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理解错了“静待花开”的含义,教育的这个误区你一定要知道!

作者丨睿妈

来源丨家长必读(ID:jiazhangbid)


别再用“静等花开”来掩饰教育的惰性。

——睿妈


1


最近,一位5岁牛娃的简历在网上火了。


这份简历长达15页,从男孩的家庭、性格、经历、爱好和父母的教育观等7个方面展现。


男孩2岁开始学诗,4岁半开始学琴,喜欢画画、游泳、下围棋。没事研究一下重力、浮力、密度、热胀冷缩和多米诺骨牌效应,连看动画片都是英文版的.......


最让人惊讶的还是他的书单,英文书籍年阅读量超过500本,光是附件阅读目录就有5页。


很多人看完孩子的简历,哭喊着受到1万点“暴击”。


“我一个985毕业的大学生,简历还比上一个5岁的孩子。”


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这样的孩子,真的开心吗?


同事徐姐看到这条新闻,感叹道:如果当初我也像这个男孩的父母一样,从小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多给孩子报一些特长班,也不至于现在成绩垫底还无一技之长。


徐姐以前是“快乐教育”的推崇者,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从不强迫孩子做任何事。她认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学不学习无所谓,反正该懂的长大之后自然会懂,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当别的孩子三岁都在读诗看绘本时,徐姐家里没有一本书,她说,不想让孩子这么早被学习束缚住。


孩子读小学后,遇到不会的题,经常扔到一边就不做了,徐姐劝说两句,如果孩子还是不做,徐姐秉着“不逼迫孩子”的理念,果断放弃。


有一段时间,孩子喜欢上了钢琴,徐姐很欣慰,儿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于是兴冲冲地给他报了钢琴课。


然而,孩子上了不到3天,就开始抱怨学钢琴太累,说什么也不去了。


好吧,只要孩子快乐,不学就不学吧,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总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


不得不承认,徐姐儿子的童年要比同龄孩子要快乐的多。可是,快乐是需要代价的。


后来,徐姐的儿子小升初,她才意识到儿子和其他孩子差距之大。


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看成绩,还要考验孩子的综合能力。


相对于其他孩子金光闪闪的简历表,自家孩子竟然没有一项可以炫耀的成绩和技能。


徐姐四处求人,才勉强让孩子进了一所普通中学。


徐姐说,她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只追求孩子童年的快乐,反而忽略了现实生活的残酷。


一味主张“快乐教育”的人,思维方式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只关心这棵树苗长得好不好,叶子绿不绿,对于这棵小树能不能适应森林的大环境,经不经得起自然界的考验,根本不去想。


2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下面这段话: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

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

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

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

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

慢慢的看着长大,

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

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

因为他(她)是参天大树


“静待花开”,多么美好的期望,不用去逼迫孩子去做不想做的事情,让他自由成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家长只要在一旁默默守护,静待花开就好了。


可事实呢?


没有家长的引导,孩子会放弃痛苦的学习,选择去做一些让自己轻松愉快的事情。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公平的,但凡取得一定成就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放任自由的童年,只不过是快乐一时的泡沫幻影。往后余生,我们都要竭尽全力去弥补曾经偷过的懒,缺失的弦。


3


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有一期请来了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


晚饭过后,吕思清邀请刘宪华合奏了一曲《梁祝》,引起现场所有人的赞叹。


最有感触的还是王迅,他四五岁学琴,后来中途放弃。


看到吕思清和刘宪华的才艺,他难掩羡慕之情,反复感叹:我特别后悔,当时要是坚持一下的话,起码现在是个特长......


杨颖问刘宪华,小时候是不是被逼着学琴。


刘宪华回答:对,被逼着。一直到我十一二岁,都不想拉,后来我参加了一个比赛,然后从那个时候,开始喜欢上了。


当被问及是否感谢父母时,刘宪华满口回答:“非常非常感谢!”


“是啊,如果他们不逼你,这些东西永远不会长到你身上。”


长大之后,有多少人像杨颖一样感叹:当初为什么没有人逼我一下,导致我现在一无所长。


你以为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不逼迫他做任何事情,就是对他最好的教育。可是你没有想过,当孩子长大之后,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没有一技之长,会很快被周围优秀的人所替代。那时候,他会失落,会自卑,会抱怨父母:当初为什么不管我,不逼我,让我活得这么失败。  


孩子不会自己从一粒种子长成美丽的花朵。想要“静待花开”,就必须提供的肥沃的土壤,默默耕耘,细心呵护。


你只看到了5岁男孩金光闪闪的简历,却没看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从未缺席。


从2岁开始,每天2个多小时的陪伴,从文到武,从静到动。为孩子设计课程,陪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只是默默旁观,任其生长,也许静待的花还没有盛开,就被现实的风霜摧打的失去了活力。


每朵花的品种各异,花期不同,我们父母要做不仅是静静等候,更重要的是勤奋耕耘,及时修剪,确保每一个朵花都能在适当的时候,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的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给孩子全然的接纳、支持和帮助,把我们做父母该做的做好,然后是就是多一份耐心,静待花开——于芮
教育孩子,静待花开,更要学会自我成长(值得发给所有父母看)
放养孩子不管,就是最好的教育?请你一定要明白3点
教育不能等待
如此不堪,怎去静待花开?
就让我们静待花开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