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代十大棋王传》第十章 四省棋王董文渊

第十章 四省棋王董文渊

在中国近代象棋史上,继“七省棋王'周德裕之后称霸天下的棋坛风云人物,当首推被后人誉为“四省棋王' 的董文渊。
他长期称雄于华东的上海和华南的香港一带棋坛,棋艺精湛,绝无其伦,横扫群雄,所向无敌。同时,他不但象棋冠绝一时,还擅长围棋,在世纪年代,曾作为中国围棋队的成员迎战过日本围棋高手,更在1964 年的全国围棋比赛中,战绩辉煌,获得了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
虽然董文渊身怀绝技,棋艺惊人,但遗憾的是他的品行实在太差,恶习又多,终于,曾经辉煌一时的“四省棋王'董文渊堕落沉沦,不能自拔,最后在众叛亲离、举目无助的凄凉孤苦的晚年生活中谢世了。

1919年,董文渊出生于杭州。他的父亲名叫董阿林,原本务农,后来因为逃荒避灾,这才由浙江余姚来到了杭州。董阿林十分勤劳,也很有心计,经过几年的积攒之后,他就与人合伙,在杭州的开元路一带,开了一家“协聚兴' 铜匠店,生活逐渐安顿了下来。

董文渊从小就痴迷于下象棋,心思聪敏,天赋惊人。
幼年时期的董文渊仅上过五年的小学,10岁左右就辍学了,开始在他父亲的铜匠店里学习手艺,闲暇时就在街坊和一帮人下象棋。由于他的棋艺非常出众,弈法精湛, 12岁时就投师到了当地象棋名家“白胡子'潘选子的门下。得到名师指点之后,董文渊的棋艺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两年之后就迅速超过了自己的老师潘选子,威震一方,所向无敌。
后来,董文渊又学起了围棋,还得到了杭州围棋名家关春林的悉心点拨与教诲,棋艺更进一筹,日臻上乘。他以象棋起步,兼攻围棋,用他自己的超人天赋,将二者的弈术原理巧妙地融会贯通了起来,由此进境神速,渐有大成,不久就能够与当地一流的棋坛名家蔡阿福、徐春泉、李嘉春等人相抗衡了,并且屡有胜绩,雄视一方。
16岁的董文渊就以棋艺超卓,登上了杭州城最负盛名的棋楼一一一喜雨台,与名噪一时的棋坛众高手展开了会战,棋锋强劲,弈法精绝,所向披靡,几无抗手,得到了杭州棋界的一致推誉。
这时,浙江省主席张静江的弟弟、著名实业家张澹如经常往来于杭州和上海之间,他一生偏爱围棋,乐此不疲,于是就经常到“喜雨台'棋楼来下围棋。张澹如在“喜雨台'弈棋之时,非常喜欢对那些棋坛高手们下让子棋,这倒不是他的棋艺十分高明,而是一种顾全面子的花招罢了,正所谓:胜固欣然,败亦不耻。在这“喜雨台”下棋的大都是一流的棋坛高手,张澹如就经常执白子让先对阵杭州棋坛“五虎'之中的李友三和关春林。起手让先,那即是表示自己的棋艺略高于对手,若输了棋也不甚丢面子,而且输棋之后,他给对方彩金之时又颇大方,因此很得棋手们的称许。
这天,张澹如在“喜雨台”下围棋时,听人们说起此间有一位少年棋手董文渊,棋艺十分精妙,真可谓出神人化,炉火纯青,就很高兴地让人去找来了董文渊,让他陪自己下棋。
张澹如见他还只有十六七岁的年纪,就提议让董文渊三子,却不料,对局的结果竟是张澹如连输了三局。但由于这次下的仍是让子棋,所以终究不失身份,张澹如的面色之上也还不失风光,虽然输棋,心情依旧很轻松,当即就很高兴地让手下人给了董文渊一笔彩金,口里连声称赞:
“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真是后生可畏啊!”
事后,“喜雨台'棋楼上的人们悄悄告诉董文渊,说刚才与你对弈的那个人就是杭州城里鼎鼎大名的富商张澹如,他可是个极有身份的大老板,以后与他下棋之时可要注意礼节,董文渊听在心里,点头称是。
后来,又有一次,张澹如再次到“喜雨台'棋楼下棋时,又差人找来了董文渊交锋。二人对弈了一局围棋之后,董文渊很有礼貌地说道:“张老板,以后能否有幸向你老请教一盘象棋呢?”
张澹如见他忽然说起了象棋,就笑了起来,回身问一旁的众人道;“小董的象棋下得怎么样啊?'众人大都深知董文渊的象棋功力深厚,所向无敌,就道:“董文渊围棋出众,象棋尤其精绝,威震一方,全无抗手!'张澹如听罢,十分开心,哈哈大笑了起来,连声说道:“此子不俗,若加栽培,将来大有前途啊!'称赏之余,遂起了提携董文渊的心意。
这天张澹如下棋十分尽兴,很是开心,临去之时,董文渊恭恭敬敬地一直把他送到了楼下,张澹如就回头对他说苴:“明天下午到我家一趟,我有话跟你谈。'随即还把自己家宅的详细住址告诉了董文渊。
第二天下午,董文渊依约去了杭州孝女路未央村二号一一一张澹如的家里。
二人相见,一番长谈。当张澹如了解到董文渊仅仅上过五年的小学就辍学了,感到十分的惋惜,嘱咐他要继续刻苦修习棋艺,时时勤奋用功,他日就一定可成大器。临别之时,张澹如送给了董文渊派克金笔一支,另加现金川元,还有一部日本围棋青年新锐木谷实编著的《围棋辞典》,并说,希望他日后好好学习钢笔字,今后有意带他到国外的棋界闯荡一番。五年之后,张澹如果然遵守诺言将董文渊领人了香港棋坛,与许多名手进行了角逐。在张澹如的鼎力资助下,董文渊终于凭借自己精湛杰出的棋艺,开创了一代棋王的辉煌霸业。
1936年秋,杭州市举办了一次全市象棋比赛。这次大赛由城南民众教育馆主办,应邀参赛的是杭州象棋界最负盛名的“五虎一豹'六大高手和后起新锐刘忆慈与董文渊。这次比赛的结果是董文渊一枝独秀,技压群雄,一举夺得了冠军;刘忆慈比董文渊年长三岁,棋艺出众,获得了第二名,屈居亚军。由于董文渊的精湛棋艺惊世骇俗,在众多的象棋高手之中尤为璀璨夺目,所以,赛后,民教馆主任彭桔甫专门请董文渊吃了一顿饭,意示嘉许,欣慰杭州棋坛终于后继有人了。
这一场象棋大赛使董文渊一举成名,驰誉遐迩,名满杭州,成为了江南棋坛之上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也从此开始了他的象棋征伐生涯。
1937年春,基督教杭州青年会根据群众的要求,出面着手举办“华东地区象棋名手邀请赛',特意请来了上海有 “象棋总司令'之誉的一代棋王谢侠逊前来杭州主持赛事。比赛的地点是在青年会的健身房,挂大象棋,出售门票,每张二角钱。参加者都是当时象棋界的顶尖高手,名家云集,精英荟萃,计有江苏象棋名家窦国柱、“山东棋圣'邵次明、福建高手连学正以及浙江杭州的象棋新科状元董文渊。这些人都是名噪当时的棋坛一流的象棋名手,出类拔萃,夭矫不群,代表了江苏、山东、福建、浙江四省的象棋最高水平,真可谓群星集会,盛极一时。
这次大赛之中,董文渊奋发神勇,棋锋犀利,所向披靡,一路过关斩将,锐不可当,最后夺得了冠军,从此就被人们誉为了“四省棋王'。
董文渊成名前后,常去上海天蟾茶楼等处弈棋,由于他年纪轻轻,棋艺超卓,精湛异常,神妙绝伦,因此博得了一个“小杭州'的诨名,和“小剃头'林荣兴、“小煞星'叶景华、“小湖北'雷海山并称上海棋坛的“四小' 威震当地,雄踞一方。从这时起,董文渊正式开始了他的以棋为生的生活。
1939年,张澹如遵守五年之前曾经对董文渊所许下的诺言,特意命自己的账房刘盈丈到上海找到了在棋场谋生的董文渊,和他同乘“亚洲皇后号'大轮船去了香港。
到达香港之后,张澹如就立即安排董文渊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象棋大赛一一“六王夺鼎赛',所谓“六王'就是指在当时棋坛之上最负盛名的六位象棋顶尖高手,这些人都曾经在棋坛叱咤风云,都有过“棋王'的美誉,即:周德裕、钟珍、苏天雄、卢辉、方绍钦、董文渊六位棋王,其中声名最响的就是“七省棋王”周德裕和“四省棋王” 董文渊,这两个人的夺冠希望也最大。其时,周德裕纵横无敌,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象棋大国手了。张澹如刻意安排此次比赛的用意,也就是让自己有意提携的“四省棋王董文渊与周德裕决个雌雄,分个高低。
这次大赛由张澹如出资专门做了大银杯一只,另悬彩金一百元,作为冠军的奖品。
最后,比赛的结果是周德裕略胜一筹,夺得了冠军;董文渊虽然表现不俗,终是棋差一着儿,获得了第二名,但也显示了非凡的棋力。
不久,热心象棋比赛的张澹如又出资制作了纯金奖牌一枚,特邀周德裕、董文渊和钟珍三人参赛竟夺,定名为三王赛'。这次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分先各两局,以积分多少定名次。
比赛开始了,经抽签后确定董文渊和钟珍先赛两局,结果是董文渊旗开得胜,表现神勇,连胜两阵,独得4分,遥遥领先。这样一来,夺冠的形势对董文渊极为有利,而对于周德裕来说就十分棘手了。
这时,明显处于劣势危机之中的周德裕感到了不公平,于是就突然提出了自己不参加续赛的动议,理由是怀疑董文渊以重金收买了钟珍,所以钟珍这才佯败两局,让董文渊轻取了4分;但钟珍在对周德裕的对局之战时,势必将要全力以搏,这样一来就人为地为董文渊最后夺取金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周德裕这时提出的罢赛理由尽管证据不足,臆测之意居多,但根据那时棋界的风气,谁也不敢保证就绝对没有这个可能。
这一回周德裕的突然罢赛,首先就激怒了已经购票的广大棋迷们。他们聚集在文园酒楼前,竭力鼓噪,要求退票,场面顿时一片哗然。
这样一来,负责这次大赛的主事者也都感到为难了,一个个直急得头冒冷汗,惶惶不安,却都束手无策。
正当场内局面杂乱纷纷之时,董文渊突然越众而出,站在楼台上对众棋迷们大声叫道:“各位稍静,我就是杭州的四省棋王'董文渊,请听我董文渊一言,我有话跟周德裕前辈说!”众棋迷正在鼓噪,突然听他这么一说,顿时静了下来。
董文渊见众人稍静,就回过身来对着周德裕大声说道:“周前辈,你既然口口声声怀疑我在这次比赛之中作弊,那么,我们今天就以无弊可作的方式来续赛如何?'
众棋迷们听他这么说,都感十分好奇,但个个浑然不解,都猜不出他董文渊究竟能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化解这一危机,纷纷默不作声地望着董文渊,寂静得没有一个人说话了。
这时,只听得董文渊对周德裕接着说道:“我和钟珍刚下过的两局棋不算,如今,我再单独和你作十局赛,只咱二人来抢这金牌如何?!'这一番话堂堂正正地在众人面前讲了出来,让周德裕也没的说了,一时语塞,只好点头依从。楼下的众棋迷们见这两位最负盛名的棋王要进行十局赛的对决,都十分高兴,纷纷喝起彩来。
经此一场风波,比赛的规程就这样改成了周德裕和董文渊二人的十局决战论输赢。
第一天的比赛,董文渊奋发神勇,一鼓作气,接连战胜了周德裕两局。
第二天的比赛,董文渊再展神威,势如破竹,又再战胜了周德裕两局。
第三天一早,香港的各大报纸都对此事大加宣传:四省棋王'董文渊锐不可当,一连四局,大获全胜,轻取棋坛大国手一一'七省棋王'周德裕!'这一消息横空出世,不胫而走,轰动一时,虽然在倭寇蹂躏的惶恐年代的香港,也还是吸引了一大帮棋迷观众赶来蜂拥围观,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第三天的比赛进行前,双方落座,董文渊举起手掌,以掌心中的醒目题字一一“誓杀周德裕!'故意让周德裕观看,意在激怒周德裕,乘势取胜。这一手虽然卑劣,却一举奏效,果然令周德裕极是气恼,心浮气躁之际竟而又再连输了两局。
如此一来,名扬天下的棋界泰斗“七省棋王'周德裕在对阵“四省棋王'董文渊之时,竟一败涂地,接连输了六局棋。这不啻就是棋坛之上惊天动地的一个特大新闻了,于是,赛场内外围观的棋迷们都惊呆了,几乎不能相信眼前这个万分真切的事实,赛场的气氛顿时沸腾了起来。
当时在场的棋迷之一就有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密功教授,他目睹盛况,感慨万分,即席作了一首“七律'《书赠十三王》,诗云:“龙蛇大落斗方酣,岂看江都促手谈。纵横鸿沟宁肯割,咸惊虎穴竟能探。帅旗势悍赢连六,举箸省名冠十三。从此墅棋身不坠,桃花笑煞老杨坛。'篇末题跋:“杭州董文渊君,拥其四省冠军,战胜周德裕君,连胜六局。同时,两粤亦莫能争。余奉邀观艺,深为叹赏。'
发生于1939年秋的周德裕和董文渊之战,不仅仅是华南棋坛的绝顶象棋高手之间的争雄之战,也是一场轰动全国棋坛的象棋国手争霸战。其时,与周德裕齐名的“象棋天王'黄松轩已然去世,“七省棋王'周德裕40岁,方当壮盛的英年,棋锋正劲,已是华南棋坛之上名副其实的象棋第一高手了;而“四省棋王'董文渊是华东棋坛的象棋第一高手,时年21岁,风华正茂,锐气极盛。两个人的棋艺都正处在巅峰时期。
继第一次“六王夺鼎赛'上董文渊和周德裕的初次交锋,而周德裕略胜一筹,从而夺得冠军之后,时隔不久,二人在“三王赛'上“十局赛'的第二次争雄,何以董文渊突然之间棋艺精进如斯,竟而连胜六局,不但夺得金牌,而且势如破竹,一直杀得“七省棋王'周德裕大败亏输、一塌糊涂呢?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董文渊的头脑特别聪明,棋风妙手万变,极富创新之故。他非常善于因机制变,乘势利导,战略战术,因人而设,所以,他在“六王夺鼎赛' 中首度受挫于周德裕之后,就专心研究了他的棋路特点,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创出了专为克制周德裕的棋路,因此这才致有此胜。当然,董文渊在赛前以掌心写字故意激怒周德裕的卑劣手段,促使其心浮气躁,不能冷静应敌,也是一个很客观的失手诱因。从这一点上来看,董文渊也确实有点胜之不武了。
后来的象棋名家贾题韬也对这次董、周之战作出了精辟的评论,他认为,周君在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和众多名手对局,大多都取得了胜绩,何以独独受挫于董文渊呢?之所以如此,这与董的布局极富创新有一定的关系。
周德裕和董文渊后来又有对局,周德裕略有胜绩,对以往的败绩有所挽回。总的来说,二人的棋力相去不远,都是第一流高手的巅峰境界。
得到张澹如鼎力支持的董文渊深得器重,说得上恩重如山,他的衣、食、住、行全都由张家包揽,每个月还由张澹如支付给他一百元的零用钱,这个钱在当时可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同时,董文渊在平时弈棋所得的钱物,也都全归他自己,张澹如从来都不过问。
其时,尽管张澹如十分器重和厚待董文渊,但董文渊的身份说到底也不过就是张澹如家里的一个门客而已。但这时的董文渊随着胜绩辉煌,在香港棋坛之上极负盛名,驰誉遐迩,逐渐地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随之而来的就是他的忘乎所以和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在他自己的内心深处,总是根深蒂固地觉得张澹如对自己的一切帮助和供养,那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事情,本该如此,无须自己感恩戴德。其次是董文渊逐渐骄傲狂慢了起来;更要命的是他的生活开始了腐化墮落,疯狂地喜欢上了赌博和嫖娼,将自己仅有的那一点点钱物积蓄也挥霍一空了。
后来,张澹如有一次急需现钱使用,就拿出了一只5 克拉重的钻戒,让董文渊拿去卖了,换回一些现钱来。
不料,董文渊卖了钻戒之后,早将张澹如的谆谆殒咐抛在了脑后,丝毫不顾忌张家急需钱用的窘境,而是拿了这一大笔钱又一次鬼使神差地迈进了赌场,尽情地豪赌了起来,如此这般,一来二去,又输了个精光!
脚步蹒跚地走出了赌场,身无分文的董文渊着急了:这回钻戒没了,钱也没了,这可怎么去见自己的老板张澹如呢?于是,他来了个不辞而别、溜之大吉,一口气逃出了香港,潜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杭州去了。
对于这次釜底抽薪、忘恩薄义的不义之举,董文渊竟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有半点的对不起曾对自己有过知遇之恩而且待己甚厚的张澹如,丝毫没有半点的愧疚和不安。一直到他晚年时,董文渊所追悔莫及的仍只是自己当时的一步之差,失去了张大老板这个有吃、有穿、有钱花的大靠山,而不是他自己真正的对不起人家张澹如!他曾对人说:“张澹如是大老板,当时我只要对他说明情况,他仍会要我的。'真是忘恩薄辜、厚颜无耻之尤了。
返回家乡过活的董文渊,生计可就一落千丈了。虽然自己的棋艺和棋名更加高了,可是,当时的杭州、上海等地均已沦人了日寇之手,社会经济状况普遍的很差,生活维艰,他也只能是挣扎在贫困饥寒之中。
当时,董文渊以上海、杭州棋坛第一象棋高手的身份,也只能是在上海的一些茶楼下棋谋生,虽然生计有了着落,但也常常是贏棋得到少许彩金之后,到饭摊上买一碗饭、喝一碗汤充饥度日而已。
抗战胜利后,由于社会经济略有好转,董文渊的生活也曾经一度得到了改善,但他恶习不改,一旦有了钱,就立即急不可待地花在了暗娼身上,就这么挥霍一空,家资殆尽了。
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经济建设处在逐步恢复之中,时局渐渐好转。当时的上海就有许多象棋擂台,于是,时来运转的董文渊又有了用武之地。他作为名震棋坛的“华东三虎'之首,曾经红极一时,横扫棋坛,当者披靡,纵横自如,全无抗手。于是,他的经济收人也随之十分可观了起来,但董文渊不知节俭,总是肆意挥霍,全不顾虑自己将来的生计。
1951年,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震古烁今的天才棋王出现了,就是从广州来到上海的瘦瘦小小的青年人,他的名字叫做杨官磷,比董文渊小六岁,棋艺精绝,出神人化。他在上海工人文化宫设擂成功后,一举成名,迅速地崛起了。不久,杨官磷就以后起之秀的身份向上海棋坛的象棋第一高手董文渊发起了挑战。第一次交锋,杨官磷虽然表现神勇,但仍是棋艺未臻化境,以二负一胜一和的微弱劣势败下阵来。从此,杨官磷返回广州,潜心砥砺,专心研习棋艺,于是,终于日渐精进,颇有大成,达到了第一流巅峰高手的境界。而此时的董文渊仍是腐化堕落,只顾着如何捞钱、享受,肆意挥霍,寻花问柳,没有半点心思精研象棋了。
1952年,棋艺大成的杨官磷再一次雄心勃勃地来到了上海,在“米高扬'攻打董文渊的擂台,二人共弈了十局。这一次的杨官磷意气风发,棋锋强劲,豪情万丈,一举挫败了称雄棋坛多年的“四省棋王”董文渊,以净胜二局的战绩获胜,取代了董文渊的棋坛霸主地位,从而开始了中国象棋史上一个结旧开新的杨官磷时代。
此时的董文渊虽和北方棋坛名手谢小然三战皆平,和 “华东三虎'中的另外两个名家相较,仍旧保持着技高一筹的优势,所以,他的日子也还比较好过。但后来,他在生活作风上终于还是出了问题。
1955年,董文渊被国家司法机关以“玩弄女性'的罪名判了有期徒刑,关押在了黑龙江监狱。
20世纪年60代初,董文渊刑满释放后,重新回到了浙江。
1964年,董文渊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全国围棋比赛,仍是宝刀未老,雄风犹在,一举夺得了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然而,就在这次比赛期间,董文渊仍是恶习不改,因棋品差而被省体委点名批评,并且从此不再起用他参加比赛了。
无可奈何的董文渊只得重操旧业,从此又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凭着他自己高超的棋艺,靠私下与人下棋赌钱过日子。
一代棋王董文渊曾经一度辉煌,独步棋坛,领尽风骚,博得了“四省棋王'的美誉,就因为人品太差,恶习甚多,辜负了一世英名,最终落了个凄凉孤苦的晚年。
据说,他家乡的众多棋友都对他敬而避之,当人们问起是否应当帮助他一些时,几乎是人人摇头,弃之不顾,无人垂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云名手回顾之 “四省棋王”董文渊
象棋最大谜案:谁才是杨官璘之前的天下第一高手?
他曾贵为棋王,晚年却沦落到西湖边摆残局
棋坛历史争议最大的人物,象棋围棋都是高手,却玩弄女性获罪坐牢
【象棋人物】无品棋王董文渊
象棋泰斗杨官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