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他能使针发挥那么大威力,而你不能丨正安



一个医生的进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医技,第二阶段是医术,第三阶段是医道。三者相互关联,可以从低往高学,也可以从高往低学。我教你们这一班,是高屋建瓴式的以道统术,这样才是真正的医道。


by 许明辉


许明辉


正安《古典针灸心法与治疗》课程老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1993年拜师国医大师贺普仁,研习“贺氏针灸三通法”,尤以擅长火针而著称; 2004年拜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为师研修《伤寒论》;2011年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特聘为李可老中医学术流派基地传承指导老师。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攻读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博士,师从石学敏院士,研习其“醒脑开窍”,针灸“治神”。


2009年拜道家太上天元脉系第二十四代传人熊春锦先生为师,研习中国传统根文化——道学文化及道医学。2012年拜道教龙门派第二十一代传人张至顺道长为师,修习内丹功法及道医治病。




第一次见到许明辉老师,是在深圳古典针灸二期的课堂上。他一身中山装,站在讲台上,高声亮嗓,正带领大家诵读道医经典。


古典针灸班和其他班级不一样,课时长,十个月,但班上每个同学几乎都从身到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点击阅读:那些学了十个月古典针灸的人都怎样了)。这让我愈发好奇,他们到底从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许老师到底是个怎样的老师,才能做到让这些变化在他们身上发生。


而从一开始接触针灸,到现在传道授业,在针灸这条路上,许明辉老师已经走了整整三十年。


这三十年间,他辗转学习,不停进取,也走过不少弯路,“年轻人不要走我那条路,我那条路太苦了,当然你们也重复不了。我学习的那个年代,很多老一辈的针灸专家,中医大师还在世。他们的医道医术,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巨大。”


他对学生们苦口婆心,“针是有灵性的。每个人的灵性不同,能够激发出来的针的力量也不同,之所以高手过招,飞花片叶都能伤人,就是这个道理。修之身,其德乃真。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德性和智慧,针刺的效果才会随之提升。”



医术


1987年,许明辉从河南安阳中医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驻马店地区中医院针灸科工作。1993年前往北京进修,进修期间,他始终心系传统针灸的学习,在京城遍访针灸名医。


“临走的时候,家里一共600块钱,你师母全给我拿上了,她只说了一句话,你只要认真学,家里你别操心,你说我能不好好学吗?”


经人介绍,许明辉先是找到了“贺氏针灸三通法”的创立者-贺普仁教授。“贺老当时退休在家休养,问我为什么来,我说我就想学好传统针灸”,贺老就推荐他到自己的儿子贺林的诊所里,在诊所里待了6个月,晚上则去贺老家里集中学习。



贺普仁,首届国医大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教授。


他根据中医理论中人体喜温热、厌寒邪的道理,挖掘了几近失传的火针疗法。他对针灸医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病机学说和针灸治疗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根据不同的病症,先用毫针进行微通,再用火针进行温通,最后用锋针进行强通的“三通法”,创建了全新的针灸治疗学说,被命名为“贺氏针灸三通法”。


“贺老家里的免费针灸门诊,他老人家坚持了三十五年,每天晚上6点半到9点半,给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看病。当时我就在那里帮忙,一边帮忙一边学习,前一天晚上学的,第二天就用到医院门诊里边去,技术进步特别快。”


“当时我印象比较深的患者,是一位河北保定涞水县的肝癌患者,35岁,被北京301医院诊断为肝癌晚期,肿瘤已经扩散,无法手术,当时也没有放化疗条件,后来找到贺老。当时贺老一看就对他说,‘不要怕,这个东西并不可怕。首先你不要六神无主,自乱阵脚,自己要先稳住,定住神,然后我才能帮你’。”


“当时那位患者肝区疼痛剧烈,贺老划定疼痛区域,用三根火针,点了三圈,一共扎了九圈,从外到里,患者痛得直冒汗,扎完以后,还没有拔罐,已经出了很多黑血。然后又给他扎了几个重要穴位,蠡沟透地机,扎曲泉,期门,关元,中脘,肝经上的穴位太冲,另外上面扎了支沟和合谷,两侧取穴。”


“我记得总共扎了九次,隔天针灸一次,九次之后,病人的疼痛近乎消失,再次到301医院检查,肿瘤也变成一个小手指头大小,负责检查的医生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说到这里,许明辉忍不住停下来跟学生们分享,“我的双侧取穴手法,双手同时进针手法,都是那时候跟贺老学的”。



张士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京城名医馆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


擅以《内经》“援物比类”之古法,应用太溪等少量气穴治疗百余种疑难杂病,人誉雅号——“张太溪”。


而人称“张太溪”的张世杰老先生,许明辉也跟着在鼓楼中医院学习了三个月。“张老师最擅长的,是用太溪等少量穴位治疗大量疑难杂症。家学渊源,他从小就熟读大量国学经典,像《黄帝内经》《易经》的背诵都是信手拈来。所以他也往往会拿当中的词句考问你,你答上来,他觉得孺子可教,才会指点你,答不上来,以后也别想再问了。”


除了上面两位老师,在北京的一年半的进修学习中,许明辉几乎访遍了所有的针灸名医,包括杨甲三老师,程莘农老师,叶成鹄老师,高立山老师,刘保延老师等众多的针灸大家。


其中有半年,他一边在医院上班,一边四处拜师学艺。“每天早上5点起床,上午看门诊,管病床,下午跟老师学习,晚上看书,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过觉。老先生们对待学生都非常严格,让你背的东西背不出,问你问题你答不出,稍微说你几句,你都会觉得无地自容。”


“不光是技术,从待人接物,到为人处世,再到对整个中医药事业局势的把握,贺老给人的感觉就是举重若轻,如沐春风,是一位真正的大德。而张世杰老先生,则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派头,有真本事,真脾气。学习的过程,需要抱持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学习老师的术,更要学习他的道和德,这才是最关键的。”



医道


那段时间,每天晚上的门诊结束,许明辉会陪贺老聊天,向老先生请教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治好的自然不用说,没治好的我就问为什么治不好,当时贺老就笑,只说我“功力不够”,我那时还不明白,“功力不够”到底是什么意思。贺老就解释说,就是你自身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虽然看起来和我扎的是同一个地方,同一个穴位,然而人体精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实我扎的和你看到的并不是同一个地方。”


“后来我才明白,除了纯粹的技法层面,针法能不能起效,和施针者身上携带的信息和能量很有关系。针灸的“针”,它不仅仅是一个物,更是一种媒介,一种传导工具,可以传导施针者本人的意识和正能量,甚至可以传导天地的能量。”


从那时开始,许明辉开始意识到医者本身功力的重要性。“修之身,其德乃真。要从自身出发,提升自身的能量和功力,才能真正发挥针灸的作用”。


“针是有灵性的,每个人的灵性不同,处理方法不一样,诱发出来的力量,达到的治疗效果也不一样。针灸本来叫灵枢,它就是一个灵性的东西,它并不是普通人想象的,把针扎在肉里就可以了,哪有那么简单。”


在古典针灸的课堂上,许明辉不仅教学生扎针,更多的是教授学生如何在日常起居生活中修身修心,如何提升自身的能量和智慧。他反复强调“你不了解深层原理,不从自身出发提升自己,扎针就只是单纯把针扎到肉里,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要想起效,需要内功,否则就算我告诉你扎哪里也没有用,这个,不然调不动这个能量气场。”


“同於德者,道亦得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你天天念叨但什么都不去做,现代人光为了名和利,都没有去修心、修身,它就起不了这个作用。所以遇到疑难杂症,他就搞不定。搞不定的原因,就是因为自身缺乏正能量。要提高正能量,就要从道德经典里修正能量,平常心。


无论是针,灸,药,还是任何一种治病工具,都要看是什么样的人用。厚德才能载物,有德才能配位。同样的针,在一个人手里能救人,在另一人手里能害人,施术者本身的内功和德行非常重要。


“以道来统术,才能有根,才能够长远,才能够发展壮大。不然这个术就固守在一招一式里面,你很难扩大。所有的方法都是从“道”中来。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这个法生出来以后,你不能随便废掉它,而且还不要违背它,你要善用它,它才能越来越强大。”


传承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黄帝内经· 本神篇》里说得非常清楚,人是由看得见的“阳”,和看不见的“阴”共同构成的,整个宇宙也是一样。有形的东西只占了4%的宇宙空间,无形的东西占了96%,这就应了老子说的“虚无生万有”。所以人生病,显现出来的部分,是由很多我们尚未认识到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作为医生,很多时候,要同时考虑到先天和后天,阴和阳这两部分的因素。先天的是阴动阳随,后天的是阳主阴从。实际上《黄帝内经》里的表述包含了两套系统,一个先天,一个后天,在里面交叉论述,且两套系统不在一个层次上,你看不懂的话,就很难办。以神御形易,以形御神难。这些宝贵的智慧财富,都保存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自名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和精髓就在道。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黄帝四经》里说,“文则明,明则得天,天执一以明三,天明三以定二,审三名以为万事。”实际上就已经讲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过程,只是很多人已经不懂,也不想去理解这些东西了。


而中医,是由道派生出来的,是最接近大道的,最实用的一个学科(文明产生了文化,文化产生了哲学、中医、宗教等),中医它能救人身心,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术,里面有很多跟大道相合的理。(如《黄帝四经》里说:不天天则失其神,不重地则失其根。不顺四时之度而民疾。)所以医被称为仁心仁术,仁从哪里来?五德里面的第一个,仁、义、礼、智、信,那不就是仁德吗?那不就是一脉相承的吗?最核心的不就在道上吗?


所以中国文化又叫道统文化,就在那个道理上,表现在行为上是一种德,具体细分为品质、品格、品行,形相是一种阴阳二,然后是用这个三,这个三是个基础,生万物的基础。另外,人跟动物不在一个层次上,我们把地球上的生物分成人类生物链,动物生物链和植物生物链,这是不同等级的。人类生物链属于天地人三才的范畴,比动物生物链要高出一个等级,现在用动物来跟人相比,它低一个层级,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对动物研究出的东西不完全适合人,这就是现在西医他走偏了,走歪了,越来越解决不了疑难杂症,道理就在这里,这属于方向性错误。


未来我希望培养一批既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及中医,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复兴打下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在未来几年,大家可以看得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更能够看得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届道医会 许明辉医生献宝(增补版)
跟许明辉老师学针灸的日子里,我学到了什么
针灸:跟诊许明辉老师两个月,我都学到了什么丨正安
学了十个月古典针灸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丨正安
许明辉:用针灸接通中国道家思想
国学名家访谈《师说》—专访许明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