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批评监督视作干扰洪涝救援,不是傻就是坏丨凤凰评论

凤凰评论家:ifengopinion

说批评干扰救援,那是玻璃心的错觉,对这种批评抱有敌意,说到底还是默认了彻头彻尾“天灾论”。

文丨熊志


南方的暴雨依旧没有减缓的迹象,长江流域一片泽国。在中部龙头之一武汉,高铁站形似水中孤岛,地铁通道里水流如注,一种全新的城市景观扑面而来。被雨水围困的城里人,没过多久就从看海的戏谑中惊醒过来,此刻他们真正意识到,这是一场灾难。


在不少受灾地区,这场大雨据说是百年一遇,人们自然地将它与1998年联系起来。今夕不同过往,社交媒体上,解放军众志成城的身影流传,新闻、图片、视频实时更新,抗洪抢险的共同体意识变得更加强烈了。当然,人们在调侃“看海”时,隐藏的对防汛应急、管网建设、豆腐渣工程的诘问,变得微弱了不少——灾难很容易让感动变成主流叙事,而追问者则始终面临着这样的拷问:洪难当头,难道不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救援吗?


这是套似是而非的逻辑,由此衍生的对质疑者的批评更是荒谬,仿佛只有上前线抗洪,才有资格来批评,在键盘上追问人祸,纯属添堵和杂音。但可曾想过,让质疑者闭嘴,能够想象的后果只有两个:一,救灾完成后无缝切换到表功模式,治水被当做政绩,灾难走进另一种舆情;二,类似于对武汉130亿防汛建设经费和腐败的追问,将成为不了了之的声音。


面对一场被冠以“多少年一遇”的水灾,声援救援和追问人祸,本身就是硬币的两面,它们一个指向如何应对灾难,一个指向灾难如何发生,无先后之别,无高下之分。对抗洪救灾中感动中国模式的警惕,也不是排斥正能量本身,而是担心正能量被人为制造,被当做掩盖灾致命人祸细节的遮羞布。真正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总是抱持非此即彼的二元逻辑,把问责与抢险、把救灾与查处窝案对立起来,好像一谈问责,就没有精力抢险,一追问经费的来龙去脉,前线将士们就失去了救灾的动力。逻辑混乱到这种地步,实在可笑。


至于指责批评者是键盘党,更是无稽之谈。术业有专攻,国家军队负责抗洪抢险,政府负责协调指挥,媒体负责报道监督,公知负责追问批评,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分工。在抗洪抢险上战略指挥不当,后勤无保障导致将士只能啃馒头,地方主政者对城市规划反思不足等,当然可以批评,而且应该批评。要说有错,那只可能是在事实和细节上犯了错误,而不是有没有批评的资格,拿一句“你行你上”或者“键盘党”往批评者身上扣,不是傻就是坏。


在昨日“凤凰评论家”的推文《淹这么惨,我不相信只有百年一遇这个解释》里,还有人质疑,“前不久法国巴黎淹的很惨,为什么不去抨击法国政府?这是搞双重标准。”论者此语看似在指控批评者“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之态度,其实也是颠倒是非。对中国议题的批评,是建立在地域归属之上的一种权利,生于斯长于斯,所以才会批评。大水围城,巴黎政府也面临着来自民众的质问。是否批评巴黎,局内局外人当然会搞双重标准,这无可质疑。用外国政府也做的不好,来论证这场洪涝政府部门不该挨批,这种逻辑和洗地有什么区别?


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出现一批苛刻的质疑者,不是什么坏事,再尖锐的批评也不会让应有正能量流失。说批评干扰救援,那是玻璃心的错觉,对这种批评抱有敌意,说到底还是默认了彻头彻尾“天灾论”。在“天灾论”者眼里,那些被摊大饼式的城市化硬化的路面,被房地产扩张填掉的城市湖泊,经费遭遇截留而建设成的排水系统,低标准的城市管网,重地面轻地下的政绩考核机制,似乎都统统不存在。掩耳盗铃,只会很快迎来下一个百年不遇。


从1998年到2016年,18年正是婴儿长大成年的阶段,后千禧年时代更是以技术高速迭代而著称,但在光鲜亮丽的城市表皮被洪水覆盖之后,今日之人回忆当年的人与事,多少会生发出“18年改变了什么”的追问。那么,又该如何回答他们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 传 圣 言:人生在世,有三不能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
这是人祸不是天灾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哪有什么天灾,都是人祸!
人生在世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
【纪录片】建国后20年里的刘少奇48《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