起一把篆刻刀就可以在上面自由表现,这种材料的出现导致了明清流派印波澜壮阔的整个发展进程。从这个角度看寿山石文化的第三个层面就是篆刻艺术。

我们再回顾历史,这是一种对寿山石文化的一种分类方法。但是,从寿山石在生活中的应用来看,实际上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把它分成三部分:我们知道历代的寿山石特别是田黄为什么在群众中有那么高的知名度,很多人甚至把寿山石跟田黄这两个概念经常产生混淆,实际上田黄是寿山石的一个品种,但是因为田黄由于历代特别从清代帝王使用它作为玺印之后它的知名度太大,据统计故宫博物院里边有大量的几千枚以上的寿山石的印章。寿山石作为印章使用进入宫廷,它自然会产生一种我们称之为“宫廷文化”,带有宫廷审美趣味的这一路的风格,这个是寿山石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色。

第二个方面,因为寿山石作为篆刻材料跟文人关系特别密切,它的发现是由文人发现的,当然在整个历史过程中间它最重要的使用者还是文人艺术家,所以不管在印油制作还是在篆刻艺术上体现了文人的情绪和追求,所以又表现为文人艺术的特色,刚才讲的宫廷艺术的特色,第二层有文人艺术的特色。

第三个方面,因为寿山石的发现之后,甚至在它作为硬材被发现之前,它曾经在北方的山上有寺庙的存在,在更早期甚至作为佛教用品都已经被使用了。寿山石历史上寿山石的兴起以后带动了当地玩石热,对寿山石的推崇和收藏的热潮,除了印材制作之外它还可以雕刻成为各种雕刻的摆件、把玩件,在这个层面上更多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从中也涌现了很多能工巧匠,这一块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民间艺术。所以它同时具备宫廷趣味、文人趣味和民间趣味。这又是对寿山石文化的另外一个分法。

通常我向朋友介绍寿山石的时候,更多人感兴趣都是从材质,我们就先聊聊寿山石的材质,它美在哪里?以我的观察传统上中国人在工艺美术上跟西方如果说比较大的一个区别或者说中国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呢?中国人特别注重工艺美术中间的材料审美这一块,那你去好好想一下,凡是中国人推崇的材料,比如说紫檀家具、黄花梨家具,茶壶中间的紫砂、铜壶中间的宣德炉,包括和田玉,中国人喜欢把玩的、喜爱的工艺美术品,它们的材料都有一个共性,这个共性要归纳到很核心就是两个字"温润"。

我经常喜欢思考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什么叫温润?为什么中国人对温润的东西特别推崇?甚至讲到一个人也是讲君子温其如玉,甚至延伸到对人格的评价上都强调温润两个字,这里边再往深里推实际上代表了中国的文化思想,很核心的一个文化思想。从寿山石来看,它的特点恰恰是温润,所以很多玩白玉的人,大家都知道和田玉是以温润著称的,如果论手感很多玩白玉的人,他接触到寿山石特别是像芙蓉石这类的材质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寿山石的温润程度绝对不亚于白玉。我们经常讲田黄六德,实际上就是它的六个特质:温润、细洁、伶俐。你把它讲成六个字也好,如果把六个字再概括为两个字只有温和润两个字是无法淘汰掉的,所以寿山石材质的美感除了它色彩鲜艳、质地通透以外,它跟人是最亲和的,所以任何一个寿山石作品当你抓在手上的时候,它除了作用于你的视觉系统,视觉神经得到享受之外它还服务于你的触觉神经系统,等于得到了一个双重的享受,所以寿山石的迷人之处也在这里,我所接触的朋友中间只要喜欢上了寿山石很少说他将来某个阶段不喜欢了,不会的,他始终会跟寿山石结缘,说明寿山石这个材料确实有它的魅力、有它的迷人的地方。

很可能另外一种观点会认为说如果寿山石文化仅仅是对于材料的评判,不是跟宝玉石学很靠近吗?只要符合宝玉石学的审美特征,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你就会把这个材质弄清楚了吗?实际上不是,温润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这个我们再拿跟西方做一个比较,西方人对珠宝的看法,他多数喜欢一些可以量化的,有标准的东西,比如他喜欢钻石,它的硬度,钻石为什么在西方比较受推崇?因为它硬度高,它的通透度、硬度,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可以指标化的东西,在中国反而是这个标准经常会倒过来,比如说玩白玉,太通透了,并不是最好的,追求似透非透,一种朦胧的、含蓄的、内敛的美,为什么究竟这种美会被认为是一种高级的东西呢?这里边实际上要讲起来虽然是很直观的,但实际上它的背后是一个哲学问题。就是说含蓄、内敛、温润的事物,它实际上跟人的心性是非常协调的。如果按照你讲的表面化一点,你可以说它温润的事物,它对人的神经是一种双向调节,它不会过渡地刺激你,它可以滋养你,所以我们去翻读寿山石在历史上的文献不多,留下的文字记载评论是很少的,但是古人,我们就从古人的一句对寿山石的评价,就可以发现古人在寿山石品鉴方面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级的阶段,有四个字,对材质的评价上有四个字,他说:"晶不如冻",什么叫冻?我们桌子上的这几块石头,从材质上讲都是属于冻石,都还没有达到结晶的程度,结晶是全透明,冻就是似透非透,你用灯光打下发现它是通透的,用肉眼看它是了透非透的,所以晶不如冻这种评价就反映了它背后的哲学思维,一眼可以看穿,可以看到底的东西在中国人看来不是最高妙的,含蓄的才是好的,所以寿山石在温润上面特点是非常突出的,但是有时候事物也很奇妙,反而在当代,在寿山石经营者或者收藏圈子里边古人晶不如冻的标准实际上被颠覆过来了。现在所有结晶的寿山石材料在价格上要远远超过似透非透的冻石。起码反映出两点:一个是现代人的审美又偏向于外在化了,感官刺激的、简单化了、量化的东西,说明当代人们的心性跟古人的追求有一定的背离,喜欢一些外在美的东西,这个已经是题外话了。

我们讲寿山石文化的第二个层面:它作为一个雕刻艺术有什么特色?实际上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对当代寿山石雕刻的整体水平提出一个质疑,认为说你这思想性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问号,每年美术学院那么多优秀的毕业生既然这个领域可以产生那么多财富和价值,为什么不进入寿山石雕刻领域,把你的前沿的美术理念,当代艺术理念灌输到寿山石创作中间?那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实际上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寿山石雕刻跟其他比如现代雕塑或者书画创作最大的一个区别在哪里?就是它是一个不自由的艺术,我们讲艺术创作,讲究自由,寿山石雕刻的价值和它的精神,它的出发点正在这个不自由上,为什么不自由呢?因为寿山石我们刚刚讲,寿山石文化第一个层面是材质审美,就是材料本身是有重要价值的,材料本身是有美感的,每一块用于雕刻的寿山石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如果一个艺术家以我为主,我从自我出发,我要把我的创作理念硬生生地应用到材料上,那么一定造成对材料的破坏,甚至糟蹋材料。我们讲暴殄天物,本身有生命的一个材料被你用非常鲁莽的、非常专断的手法去处理,在雕刻之后不但本身的美感和个性没有得到最大的呈现反而把它破坏、扼杀掉了,所以寿山石的雕刻过程中恰恰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的一个精神,就是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的对话、融合,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个印章,它是一个石头,它当初在制作印油的时候这面是斜的,上边有一层黑色的死皮,但是从它侧面可以看出来这个章料的顶部有红黄色的出现,如果一个艺术家不尊重这个材料本身很可能就说按照我的一个创作稿,我就把它实施到这个材料上,就产生不了今天这样一件作品。我们来认真地看一下这件作品,这个叫取巧雕刻,就是寿山石雕刻的一个灵魂。你看最后雕出来这一只瑞兽,印章下面部分是一种色彩,瑞兽的身体部分是黄色的,头部是红色的,红色的最中央又是黄色,这就是一种巧之极致,也是对自然材料一个最好的,把它的美得到一个最佳的表现,这样的一件作品是无可替代的,是独一无二的。

也就是任何一件寿山石的材料在艺术家动手雕刻之前都有可能存在一种最佳的雕刻方式,最佳的题材和最佳的表现方式,作为一个雕刻家来讲在动刀之前一定要反省一下我是否在“象石”,寿山石一个术语叫“象石”一象抵九工,在前边构思的过程九倍于雕刻的过程,就是我是否尊重这块材料,我有没有跟它充分地对话、充分地理解它,然后找到就像一道数学题可能有多种解题方法,但是一定有一种是最佳的方式,是否确定你自己找到了最佳的一个精彩的雕刻手法,这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一种尊重材料的态度,这种作品基本上我们不敢说没有比它更好的,但是它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呈现方式。

再来看这件作品,这两件寿山石雕刻作品我认为在艺术效果上非常理想,它实际上反映了寿山石雕刻的两种思路,它的作者是陈达先生,也是我们寿山石圈里边公认的修养最好的一个艺术家,因为他本身的身份是一个文人,他是书法家、篆刻家、文物鉴赏、古文字研究,以他的这种修养去做寿山石雕刻,他在整个创作作品的文化契机上是远胜一筹,所以他的作品是很受推崇的,我们来看这两件作品,这件材料是银包金齐降石00:21:50,所谓的银包金里边是黄色的,外边一层是白色的,最初这件作品很有意思的,是他一个学生的作品,当初雕刻的不理想,为什么不理想呢?他从他的思维惯性来讲上面一层白色的皮是非常美的,他舍不得把这些皮处理掉,所以他在上面雕得满满的,陈达先生有一次可能突然灵感来了,他就充分地利用上面一层石皮做成了像一幅画一样的感觉,叫高浮雕,但是这个高浮雕好就好在构图的简练,就是说既尊重自然,也不是说在自然面前束手无策,同时又要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进去,这个融入的过程和结合就是一个艺术家的灵感和修养,就体现在这里。你又不能说我一种雕刻方式,我把这个石皮完全去掉,那是不尊重自然,但是利用石皮过程中间又不能畏手畏脚,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所以寿山石雕刻的难度,如果用一句也是前人的一个名言,就是他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它的可贵之处就是因为它跟普通的舞蹈不一样的就是它戴着镣铐,它在约束中间取得自由,这种自由更加可贵。

我们来看这件作品,这件作品在创作上某种程度讲难度要低于这件材料,因为它的材料本身从形状上看本身就比较规矩,我们讲它是一件规矩器,方方正正,第二个它在色彩上是比较均匀的、一致的,没有翘色,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有利于修养高的艺术家自由创作,所以这件对于陈达先生来讲也是一个创新的作品,他把古代绘画,很多人可能熟悉古代书画的朋友就看出来你这个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里边的两只天狗,他就把古代绘画里边的一个局部运用到石雕上去,但它不是那么简单的,很多人认为那很简单,我去古代美术品中间有很多符号搬到寿山石上,不是那么简单,要有一个结合的过程。比如说这个石头边上有一个小缺口,他用一种云纹,这种云纹在顾恺之这张画上是没有的,但是跟这些线条的结合又是非常完美的,这就是艺术家的手段,你怎么样让不同的符号在一件作品中间达到完美的统一,这件作品我觉得最高超的地方还不在这个上面,因为书画的修养是陈达先生本身就具备的,古文字下面这一块沙地阳刻的是商代青铜器铭文,这对他来讲也不难,他就是把古文字运用到寿山石雕刻和图案的配合,他妙在哪里?当初这件作品,大家翻过来看,这块材料原来是平的,是非常完整的,是没有凹槽的。陈达先生创作这个作品的过程,整个过程我都了解,当初做完的时候他把这个作品拿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看,总觉得这件作品好像他说没有完成,为什么没有完成呢?他觉得这个东西像一块板一样,他后来讲了一句话:"好像器物感不够。"就是器物两个字,因为他雕成一个闭合的形制,当初没挖槽的时候总是觉得器物感不够,换另外一个雕刻家没有这个魄力,因为这是非常好的材料,而且是没有缺陷,很下次的情况下有这个气魄,把这个凹槽处理出来,一下子这件作品整个就显得非常有灵气,像一件非常高雅的器物,在这个地方,在这件作品上反映了对自然的尊重,在这个地方反映了艺术家的修养和思维,甚至是气魄,所以这两件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跟朋友聊寿山石过程中,大家非常感兴趣的另外一个问题,因为收藏这个话题就脱离不了一件作品对价值的考量这一块,很多朋友就问,寿山石的美感很直观,无法是质地、色彩、纹理、造型,美感是很直观的,甚至很多很外行的朋友见到一块好石头的时候他也会发出惊叹,这个惊叹就是给它打分了,说明美感是直观的,但是叫一个对寿山石了解不深的人去判断一件寿山石作品的价值或者收藏价格,真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际上人家讲黄金有价玉无价,就是说宝玉石的价格是相对比较含糊的,实际上在内涵看来在这种含糊之中,含糊的背后还是有它的一些客观标准的,不然的话你作为经营者你怎么经营?作为收藏家你怎么收藏?一定要有一个价值标准在里边,只是这个价值标准的掌握不是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综合的判断,我就经常对一些寿山石不了解但又有兴趣的朋友来讲,我就会教给他们一些,我把它叫做"傻瓜原则",所谓的傻瓜原则就是说是对寿山石价值的一些常识的判断,因为很多人在玩寿山石的过程中间,经常对价值判断的某个环节比较关注,而忽略了其他的环节,在玩的过程中间很容易就是钻牛角尖,陷入一个误区,出不来。我讲的傻瓜原则也好,常识判断也好,就是帮助他们从牛角尖再回到大陆上,这个傻瓜原则讲起来实际上不仅仅是寿山石的一个判断标准,也是所有宝玉石的共同标准,说起来是很简单的,第一个就是纯,纯是纯洁的纯,纯度,我们指的纯度,纯度很好理解。

比如说我们比较这两块材料,如果单独看这块材料的话,我们觉得它纯度已经不错了,下半部白的,上半部红的,色彩已经是很集中了,很干净了,没有黑点,没有杂质,但是当它放在这块材料边上的时候,在比较之下就发现这个红色有暗红的,有浅红的,上边还有很多点点,白色中间有波纹线,它的纯度就不如这个,为什么要讲纯度呢?实际上这个背后都是一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因为自然界中间纯度高的东西是少的。

第二个就是透,透明的透,透也是一个相对的,就是说你一块完全不透明的寿山石价值通常不高的,一块顽石和一块宝石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灵性,这个灵性很大程度人家讲宝玉会通灵,就是跟这个透明度有关系,这个透明度是相对原则,只要有半透明就可以算是符合这个原则了。我们来看这块石头,这块的通透程度就低一点,这块石头透明度比这个高,这块是通透程度最高。

第三个字是鲜艳的艳字,就讲到色彩了,这也很好理解,艳字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色彩的饱和度,色彩本身鲜艳,你看这个黄,它是金灿灿的,非常鲜艳的色彩,跟暗黄不一样,这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艳的第二个含义是指色彩的集中度,你看这一块这枚印章虽然两种色彩,但是两种色彩区分很鲜明,下面白,上面红,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块石头红跟白是搅成一片的,白中有红,红中有白它的区分度不高,不符合艳字的区别,这块石头也是一样,这个白和黄区别得非常鲜明,色彩的区分度很高,一个是色彩的明度很高,一个是区分度很高,都属于艳,刚才我们已经讲了三个字叫纯、透、艳。

第四个字实际上只是一个系数叫做"大",更简单了,就是符合前面三点的情况下越大越好,谁都知道,我们现在不妨从材料的角度来判断我们桌子上的这几枚寿山石。每一块来看,这一件,这些都是好材料,我们相对来比较,这一件纯度很高,通透度中等偏下,鲜艳度也很高,大小适中,基本这四个字基本符合,这件纯度中上,纯度达到中上,通透度中上,鲜艳程度也是中上,特别大,四个标准里边都要符合大部分标准,它材料价值就高。

再来看这块残料,纯度上等,通透度上等,鲜艳度上等,大小也不错,所以这块从材料本身这块材料是最美的,这个标准是很简单的,初学者初学的时候这四个字,在你玩寿山石收藏很长过程中间回过头来还是离不开这四个字,这就叫常识,你具备了常识在收藏过程中就不容易犯大的错误,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不会走牛角尖,这其实是蛮重要的。刚才讲的是材料价值的判断,如果讲到寿山石一件作品的判断就比材料的判断更复杂,因为它加进了工艺。就是艺术的成份,我们就知道艺术的评判是一门更加高深的学问,更何况在寿山石作品上这个艺术水准还要跟材料结合,难就难在那里,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做造化天工,自然造化,这么精美的寿山石是自然界的,是造化的一个精华、结晶,天之瑰宝,这是寿山石价值的一个基础。

第二个方面叫文心文眼,就是它的美是被有文化修养的人,有审美修养的人所发现的,所创造的,是文心和文人造就了寿山石的雕刻艺术。这两个方面造化天工与文心文眼的不期而遇,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寿山石作品的最高价值,所以一个真正完美的寿山石作品是非常难得的,它需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造化天工,一方面是文人的眼光和文人的手段,实际上是天工和能工的完美结合,同样寿山石跟其他艺术门类产生一件好作品难度应该说更大,好作品是更稀有,也就是说它在艺术品市场上它的这种价值承载是更扎实的,它的保值和升值功能应该是更好的,我是这样看的。

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经常也是说杞人忧天也好,我曾经前几天开过寿山石的专栏"石话石说",开这个专栏有两个目的:一个方面针对刚才大部分都在聊这个话题,对于一个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爱好者,他怎么样能够尽快地理解寿山石,而不被一些商家用各种似是而非理论对你的误导,让你进入一个陷阱或者误区,这种事情很常见,商家寿山石经营者由于素质的问题,还有逐利的想法驱使他,他经常会用种种他自己编造的似是而非的理论来掩盖一些真相,来误导收藏者,我写这个专栏一个出发点就是让大家避开这些误区和陷阱,通常是每天晚上针对一个误区或者一个现象。

第二个方面,我实际上对寿山石雕刻艺术创作的现状非常担心、非常不满意,但是我们讲的陈达先生他是一个另外的现象,他等于是一个很高修养的文人艺术家,通过某种机缘进入这个工艺领域,所以他是一个特例,不具备代表性,从寿山石整个雕刻,寿山石现在整个创作队伍,整个雕刻家雕工队伍有个万人,从整体上讲文化素质不是很高。现代社会又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不管从业者里边包括采矿的,处理原料的,还有雕刻的,还有商家,他们心情都比较迫切,或者我们都相对普遍存在浮躁的现象,甚至比如说对于一个采矿的石农来讲,他有时候在切材的时候没有从石头的美感出发,他一味地求大,因为大的材料可以卖好价钱,本身这个原料如果以最理想的充分尊重它、研究它之后很可能会产生一枚非常美妙的章料,但是在他那种简单化的思维和求大、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很可能就把这块石头很好的章材就消失了,这是一个环节,更不要说雕刻环节,很多商家为了尽快流通,什么题材好卖雕什么题材,这是商家这一块,作为雕刻家来讲,他如果头脑里边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的话,很可能就不太去研究雕刻艺术,不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所以会造成大量的对材料的糟蹋和破坏,这个现象是非常让人心痛的,实际上我们来看整个当代的工艺美术界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也不光是寿山石存在的现象,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边有一个比较偏激的一个说法,我认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甚至是一场整个工艺美术运动是一个糟蹋材料的运动,因为在八、九十年代随着开采条件的完善,大量的端砚的端石、和田玉也好,还有全国各地寿山石,还有其他各地印章石的厂区也好,最美的材料都是在这二、三十年,历史上最美的材料在这二、三十年产生了,而恰恰在我们当代一方面创作队伍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另外一个收藏队伍他的眼光也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最美的材料碰到这种时代,实际上是很令人担忧的一个事情。所以,我也经常在各种场合呼吁大家一个是尊重材料。第二个方面希望整个政府有关部门包括整个社会来推动收藏群体鉴赏水平的提高,推动创造队伍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因为作为这个时代我们拥有这么美的材料要对得起这些材料,要创作出能够代表这个时代审美高度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奇石雕刻』通灵莹丽寿山石作品欣赏
敢问路在何方?
解码陈达雕刻美学 | “福泽东方——陈达雕刻艺术研讨会”在福建博物院成功举办
-寿山石雕的文化溯源
[翡玉]发点大师们拍卖的玉石雕刻作品
精美寿山石雕刻作品 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