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即使生活再艰苦,也要走自己的路,一辈子只画农民的大师米勒
?一键关注 喜欢油画艺术的朋友,都在这里。

关注后,可进入华人圈里最好的文化艺术微信公共平台!

与俄罗斯学院派油画大师、油画爱好者互动交流!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Tannh?user, WWV 70, Act II: Entrance of the Guests At Wartburg - Chor der Bayerischen Staatsoper - Classical Masterpieces of the Millennium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半岛距瑟堡和格雷维尔城不远的一个叫格律希的村子里。他的父亲是一个从事音乐、并有较好艺术素养的人,他不仅指挥着一个乡村合唱队而且还搞些小雕塑。米勒的母亲出身在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里,其亲属都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米勒从小就是在农田里长大的,直干到20岁他才正式去学画,所以家庭的教养和劳动的经历培养了米勒朴实勤劳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不过米勒并非一开始就发现自己真正的方向的。米勒17岁那年曾无师自通地画了一幅大画《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画面虽幼稚,却体现了米勒对周围熟悉生活的观察和对艺术的热爱。以后他进入瑟堡画家朗格鲁画室学画。1837年在朗格鲁的推荐下,米勒获瑟堡市政府600法郎奖金而进入巴黎一所美术学校深造。同年又成为当时巴黎著名画家德拉罗什的学生。他最初的老师无论是米歇尔·朗格鲁,还是德拉罗什,传授他的都是学院派的那一套。由于米勒是一个质朴而腼腆的人,所以尽管他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些装腔作态的东西但还是接受了。

他听从了德拉罗什的劝告去参加罗马大奖赛,但没有成功。从德拉罗什的画室出来后,米勒常出入卢浮宫博物馆,向古代大师,尤其是米开朗基罗和普桑学习。他一面学习艺术,一面和一个朋友租房以卖画为生。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画那些受欢迎的布歇风格的作品,甚至这种风格的《卖牛奶的女人》和《骑术课》还在1848年的沙龙展出了。这时的米勒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厌恶他目前的状态,另一方面又不知自己今后的道路该怎么走。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终于清醒了。1849年的一天,他到一个画商家里办事,画商不在,正巧另两个陌生人也在等画商,只听他们指着墙上米勒的一幅布歇式的女人体说:“这就是米勒的画,他只会画这种低俗的画。”米勒羞愧难当,他决定离开巴黎,到巴比松去,即使生活再艰苦,也要走自己的路。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1875年,他61岁时咯血病(肺结核)逝于巴比松。

巴比松的田园劳动者使米勒看到自己多年梦想的升华,使一幅幅平凡的农村生活场面放出奇光异彩。米勒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过,他讨厌“夸张、装腔作势和虚情假意”,他指责那些为了私利而忘记自己品格的人(即那种被社会扭曲和异化的人),因为他们已失去了他们的本性和真实性,而这些正是艺术家所必备的。因此他要求自己一定要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创作。


【俄罗斯菲尔油画联盟】--油画圈的朋友,都在这里。

互动、交流、学习、提升、买卖、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国现实主义大师
永远的米勒一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
米勒《晚钟》《拾穗者》《播种者》
米勒-最受法国农民爱戴,柔和中彰显静谧美感的西方油画大师
[艺术探秘]画家米勒的穷困与惬意 ——你人生确实还有另外的滋味
法国掠影(九)游巴比松画家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