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争吵化作“笔录”

有一位深圳的家长,两年前找我做过咨询,后来成了极要好的朋友。她家有两个男孩,哥哥9岁,弟弟6岁,平时,舅妈在家里帮忙做饭。话说有一天,这位朋友外出归来,得知家里发生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舅妈、哥哥和弟弟三个人打起来了!

这下热闹了,她回家后,舅妈先和她讲了事情的经过,大致的情况是,弟弟给一位亲戚打电话,本来是问候一下,后来提到想要一个玩具,那位亲戚说,最近不会去他家,没法带给他。舅妈觉得这样不礼貌,让他挂了电话,弟弟没能得到玩具,就开始闹腾,大喊大叫、摔东西,舅妈和哥哥制止他,当然,也少不了要批评他,这个过程比较曲折,总之,最后是乱作一团。

这位妈妈还算沉得住气,听了舅妈的描述之后,一直沉默,弟弟也假装无事,绝口不提。到了吃饭的时候,弟弟绷不住了,开始说这件事情,不过,他重点强调,舅妈和哥哥如何如何对付他,至于他做了什么,则一带而过。?妈妈见此情形,估计三言两语也说不明白,就灵机一动,对弟弟说:既然如此,我找来纸笔,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看看舅妈和哥哥都做了什么。

于是,弟弟描述过程,妈妈边记录边澄清,比如,他说哥哥训斥他,妈妈就会追问他,是因为什么事情,哥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然后与哥哥核实一下,这样,所有的细节都被呈现出来。妈妈说,这个记录,整整用了两页A4纸,足见“案情”之复杂!

把整个过程弄清楚后,妈妈找来一支红笔,开始点评,比如,他想着给亲戚打电话,说明很有礼貌,但是,不能这样要东西。尤其是挂了电话之后的闹腾,首先是他的不对,当然,舅妈和哥哥也有过激的语言和行动,就这样,妈妈像个审案的判官一样,将所有的细节分析一遍。

然后,比较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弟弟说:妈妈,你说的一句话,我特别感动,你说舅妈都生病了,还给我们做饭,现在,舅妈说的有道理,我还不听她的话。妈妈我错了,舅妈很辛苦的。还有,妈妈生病的时候,还送我们上学,我也很感动……说着说着眼泪稀里哗啦就下来了。

妈妈感到非常意外,一方面,这么小的孩子,没想到他会说出“感动”之类的话来,还泪如泉涌;另一方面,是因为与此前的表现大相径庭。半个月前,妈妈还给我打电话,苦恼于弟弟的死不认错,哪怕人证物证俱在,他也会矢口否认。给他讲道理,基本说不通。当时我也帮她分析了,这和家人对弟弟的否定有关,比如,弟弟说什么话,哥哥马上说:不对,你说错啦,不是这样的!弟弟说了幼稚的话,全家人觉得好玩,也会笑他,甚至还拿这些话题开玩笑,家里人并无恶意,但弟弟却觉得被奚落、被嘲笑,导致弟弟不肯认错,哪怕说他裤子穿反了,他也死活不承认。吵架的事,如果不是记录下来,按照弟弟一贯的做法,他肯定会一口咬定是舅妈和哥哥不对,自己没错。

这位妈妈说,她是受了我的启发。我想了半天,在这方面,好像没“启发”过她呀,就和她确认了一下:虽然给你出过很多“馊主意”,但好像没这么一条哦!她说:你是没直接说,不过,你不是让我写日志,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吗?我这不是活学活用嘛!我打趣道:哈哈,知识产权归我哦!

通常,我会让找我咨询的家长,每天记个流水账日志给我,我通篇看一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大大减少了跑题的可能性。不过,这个办法从来没用于孩子身上呢,这位朋友,倒是做了很好的尝试。

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落在纸上,至少有三个好处。

首先,是把倾听与评判分开。如果听几句,就评判孩子,孩子会本能地回避问题,不讲真话,这样做,不但容易引起对抗,还特容易跑题儿。如果先让孩子把整件事情讲清楚,那么,这是纯粹的倾听,孩子也能平静地诉说,这个描述的过程,把事情的原貌呈现出来,这样不但紧扣主题,还能抑制双方的坏脾气。说完了,也度过了情绪爆发的危险期,彼此的状态都归于理智。这样记录,对于爱发脾气的人来说,是个很好的缓冲地带。而且,我们做出倾听的示范,孩子才能更好地倾听他人。

其次,孰是孰非,一目了然。我这位朋友和孩子的舅妈开玩笑:如果光听孩子的一面之词,以为你在家欺负他了呢!哪怕再小的孩子,都懂得自我保护,总是突出自己有道理的地方,并指摘对方的不是,如果双方各执一词,就很难沟通。把所有的事情记录下来,整个事件了然于胸,双方的是非,都清晰明了,谁也没法否认。

第三,对孩子来说,这也是培养客观性与条理性的好契机。孩子的思维更具主观性,不易看到事情的原貌。如果让孩子描述一件事情,他通常会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但未必是重点,说了半天,听的人还一头雾水。如果写出来,则是一种全面呈现,孩子也渐渐明白,描述一件事情,要遵循怎样的线索。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和孩子有争执的情境,你会发现,如果把孩子的观点记录下来,并核实清楚,然后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孩子更容易理解。

本文选自《让孩子心悦诚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粽子的选择 转载
春节走亲戚怕娃叫错了称谓?称呼里的“学问”大,收藏起来教孩子
孩子老说想自杀怎么办
成人是如何在无意中挑拨孩子间关系的
2014国庆第二天:杨府山公园玩沙子!
当你的孩子犯了“天大”的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