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不会带来伤害,控制才会!

/宸音

本文由:周梵(zerofield0)

授权发布


我们越是没有控制的需要,

孩子越能发展出自己的能力,

越能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对孩子习惯性控制的背后是什么?


上周我和先生一起乘飞机出游,在等待办理乘机手续的长长的队伍中,有一对小夫妻、一个奶奶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

爸爸离开队伍准备找个地方抽支烟,小男孩想跟着爸爸一起去,刚跑出两步,就听见妈妈大声喝止他:

“回来!和妈妈站在一起!”孩子愣了一下似乎没有听从的意思,还是想往爸爸的方向奔奔去

“你要是再跑,我就打电话让外公开车过来接你上幼儿园!”

这句话瞬间奏效,孩子蔫蔫儿地回到妈妈身边,脸上分明地闪过了惶恐。

办完乘机手续,我和先生聊起这件事。我们都理解,这个妈妈的本意是要保护孩子,但是她采用了一种控制的方法,逼迫孩子处于自己认为的“最恰当”“最安全”的状态。这种时刻,做家长的,有这样的两个问题需要自我拷问:


    • 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出手控制?

    孩子在队伍里站久了,想要四处活动一下,就这个动作本身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危险,孩子的这个需要可以被尊重。

    然而妈妈已经习惯这种控制性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只要一出现不可控的动作,她都会视为洪水猛兽。妈妈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身边、待在队伍里不动,这是她自己的需要,这样她才安心。

    当我们内在相信世界是不安全的,我们就会无意识地高度警惕,作出习惯性地控制动作,那个习惯性控制的动作似乎成了“必须”和“唯一”的反应,那一刻我们无法想象,还有另外的可能例如:放松一点、微笑着注视就好。

    •  

    是不是一定要用恐吓威胁的手段控制?

    若是确实做不到也可以选择微笑注视,妈妈完全可以叮嘱孩子在妈妈可以看得到的范围内活动,或者由奶奶排着队,妈妈陪着孩子在附近活动一下,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又能满足妈妈安全感的需要。

    我猜那个小男孩一定是不喜欢上幼儿园的,所以妈妈这招才能灵验,但是妈妈没有意识到的是,把上幼儿园作为孩子做错事以后的惩罚和威胁,无疑是强化了孩子对幼儿园的厌恶和恐惧。

    等到他们度假回来,孩子需要再去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当然还是要承担这个“妖魔化”幼儿园的结果,不知道那时,他们又能想出怎样控制孩子乖乖上幼儿园的新招数。

    长此以往,孩子大抵会有两种状态:

    要么会发展出抵御控制甚至是反过来控制父母的本领,来彰显他们的生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叛逆”,要么顺从怯懦,生命力萎缩。

    关心和爱竟成了控制的包装品


    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内在有安全感缺失的漏洞,我们会固着于自己的需要。

    经常无意识地掌控,控制伴侣的行为,甚至希望伴侣最好呈现我们想要的样子,还把这种控制包装成对伴侣的关心和爱,一旦对方没有照做,没有获得期待的反馈,就会充满失望和委屈。

    这也是很多妻子觉得委屈:

    “我为他考虑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却换不回一句暖心的话!”

    她们不了解的是,这当中丈夫完全体会不到

    被信任;

    被尊重;

    被认可;

    在亲密关系里被认可,被欣赏是男人最需要的爱的表达方式,这一重大缺失当然会导致夫妻感情趋于平淡直至干涸。

    所以,保持觉知,远离习惯性反应真的很重要。在准备做习惯性反应之前,给自己三秒钟的延时,把我们恐惧的念头和事实区别开来。

    首先认出自己的需要,放下无谓的紧张,我们才与可能给自己、伴侣和孩子带来更多的允许和机会,体验各自丰盛自由的人生,哪怕是吃些亏、栽些跟头,也不妨碍我们活出自己的生命力和无限精彩。


    没有控制,孩子才能活出真正的生命力


    这次回程的航班上,受周梵老师之托,一路陪伴她的俩宝贝女儿。飞机刚着陆,乘客们都慌着起身拿行李,五岁的妹妹当当被一个大个子叔叔无意中踩了一脚,右脚边边立马红肿了一块,疼得大哭,眼泪吧嗒吧嗒直滴。

    过了几分钟,当我牵着她的小手走出机舱,她一边踮着她的右脚一蹦一蹦往前走,一边还哽咽着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过了一会儿,她停下来甩一甩她的右脚,笑着说“我已经快好了,我甩一甩就完全好了!我以后不会那么快站出来了”。

    说完还从我手中接过她自己的双肩小包背在了背上,牵着我的手继续往前走,边走还开心并且认真地点着头说:“每次受伤的总是我,但是呢,我也是最幸福的,因为,因为我只要一两天就很快好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当当似乎完全忘掉了脚疼这件事,主动提议和我玩起了猜谜游戏。我们取到行李后前往地铁站,当当兴奋地追姐姐时,被自己的鞋子绊倒摔了一跤,摔得还不轻,顿时又哭成个泪人儿,不出三十秒又雨过天晴。

    十分钟之内,当当两次“受伤”,但是这完全不妨碍她穿插持续地体验幸福快乐的感觉,在地铁上的四十分钟都和我们玩得好开心。

    她会时不时地依偎在我怀里,我感受到这坨香香软软的肉肉小人儿在活力四射,那喜不滋儿的小样儿,真的把我们都感染到了。

    可以想象,当当是在被爸爸妈妈信任和允许的环境中长大的,即使受伤也是有价值的经历,信任她很快会好,信任和允许她充分体验自己的人生。

    于是,很自然地,她在“受伤”时,该体验时就体验,该总结时就总结,没有无谓的埋怨、自怜自艾,开心时,纯然地开心。这让我想起周梵老师曾经说过:

    “我的小女儿这几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和姐姐相处的丛林法则。”

    多当小姐妹

    几年前我也亲眼见证过,那时候妹妹还只有两岁,有一次姐妹俩发生激烈冲突,爸爸妈妈做的只是把她们分开,分别给予陪伴和接纳,不会去评判、指责其中任何一个,不一会儿,俩宝贝就又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再后来等到妹妹大一些的时候,姐妹俩再发生冲突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基本不去干预了,任由她俩自行解决。

    我们越是没有控制的需要,孩子越能发展出自己的能力,越能活出自己的生命力,而这些才是他们真正安全真正幸福的傍身之计,这些才是他们活出无限美好人生的保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父母必读】人生第一个7年,要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力
    与孩子沟通时,有可能埋下隐形炸弹
    幼儿园毕业微电影:孩子,我盼你毕业,也怕你毕业...
    【随感】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去幼儿园
    家长怎样做,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华师妙笔-亲子教育]什么是对孩子放养教育?你忽略了关键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